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佰易事件引发血浆短缺 血制品行业面临洗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 15:09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血液整治工作从2004年起就被列为全国整规工作的重点。而一批黑血站、问题血站的关闭和整治,使得血浆原料从2005起就开始变得紧俏。部分小型企业因为无法承受资金压力而逐步退出生产,血制品行业面临的将是一场规范化的“洗牌”。建议银行及有关部门关注该行业的发展,避免信贷风险发生。

  广州“佰易事件”后,国家相关机构对于血站的规范和整治力度已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血浆原料短缺现象,也使得血制品近期价格节节攀升。各大生物制品企业争夺原料的同时,部分小型企业因为无法承受资金压力而逐步退出生产。血制品行业面临的将是一场规范化的“洗牌”。

  据了解,今年原料血浆的价格比去年上涨了15%左右,吨浆价格都在30万元以上。而人血白蛋白涨了近20元,涨幅在10%左右。按照正常的供应量,全国血浆供应量为4200吨左右,但是今年血浆供应量将减少1000吨左右。

  而除了集中整治外,国家对于血站和血制品采取的一系列改制和规范政策,同样影响到了原料血浆的供应。

  单采血站是血液中心和地方卫生局的附属机构,目前,国家要求政企分开,将单采血站改制成为独立企业,以便于监管。由于改制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单采血站又属于血制品企业经营链的上游,因此使得采血过程变得漫长。

  另一方面,从明年1月1日起,国家将推行血液制品原料血浆“检疫期”制度。即原料血浆投产前需要放置90天,经对献浆员的血浆样本再次进行病毒筛查并检测合格,方可投入生产,而这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

  以一家月投料50吨的企业为例,规定实施后就意味着其必须预先储备至少200吨的血浆原料,以保证第4个月开始有料可用。以一吨血浆原料35万元计算,其必须要有7000万元的周转资金用于采购原料。而这对于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同时也间接导致原料的紧张。

  据有关部门称,血浆原料紧张的状况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估计可能要到明年年底才有所缓解。

  银联信分析:

  血液制品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世界各国都有严格的监控手段。在我国,2006年4月11日,卫生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9部委共同制定了《关于单采血浆站转制的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关于重点“控制经血传播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理顺对单采血浆站的监督、管理体制”。该方案规定后,将原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单采血浆站转制为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血浆站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一对一”的供浆关系;而对于不能完成转制或没有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收购的单采血浆站,在2006年12月31日的限期之后,将被注销《单采血浆许可证》。

  2007年2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确定了向高风险药品企业派驻监督员的管理制度,要求在3月底前向血液制品、疫苗企业派驻监督员,而随后根据派驻情况,逐步扩大到静脉注射剂和重点监管的特殊药品生产企业。

  对于国家的系列整治措施,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血制品价格的上涨,在给龙头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让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

  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原有34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其中真正有浆可投、处于正常生产阶段的企业还不足25家。

  由于血站改制的原因,目前各大生物制品企业为争夺原料,正在争相收购血站,而这也使得收购成本不断上涨。多方面的因素也使得部分企业因无料可用开工严重不足。华兰生物曾在去年的一份公告中表示,虽然其原料基地比较巩固,但当时的原料供应却只能满足80%的需要。而作为全国第五大生物制品企业的卫武光明,其生产饱和率只达到40%。

  综上,银联信分析师建议,各银行及金融机构应加强信贷管理,尽量减少对该类型企业进行信贷投放,以免引发信贷风险。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