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加工贸易政策持续收紧 珠三角数万企业亟待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 18:3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兴云 深圳报道

  历经数年辉煌之后,分布在珠三角的数万家传统加工贸易型企业,步入艰难期。

  国家海关总署加工贸易与保税监管司司长何力日前透露:最近中央政府连续出台的加工贸易产业新政策,只是国家对该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第一步,今年底或明年初将公布的《加工贸易产品限制目录》,除了比目前的禁止目录更严格外,还将规定——不在出口加工区内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将不再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广东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估计,这个新政,将对占全国加工贸易份额四成的珠三角地区,产生巨大冲击。

  由于整个珠三角地区只有广州、深圳两个城市各有一个出口加工区,近20%的加工贸易企业将不再享有税收优惠政策,“这个行业利润已经很低,如果取消了税收优惠,将走上无利可图的死路。”深圳一位加工贸易行业人士表示。

  据悉,新政如果出台,仅深圳一地受影响的企业就达2000多家,涉及进出口总值40亿元人民币。

  据此,何力多次表示,他对广东众多加工贸易企业的出路“十分担忧”。

  传统型企业路越走越窄

  何力透露,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务院连续召开3次常务会议,研究加工贸易产业政策的调整。第一次要求各相关部门密切关注该产业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次明令各部委拿出切实措施解决;第三次则要求限期出台具体政策。

  随后,

商务部等3部委出台82号文落实国务院要求,而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等5部委连续出台的139号、145号文也是运用各种政策杠杆对加工贸易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调整。

  何力表示,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不是封杀加工贸易产业,而是促进其快速转型。加工贸易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今后至少还有20年的黄金发展期。

  “下一步出台的政策,还将对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提高监管级别,单位能耗也将成为准入门槛。”何力说。

  一系列的新政出台,让加工贸易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珠三角地区受到巨大震动。

  据悉,在广东的数万家港资加工贸易企业,其中有4000余家面临停工危机。尽管最新的政策明确规定,港企可享有一年的豁免期,但这些港企在舒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已开始考虑未来的出路。

  深圳贸工局有关人士介绍,深圳发展加工贸易已有20多年历史,之前一直以来料加工为主,现在已发展成包括进料加工在内的经营模式,深圳进出口贸易额大约70%来自加工贸易企业。

  深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在对照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程后提出,加工贸易政策每20年左右就会发生重大调整,我国目前就处于第一次重大调整期。

  据悉,对于新政出台之后可能给广东带来的冲击,国家有关部门十分关注。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日前到广东对加工贸易产业进行调研,听取广东的意见,并表示“会尽量考虑广东业界对新政策反映的合理建议”。

  广东的“算盘”

  目前,广东有8万家加工贸易企业,但仅有两个出口加工区。显然,将有大量企业不能迁入出口加工区。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出口加工区59个,正在申请待批的19个,正在验收的43个。其中江苏有13个,正在申请的有5个;上海有6个,正在申请的有1个。而整个广东目前只在深圳和广州各有1个。2005年已经获得批准的惠州、南沙出口加工区,广东也一直没有动工兴建。

  何力透露,广东省有关官员在与其交谈时表示,对兴建出口加工区没有兴趣,因为他们认为珠三角整个地区的外向型经济都很发达,“整个珠三角就是一个大的出口加工区”。

  为此,何力批评广东不善于利用中央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加速产业的升级转型,很可能造成珠三角加工贸易产业被

长三角超越。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新旧产业交替,新产业尚未成型时,地方政府显然不会对促使当地低端产业转型产生兴趣。

  何力也承认,新政会使广东低端加工贸易企业面临出局的危险。

  因此,广东省政府更倾向于加工贸易产业在省内转移,这样,既可维持本省经济高速增长,又可使广东的经济落后地区获得发展机会。

  据悉,目前珠三角相关城市与广东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已正式签订产业转移园区合作协议39个,其中15个转移园区已获广东省政府认定,总开发面积12.52万亩。

  广东省社科院一位学者表示,“一些企业其实并不适宜迁往粤北及东西两翼的山区,那里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同时又位于珠三角饮用水源的上游。”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