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几年前被炒作出来的“15亿美元的青蒿素市场”突然缩水,国内大批制药企业和药农陷入库存压力。青蒿素供需困局的导火索起于瑞士诺华公司公布的今年向中国企业采购青蒿素的数量——55.5吨,而且这还是诺华公司未来两年的原料用量。而国内的青蒿素原料药产量在150吨到200吨之间,诺华基本上是国内企业的唯一买家,其收购量不足国内供应量的1/3。 [全文] [评论] >>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青蒿素企业集体困境
  一方面是今年WHO对青蒿素单方药物采购的禁令,另一方面,2005年国内企业大幅度增加产能的后果开始显现。2007年,国内众多的青蒿素企业正面临严重的业绩拐点。
    今年,世卫组织全面禁止青蒿素单方口服抗疟制剂的销售,并要求部分在非洲销售的单方药物召回。态度强硬的禁令,让包括华立药业和昆明制药等在内的国内单方抗疟药生产企业陷入了尴尬处境。 [全文]
诺华简介

  瑞士诺华公司(Novartis AG)是全球制药和消费者保健行业居领先位置的跨国公司。2004年集团总销售额达282.47亿美元,净收入57.67亿美元,集团研究开发投入约42亿美元。诺华公司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约81,400人。
    目前,诺华在中国总投资额约1亿美元,员工1,700人,建有四家分公司,分别是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上海诺华视康隐形眼镜有限公司,上海诺华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和上海诺华贸易有限公司,其业务涵盖了专利药、非专利药、消费者保健品等公司所有业务领域。

小知识:青蒿素 >>详细

    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它是从我国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
     青蒿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它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为数不多的一类新药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治疗恶性疟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相关策划:诺华中国深陷泽马可门

  由于在美国监测到服用“泽马可”的患者中有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瑞士诺华公司总部已宣布暂停“泽马可”在美国的市场销售活动。我国药监部门也将密切关注监测“泽马可”的安全性。

小调查
1、国内的青蒿素原料药产量过剩,您是否认为责任在诺华?
责任在诺华
责任不在诺华
不好说

2、诺华几年前曾预测过15亿美元青蒿素市场,如今杀价国内药企药农,你认为诺华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


不好说

3、您是否认为诺华应予以药农一定的经济赔偿?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诺华杀价 国内药企陷库存漩涡
诺华今年只购55.5吨青蒿素
  青蒿素供需困局的导火索起于瑞士诺华公司公布的今年向中国企业采购青蒿素的数量——55.5吨,而且这还是诺华公司未来两年的原料用量。诺华的这一数字立刻引起了青蒿素行业内的轩然大波。
    “今年国内的青蒿素原料药产量在150吨到200吨之间,诺华基本上是国内企业的唯一买家,其收购量不足国内供应量的1/3。”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青蒿素行业负责人之一张忠鹏说,大部分生产企业的库存压力太大。 [全文]
青蒿素生产企业无奈转产自救
  “生产青蒿素的成本大约在每公斤2000元左右,而现在的市场价是让企业赔钱卖。所以,四川地区大部分搞青蒿素提取的民营企业都陷入困境,除了倒闭企业,更多企业选择转产试图降低亏损。”一位四川青蒿素企业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还坚称,诺华公司拒绝协商,企业只能转产其他产品,将损失降到最低,希望能熬到青蒿素市场复苏的时候。”
     对于青蒿素原料所面临的困境,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分析:“要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加强对青蒿素类产品出口监控。我们建议将青蒿素类产品出口列入自动出口许可管理商品,以便加强对出口的监控。同时,禁止青蒿种子的出口,避免基因资源的流失。”另外,青蒿素原料生产企业必须要整合优势资源,开拓国际市场。 [全文]
 诺华“狂涮”中国药企
青蒿素产能严重过剩
  在经历了几年前青蒿素资源紧张后,青蒿素价格曾一路上涨,近几年来,诸多企业认为青蒿素有利可图并相继投产。与此同时,由于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在积极鼓励青蒿素产业的发展,因此包括诺华、复星医药等众多企业都纷纷在国内寻找青蒿素原料供应商。
    各地政府纷纷扩大种植计划,青蒿种植面积曾达到上百万亩。不理性的扩张滋生了市场泡沫,目前,我国生产青蒿素的企业有近百家,其中不少都是小型企业,而过剩的库存量已经达到150万吨。 [全文]
18家药企质疑诺华开空头支票
  由四川裕通生物技术公司代表18家四川和重庆的企业联合向诺华中国总部发出公开信,认为在其“鼓励”下,企业投产青蒿素原料生产,而如今因为没有定单而陷入生产困境。
    18家企业之一的川湘生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05年诺华方面市场部和成都办事处的相关人士相继对当地的青蒿素生产企业进行了考察,口头承诺在今后会对其进行认证后,下定单进行采购。 [全文]
诺华否认曾口头承诺采购青蒿素
   诺华中国公司对18家企业的指责进行了公开回应。诺华中国公司总裁李振福否认做出过“口头承诺”,“包括我本人在内,任何人未经批准,都无权做出这样的承诺。”至于诺华中国公司工作人员到一些青蒿素原料药生产企业进行考察,李振福表示“在选定原料供应商之前我们考察过很多企业,但并不是每个被考察的企业最终都会成为供应商,我们只与4家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李振福称,为降低青蒿素供大于求对青蒿素生产企业的压力,诺华今年将购买并储存55.5吨青蒿素,这相当于1.67亿人次的用药量,而今年诺华预计将从世卫组织(WHO)得到的采购量是7600万人次的用药量。 [全文]
 诺华陷丑闻泥沼
诺华药品EXELON因广告夸大药效在美被警告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日前发出警告,称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的药物EXELON广告夸大了药效,具有欺骗性。
    据外电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向诺华公司发出的警告信说,该公司有关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药物EXELON的广告传播了“令人误解的信息”,在药物疗效和使用范围等方面有所夸大。 [全文]
诺华止痛药Prexige导致2人死亡
   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生产的消炎止痛药Prexige日前被责令撤出澳大利亚市场,原因是这种药物被发现导致2名服药患者死亡。
    澳大利亚治疗物品管理局发现8名服用此药导致肝脏受损的患者,其中2人死亡,2人接受肝脏移植手术。据此,该局要求此药撤出市场,并要求用药患者进行肝脏检查。澳大利亚至少有6万人服用此药治疗关节炎、术后疼痛和其他疼痛。 [全文]
泽马可引发患者不良反应
   “泽马可”(马来酸替加色罗)临床上用来治疗以便秘、腹痛及腹部不适等症。瑞士诺华公司最近一项临床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在服用“泽马可”的11614例患者中,有13例心血管事件发生,占0.11%.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共收到替加色罗的不良反应报告98例,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等胃肠道反应。涉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有:心动过速1例,低血压1例,心慌2例。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头晕、腹痛、腹胀等。 [全文]
 青蒿素产业期待重生
青蒿素57国成功申请专利
  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并被国际医药界正式接纳的仅有的两个中药之一,已经成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目前使用青蒿素的国家已经达到31个,青蒿素的需求大幅增加。
  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出最新的第四代青蒿素复方药Artequick片剂、颗粒剂,该药已取得国家药监局I类新药证书及批件,并在57个国家成功申请专利保护,成为我国目前唯一具有国际专利保护、真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 [全文]
中国青蒿素有望被国际市场认可
  中国青蒿素药品终于有望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了。中国青蒿素第一大企业重庆华立公司声称,今年下半年,该公司旗下青蒿素类药品“科泰复”组方有望进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公立市场采购目录,这也是继诺华的复方抗疟药之后的第二个真正青蒿素的复方抗疟药品。
    青蒿素药品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治疗疟疾特效药,且其原料青蒿草只生长在中国,所以青蒿素药品一直是中国医药市场上的明星产品。然而,近年来,中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却一直处于亦喜亦忧的境况中。 [全文]
将成立行业协会进行疏理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表示,为保护我国医药界“国宝级”的青蒿素能有序生产,避免恶性竞争,该商会拟订于今年8月成立青蒿素产品出口商品分会专事协调管理工作。
    “针对竞争环境混乱的青蒿素市场成立相应的机构来进行统一的协调和指导就变得十分必要。”中国进出口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成立青蒿素出口分会主要有两大项工作,一是对我国特有的青蒿原料进行保护,另外也要促进我国青蒿类成药的出口。” [全文]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小匀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 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