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利息税七年之痒
 利息税再临十字路口
  近年来一直为中国人诟病的利息税又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也许象上两次一样,这次利息税将遇到的又是“红灯”。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李超昨天在上海透露,目前中国财政、金融部门正在对取消利息税进行“具体研究”。[全文][评论]
  1999年恢复开征的利息税正面临“七年之痒”,取消还是保留这一税种,近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有关部门已表示,“正对取消利息税进行研究。”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利息税是否取消以及何时取消,取决于政府决策。[全文][评论]
 什么是利息税
  利息税主要指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存储人民币、外币取得的利息所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我国从1999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并规定开征税率为20%。
    开征利息税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通过征收利息税抑制储蓄增长过快的势头,促进消费;促进居民投资分流,让一部分储蓄资金流向其他投资领域;通过对高收入者征税能转移财政支付,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和谐。[全文][评论]
   利息税的困惑
  利息税是事关千家万户和全体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税种。可以说,在当今的中国还没有哪个税种的影响能与之相比。
  然而,正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影响下,取消利息税的呼声是越来越高了。那么现行的利息税政策到底是不是合理呢?是不是应该取消呢?在此,有必要回顾一下现行的利息税出台的背景与目的。[全文][评论]
 
   曾两度夭折
  1950年,中国曾颁布《利息所得税条例》,规定对储蓄存款征收利息税,但因当时人均收入较低,在1959年停征了利息税。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和1993年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再次把利息税列为征收项目,但当时为鼓励居民储蓄,利息税再次被免征。[全文][评论]
 
  吴敬琏:不应该征收利息税
  我看不出利息税和扩大内需有何关系。”4月6日,在中欧国际商学院举办的“2006年中国政策及其影响解读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向本报记者表示,利息税征收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小储户,这些人本身就没有多少储蓄,利息税的征收反而加重了负担,我国不应该征收利息税 。[全文][评论]
   易宪容:应立即停止征收利息税
  对于已经不符合中国社会现状的利息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立即取消征收。如果暂时不能立即取消征收利息税,也必须改变目前这种不合理的利息税征收 方式。[全文][评论]
  萧灼基:应该取消利息税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指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实现8.5%-9%但股市低迷与经济增长很不相适应。萧灼基强调,在目前的通货膨胀形势下,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利率,还要缴纳利息税实际上已经不合理,应该取消利息税。[全文][评论]
 利息税正在使贫富分化加大
   工薪阶层将靠劳动所取得的收入存进银行,提取时必须扣缴20%的个人所得税,为2004年全国利息税收入320.76亿元作了很大贡献;先富者与投机人群从银行以低利息借贷了“低收入人群”的存款,并将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炒房”等资本性运作,不仅让普通工薪阶层饱尝高房价之苦,而且“炒房族”获得的暴利竟然可以不用缴个人所得税。[全文][评论]
   利息税是否是劫贫济富
  时下投资市场上,信托、基金等理财产品一般都不收取利息税,但这些投资“香饽饽”的起点,动辄几十万,少说也要数万元,这样一来,有钱人可以通过这些投资渠道“绕”开存款利息税,而对于穷人来说,省下来少得可怜的、以备生活急需的钱,却只有存款这条路了。如此看来,说利息税是“劫贫济富”一点也不为过。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利息税是对普通储户的“公开抢劫”。[全文][评论]
 
   利息税存废之辩
  扩大消费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政策取向,而取消利息税有利于扩大消费,且目前时机也已成熟。最近两年的多数月份,实际利率为负值。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目前通胀压力尚未消除,还不能说已走出“负利率”时代。在这种条件下征收的利息税,无疑是“税上税”。[全文][评论]
关注消费所得税调整
 利息税可能取消吗
  钟伟:不可能取消利息税 资本利得税各国都有,政府不可能不对资本收益征税。既然存在个人所得税、财产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就应该交纳。储蓄是一种金融产品不断增值的过程,怎么可能不收税呢?取消利息税、涉及我国整个税制的改革,目前来看都是不可能的。同时,政府一方面想多收税,一方面又不想强调这一点。从这一点看,市场存在这个争议本身就很荒唐。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取消不取消,而是怎么缴,如何改进税制的问题。如何改善税收不是口头上谈谈就可以做好的,不能听一些学者放空炮。首要的是先搞好利息税的征管机制,把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培养起来,让民众理解是民众的纳税养活了政府,而不是政府养活了民众。[全文][评论]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