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缺与通胀对垒:柴油叫板价格管制(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9日 22:27 中国经营报
价格双轨制之困 “现在市面上0号柴油每升销售价格不到6元,价格这么低,我为什么不多用一点呢?”当记者在前述享堂峡中国石化加油站调查时,一些长途司机认为现在的柴油价格虽然比往年已经高出许多,但运费同比也在显著增长,因此油价上涨并没有过多压缩跑长途车的利润。 东方证券能源分析师王晶分析说。“社会需求不断放大,石化企业受困政府价格管制和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的双重标准之累,只能开足马力供应,但国际原油价格并不以国内的政府意志为转移,这可能间接导致国内企业原油进口量放慢,或者消极对待原油以及成品油进口工作。”王晶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目前已经严重脱离国际原油同期涨幅的轨道,长此以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巨头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公司,这也是近期石化类上市公司股价暴跌的原因之一。 两难局面的存在已非一朝一夕。前述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人士表示,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长期滞后,当国际原油突破100美元后,该公司每炼化1吨成品油的亏损额度就达到2000元以上。“政府也看到了企业的困难,近几年屡屡对中国石化予以财政补贴,但这本身属于扭曲市场机制的行为。”他说。 不过,就今年持续出现的柴油供应紧张局面,他认为已非正常贸易手段所能解决。“贸易意味有利可图,但在价格管制之下,除了我们和中国石油,根本就没有企业愿意干这种赔本买卖。”这位人士直言价格问题是当务之急,但受通货膨胀之忧,谁也不敢轻易提价。 王震认为,低油价一方面在变相鼓励大家多用油——这与我国属于贫油国的现状不符,另一方面,提价又会触发国内通胀抬头,推动CPI指数走高。如此两难处境中,政府一味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来维持石油巨头对市场的供应其实得不偿失。 “政府补贴出自财政,取之于民,现在以低油价供应市场,相当于还之于民。那还不如直接提高油价,谁用谁掏钱。”国务院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人士批评现有财政补贴措施治标不治本。 采访中,多数专家对于我国炼化装置的改造设计也颇有微词。“柴油短缺的相当大的原因是由于炼化装置设计而致,那么,我国可否按照满足柴油供应的标准来炼化成品油,进而把多余出来的汽油再转手出口到国外,以弥补相关损失?”前述人士就指出,按照国际市场惯例,成品油价格追随原油价格波动,但前者波幅往往只有后者的50%左右,况且我国炼化企业在炼化过程中本身可以产生利润,为什么不用炼化利润弥补亏损? 他同时指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作为独立企业和上市公司,均可在国际市场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早在国际原油50\60美元时,他们是否在严格执行套期保值交易? 中国经营报记者:黄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