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青蒿素企业集体困境:WHO采购新规和产能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09:38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沈玮

  一方面是今年WHO对青蒿素单方药物采购的禁令,另一方面,2005年国内企业大幅度增加产能的后果开始显现。2007年,国内众多的青蒿素企业正面临严重的业绩拐点。

  7月28日,华立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07年上半年亏损约7000万元,业绩预亏正是受到国内企业对青蒿素产业盲目投资及世卫组织禁止青蒿素单方口服制剂生产和销售的影响。作为国内最大的青蒿素类药品生产企业之一,华立药业的公告只是目前青蒿素企业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WHO采购新规

  今年,世卫组织全面禁止青蒿素单方口服抗疟制剂的销售,并要求部分在非洲销售的单方药物召回。态度强硬的禁令,让包括华立药业和昆明制药等在内的国内单方抗疟药生产企业陷入了尴尬处境。

  WHO驻华代表处对记者表示,有大量文献可以证明,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疟原虫已经对单方制剂的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

  目前,国内的青蒿素类药品分为单方和复方制剂两大类。在世卫组织全面禁止销售单方制剂后,华立药业、桂林南药、昆明制药等主要企业已经加紧复方制剂的研制和与世卫组织沟通加快认证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抗疟药的市场渠道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由政府采购,包括WHO、各国政府等,这部分采购量比较大,但价格较低;另一部分是私人市场,就是类似于OTC药品的形式,这块市场量小一些,大概只能占到总量的20%到30%,但由于价格较高,毛利率也比较高。由于面临WHO的封杀,中国药企只能挤在这一狭小的空间中厮杀,利润空间也在逐渐减少。

  华立药业方面表示,今年世卫组织全面禁止青蒿素单方口服抗疟制剂的销售,受此影响,公司科泰新单方抗疟疾药的销售大幅下降,虽然公司推出了科泰复方青蒿素抗疟疾药,但需一个市场接受过程。同时,为了响应世卫组织的政策,公司在非洲部分国家召回了单方科泰新抗疟疾药。这都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

  昆明制药董秘张叶峰也对记者表示,虽然公司已经有新的复方药物,但从开发技术到生产和销售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产能过剩危机

  除了WHO的采购新规,青蒿素企业的产能过剩危机也逐渐爆发出来,这给国内的青蒿素原料提取企业更为严重的一击。

  上月,四川裕通生物技术公司代表18家四川和重庆的企业联合向诺华中国总部发出公开信,认为在其鼓励下,企业投产青蒿素原料生产,如今却因为没有订单而陷入生产困境。诺华是中国青蒿原料第一大采购商。

  2004年,青蒿素极度供应不足,缺口很大。“那个时候,青蒿素的市场价最高卖到6500元/公斤,而现在的市场价只有2000元左右。”桂林南药董事长严啸华告诉记者。

  2005年,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青蒿素提取企业激增,生产企业从原来不到10家发展到了100家左右,而目前过剩的库存量已经达到150万吨。

  “现在已经是7月底了,本来是往年的收割季节,但是几家大的制剂企业还没有办法给出明年的订单,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对国内的青蒿素行业是个很大的打击。”7月30日,严啸华对记者感叹说。

  负责诺华在国内青蒿素原料采购的中信投资控股项目经理刘天伟指出,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目前国内青蒿素产能过剩,同时青蒿素制剂又销售不畅的现状。

  同时拥有青蒿素原料和制剂生产的华立药业也受到青蒿素产业盲目投资的影响。公司方面表示,自2006年以来青蒿素原料药供过于求,其销售价格持续下跌,致使公司的青蒿素原料及衍生物的销售额及销售毛利率大幅下滑,也是今年上半年业绩预亏的原因之一。

小调查

1、国内的青蒿素原料药产量过剩,您是否认为责任在诺华?
责任在诺华
责任不在诺华
不好说

2、诺华几年前曾预测过15亿美元青蒿素市场,如今杀价国内药企药农,你认为诺华是否具有社会责任心?


不好说

3、您是否认为诺华应予以药农一定的经济赔偿?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