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Google 网页
新闻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陆续迁出东莞,新的产业却未能及时补充进来,夹在广州深圳之间的东莞正面临空心化的威胁。2007年东莞GDP增幅创下新低,工业总产值6650亿元,增长18.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陈秀珍博士认为,东莞的问题是转型中出现的“阵痛”。这一情况已引起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主管部门多次进行研究。[全文] [评论] [财经视点]
东莞双转型
  2006年底,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经济双转型的总体方向,就是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转向自主创新主导型,社会转型的总体方向,则要加快推进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转变。刘志庚曾经进行过详细的阐释,具体是实现“六大转变”。>>详细
GDP增幅创下新低
东莞制造悄然转身
  在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呼声中,东莞当地以台商、港商为主体的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生存境地日益艰难。
  在前不久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发布的《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报告》中,传统的制造业基地“珠三角”被抛弃,众多台商将眼光更多地投向了“长三角”。
  虽然“珠三角”地区大量制造业企业外迁也引起了关于“产业空心化”的担忧,但“中国制造”的升级,已是不可扭转趋势。>>详细

专题:深圳企业规模外迁
     

政策背景

  2007年政府出台的控制出口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及海关总署联手颁布《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纺织、家具等1853种加工贸易出口受限。
  2007年12月底,新一批589种商品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公布。
小调查

1、东莞制造业战略转型是否成功?


不好说

2、您是否看好东莞未来的发展?
看好
不看好
不好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广东平均水平
  连续2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东莞,GDP增幅创下新低。东莞市长李毓全4日介绍,2007年东莞GDP预计达3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2008年GDP初步确定为增长14%。2007年东莞工业总产值6650亿元,增长18.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陆续迁出东莞,新的产业却未能及时补充进来,夹在广州深圳之间的东莞正面临空心化的威胁。据悉,这一情况已引起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主管部门多次进行研究。[全文]
东莞产业空心化之忧
  利润的大幅度萎缩源于: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逐渐恶劣的竞争环境以及宏观面上的政策、汇率等方面。但是,对于众多在东莞开设中小规模工厂的台商、港商来说,心中也不无愤懑——他们已经不能享受到10年前那样包括地租低廉、税收三减五免等在内的宽松环境。
  此外,地租的飙升,各种费用的增加以及即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新劳动法都增加了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错峰用电的限制也让他们苦恼,停电就无法生产,订单不等人,有的企业为此添置了发电机,但是,当他们拿着油桶上街,却买不到柴油。[全文][东莞缺地卡住11亿美元项目]
一些企业措手不及
  在历时半个多月的调查中,通过与主管部门、重点企业、市场各方的坦诚交流,我们发现,作为我国外贸重要门户的珠三角,出口增速已连续五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确实呈放缓之势,一些企业也确受到冲击。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甚至表示,“保守估计,近两个月以来,广东起码有上千家中小企业倒闭。”
  “实际情况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严重。”相关政府部门表示,面临危机的是那些低附加值、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的“三低”外向型企业。不可否认的是,这类企业正常被淘汰,并非坏事。但是,外向型企业这一巨大的群体和旧有的生存格局,正面临一次挑战。[全文] [珠三角加工贸易业的冬天][珠三角上万企业面临撤并]
珠三角5万港企将转移或转型
  转型毕竟是伤筋动骨的大举动,转移阵地则相对容易。其实,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只是企业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近几年珠三角投资环境发生转变,一方面受能源、土地、劳工等瓶颈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广东为促进产业梯度转移,也提高了环保标准。目前加工贸易的边际利润已经从5年前的18%下降为10%左右。前述报告也建议广东省政府加快兴建一批有中央排污设施的环保园,作为港企搬迁的选择。[全文][新税法实施珠三角15%台商经营将陷困境]
亟待转型: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
  珠三角产业转型没有那么容易,珠三角目前专门做加工贸易的企业大概有7万多家,两头在外,这些企业大部分靠赚取一点劳务费生存的所谓“血汗工厂”。
  珠三角这类企业(血汗工厂)占用了大量劳力和发展空间,考虑到珠三角今后的产业转型,这部分产业肯定要考虑到慢慢转移出去。但是如果政府强迫转走肯定做不到。目前珠三角劳力成本在提高,再加上其他一些成本提升,这些企业自然会慢慢转移到泛珠三角地区或者周边,但是这个转移速度不会很快,因为加工贸易本来就是靠距离的成本获得利润,在哪里进口在哪里出口,如果走的太远,影响物流成本,就没有什么利润了。[全文][亟待转型]
珠三角凭借转型再次鱼跃
  由于邻近港澳地区以及成本优势,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承接了港澳台大量的产业转移,迅速成为全球制造基地,并引擎广东经济近三十年快速的发展。07年上半年,广东GDP以13544.46 亿元依然稳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4.3%。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珠三角当年在全国属于首创的“三来一补”、“前店后厂”等典型外向型经济模式正遭遇发展的瓶颈。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出口退税、加工贸易新政等宏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令占到全国外贸总额近1/3的广东面临新的挑战。[全文] [珠三角补钙:在边缘中转型]
东莞不适合发展服务业
  目前珠三角各城市已经确定了基本定位,深圳发展高科技,广州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惠州是能源及石化基地。而据媒体报道,即使到现在,东莞还在为引进什么产业争论不休,金融服务业还是现代装备制造业?东莞仍没有找到答案。
  陈秀珍博士认为,东莞的问题是转型中出现的“阵痛”。但东莞想与广州、深圳竞争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不合适”,而且“也没可能”。[全文]
东莞双转型元年的深刻反思
  继去年年底全国范围热炒广东“3000亿俱乐部”话题后,今年年初从“3000亿俱乐部”成员东莞再传出类似话题,连续2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东莞,GDP增幅创下新低。2007年东莞GDP预计达3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2008年GDP初步确定为增长14%,明显被看低一线。
  有媒体单从GDP数字上判断,东莞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遭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障碍,只能通过GDP的损失来加以克服。有学者则认为,东莞经济一直处在健康运行状态,GDP增幅的下降不仅不能说明东莞“双转型”的失败,反而证明“3000亿俱乐部”已经跨过“唯GDP论”的阶段,真正开始步入良性轨道。[全文][学者纵论]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有涛 电话:010-62675167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