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珠三角加工贸易业的冬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 23: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深圳报道 本报记者 陈善哲

  一年前,深圳加工贸易协会会长、香港信和电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汉坐在主席台上,神情激动。他警告深圳的加工贸易企业:"2007年,将是我们最困难的一年。"

  一语成谶。

  "国家对出口退税、所得税、加工贸易等多项重大政策进行调整,出台新的<劳动合同法>,影响深远,企业倍感压力,忧虑重重。"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2007年的工作总结,为陈永汉的话下了注脚。

  2008年,随着多项新政的密集实施,珠三角企业的冬天更加寒冷。

  焦虑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新法增加了珠三角制造业的成本。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介绍说,根据新法,由于企业在职工解雇补偿、保险、福利待遇等领域的开支增加,估计企业的劳动用工成本大致增加三成,整体的生产成本则会增加约3%。

  根据刘展灏的预测,在珠三角总数超过7万家的香港企业,大约有20%会受到新法的冲击。

  同日,内外资合一的<企业所得税法>也正式实施。

  根据广州理道财税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曾建斌的说法,两税合并对珠三角的企业影响尤大。这是因为,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特征的珠三角工业,外资占据了绝对优势。

  以深圳为例,尽管近年来深圳大力提倡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根据2007年前十个月的统计数据,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7%和出口总额的60.9%都来自外商投资企业。

  2007年最令企业担忧的政策变动来自国家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

  根据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的2007年44号公告的规定,东部地区企业从事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帐"实转"管理。

  "我们初步估计,每个月至少要多出1000万元的成本。"深圳宝安一家从事印染的香港企业总经理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

  该企业是此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所指向的目标之一。为了应对政策调整,他们的应对策略一是提前签订合同,逃避新政策的管制;二是加大旧合同项下的贸易量,充分利用时间差避免损失;三是在未来的经营中分批、多次签订合同,从而减少保证金的数量。

  另外,来自广东省外经贸厅的消息说,商务部正在酝酿对"国货复进口"政策的调整。"这方面的调整对我们广东影响最大,尤其是IT领域的制造业。"

  珠三角一位从事DVD制造的企业家介绍说,所谓国货复进口是指企业为了享受加工贸易退税方面的优惠,配套厂商的产品出厂后不是直接出售给下游,而是先出口而后再进口。多增加了一道程序,好处是享受到减免增值税和关税的优惠,负面影响是凭空增加物流成本以及无谓地扩大国家的外贸顺差。

  "断尾求生"

  如今,"搬迁"和"转型"成了珠三角从事加工贸易企业的"关键词"。

  前述位于深圳宝安的香港企业拥有1000多个工人,是典型的中小型企业。1984年就将生产环节迁移深圳,是最早进驻珠三角的港资企业之一。它的兴衰记录了珠三角制造业力量的历史渊源和未来流变。"这么多年,加工贸易政策调整过好几次了,老实说,我们什么都经历过了。"

  该企业总经理说,他们早在两年前就在广东北部的韶关建立了分厂,做好了搬迁的准备。

  从珠三角出发,沿着辐射状的各条高速公路北上,正是大部分企业的求生路径。

  香港一位从事玩具制造的张先生拥有规模可观的企业。他的工厂在珠三角最初的落脚点是珠三角东岸的东莞,两年之后的1986年,又在珠三角西岸的南海设立分厂。最近的一次扩张是在2000年,张先生将分厂开到了珠三角外围的清远。

  但这条扩张路线图的特点是,每一次扩张,都意味着与香港的距离更加遥远。

  而对于大部分从事出口加工贸易的香港企业来说,深圳的盐田港和广州的黄埔港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战略节点。这也注定了他们不能无限制地深入内陆。

  如今的问题是,他们可以忍受的物流成本的极限在哪里?

  8月24日,香港贸发局组织香港各大商会前往湖南郴州考察,以便确定珠三角港企的搬迁地。郴州是湖南的南大门,或者说,是距离珠三角最为接近的位于广东省外的城市。

  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对郴州的评价是,尽管郴州在土地、电力、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并不能完全克服漫长的物流所消耗的成本。根据他提供的数据,郴州前往广深两个港口的物流成本几乎是珠三角当地企业的6倍。

  此外,产业配套的缺陷也是阻碍企业搬迁的关键因素。

  无论如何,中央政府对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出发之一在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加速向内陆转移。即使缺乏行政力量的推动,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珠三角企业的自发转移也已经成为潮流。

  作为珠三角制造业的巨擘,富士康在大陆的分支已经从第一落脚点向长三角、环渤海,以及华中、华北等广泛地区的13个城市搬迁。

  富士康近年来尤其加重了在华中的武汉、山西等地区的布局。根据富士康商务长李金明的说法,富士康向内陆发展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寻求业务方向的转变,瞄准了大陆内需市场。

  从出口导向到内需带动,正是中央希望的珠三角众多中小企业的转型方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