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市场严重供大于求 青蒿素生产企业无奈转产自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9日 23:05 北京商报

  “我们刚投入了800万元建立了青蒿素原料生产厂和几百万亩的种植基地,但今年市场上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让我们损失惨重。本来期望能和诺华签订长期订单,但最后也未能如愿,所以我们现在已经着手转产其他项目,以减少损失。”昨日,四川裕通生物技术公司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中国青蒿素产业曾被誉为国宝级产业,然而,由于盲目投产和管理无序等原因让青蒿素在三年中的发展像云霄飞车般急转直下。据了解,目前四川等地的大部分青蒿素生产企业都陷入困境,一部分已经倒闭,而更多的选择转产以求自救。

  

  辉煌的过去

  青蒿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其所含的青蒿素是诺华公司生产的治疗疟疾良药复方蒿甲醚的主要原料。2004年,由于复方蒿甲醚药效显著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其成为第一种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名单中青蒿素复方治疗药物,开始被WHO大量采购。这也直接导致青蒿素的价格一路飙升,最高时候曾达到8000元/公斤。

  于是,适于青蒿生长的四川、重庆等地区的大量农民改种青蒿,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开始投产或扩产青蒿素原料。这种情况在2005年达到高峰。到2006年青蒿的种植面积已经比2005年翻了一番,业内估计应在100万亩左右。

  价格大跳水

  然而,当众多企业因为看到了青蒿素产业所带来的暴利而纷纷进入后,这一炙手可热的市场迅速呈现出供严重大于求的局面,这时大家才突然醒悟到在经历了几年的价格一路飙升后,现在青蒿素产业的好日子已经终止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生产青蒿素的企业有近百家,其中不少都是小型企业,过剩的库存量已经达到150吨。而青蒿素的市场采购价也已出现猛跌,从2004年的8000元/公斤跌至1350元/公斤。

  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就表示,20吨的青蒿素就可以生产约6000万人份的青蒿素制剂“复方蒿甲醚”,而目前,WHO(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向诺华方面通报预测了今年复方蒿甲醚的销售量,约为7600万人份,明年则为1亿人份。这也就意味着,诺华此次储备的55.5吨青蒿素已经大致可以满足近两年的需求。

  而在目前,抗疟药物的主要销售渠道来自于WHO采购,且诺华的复方蒿甲醚已占到WHO采购量的近九成,再加上青蒿素的作用仅局限于抗疟药物上,因此,大部分青蒿素企业的产品在国内鲜有人问津。

  企业亏损惨重

  也许正是由于诺华在中国青蒿素原料采购中占6成左右的份额,所以本月初,面临产品无处销的困境,四川、重庆18家青蒿素企业就宣称,他们是在2005年诺华相关人员的口头鼓励下纷纷扩产的,如今承诺的订单没有兑现导致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尽管后来诺华公司公开否认曾给上述青蒿素企业任何形式的承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青蒿素企业现在确实面临生死关头。

  与此同时,中国最大的青蒿素原料生产企业重庆华立公司也宣布,2007年上半年该公司预计亏损约7000万元。华立公司表示,受国内企业对青蒿素产业盲目投资及世卫组织禁止青蒿素单方口服制剂生产和销售的影响,自2006年以来青蒿素原料药供过于求,其销售价格持续下跌,致使华立的青蒿素原料及衍生物的销售额及销售毛利率大幅下滑。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全面禁止青蒿素单方口服抗疟制剂的销售,而包括华立公司的科泰新在内的中国产的青蒿素类抗疟药很多都是单方的,所以销售大幅下降,虽然公司推出了科泰复方青蒿素抗疟疾药,但需要一个市场接受过程。另外,为了符合世卫组织的要求,华立在非洲部分国家召回了单方科泰新抗疟疾药。这些都造成了华立公司上半年的亏损。”华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

  无奈选择转产

  “生产青蒿素的成本大约在每公斤2000元左右,而现在的市场价是让企业赔钱卖。所以,四川地区大部分搞青蒿素提取的民营企业都陷入困境,除了倒闭企业,更多企业选择转产试图降低亏损。”一位四川青蒿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还坚称,当时诺华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确实向一些中国青蒿素原料企业表示,如果能够建立工厂和基地,就会与这些企业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为了诺华的话我们花了上千万元建厂,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诺华公司也拒绝和我们协商,企业只能转产其他产品,将损失降到最低,希望能熬到青蒿素市场复苏的时候。”

  另一方面,重庆华立药业也表示,该公司已开始全面实施利用现有渠道,以青蒿素带动其他中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加大了紫杉醇、普药等非青蒿素产品的国际注册及生产企业国际认证工作,同时继续大力加强国际营销渠道建设,来增加企业效益。但这也势必将增大企业的资金投入。

  专家建议

  其实,几个月以前,重庆华立公司相关负责人就向记者表示过这样的忧虑:“目前,青蒿素原料行业管理非常混乱,这直接导致了青蒿素原料价格的大幅跳水,而原料药是整个青蒿素药品生产链中基础的一环,如果长此以往,将会拖垮整个行业。”而现在,这一担忧似乎已经变成了现实,也让青蒿素产业的未来发展笼罩上了阴云。

  对于青蒿素原料所面临的困境,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分析:“要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加强对青蒿素类产品出口监控。我们建议将青蒿素类产品出口列入自动出口许可管理商品,以便加强对出口的监控。同时,禁止青蒿种子的出口,避免基因资源的流失。”

  另外,青蒿素原料生产企业必须要整合优势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当然,还应该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宣传我国青蒿素制剂品牌。”刘张林表示。

  同时,也有专家预测,目前以青蒿素为原料的药物在全球31个国家有销售,市场非常庞大,仅非洲每年就有2.5亿人次需要这种药物。尽管目前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了青蒿素产品价格狂跌,但这一国宝级的市场有望在2008或2009年走出低谷,逐渐回暖。

 肖玮/文 王晓莹/图  
小调查

1、国内的青蒿素原料药产量过剩,您是否认为责任在诺华?
责任在诺华
责任不在诺华
不好说

2、诺华几年前曾预测过15亿美元青蒿素市场,如今杀价国内药企药农,你认为诺华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


不好说

3、您是否认为诺华应予以药农一定的经济赔偿?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