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世7年摩擦不断 WTO中国汽车零部件案会走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 10:42  东方早报

  本期主持:本报记者李语实

  本期嘉宾:·张伯顺(中国汽车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

  ·颜光明(汽车专业媒体资深人士)

  ·张伯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

  ·贺小勇(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

  【背景】

  继纺织品、成衣、皮鞋之后,汽车零部件现在成了欧美和中国之间最新的贸易纠纷焦点。

  2月13日,世贸组织作出裁决,认为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的关税,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贸易法规,要求中国遵守世贸组织法规,改变不符合WTO规定的做法。

  这场风波由来已久。2006年3月,美国和欧盟正式向世贸组织投诉,指责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违反了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

  美国和欧盟的相关官员甚至表示,中国的高额关税政策不公平地限制外国汽车企业进入价值高达190亿美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加拿大后来也加入了这项诉讼。

  矛头所指,即是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作为《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进口管理的具体办法,海关总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这项政策中明确规定:进口汽车零部件是否构成整车特征,有三条标准。其中第三项内容是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这项整车特征核定标准自2006年7月1日起开始生效。

  根据规定,凡构成整车特征的,按整车适用税率征税(25%);不构成整车特征的,按零部件适用税率(10%)计征关税。

  接受裁决还是据理上诉?这场争端将以何种方式平息?这场争端背后的实质是什么?

  【链接】

  入世7年间贸易摩擦不断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6年间,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不断。据报道,截至2006年入世5年之内,我国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WTO各成员每7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每年约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受阻。

  2004年3月,布什政府就中国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不公平赋税的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针对中国提出的第一起申诉。

  2007年,美国曾4次向世贸组织状告中国。除汽车零部件纠纷以外,其他3项中美贸易纠纷分别涉及中国限制从美国进口电影、音乐和书籍等知识产权行业产品;中国政府对相关企业提供不合理补贴;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等。

  2007年9月,我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美国向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要求作出仲裁。这是加入世贸以来,我国首次向世贸组织就美国的贸易措施作出投诉。

  目前,商务部表示,正在认真研究专家组(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的非常设性机构,3-5人组成,从世贸组织秘书处存有的专家小组名单中选定)的中期报告,准备向专家组提交评论意见。中方尊重争端解决程序,在专家组最终作出裁决之前,不对报告进行评论。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世界贸易组织解决机构解决的争端类型主要包括3种:违反性申诉、非违反性申诉、其他情况。违反性申诉是最主要的争端类型,申诉方须证明被诉方违反了有关协议的条款。非违反性申诉,被诉方没有取消相关措施的义务,只需要作出补偿。

  争端解决的程序:磋商、专家组程序(核心程序。自提出磋商请求之日起60天内磋商没有解决争端时,申诉方可以申请成立专家组)、上诉审查机构(在专家组报告发布后60天内,任何争端方都可以向上诉机构提起上诉)、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的通过程序、裁定和建议的监督执行程序。

  争端解决方式:被裁定违反了有关协议的一方,应当在合理时间内履行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定和建议。通常的方式是修改或废除被裁定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不符的措施。如果被诉方在合理期限内,没有履行裁决和建议,原申诉方可以经争端解决机构授权交叉报复,报复首先应当在同产业部门实施,同产业部门不足以实现报复的水平时,可以跨产业部门报复。

  汽车产业政策违反入世承诺?

  正方

  张伯伟:国家制定的汽车产业政策与世贸组织相关规定相比较,就会发现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全面认识、具体分析。汽车产业政策中的相关保护措施,包括国产化率的提法,与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不完全一致。在税率方面,中国与外国的规定差距较大,对整车征收25%的税率相对较高(韩国对进口汽车征收税率为8%的进口关税;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税率为2.5%的进口关税)。外资汽车企业通过进口零部件,可以达到合理避税。从中国方面来讲,如果降低整车、汽车零部件关税,将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冲击较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应得到美、欧等国的理解,整车税率的下调有个过程,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本国汽车产业,也是合理的,在这方面,应建立更多的沟通机制。

  贺小勇:世贸组织此次裁决中所指的是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中的一个具体条款,即是进口汽车零部件的价格达到、超过整车比例的60%,就构成整车特征的这个百分比数字。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条款规定,生产厂至多只使用40%的进口汽车零部件,这一条是有一些问题的。违背了世贸协议法律框架第三条下的“国民待遇原则”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即使根据中国承诺的《原产地规则》中的附加条款,“在当地的增值标准为30%”,还有十个百分点的差距。综合这3个条款来看,中国目前找不到抗辩的合理依据。

  反方

  张伯顺:我认为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没有违反WTO的相关规定。入世几年来,逐一兑现了入世承诺,关税逐步下降。从2002年起,经过5次关税调整,我国进口车关税从2001年的70%(发动机排量在3升以下的轿车)和80%(发动机排量在3升以上的轿车)降到了25%;零部件进口税率则降至10%。从2006年7月1日起,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至此,我国入世承诺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承诺已经履行完毕。此外,还取消了国产化率的提法以及修改汽车服务贸易的相关条款等。

  颜光明:我国的产业政策制定无可厚非。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当然要保护本国利益。实际上现在也有很多大的汽车合资企业,包括华晨宝马等汽车企业表示,坚决支持中国的相关产业政策。这充分说明经过长期的发展,合资汽车企业已经认同了我们的产业政策。

  仅仅是一场汽车产业领域的争端?

  正方

  张伯顺:美、加、欧等国挑起这场诉讼的实质目的,是逃避关税,化整为零,实现变相进口,将中国的汽车工业变为他们能控制的组装业。他们的目的是修改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使中国汽车工业失去创新发展,这对于中国汽车企业的直接冲击是相当巨大的。这里面不仅包括自主品牌企业,也包括老的合资企业。例如上海大众,从1985年建立以来,为国产化的研发投入相当大。

  贺小勇:这次关于汽车零部件的争端,与中美之间的其他贸易争端,以及美国国内的大选等政治因素不一定有联系。我认为还是美国国内的汽车业推动的因素。实际上世界贸易组织处理贸易争端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必定影响到各国的相关产业发展,这也推动政府进行解决问题的多边谈判,调整政策。这场争端属于汽车产业本身的问题。

  反方

  颜光明:中美之间有关汽车贸易的纠纷一直不断,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候争端激化,值得深思,我们必须要考虑一下现在的背景。中国近两年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巨大反响,今年我国汽车产量将突破1000万辆,中国汽车内需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已超过日本,列世界第二大国。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威胁到国外汽车巨头的市场利益。世贸组织的争端裁决代表了国外汽车厂家的利益,于是想要设卡,这与奥运会举办过程中西方国家的种种阻挠性质类似,以及近年来一系列中国食品、玩具安全质量事件,都表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一种担忧。

  张伯伟:这个争端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包括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担忧,甚至包括一些政治因素。是否是美国有意借世贸组织机制来解决两国的贸易争端?2007年美中贸易赤字达2500亿美元。可以说,美国精心考虑,通过世贸的组织形式来解决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是一个想法。但同时也应看到,美中贸易赤字比较高,这种情况对哪个国家都存在。比如说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汇率应有大的调整。仅通过调整贸易结构方面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美国今年正值大选年,美国国内的压力比较大。对中国贸易如果采取直接、严厉的措施,可能影响所及方面太广。如果民主党上台,可能将制定更苛刻的对华贸易政策;如果共和党上台,可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会相对好一点。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