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世界格局:从全球化走向半球化?
来源::吴晓波频道 文 / 巴九灵
“新冠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毒,如果不能在各国国内以及各国之间加强团结,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4月2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警告。
他呼吁:不要把这种病毒作为相互对抗或者赢得政治得分的机会。这很危险,就像在玩火。
谭德塞的这番话,主要指向特朗普政府,而这件事的起源,要从4月7日说起。
那天,特朗普将疫情甩锅给世卫组织,公开指责:世卫组织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力,还偏袒别国(中国),并威胁要“断供”世卫组织。
4月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愤怒回击:如果你不想看到更多裹尸袋,就不要将病毒政治化。我们与每个国家的关系都很密切,不分肤色。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迅速甩锅,绝不拖沓。4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宣布:美国将暂停资助世卫组织,指责世卫组织没有及时分享疫情信息,没有及时提供防疫政策建议,没有及时宣布“全球大流行”等。
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美国:世卫组织必须得到支持,这对全球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非常关键。
谭德塞则平静地回应: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谭德塞个人社交媒体消息
另外,小巴还注意到,就在特朗普威胁“断供”时,英国政府于4月12日向世卫组织等国际组织捐款两亿英镑。4月23日,中国决定在前期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现汇基础上,增加3000万美元现汇捐款,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而叫嚣着“断供”的特朗普政府,实际上仍然拖欠2019年世卫组织会费,拖欠比例超过70%,应在今年1月1日前缴纳总额约1.2亿美元的2020年会费,至今分文未付。
那么,特朗普这么做真的有意义吗?答案当然是:毫无意义。
实际上,世卫组织在1月30日就宣布了“公共卫生紧急状态”,而美国直到3月13日才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面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整个2月都用来做了些什么”的质问时,特朗普却怒斥记者:“你们都是假新闻!”
《纽约时报》更是披露了一份长达80页的通信记录,揭露白宫如何一再错过防疫的时机。
《纽约时报》报道
此外,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白宫疫情工作组成员安东尼·福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假如我们更早行动,会拯救更多生命。并称自己和其他政府官员在2月21日就向特朗普建议,应该采取保持社交距离的防疫政策,但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一直遭到拒绝。
很显然,当美媒在质疑白宫应对疫情迟缓时,特朗普却坚持寻找“替罪羊”——从一开始的“中国病毒”,到如今的“世卫组织应对不力”。
但是,假如真的要为美国乃至全球疫情蔓延寻找一个“替罪羊”的话,它或许就是“全球化”。这是一场全球化的病毒,一地不宁,天下不宁。
而最终的解决方式也一定是全球化的——一场由各国联起手来的抗疫行动。
而现在特朗普急于切断跟世卫组织的联系,实际上是在破坏国际社会应对大规模传染病的努力。
就如全球知名医学刊物《柳叶刀》杂志主编理查德·霍顿所言:“这简直就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小巴为深处疫情“震中”的3.3亿美国人民感到不幸,同时也为不断甩锅的特朗普政府感到不齿。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分布
图源: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实际上,美国在应对这次疫情中的差劲表现,美国的知识分子和学者比我们看得更清楚。
4月8日,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内森·哈斯,在美国权威杂志《外交》刊发重头文章,他写道:当前危机的一个特点是美国明显缺乏领导力。美国没有团结全世界共同应对病毒或其经济方面影响。其他国家正在尽其所能地照顾自己,或者向中国等已经度过了感染高峰期的国家寻求援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的迹象还有欠缺。
也就是说,名义上的世界一哥美国,并没有带头抗击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病毒,却带头甩锅,将“美国优先”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就如《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所说,美国已经辞去全球领导者的角色。现任美国政府向世界清晰表明美国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
那么,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赫拉利说:即使美国最终试图充当领导者,鉴于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已削弱到这般境地,估计没有几个国家会追随它的领导。美国留下的空白尚未被任何人填补。恰好相反,仇外心理、孤立主义和不信任是现在大多数国际体系的特征。
对此,理查德·内森·哈斯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从这场危机中走出来的世界将是可以想象的。如果用三个词概括就是:“美国的领导力减弱、全球合作动摇、大国不和。”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便是:“新型冠状病毒不会改变世界历史的基本方向,反而会加速世界历史的发展,这场大流行病和对它的反应揭示并强化了当今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
那么,疫情之后的世界格局将会朝着什么方向走?中国又该如何自处?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接下来我们就从中国学者的视角,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回顾历史,二战以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两大阵营对峙、全球化两大阶段,目前正在从全球化走向半球化:
1945—1991(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时期。
1991—2016(苏联解体到特朗普当选总统),全球化形成、演进、深化、繁荣、落寞时期。
2016—(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也许几十年),半球化逐渐形成,美国和中国分别代表两大国家集团逐渐形成平行世界,两大国家集团之间非对峙、弱联系,但国家集团内部强联系、强合作。
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的言论和行动已经表明,美国回到了新的孤立主义时代,他们既有意愿也有行动。
因此,贸易摩擦已经开启了中美脱钩的大门,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加速脱钩进程,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此间,金融市场、地缘政治都会有一系列无法预料的冲击和反应。
历史证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美国和盟友搞了自己的半全球化,苏东阵营的半全球化不成功。
未来,如果中美脱钩,中国必须成功地搞一次当年美国那样的半球化,也不得不选择一条结盟之路。尽管我们的实力、能力和经验都有欠缺,但如今的一带一路可以视为是准备的基础。
而美国则很难说服盟友,即联合西方国家孤立中国,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中国是经济大国,欧洲需要和中国合作,未必买美国的账;第二,中国不像当年苏联,与美国争霸,敌对性不强,美国政客很难获得足够的国内支持。
也许我们正处于历史转折中,但愿这个预言不要实现。我们只能说,希望世界好起来。
这次全球疫情危机下表现出的特点是:
1. 国际社会合作机制是脆弱的。世卫组织主要是分享一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权威性和可动员的资源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应对当前全球疫情的需要。
2. 疫情推动了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总体来说是淡薄的。某些国家、某些利益集团出于本国、本集团的狭隘利益考虑,不顾别国发生的人道灾难,落井下石,利用疫情加快推动自己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比如,美国对华鹰派利用中国疫情,加快中美经济和科技的“脱钩”,就是一个可悲的例证。
这意味着,尽管我们有一个全球化的经济,却没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世界政府,国际政治仍然是一个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政治。
在此基础上,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秩序与全球化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可能有以下四个趋势:
1. 国家对市场的作用会逐步上升。美国优先、本国优先的做法,有可能会扩大。再加上中国模式日益扩大的影响,国家加强干预、爆发更多的“贸易摩擦”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 大国战略竞争将加剧,将会导致不同地区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秩序与格局的重组,在东亚、欧洲与中东等地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
3. 科技创新和竞争会更加激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出现,它们将决定各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4. 全球化两个方向的选择将更明显,到底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在关键历史抉择时刻,我们要汲取一战、二战与冷战等历史教训,共同努力维护好全球化的发展势头,加强国际协作,加强全球治理架构,努力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尤其在增进全球公共卫生合作上,存在较大国际合作机会,并能保护全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但因为复杂的大国竞争与国际政治的情况,这种合作前景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甚至可能浪费这样一个宝贵的国际公共卫生合作机遇。
在这其中,中美关系的变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2008年中美之间密切合作,是保证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再蔓延扩散的最重要政治原因;到了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中美地缘政治关系全面紧张。
如果中美不能合作,全球无宁日。我们要抛弃偏见,建立互信,真正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能不能真正穿越危机,取决于有没有新的、更健康的认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怎么看待美国道路?怎么看待中国道路?
从美国道路看,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依然站在金融秩序、科学创新与教育的制高点上,这是由历史实践形成的。但实践是不断变化的,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秩序。
美国的问题在于,当美国秩序的内在价值慢慢减弱,秩序红利还能吃多久?如同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直到今天的确还没有真正的挑战者,但并不等于就是公平合理的安排,而且能一直延续。
美国的另一问题在于,当它承继西方三千年文明精华于一身,且历经奋斗终登世界霸主宝座,坐了大半个世纪之后,美国模式至高无上的正当性已成为它的潜意识和政治正确,它很难承认“山外有山”。当一些人看到不一样的中国的崛起,就认为那一定是偷的、投机的、畸形的、不道德的,如果有好的地方,也是模仿的、抄袭的。
美国并不缺乏具有全球视野的有识之士和真知灼见,但已经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框架下,这些声音往往被忽略,而某些政客和媒体在恶化中国形象方面更容易协同。
特朗普曾经用“Chinese Virus”
替代“Coronavirus”
美国完全可以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规模、且未来规模将是美国2-3倍的市场上获得更多利益,但他们的傲慢与偏见尽管可能会赢得选民一时的掌声,却阻住了对美国真正有益的路径选择。美国剪掉了自己飞翔的翅膀,只会加强中国的自尊和自强。
现在我们来看中国的道路。历史不应忘记,没有开放,就没有这一切。没有向西方开放,向美国开放,中国也不可能一开始就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的发展有强大的内生驱动力。这和我们的传统有关,和文化有关,和规模有关,和追求现代化复兴的国家治理目标有关,更和亿万中国人的创造力热忱有关。也因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过去更多是去粗,现在更多是存精。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如果我们对自己真的有信心,就应该更开放,更坦然,更诚实,不怕直面和暴露自己的问题。还有很多雄关待越,我们依然需要抱着生于忧患的态度,兢兢业业,慎终如始。
我们还需要清醒的是,尽管中国找到了自己发展的路径,但在人类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家庭中,仍需学习一切值得学习的地方,特别是作为西方文明旗帜的美国。
中美之间的故事会很长,某些回旋不改大势,机遇会留给更虚心的人而不是更骄傲的人,谦虚使人进步,因为他会学到更多,成长更快。
无论美国如何定义中国,我们相信这个同样依托着伟大文明传统的国家,在中美关系的历史大航道上,总会找到合适和正确的方向,无非是时间和方式。我们要释放更多善意,因为善意不会伤害自己,但有助于沟通。
如果中国和美国的未来是一场文明的竞赛,价值的竞赛,对全球更加负责、改善全球公共品供给的竞赛,这个星球将更加美好。
这是我们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跳出一时的、局部的得失,化解心中的悲情,坚定对自己的信心,所应该看到和为之努力的更大的方向。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孙剑嵩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