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18日公布了关于中国与美国、欧盟和加拿大三方汽车零部件争端的裁决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违反贸易规则。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首次在贸易争端中败诉。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中国有权就专家组的裁决结果提出上诉。 [全文][评论][最新报道]>>查看全部财经视点
 >>>汽车零部件关税概况
   2006年7月1日后,根据WTO协议,整车税率与进口零部件税率之间的税差仍有15%(目前我国对进口的整车征收25%的关税,汽车零部件征收10%的关税)。正是这15%的税差,使得国内众多汽车生产商对利用进口零部件组装造车趋之若鹜。

  相关报道:

  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汽车企业做大做强

 >>>WTO争端解决程序
   世界贸易组织解决机构解决的争端类型主要包括3种:违反性申诉、非违反性申诉、其他情况。违反性申诉是最主要的争端类型,申诉方须证明被诉方违反了有关协议的条款。非违反性申诉,被诉方没有取消相关措施的义务,只需要作出补偿。  [全文]
WTO争端解决的程序WTO争端解决方式
 >>>回顾入世7年间贸易摩擦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6年间,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不断。截至2006年入世5年之内,我国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WTO各成员每7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每年约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受阻。[详细]
•2004年3月: 美国针对中国第一起申诉
•2007年:    美国曾4次向世贸组织状告中国
•2007年9月: 我国首次向WTO投诉
策划:奇瑞遭遇俄罗斯碰撞门

    俄罗斯汽车观察杂志社最近宣布,在其所做的碰撞试验中,奇瑞旗云碰撞成绩为近3年来俄罗斯最差的测试成绩。[策划]

 >>>小调查
1.世贸组织裁决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违反贸易规则,你认为是否公正?
公正
不公正
不好说


2.您预期中国上诉结果会怎样?
将胜诉
还将败诉
不好说

 WTO首裁中国败诉
中国遭加入WTO后首次贸易争端败诉
  美方和欧盟在06年提起诉讼时表示,中国对WTO的承诺是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比整车要低很多的关税,但事实上,如果以进口零部件制成的整车无法达到中国某些特有规定,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是与整车相同的进口税率,这项政策使外国零部件在中国汽车制造商眼中失去竞争力。   
    据路透社13日报道,世贸组织(WTO)裁定中国进口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汽车部件的关税政策有违贸易原则,判决中国方面败诉,认为中方限制外国产汽车零件进口的政策类属贸易保护主义。最终报告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公之于众,中国政府目前还有上诉的机会。 [全文]
商务部尚未回应裁决 可能继续上诉
  对于日前WTO专家组裁定中国在汽车零部件进口税率方面违规一事,商务部尚未作出回应,但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方面继续上诉的可能性较大,以便再次争取时间调整相关产业政策。
    面对裁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昨天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认为,目前还不是最后结论,“WTO谈判上诉期三年,利用这个时间可以考虑怎样调整策略,同时提高国内零部件厂家的配套能力。” 。 [全文]
汽车进口零部件关税可能有变
  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的终裁报告发布后,被诉方可以就裁决结果提出上诉。上诉机构的审案时限一般为60天,最长不超过90天。上诉机构可以维持、修改或推翻专家小组所做的法律认定和结果。其报告应在各成员发布的30天内由争端解决机构通过,报告所做的裁决应该迅速得到执行。   
    这意味着,如果中国不就专家组的终裁报告提出上诉,或者上诉机构维持专家组所做的法律认定和结果,那么,中国将输掉这场官司,从而不得不修改已经公布的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征税标准。[全文]
 争端败诉影响几何
可能致进口车降价
  北京市几家进口车经销商,经销商认为,从理论上讲,进口汽车零部件关税下调的话,汽车厂家可以大量进口汽车零部件在国内组装为成品车后销售,但能否将减少的零部件关税全部体现在进口车价上,还要看汽车生产厂家如何考虑。业内人士认为,影响进口车价格的因素与国产车不大相同,进口车往往受国家政策、供求关系影响更明显。 [详细]
争端败诉无损合资车企
  即使WTO最终裁决对我国不利,对我国汽车产业和零部件进口影响也不会太大。目前,在中国生产的绝大多数外国品牌汽车,国产化率都很高。即使以10%的零部件税率分散进口组装,对市场影响也不大。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滕伯乐说,对于中国汽车零配件企业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关税政策,而是如何应对家门口的外资企业的竞争。如何练好内功,才是当务之急。 [详细]
高端豪华车厂商的好消息
   而现在WTO的裁决对于高端豪华车型来说可能就是好消息。由于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配套标准无法达到豪华车型的要求,目前奔驰、宝马的国产化率都很难达到40%。而一旦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大额关税的政策出现松动,这些进口豪华车企业将可大大节约成本,无疑对目前以国产为主的豪华车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同时,一些豪华品牌国产化计划也有可能因此暂时搁置。 [全文]
 中国汽车产业未来之路
豪华车企愿提高国产化率直面竞争
   由于国内大多数合资汽车厂家早已大规模培育本地零部件制造商的能力,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因此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措施对大多数汽车企业的影响并不大。在《办法》的规定下,国产的高端豪华车型一直数量有限,有些国产豪华车品牌干脆转为整车纯进口的方式在中国销售,如北京奔驰·戴克旗下的大切诺基。 [全文]
产业政策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改
  如果以进口零部件制成的整车无法达到中国某些特有规定,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是与整车相同的进口税率,这项政策使外国零部件在中国汽车制造商眼中失去竞争力。随后加拿大也加入了起诉行列。依照中国现有规定,在中国的汽车生产厂家必须确保60%的汽车零部件来自中国生产厂家,否则将须支付高税率,世界贸易组织的判决认为,中国必须依照WTO原则立即终止这项政策。[全文]
   相关评论:我国在WTO首次败诉有哪些教训
           
周义兴:尊重与理性对待“首次败诉”
汽车零部件国产化乃大势
   发电企业失语煤电成本,第三轮煤电联动能否成“救命绳”?急需走出亏损困境的发电企业已经三次联合上书发改委,要求启动第三轮煤电联动,未果。记者了解到,实际上,随着近两年的煤炭价格上涨,发电企业在煤炭价格中的话语权已经越来越小,而随着煤炭行业的大整合,这一趋势将会继续加强。 
    事实上,提高国产化率也是大势所趋。国内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价格也是一降再降,为保持利润率,必须降低成本。而国内零部件生产成本要相对较低,提高国产化率显然是一条捷径。[全文]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制作:明晨  邮件:finance1@vip.sina.com.cn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