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净利翻番 地产“一哥”碧桂园为何不谈2018年目标
作为行业首个规模突破5000亿元的房企,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桂园)于3月20日发布年报显示,2017年碧桂园销售金额5508亿元,同比增长78.3%;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106%,达到246.9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登顶行业之后,碧桂园并未对外公布2018年的销售目标,而是希望在2017年的基础上持续增长,实现有质量的增长。那么,在行业规模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碧桂园2018年将如何实现突围?碧桂园如何在保持规模增长和行业话语权的同时,探索新的突破点,巩固行业霸主地位?
土地储备2.8亿平方米
克而瑞预计,2018年TOP4房企销售额有望挑战3万亿元,TOP10房企占比有望达到35%。行业集中度提升加速,强者恒强格局逐步强化,这意味着如果碧桂园需要保持行业话语权,规模的持续增长尤为重要。
从2013年跻身千亿房企阵营到2017年称霸行业,碧桂园一路保持高速发展。2013年至2017年,碧桂园销售金额分别为1082亿元、1309亿元、1402亿元、3088亿元以及550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约为120%、21%、7%、120%以及78%。2018年,碧桂园并未公布具体的销售目标和推货计划,表示希望做好每一个项目,在去年基础上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碧桂园新增土地达881宗,合建筑面积约1.4亿平方米,总代价约为4794.5亿元。截至去年底,碧桂园已摘牌或已签约的土地储备约2.8亿平方米,项目总数为1456个。
从土地储备结构看,2017年下半年,碧桂园加大了三四线城市土地的获取力度。2017年上半年,碧桂园新增土地按金额划分,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占比为43%,到2017年底这一占比上升至47%。
坚持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的碧桂园,三四线城市在其业绩贡献中占据重要地位。碧桂园总裁及执行董事莫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三四线城市为碧桂园的主战场,现在依然是碧桂园的主战场。
“高周转模式”欲再突破
凭借高周转模式实现快速开发和快速回笼资金,成为目前房企加速规模扩张的重要工具。
对碧桂园而言,合伙人机制的实行加速了周转速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合伙人项目净现金流平均回正周期预计为8.4个月,较实施之前同业水平的10~12个月大幅缩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7年6月30日,碧桂园合伙人机制项目现金流回正周期为9.1个月,到2017年底,这一指标延长为9.6个月。
对此,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分析指出,现金流回正周期与多重因素相关,与所拿盘本身大小以及机制设置偏差存在一定关系。他同时指出,政策调控对房地产项目预售管控也会影响到房地产项目的现金流回正周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卫民告诉记者,政策调控加强对预售的监管,对高周转的企业来说确实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对房企的资金成本和周转能力提出更严格的考验,加速房企去杠杆。
而碧桂园也多次强调资金安全。在3月20日的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主席及执行董事杨国强表示,公司从来都是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需要在安全的情况下,不同的阶段都会进行评估如何将效益做到最大。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及副总裁伍碧君表示,2017年碧桂园各项费用进一步下降。
截至2017年末,碧桂园现金及银行存款约1484亿元,达上市以来最高水平,另有2485.1亿元银行贷款额度尚未使用。
责任编辑:李锋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