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再融资:机构恐惧企业无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6日 12:10 中国经营报

  申万巴黎投资部总经理常永涛,现在对找上门提前沟通增发方案的上市公司产生了惧怕心理。他说,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的巨额再融资,让机构也对上市公司频繁融资退避三舍。

  但上市公司却不这么想。某上市公司董事长私下告诉记者,目前增发方案之所以层出不穷,根源在于多数公司股价估值水平仍然偏高,这也是一般上市公司大股东情愿冒着二级市场股价大幅下跌风险、甚至自身短期利益受损而采取增发方案的原因。

  地处广东的另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认为,企业到证券市场如何融资的标准,完全控制在公司管理层和市场监管层手里。这一标准因为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而经常模棱两可,才是导致市场惧怕企业恶意圈钱的根本原因。

  市场之外的因素

  “现在市场这么好,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早日上市交易了。”甘肃省天水市一家正在计划赴中小板上市的科技企业高管告诉记者,2006年,上证综指只有1000多点时,他们就在争取上市。“如今大盘虽然从6000点滑落到了4000点,市场的整体情况还是要比那时要好很多。”言下之意,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然高企。

  正因如此,实业企业大股东才更愿意采用股权融资方式。前述上市公司董事长称,与已上市公司实施再融资相比,排队等待IPO(首次公开发行)、红筹回A及海归的企业,所需融资总量更为庞大。在银根持续紧缩的背景下,企业普遍认为未来入市资金将逐渐减少,因此不约而同抓紧时间到二级市场融资。

  常永涛认为,当市场估值整体偏高时,通过二级市场融资,性价比显然优于熊市。光大证券保荐人杨小虎也承认,二级市场估值偏高,于企业相对有利。但他认为,与前两年相比,目前融资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市场之所以不认可上市公司再融资尤其是公开增发方案,根源在于市场之外的一些因素正在悄然改变。“2007年上半年如果有上市公司再融资,就会被追捧,现在为什么成了过街老鼠?”杨小虎认为,一切都拜国内外大环境改变所致。而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大股东借机兑现筹码成为首选。

  融资用途亟须标准化

  如果仅仅是因为估值偏高,常永涛没有理由惧怕企业扩大融资规模。国信证券投行部一位人士称,现在许多上市公司在启动融资方案时不能很好地说明资金的用途。尤其是实施再融资时,融资用途不明确饱受市场诟病。

  曾与浦发银行(600000,SH)高管就增发方案有过多次当面沟通的常永涛也认为,上市公司融资用途亟须标准化、规范化。“浦发最初计划增发不超过10亿股或融资400亿元。我和其他一些基金经理问他们,融400亿元干什么?如果仅仅是补充资本金,按照国家对资本金的要求和标准,200亿元足亦,为什么要400亿元?”常永涛回忆,几番博弈后,浦发最终将融资规模调整为250亿元左右。

  什么才是“恶意圈钱”?

  平安事件之后,监管层打破缄默表态说,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而且,企业再融资“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

  “依靠现有的甄别水平,很难判定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为了圈钱还是确实缺钱,或者是大股东借机变相减持。”常永涛和前述上海基金投资总监分析,就他们接触的情况,以上情况都有,但基金公司本身没有资格和能力去加以判定,只能对不看好的公司敬而远之。

  3月10日,宁波华翔(002048.SZ)宣布将此前计划的公开增发调整为定向增发,市场旋即予以追捧。该公司证券事务办人士评价说,现在所有直接向二级市场伸手要钱的行为都被理解为圈钱,如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应该回避尴尬,通过其他方式融资解渴。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