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莞双转型元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12:01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东莞“双转型”元年

  本报记者 邱登科 专题报道

  专题动机:

  继去年年底全国范围热炒广东“3000亿俱乐部”话题后,今年年初从“3000亿俱乐部”成员东莞再传出类似话题,连续2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东莞,GDP增幅创下新低。2007年东莞GDP预计达3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2008年GDP初步确定为增长14%,明显被看低一线。有媒体单从GDP数字上判断,东莞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遭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障碍,只能通过GDP的损失来加以克服。有学者则认为,东莞经济一直处在健康运行状态,GDP增幅的下降不仅不能说明东莞“双转型”的失败,反而证明了“3000亿俱乐部”已经跨过了“唯GDP论”的阶段,真正开始步入良性轨道。

  “双转型”是东莞率先提出的新口号

  早在2006年底,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就提出,经济双转型的总体方向,就是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转向自主创新主导型,社会转型的总体方向,则要加快推进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转变。

  对此提法,刘志庚曾经进行过详细的阐释,具体是实现“六大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经济体制从初级市场经济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经济转变;经济结构从外源型经济为主向内外源型经济并重转变;对外开放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举转变;产业结构从加工制造环节主导的纺锤型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的哑铃型转变;资源利用从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

  可以说,东莞新一轮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要求,这是在立足东莞现行经济特点,并且在与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城市的比较中,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双转型”体现了以全面创新为先导、体制改革为基础、产业协调为支撑、内外并重为互动的东莞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总体框架。

  “双转型”元年的深刻反思

  2007年是东莞“双转型”元年。

  在“双转型”元年,东莞人更注重的是深刻的反思。以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例,善于总结的东莞人就反思出以下结论:对于“科技东莞工程”实施的现状,总体上看,全市科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与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内存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第一,市场主体不少,但主动创新的主体不多。目前,全市有各类企业7万家,但科技企业只有1700家,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企业只有50家。可以说,东莞市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第二,专利产权不少,但是高端创新的成果不多。2006年全市专利申请量9879件、授权量4872件,两项指标都名列全省第四。但发明专利申请量仅553件,占专利申请量的5.6%。今年全省科技大会获奖项目288项,全市只获得了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

  第三,科技人才不少,但拔尖人才不多。2006年底,全市人才问题94.6万人,比上年增长12.7%,但高新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硕士学历和副高职称以上的高层人才仅15083人,占人才总量的1.59%。尤其是能够领衔攻关、研发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学术带头人更少,企业家队伍和产业工人的科技素质也亟待提高。

  第四,创新平台不少,但开展创新服务的平台不多。目前,全市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大部分创新平台服务功能还比较单一,只是为创业企业提供场地、物业管理和一般的咨询服务,缺少与科技创新信息、知识产权、创投资金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效融合,对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缺乏有效支撑,对待业技术升级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辐射作用。

  刘志庚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东莞处于“双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实施科技东莞工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让自主创新真正成为撑起东莞未来发展的筋骨。

  从“双优势效应”中突围

  东莞经济的强劲发展主要源于改革开放早期的“双优势效应”。作为沿海开放的先行地区,东莞在全国最早承接了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引进了加工制造业;同时,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市场开阔。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发展中的“双优势效应”明显减弱。随着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发展,许多地方在承接国际大企业和新兴产业方面走在了东莞前面;东莞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出现瓶颈,成本不断上升,先进制造业的基础薄弱,后发优势今非昔比,东莞陷入了“双边缘化困境”:一方面,所引进的产业仍是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为主,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处于边缘位置;另一方面,产业成长空间受到挤压,未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尤其在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处于落后地位,在国内生产体系中也处于边缘位置。

  对此,东莞人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和思路。

  刘志庚指出,“双转型”首先要观念转型。为什么要转型呢?东莞“三来一补”的原始积累是必要的,这个阶段是逾越不了的,但目前东莞到了没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阶段,如果引进项目还“来着不拒、饥不择食”的话,东莞就完了。东莞的面积容纳800多万人已经是顶峰了,而现在东莞却有1000多万人,各方面管理跟不上,环保治安问题最终的解决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像东莞市区4个镇变街道,农民变成了居民,已经城市化了,但是居民观念、生活习惯没变,每年大农历节日却有人在大街上烧纸钱。这也就是为什么提出“由初级城市化向高级城市化”转变的原因。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

  经济双转型的总体方向,就是要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转向自主创新主导型,社会转型的总体方向,则要加快推进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转变。“双转型”体现了以全面创新为先导、体制改革为基础、产业协调为支撑、内外并重为互动的东莞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总体框架。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