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宏观调控需全球视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05:28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高建锋 周明 开放经济下,不仅资本、人力可以横跨国界,宏观经济政策也能漂洋过海。显然,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中国的宏观调控已不是“家里事”,而注定会成为“天下事”。 远的不说,单是最近中国为化解国内流动性过剩而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一事,就多多少少会向海外输出过剩的流动性。 中国取消商品出口退税,可能会抬高国外进口商品价格,引发一定的通货膨胀,甚至导致中国商品进口国不得不采取加息等手段。 此外,如果中国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则可能影响对周边国家商品的需求;如果人民币加速升值,则可能给其他国家带来出口增长的便利。 但宏观调控的输出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是国际因素输入对宏观调控的掣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宏观调控不能不通盘考虑国际因素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也不能不全面权衡国际因素对各种政策工具的制约。 比如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曾针对所谓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出台种种限制产能扩张的宏观调控措施,但目前看来,这些措施都远远低估了中国产品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场的需求。 如今钢铁等行业,产能早已超出最初规划目标的一半以上,但仍然活得非常滋润,这其中出口贡献功不可没。 再比如清理新开工项目。在开放经济下,压缩投资规模,将导致贸易顺差增加以及流动性泛滥,而后者正是中国经济难结的症结。流动性泛滥的结果,反过来还会鼓励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使清理“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全球化时代,宏观调控需要更多的全球化视野。为此,一方面要谨慎考虑国际因素的影响,不能成为中国市场的井底之蛙而自缚手脚;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与主要贸易国和主要资源进口国进行政策协调,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和平崛起形象。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