|
2008宏观调控:保增长还是保物价(4)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3:31 南方周末
这是因为一个并不自由的市场,扭曲地保护了房地产等投资项目的畸形高利润,让利率的调整在巨大的利润面前微不足道到可以被忽略。 再加上全球化已摧枯拉朽地将世界拉平,全球市场越来越连成一体,在美国不断降息、美元不断走低之时,若中国大幅提高利率,热钱也许将大量涌入,让央行正努力吸干的流动性重又泛滥。 在提高利率、热钱流入与低利率、形成资产泡沫、投资无效率之间,中国政府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运用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也自然重新成为重要工具。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全国政协小组讨论时便提出应该探讨如何对信贷“有保有压”。 光大集团董事长、原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全国政协发言中提醒说,要特别警惕“潮水效应”,不良贷款等信贷风险如同海边的礁石,在经济高涨时,它被淹没;在经济退潮时,它将暴露。 1月24日,温家宝在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初稿的意见时说,“我们国务院领导同志常议论,说2008年恐怕是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为什么说它困难?这种困难还不在经济本身,而在国际形势、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内经济发展还有许多新的困难和矛盾。” 仿佛是透露着某种微妙的犹疑,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提出的三个政策目标显得有些冲突:在通胀预期明显升温的今年,CPI增幅要控制在与去年持平,同时失业率要下降0.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还要增加100万人从而达到1000万人。 要知道,紧缩控制CPI必然会影响GDP的增长,进而影响就业。而去年 GDP增长11.4%,新增就业1240万。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用平均10.6%的GDP增长,支撑了年均1000万左右的新增就业。 在今年GDP增速放缓之时,这个就业目标如何保障?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维持? 中央政府给出的方案是加大财政支出。而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中央财政收入增长14%,而支出增长22.6%,政府更加注重投资,显示出积极、扩张型的财政政策的姿态。 然而,倘若这些投资依然不能通过市场化(比如利率)的手段加以筛选,反而让低效乃至无效投资增加的话,则中国经济进入滞胀的风险有可能加大。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