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导语:作为中国两座最有“洋味”的城市,上海和香港在国人心中,一直是离西方世界最近的地方。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二者之间的比较又多少带有点区域经济的味道。经济学家们总爱拿那些枯燥的数字来说话,正因为如此,上海和香港才有了比较的前提。在每年的“沪港竞争力论坛”召开之际,上海和香港,中国两个最具有“洋味”的城市,总要为“谁比谁更强”打上一阵嘴仗。而下面的15个关键词,可能会让大家得出属于自己的那番结论。[全文][评论]

奢 华

 1.3亿人民币 

  上海的豪宅有两种,一种被称作洋房,一种被唤作别墅。“洋房”大部分是20世纪上半叶的遗存,集中在当时的法租界。在衡山路、淮海路、复兴路以及思南路上的老洋房之间徜徉流连,有一种灯红酒绿的朦胧和欧风美雨的飘摇。
上海的洋房一再受到境外人士的追捧,每一次转手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入:2002年,一位投资客以370万元购入淮海路上的良友别墅;而经过一翻由内到外的整旧翻修,2003年竟以1000万元卖出……
>>全文

 7亿港币 

  香港人的豪宅,从价格上要远远超过上海。去年被媒体曝光的香港10大豪宅,最末一位的都被估值到1.3亿港币,排名首位的豪宅更是被估值到7亿港币。
事实上,香港也是全球豪宅最昂贵的地区之一,在香港豪宅比较集中的半山地区,房子的售价要超过每平方米10万港币,只有日本东京的涉谷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在豪宅的比拼上,上海显然不及香港。而在享受奢华的层次上,上海也给人一种小富即安的感觉。……
>>全文

城市秀

 新国际博览中心
  现在的上海人,已经开始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挂到嘴边。有关“世博”的口号已经铺满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不过现在说“世博”还有点远,今年上海最大的秀还是上海的国际车展,而位于浦东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也因此成为今春最受关注的秀场。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由上海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慕尼黑展览公司联合投资兴建和经营。这是德国三大展览公司首次联手投资中国展览……
>>全文
 会展中心
  反观香港会展业,其在国际上得奖无数,例如连续9年被英国权威杂志《会议及奖励旅游》评为全球最佳会议中心。见证了1997香港回归的会展中心规模并不大,仅属中等,但是每年举办各类活动2000多次、接待国际旅客320万人次、会议15万多人、商务活动约32万人次。会议中心的有效经营面积,平均每平方米每年接待约100人,这在国际上都属罕见。
    香港会展中心举办活动的规格与水平相当高,……
>>全文

速 度

 磁悬浮列车
  无论在哪一座城市,交通问题总是最受市民关注的,而拥有全世界唯一一条投入商用的磁悬浮列车,这似乎让上海成为了最追求速度的城市。磁悬浮列车由浦东机场直达龙阳路地铁站,30公里的路程,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
    不过,磁悬浮虽然速度惊人,但投入运营后的经营状况却不是很理想。就其本质而言,磁悬浮更像是一个观光项目而不是交通工具。在尝过新鲜以后,精明的上海人宁愿坐地铁后选择打车前往机场……
>>全文
 
 自动扶梯
  与上海的磁悬浮相比,香港自动扶梯的速度显然太慢。从中环到港岛半山区的自动扶梯长达800米,由23部自动扶梯组成,自1993年建成以来,平均每天承载5万人次上山。眼下,扶梯已经成为香港的一景,在不少香港电影里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另外,香港的天桥比上海发达得多,这让人们在高楼大厦中行走得非常自如。香港最长、也最具特点的人行天桥——上环至中环人行天桥建成于1993年……
>>全文

摩天大楼 

 金贸大厦
   无论是香港还是上海,街道都不是很宽,上百米高的大楼挤在道路两边,人们的视线里,天空总窄得像一条线。许多去过香港的上海人都说,上海的高楼要多过香港,浦江两岸的繁华毫不逊色维多利亚湾。看来,在“长个”的速度上,上海是要超过香港。
    据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统计数据显示:十几年来,平均每12天就崛起一幢约30层高的大楼。据了解,上海市政府在小陆家嘴地区的设计规划是“山”字形……
>>全文
 中银大厦
  香港也是一个追求摩天的城市,比照上海,香港的人口密度更大。香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但在内地最出名的却是中银大厦。维多利亚湾的风景照片总少不了中银大厦的影子,而据说为了避开中银的刀锋(中银外形像一把利刃),当时的港督府还颇动了一番改动风水的脑筋。
一位在香港工作了8年的朋友告诉记者,其实香港也有乡下,在新界一带也会看到上海旧式阁楼一样的建筑……
>>全文

西洋景 

 外滩
  公元1404年,明朝政府曾征调民工十余万,在户部尚书夏元吉的督导下,于上海县城东北处拓宽疏浚了范家浜故道,导引“江浦合流”。从此,黄浦江干流水系形成,流域初定。于是,才有了这一湾新月形江岸,后来镌刻了上海一个半世纪的历史风貌的外滩。
     1845年,外滩被辟为英租界,全长约1.5公里。本世纪初,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上海,在外滩大兴土木,营建了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
>>全文
 太平山顶
  与外滩的混乱嘈杂相比,香港的太平山就好上了许多。太平山顶海拔554米,俗称扯旗山,是香港岛之巅。白天环绕山顶走一圈,可享受大自然的翠绿景色,晚间则是俯瞰维多利亚港景色的最佳地点。要知道,香港的迷人夜景可是世界三大奇景之一。这一名次,可不是看谁的灯最多、谁的灯最亮就能够排得上的。
    于1888年通车的山顶缆车,百余年的营运,均只由一名司机驾驶两节车厢,载重72人……
>>全文

金 融 

 环球金融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香港现在的第一高楼叫做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未来的第一高楼叫环球金融中心。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高420米,而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将高达480米。从两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中,就可以看到金融对这两个城市的意义。
    在上海提出打造金融中心口号的上世纪90年代,香港正处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后期。……
>>全文
 国际中心 
  在专家的眼中,上海想要取代香港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显然还为时尚早。香港已经连续11年蝉联全世界最自由经济体,其拥有自由港的优势不是上海所能取代的。在专业人才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培育,香港的金融人才要远远超过上海。
虽然上海可以从世界范围内选才,但经验的缺乏依然是上海的短板。就两地的资本市场而言,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引资能力也要超过……
>>全文

商 圈 

 徐家汇
   徐家汇是因明朝徐光启祖居此地而得其名。这位中国历史上主动吸纳异域文明的典范人物,在充分融会东西方文化之余,却免不了给人一种刻意的感觉。这种刻意的融合,直到现在仍然可以在他的祖居地发现。
    在上海待过几年,已经习惯了上海年轻人的购物取向:南京路嘛,是乡下人和外地人去的地方,淮海路是有人买单时去的地方,真正自己买衣服嘛,还是去徐家汇好了。其实,这个商圈的历史……
>>全文
 尖沙嘴
  不清楚徐家汇想拿什么和尖沙嘴比,感觉唯一比较近似的地方是,“尖沙嘴”这个地名也跟明代有关,其早早就已经出现在当年广东海防地图上了。
  现在的尖沙嘴,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喜好,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购物中心外,还有不少免费的观景点。从霓虹闪烁的不夜城大道,到平静悠闲的漫步公园,乃至殖民历史风格的建筑物,都可以让观光享乐的人们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感受……
>>全文

跨国公司 

 300家
   目前,已经有超过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上海,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最为集中的区域。而在引进外资上,上海也开始从重数量转变为重实际效果。
    在这个战略调整的部署下,上海市外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引资项目的取舍标准将更加严格。能耗高、土地资源消耗量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不利于环保的项目要果断放弃,而那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集约型项目则受到欢迎……
>>全文
 400家
  而作为全世界自由的经济体,香港不需要像上海那样调整思路。在香港,有超过400家世界500强企业设有办事机构,完全国际化的法律和金融环境更是上海不能比拟的优势。
    与上海目前仍以国内贸易为主不同,香港的外向型经济已经有几十年的基础。香港转口贸易厚实的底子让众多企业愿意把香港作为登陆亚太市场的第一站。对于企业而言,把总部放在香港有“一手托两家”的效果……
>>全文

高 校 

 复旦
 “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源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也寄托了当年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曾经看过一句戏言,说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和第三。因为清华、北大与复旦,谁都不肯承认自己比另外两个差,都自称自己是中国第一。今年正赶上复旦的百年校庆,不免又把这个排名自己拿出来炫耀了一番不管是不是中国第一,但上海第一……
>>全文
 香港中文
  相对而言,香港高校就那么几所,而且竞争激烈,能考上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学生更懂得珍惜。同样是以文科为主,香港中文大学虽然从1998年开始招收内地学生,但择优录取是唯一的标准。
学校采用书院制进行管理,因为大学人数众多,学生能通过不同书院提供的通识教育、学生宿舍、文娱康乐设施、辅导服务等获得更周到的照顾。
    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大的宿舍区。每个书院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
>>全文

赛 事 

 F1
 2004年9月的F1上海站,吸引了15万观众,门票卖了3亿多元,震耳欲聋的马达声把上海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世界。赛场所在的嘉定区周边,房价从3000多元/平米飙升到7000元/平米以上。
除了直接收益,F1对上海汽车工业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效应,嘉定的汽车制造业与对外贸易基地,预计到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3000亿元。
不过,F1给上海带来了巨大收益的同时,许多人也为上海F1……
>>全文
 赛马
  香港马会现在有会员2.3万名,基本上都是有着很高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在香港,“赌马”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更重要的是,香港的马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玩赌博的机构,马会的高层一直致力于将马会打造成亚洲最佳的私人会所。
对于香港人而言,一旦成为马会会员,就等于拥有了一个相当高质素的社交小圈子,每年马会都会举行近40次左右的迎新活动,帮助新人融入这个精英团体。……
>>全文

酒 吧 

 新天地
   上海话里把用一种东西套住或收住另外一种东西叫作“箍”。于是,那些拥有被石条所“箍”住门的建筑被称为“石箍门”,后又东传西传变成了“石库门”。从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石库门建筑对上海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代表了近代的上海历史文化。
   “新天地”原先就是一片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民居,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开发商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甚至不惜代价从国外进口……
>>全文
 兰桂坊
  反观“兰桂坊”,也是香港白领和老外的出没之地,有着30多年的酒吧街历史。因为经济低迷,消费水平并不算高,一杯鸡尾酒不过二三十港元,还为所有客人免费提供花生、无花果等小食品。
论起外观,兰桂坊不过是中环德己立街与西面云咸街之间的一条短小弯曲而狭窄的街巷,而且不尚奢华,陈设简单。
    如此看来,身为后起之秀,新天地一定窃喜自己的高档次、高消费,没准还要为自己的高价格……
>>全文

小 资

 锦江乐园
   这是一个伪小资的年代。不管什么事情,上海容不得自己落在别人后面,大学排名如此,连玩儿也不能落后。当环球嘉年华盛装出现在浦东时,上海人民一定在为自己终于又抢到了个第一而倍感自豪。因为迪斯尼乐园的选址没有抢过香港,上海人是禁不起第二次打击的,不管什么方式,只能有一个结果。于是,上海赢了。……
>>全文
 海洋公园
  去过香港海洋公园的人,不会对嘉年华有浓厚的兴趣。因为那些看似新奇的项目,在海洋公园已经存在了好些年。成人门票虽然高达185元港币,但身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娱乐消闲公园之一,其却实行一票制。只要不嫌累,其间所有的游艺项目都可以免费参加。当然,各种砸钱的游戏不在其中。
     而在上海嘉年华出尽风头的时候,锦江乐园虽然拥有……
>>全文

美 食

 美食街
 每个上海出版的旅游指南都会写上如下文字:“中国几乎所有的菜系都汇聚上海,有着‘中华美食之都’的美誉,世界各地的异域风味也能在上海觅到踪迹。”
    不错,从云南路、黄河路、吴江路到天钥桥路,各个美食街上,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水饺、“老四川”火锅、新疆烤肉,各种菜系、各国风味都能找到。
    只可惜,来到上海之后,它们也都变得有了“上海特色”,该辣的不辣,不该甜的变甜……
>>全文
 大排档
  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香港还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法国大菜最具人气,日本菜、韩国菜、泰国菜、意大利菜也极为普遍。此外,还能尝到并不多见的地中海菜、尼泊尔菜、越南菜、澳大利亚菜、印度菜、古巴菜等等,口味绝对正宗。
    朋友无奈地说,身为上海人,她都快觉得自己是个另类了。每次香港同事来时,总会为饭店服务人员的照顾不周到而抱怨上海人不好,然后紧跟着一句……
>>全文

男 人  

 姚明
   “姚明代表上海男人的高度,刘翔代表上海男人的速度,常昊代表上海男人的深度”这是最近在上海男人中颇为流行的一句话。一向是“小男人”代表的上海男人好像终于找到了扬眉吐气的机会,似乎是多年的小媳妇终于熬成了婆。
    在很多人看来,上海男人的口碑一直不是很好。差不多“心眼小、气量小、胆魄小、志向小”就是上海男人的标签。上海男人大多细皮嫩肉,精心修剪的发型上总是有着保湿摩丝,服装款式总不会与时代脱节,而步伐总有一点微风轻摆的味道。……
>>全文
 成龙
  对于香港人而言,成龙饰演的香港警察“陈家驹”就像是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而在说华语的演艺圈内,成龙总是被人叫做“成龙大哥”。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看姚明和麦蒂击掌相庆,也习惯了看成龙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和各色皮肤的影星打斗饶舌。在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金贸大厦88层的观光厅内,姚明的球衣球鞋和签名篮球正作为一种城市的象征被游人参观,而成龙的电影也已经成为香港人的一个标签。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英雄并不是城市的全部……
>>全文

女 人 

 张爱玲
   “在你心目中,谁最能代表上海女人?”同样的问题,得到了同样的回答:张爱玲。悄然逝去10年的身影,仿佛还留在这个世俗的城市里。她本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其平凡甚至已经到了俗的地步。而一个女子能俗到极致,或许反倒透出些雅意来。
    她只是个平凡的女子。在恍惚中,经常会触及到人生那冰凉的边缘,她为此而忧郁,而苦痛,但是也只到此为止。大凡书读得多的人,对世事的看法难免深刻;看法深刻了,就难免会落入悲观之中,何况那原本就是一个混乱的年代。……
>>全文
 梅艳芳
   那么谁又最能代表香港女人呢?原本被告知是亦舒。这是个非常香港的女人,无奈受了张爱玲太多的影响,拿她们来做比较,只怕有些不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梅艳芳可能更恰当。
    梅艳芳的名字拆开来看也很世俗,但合起来一读,却没来由多了分英气。“香港的女儿”,这个名衔可不是随便谁就能担当得起的。
从小小歌女,到一代天后,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自己才最清楚。“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一首《狮子山下》,是港人逆境自强的激励……
>>全文

专访“2004年沪港城市竞争力报告”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段樵、伍凤仪

      段樵:2004年我说上海GDP十年超过香港,是在经过购买力评价后的结果,而不是数字上的超越。对于两个城市而言,都是一种竞合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上海的人均GDP超越香港,只是一个数字上的事情,不具有实际的意义。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管理方面,我们认为上海的后劲也很足。香港的管理主要依托于本地人才,而上海选才的范围很大。在国内,上海是众多人才的选择,有很好的集聚效应。而上海的企业也能出得起大价钱从世界范围内为上海选才。另外,香港的大学教育也没有上海普及,现在高中生的升学率也仅仅是18%。目前,上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成本上升太快。我们报告说的10年上海GDP超越香港,是在香港和上海的人均GDP经过购买力评价调整后的结果。如果上海的生产成本上升得太快,超越香港的时间就要超过10年。

      伍凤仪: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香港人对上海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缘,上世纪50年代不少上海企业把工厂迁往香港,成就了香港的纺织业,也给香港的企业管理打下了上海的烙印。在政府高官里,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和著名政坛女杰陈方安生都要被算作是上海人。从这点上来说,香港受惠于上海很多。

  >>相关专题:沪港城市峰会论坛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174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世纪周刊 新浪财经 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