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中国保险业安全问题的反思

2020年04月24日18:57    作者:陈辉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辉 

  病毒在不断的演变,疫情在不断的蔓延,世界在不断的变化,经济在不断的下行,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动荡……不确定性在不断的进化。研究的越多,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就越多,关于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保险业安全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反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国际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冲击

  2020年,负油价,负利率,负增长,疫情世界大流行,美股连续熔断……我们这代人见证了太多奇迹(悲剧),更亲临了何谓超级不确定性时代。

  当前,随着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蔓延,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中国宏微观经济运行也受到了较大冲击,金融市场动荡明显放大,这对中国金融(保险)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疫情就像一个蝴蝶效应,在加速许多事情的进程。关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总是看到各种各样的碎片化信息和思考,但很少有人能将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承保业务、投资业务、等影响结合在一起。

  “国际疫情影响下的保险业”系列研究研判了这场突如起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从“问题之初探、金融之保险、保险之家庭、风险之源头、疫情之影响、承保之风险、投资之风险、机构之风险、国际之风险、安全之思考”等十个方面探讨了国际疫情冲击下中国保险业的安全问题。

  病毒在不断的演变,疫情在不断的蔓延,世界在不断的变化,经济在不断的下行,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动荡……不确定性在不断的进化。

  研究的越多,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就越多,关于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保险业安全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反省、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思考的越多,发现越来越担心明天会有哪些“不确定性”闪袭而来,关于新冠疫情冲击下中国保险业安全问题需要从全球风险观、全球经济危机观、全球金融危机观等视角进行深度思考。

  全球风险观

  4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警告说,缺乏团结正在助长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最糟糕的时刻即将到来!

  谭德塞表示,新冠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毒,它利用了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分歧。如果全球团结一致,把新冠病毒作为人类的共同敌人而全力以赴,就可以战胜病毒。

  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9年全球风险报告》提出,疫情频频爆发,从2000年以来,每次疫情爆发都应被视作是一次“死里逃生的灾难召唤”,这本应该令人们更加警惕,但却使让人类愈加自满。回顾新冠疫情的爆发,又何尝不是如此。

  面对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我们必须认识到,为了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风险,我们需要全球风险观。

  全球风险观(Global Risk Prospects),是指人类需要明白所处的社会是风险社会,更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风险社会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明当今世界是风险命运共同体,人们面临的风险日益多样化。“国家风险治理能力弱化”和“国际风险治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目前全球风险治理的主要问题。

  面对瘟疫、自然灾害等,中国保险业要更多的从“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国家安全网”等考保险业的历史使命。

  当下,对于中国保险业来说,迫在眉睫的是要从“全球风险观”视角来思考中国保险业的安全问题。

  富兰克·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提出,“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是可用概率可估计的可靠性,不确定性则没有概率评估支撑。”

  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这个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面对当下的超级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改变对于“风险”的认知。

  既然保险是经营风险的,我们就要在“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本事》,基兰·弗拉纳根),就是找到我们心中的信仰(信念)——技术、市场、人文、全球风险观及全球治理观。

  危机来临,人类身上的风险基因容易击溃心中的信仰,人们很自然地像先祖一样寻求政治强人及国家机器的庇护。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只有那些“大而不倒”(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才可能得到国家机器的庇护,其他公司还是趁早打消这种想法。

  2013年,G20成员国组成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将全球9家大型保险商认定为“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GSifis)”,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入围。

  2016年4月,原中国保监会开始研究建立中国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制度,后面没有了下文;2019年11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也没有下文。

  综上,对于中国保险业的229家机构而言,从全球风险观的视角来思考,除非你是“大而不倒”,否则不要抱太多的依赖心理,关键还是找到自己心中的信仰(信念)。

  全球经济危机观

  新冠疫情突袭人间,打乱了几乎所有人的预期,推翻了所有经济学家对2020年的经济预测,权威机构更是每两周下调一次对全球经济数据的预测。经济学家的数学模型没能捕捉到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

  全球经济危机已经显现美股10天4次熔断、美联储“零利率”、全球经济预计3%负增长……这些都没有坚定我们关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判断,但是4月20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负数交易(人类历史上首次),正在加快全球经济危机的步伐。

  油价与资本市场一样,一直都是经济晴雨表,其变化反映经济形势变化趋势,这是客观事实。这次油价暴跌预示着投资人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不看好,信心严重不足或极度悲观,甚至担忧全球经济可能由衰退逐渐走向萧条,担心上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时期的重演。

  非常之时,必待非常之举。中国保险业要充分估计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做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准备。

  全球金融危机观

  在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下(虽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经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但是否会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尚存在变数),中国保险市场显然也难以幸免,尽管影响程度不同,但足以给中国保险业上一堂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训课,因为我们80%的公司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将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国保险业。当前,我国保险业受国际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但必须高度重视和重点警惕一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保险风险将会迅速跨境传递。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保险业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AIG问题爆发。同样,目前,虽然中国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站在了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相对有利位置,但是要想避免“不被卷入”全球金融危机也很难,毕竟2019年我国商品贸易总额达到了31.55万亿元,占2019年GDP总量(99万亿)的35%。所以,中国保险业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认真研究分析国际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冷静观察,学习经验,总结教训,提前做好预案。

  因此,中国保险业必须加强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对国际国内保险市场影响的跟踪分析,及时研判,有效应对。

  安全之思考

  4月22日,国新办举行银行保险业一季度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指出当前保险业务增长承压、公司经营波动加大和经营成本有所上升。2020年1季度,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67万亿,同比增长2.3%,增幅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增幅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人身险增幅同比下降15.22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流动性稳定。

  但是,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保险业发展也不例外,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显著增加,未来一段时间流动性问题一定会进一步加剧。

  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保险监管部门要针对保险公司的流动性加大监管要求,建立了重点公司、重点区域、重点险种退保情况的日报制度和月度分析制度。同时,保险监管部门还要对各公司现金流进行监测和压力测试(更新不利情景的假设),按照不利情景测试结果提取足额现金准备,保持充足现金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大面积退保风险。

  在此背景下,中国保险行业要始终将稳定、安全放在首位。保险业作为“谨慎性金融”行业,生存与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确保基本业务稳健经营、有效控制未来风险的基础上,才能追求“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社会价值,避免保险业从经营风险(可度量的不确定性)转向经营“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

  中国保险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资本市场等关联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分析,提高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回顾众多老牌金融机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其实不是他们不会投资,不懂风险控制,而是经营了“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

  另外,当下的中国保险业正处于“投资是保险行业的核心任务,没有投资就等于没有保险行业。没有保险投资,整个保险行业的经营是不能维持下去的。”(摩根士丹利)状态,虽然可以不经营“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但是却要承受“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

  国际疫情影响下的全球金融市场一旦进入危机状态,资本市场上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对风险的防范必须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苗头,由于疫情的持续蔓延,资本市场下滑和金融经济下行已经造成全球性信心下降,这对那些投资主导的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给中国保险业敲响了警钟。

  当前,除了认识到的疫情的影响之外,除了全球风险观、全球经济危机观、全球金融危机观之外,对于保险中国安全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做好“十大保证”,确保做到:保证公司上下对于风险认知的统一;保证公司销售和客服的正常运行;保证资本充足和充足的流动性;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和流动;保证人员的稳定和公司的稳定;保证相关利益方的利益;保证公司运用成本的压缩;保证风险管理举措得到落实;保证公司在“危”中找到“机”;保证公司战略调整的未来适应性。

  最后,让我们切记“每一次深度危机都会留下一个故事,这是指向未来的叙述。”

  (本文作者介绍:央财国际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进和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保险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