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谁在暗算中国大豆(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6:41 中国青年报

  一线生机

  在饱受“挫折教育”后,中国大豆行业正从失败的低谷中寻求生机。

  我国北方地区是全世界的大豆“黄金产地”。但在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业内人士形成的共识是:竞争已是“两种产业模式之争”,如果中国仍用传统产业模式,去应对跨国企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无异于“当年义和团耍大刀片与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对阵”,结局自然是“堂·吉诃德战风车式”的悲哀。

  夏友富教授认为,从全球经验看,后发国家但凡是充分开放行业,应对跨国竞争的最初阶段都显得手足无措。而大豆产业是国家基础产业,关系到中国2000万农民的生活,政府必须从战略层面制定长期规划。

  他说,因为豆价上涨,我国去年进口大豆和豆油恐怕损失了几十亿美元,只要拿出一少部分支持豆农和本土企业,情况就会改观。“中国大豆的良种实验进展很快,有的亩产已达200、300公斤,稍假时日,大豆行业再出个袁隆平不成问题!”

  田仁礼表示,保护大豆产业关键是保护豆农生产的积极性,现在中国农民分散经营,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被国际期货市场的波动控制。应该设立最低收购价,并及时公布国内进口大豆的数额信息,“让市场尽量透明,就不容易被别人操纵”。

  国家粮油权威部门一位不具名的资深人士对记者称,有关部门近期对大豆问题“非常重视”,并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市场价格检测体系,把大豆、豆油市场的存货、价格变动、进出口情况,及时反馈给决策部门。

  不过,夏友富教授最担心的是“利益集团游说能力”。那些跨国粮商和粮食出口大国资本雄厚,影响力巨大,他们总能制造有利于他们的舆论。中国大豆产业是“扶不起的阿斗”,这种说法就曾在国内流行一时。

  他反问:“问题是,你真扶过吗?”本报北京3月26日电

[上一页] [1] [2] [3] [4]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