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部崛起 城市群冲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09:51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海圣

    【编者按】

  在资源整合、要素流动、文化融合日益频繁且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合纵连横渐成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各种旨在推动本地发展的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模式的不断嬗变中,行政区
划的铁律渐至“归隐”,“城市圈”、“经济带”、“增长极”屡屡进入各界视听。

  在“中部崛起”的隆隆号角下,以城市为主导,城市群越发凸显其财富积聚和规模效应。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择机“归隐”都是城市合纵连横之道,不求一方独大、孤芳自赏,但求资源共享、利益均沾。

  “推陈出新,谋定天下。”从中原城市群到武汉城市圈,从昌九工业走廊到长株潭城市群,从沿江城市群到太原都市圈,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山西等中部六省都在奋力求索自己的发展模式。

  厚积方能薄发。事实上,城市圈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而是一个超地域的经济联系范畴,是在长期的文化交融过程中,在产业协作和产业分工以及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中,若干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产物。舍此,城市圈也就失去了其利益承载的基础。

  在这个人人都念连城诀的时节,也唯其“厚积”,才能在城市间结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中心城市通过辐射不断扩大自身吸引力和影响力,城市圈内其他城市则通过主动承接中心城市的辐射不断发展壮大,而不至于如同以往,城市间一定要个个一较高低。这就避免了在无谓的较量中重复建设,劳心劳力却损人而不利己。

  为真实刻录中部六省化解“塌陷”的崛起轨迹,展现中部城市群殚精竭虑的城市发展、区域发展攻略,《经济视点报》强力策划,特派记者兵分三路,对中部六省的崛起方略进行解读,希冀以此为中部崛起鼓与呼,为打造中部经济增长极、探索中部崛起模式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迪。

  中心城市领跑中国经济

  近几年,“经济圈”、“中心城市”在我国已成了广为人知的概念。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为中部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由经济圈到中心城市

  人们一般把若干密集城市构成的经济区域,称为“经济圈”、“经济群”或“经济带”。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圈的直径距离为200公里~300公里,人口在3000万人以上,在每个经济圈都有几个人口在2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拥有广阔的腹地,中心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占圈内总量的1/3~1/2以上。

  从经济学方面来考虑,学者通常将“经济圈”定义为由一个具有较高首位度的城市经济中心和与中心密切关联且通过中心辐射带动的若干腹地城市所构成的环状经济区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大体成长起来了三大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

  认真审视可以发现,“经济圈”基本具有三大要件或特征:

  其一,有一个首位度较高的城市经济中心。一个经济圈有了经济中心,才有凝聚力和集聚功能,经济中心的首位度(一般以经济总量居第一的中心城市与经济总量居第二的城市的比值来衡量)越高,其凝聚力和集聚功能就越强,该“经济圈”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能也越大。

  其二,有若干腹地或周边城市。这些区域既是中心城市经济能量释放或扩散的接受地,也是支撑中心城市发展的要素资源供给源和重要的市场区。

  其三,中心与腹地的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具有“极化——扩散”效应。根据空间经济引力模型(或重力模型),中心与腹地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关联方的经济能量(GDP、人口、资本积累等)成正比。

  但是,如果存在若干城市在空间上的密集分布,无论是由于资源和交通条件形成点状或带状格局,而没有一个集聚中心及中心与相邻城市的紧密经济联系,那么,这种“城市经济群”和“城市经济带”较多具有地理空间的属性,较少具有经济学空间的属性。

  中心城市引领经济起跑

  目前,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已分别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中心城市。比如,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广州、环渤海的北京等。

  我国的中心城市的形成,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国家政策的优势,这是外部条件;一个是自身的基础比较好。

  分析这些中心城市可以发现,其形成与国家政策的优势及其自身比较好的基础有关,并主要呈现3个特征:

  其一,地理区位的优势。中心城市必须有比较好的地理区位,交通等基础设施比较好,比如上海,海、陆、水交通便利是其他城市不可比的。

  其二,先天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工业的先期发展所奠定的基础。广东、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工业基础一直都很好。

  其三,先进的、开放的发展理念。中心城市一定是领导经济圈发展的先进理念,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这样的,它是当之无愧的领袖。

  目前,在我国的三个经济圈中,“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最为显著。“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是上海。围绕上海的周边相近等级的城市有14个,比如杭州市、湖州市、苏州市、嘉兴市、舟山市、无锡市、常州市、南京市等,包括江苏省的8个市和浙江省的6个市。上海的经济首位度2002年达到2.6(苏州为第二位城市),居大城市经济圈之首,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

  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化解中部“塌陷”的尴尬,显然,中心城市及以其为核心的城市圈被寄予了厚望。

  六省主体经济圈简介

  河南:中原城市群

  2003年7月,河南省中原城市群概念明确提出,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市、48个县(市)。旨在通过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构筑起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山西:太原都市圈

  山西省于今年5月29日刚刚发布了“太原都市圈”规划,包括太原市市域全部,阳泉市市域全部,晋中市的榆次区、寿阳县、太谷县、平遥县、祁县、介休市,忻州市的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县、静乐县,吕梁市的交城县、文水县、孝义市和汾阳市。

  安徽:沿江城市群

  安徽省曾一度确定了很多以合肥为核心的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带发展模式。2005年,安徽省又将合肥市定位为“提供一些资源支撑”,提出了率先打造“沿江城市群”,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和安庆5个城市。

  湖北:武汉城市圈

  2002年2月底,湖北省“武汉经济圈”概念提出,即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的“1+8”经济联合体。同年5月,“武汉经济圈”正式步入轨道。

  湖南:长株潭一体化

  湖南省的长株潭一体化包括长沙、株洲、湘潭3个大城市。三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从长沙到株洲、湘潭两地都不过20多公里,株洲、湘潭两地则不过10多公里。三市被誉为湖南的“金三角”。

  江西:昌九工业走廊

  江西省的昌九工业走廊下起南昌,上至九江,中间包括永修、武宁、共青、新建、安义、九江县、德安等县,共有九江开发区、共青开发区汽车工业园等18个工业园区。

  作为昌九工业走廊的两极,南昌的目标是要做成特大城市,九江的目标是成为长江重要港口城市、旅游城市和物流中心。

    系列文章:

    非煤崛起 太原都市圈扩张

    安徽:合肥归隐

    武汉城市圈:1+8突围

    长株潭:一体化的样本

    昌九工业走廊:一个时隐时现的版图

    双核心构想扛鼎中部崛起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