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珠三角补钙:在边缘中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23:30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杨娜报道

  “珠三角”,这个曾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响当当的名字,如今面临着泛化和在边缘中转型。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发现,“珠三角”在国家区域经济版图中正在逐渐变化,一个变化是由过去的区域增长极变成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省级增长极,一个变化是依靠珠三角雄厚的经济基础产生的“泛珠三角经济圈”。

  被边缘化的区域

  尽管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对珠三角退出国家区域经济规划的解释是,由中央牵头的区域规划主要针对跨越多个省市区、需要中央协调的区域发展问题,而该地区问题可以在省内解决,无须提至国家层面,但敏感的业内专家还是发现,珠三角正在淡出中国区域经济圈,即便是更具辐射力的“泛珠三角经济圈”也被赋予了“长期”的目标。

  有关专家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说,在“十五”期间,区域差异化问题十分明显,下一轮需要进行调整。国家正在向纵深方向切“蛋糕”,区域平衡发展问题被重视。而此轮调整中,中央率先启动了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规划试点,增加了成渝地区的区域指向,而把珠三角下降到省级规划的范围之内。

  珠三角“落寞”的表现还不止于此。由于深得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先机,珠三角在政策的呵护下,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东省目前的经济总量也仍然位于全国首位。但随着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中央的经济政策正在逐渐北移和西移,曾经让珠三角迅速成长的政策优势也逐渐消失了。特别是以往通过港澳经济带动的珠三角,如今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内地对港澳经济的开放与优惠,珠三角的跳板作用也就随之淡化。而一直被高调提出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却由于区域的交叉性无法在短期内实施。

  珠三角,中国经济的先行者,面临着区域收缩和区域泛化的两难抉择,也在中国新一轮区域经济调整中面临着被边缘化。

  “血汗工厂”的转型

  同时,由珠三角带动的广东经济也面临着深刻的转型。

  国家海关总署加工贸易与保税监管司司长何力日前透露:最近中央政府连续出台的加工贸易产业新政策,而新的《加工贸易产品限制目录》除了比目前的禁止目录更严格外,还将规定——不在出口加工区内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将不再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广东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估计,这个新政,将对占全国加工贸易份额四成的珠三角地区,产生巨大冲击。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还注意到,2006年7月11日,广东省宣布再次调高其最低工资标准,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7.8%,这是历年来上浮最大的一次,本来就已经出现“民工荒”的广东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对于长期倚赖廉价劳动力“血汗工厂”和资源驱动GDP增长的珠三角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增加成本的利空因素。

  广东省社科院丁力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此次调整必然导致珠三角一些产业的淘汰,淘汰的方式包括外迁、转行和关门。他预计,淘汰轨迹将呈现三个梯度:先从来料加工贸易行业开始,因为这部分企业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其次是竞争异常激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最后才是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按照丁力的说法,珠三角纺织、制鞋、电子装配、五金等产业,都可能卷入被淘汰的行业。历经数年辉煌之后,分布在珠三角的数万家传统加工贸易型企业,步入艰难期。

  深圳贸工局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深圳发展加工贸易已有20多年历史,之前一直以来料加工为主,现在已发展成包括进料加工在内的经营模式,深圳进出口贸易额大约70%来自加工贸易企业。

  深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在对照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程后提出,加工贸易政策每20年左右就会发生重大调整,我国目前就处于第一次重大调整期。

  增长极尚须补新钙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了“增长极”概念,这一概念是指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领域。它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增长能力,并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间关联的乘数扩张效应,推动其他产业增长。

  随着庞大的珠三角制造业升级,随着CEPA实施所带来的粤港一体化,随着珠三角制造业朝周边省份辐射,随着中国和东盟“10+1”的实施,随着制造业朝越南等国的梯级转移,珠三角制造业作为增长极应该从制造产业水平方面整体升级突破。

  从整体来看,广东制造业层次相对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环节。“缺钙”使得广东制造业在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时很难挺直腰杆。广东必须对现有制造业“升级”。

  珠三角现在是后工业化时代。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没有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这个过程、这个阶段,是无法进行产业升级的。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美国、英国的产业升级是内生的,日本、韩国是吸收外国成熟的先进技术,消化后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珠三角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补工业化进程中所缺乏的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化这一课。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一份研究报告中看到,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品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对设备投资大量增加,形成对装备工业的巨大需求。而历史原因形成的广东装备工业的滞后,是笼罩在制造大军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云。只有用系列化的创新举措改变机械装备行业的游戏规则,才能推动珠三角由世界级的大制造区域向世界级的强制造区域转变。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