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柴莹辉
在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的纷争背后,奥凯航空成为第一家被迫停航的民营航空公司。奥凯更像民航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航空公司在如今市场环境下的窘境。
12月9日,奥凯航空总裁刘捷音依然驱车前往天津。“我要去基地的仓库、航材库看看,停航后不要再出其他事情。”在航空业拥有几十年经验的刘此刻颇为沧桑和悲壮。而均瑶集团发言人则坚持:“刘捷音已经被罢免职务,不再代表奥凯航空了。”
四面楚歌
“公司股东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只是没有料想到事态会升级到这个地步。”奥凯航空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奥凯的工作人员都在度日如年,等待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事情早有征兆。早在11月,刘捷音就接到了公司内部文件,罢免其总裁职务。这是继9、10月份以来,刘收到的第三份“罢免书”。不过,刘并不认可罢免的公正性,截至目前他依然在工作岗位上照常履行职务。
刘捷音的罢免书是由奥凯航空董事长王均金发出的,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均瑶集团(奥凯控股股东)董事长。数次罢免之后,均瑶集团与奥凯航空的分歧逐渐凸显出来。
“均瑶集团通过北京奥凯交能投资有限公司,曲线控股了奥凯航空,是我们的第一大股东。但是公司承诺的资本金尚有近1亿元没有到位,导致了奥凯其他股东与均瑶集团的矛盾日益升级。”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然而均瑶集团迅速否认了上述说法。“均瑶集团自始至终不是奥凯航空的股东,对奥凯航空也不存在任何性质的欠款。”
“欲盖弥彰。”刘捷音如此形容均瑶集团的回应。他告诉记者,均瑶集团与奥凯其他股东的纠葛由来已久,但最近事态急剧升级,11月20日在其他股东不知情的情况下,王均金向民航局华北局提出暂停奥凯航空客运业务的申请,理由是“目前奥凯管理混乱,无法行使第一安全责任人职权、无法保证运营安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中国的民航业“运营安全”高于一切,甚至比公司盈利更为重要,均瑶集团的说法恰恰戳中了航空业的软肋。
12月3日,民航局通报同意奥凯航空暂停客运航班的申请。原本定于12月15日开始的停航,在12月6日就被迫提前实现,原因是中航油公司提出奥凯航空需要现金付账,否则不供给航油。
“民航业是很脆弱的产业链,航空公司一旦出现问题,产业链的上下游如中航油、机场都担心欠费问题,从而形成了多方追讨的局面,让航空公司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上述业内人士如此评说。
短暂蜜月
奥凯航空与均瑶集团的“婚姻”原本很甜蜜。
在创建之初,奥凯航空就一直坚持以货运为主的战略思路,并且与世界货运巨头之一的大韩航空商讨股权合作事宜。
“到了最后关头,大韩航空提出公司总裁由大韩航空担任,六个人的董事会中大韩航空占据三席;此外大韩航空还希望入股奥凯后继续增持股份。”一位知情人士回忆,大韩航空的要求导致了双方意见分歧,最终双方“一拍两散”。
奥凯航空很快找到新欢。2006年3月与均瑶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双方的合作包括资本注入、飞机引进、市场销售和管理协同等多个方面。
均瑶集团在上海金融界的知名度较高,而奥凯又面临着发展中的资金困境,双方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
然而在均瑶集团入股之后,奥凯航空的经营思路开始发生了分歧。
在均瑶集团给予记者的答复中显示,奥凯在经营业务上干支共举、客货并营,经营业务重点不清,从而引发了经营方针的分歧,日常经营中亏损累积增加。
而刘捷音则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均瑶集团一直酝酿着“三部曲”,即把均瑶集团旗下的吉祥航空与奥凯航空、鹰联航空整体打包,到海外进行私募。这与奥凯航空脚踏实地发展业务的思路大相径庭。
对此,均瑶集团发言人王忠表示不予评论。“刘捷音已经不再是奥凯航空的总裁。”他反复强调。
记者了解到,均瑶集团拥有多年的包机经验,在其旗下拥有地处上海的均瑶航空。此外在2006年,均瑶集团先后曲线控股了奥凯航空,又以21.4%的比例参股了地处成都的鹰联航空。
如果均瑶集团“三部曲”的设想属实,那么均瑶集团现在正面临着控股鹰联的最佳机会。
“因为市场环境不景气,公司运营困难,鹰联航空于2008年9月份向各大股东提出增资扩股的设想。关于增资额度,我们考虑在把历史性欠款解决掉的同时,筹集到公司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最低额度也在1亿元以上。”鹰联航空董秘孙志军告诉记者。
最新报道:
股东之争:
各方声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