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近1%的股份变化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而购买者被外界广泛猜测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对此,BP声明称:“英国石油公司已经注意到有股东在购买公司接近1%的股权,这位投资者出资额是10.4亿英镑。不过BP欢迎所有股东和投资者。” [全文] [评论][最新报道] >>查看全部财经视点
外管局亮相海外市场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下属公司、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SAFE Investment Co. Ltd.,1997年6月2日在香港注册,注册资本1亿港元),从市场上购买了价值约10亿英镑的BP股份,持有BP近1%的股份。
    外管局历来投资于低风险证券,如政府债券,但近期投资比较活跃,其下属的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在4月初以约18亿欧元购买了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Total SA)1.6%的股份。 [全文]
中国外汇管理局

  中国外汇管理局(SAFE)是央行的分支机构,掌管着1.6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根据“三定方案”,外管局的主要职责是———按规定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参与有关国际金融活动;依法监督管理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和外汇的汇入、汇出及兑付;承办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交办的其他事项;拟定外汇市场的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外汇市场的运作秩序… >> 详细

国家外汇管理局掌门人——胡晓炼

    硕士,研究员。1984年加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历任国家外汇管理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外汇储备司副司长、司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现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中国投资公司

    中国投资公司是依据《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2000亿美元资本金来源于1.55万亿元特别国债。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投资公司9月29日在北京成立,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中投董事会成员共11人,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五名非执行董事、一名职工董事和两名独立董事。其中,楼继伟任董事长、高西庆任总经理、胡怀邦任监事长。

投资路线图

     中国投资公司当前所从事的外汇投资业务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为主。公司将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商业化运作,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长期投资收益最大化。

中国式淡马锡争议

    自设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传闻开始,这家公司就被冠以“中国淡马锡”的称号。
    淡马锡是新加坡国有控股公司之一,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成为许多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淡马锡模式”在国企改制的浪潮中曾被广泛谈起,在淡马锡先后购得民生银行4.6%的股权和中国建设银行5.1%的股权后,人们逐渐见识到它的积极投资策略。 [全文]

小调查
1.您认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投资海外是否有利于其今后发展?
有利
不利
不好说

2、您是否看好外管局的投资活动?
看好
不看好
不好说

 外管局进军海外
BP近1%股权价值约20亿美元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下属公司、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SAFE Investment Co. Ltd.,1997年6月2日在香港注册,注册资本1亿港元),从市场上购买了价值约10亿英镑的BP股份,持有BP近1%的股份。
     中国央行下属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一直负责管理中国的外汇储备。截至上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1.682万亿美元。今年中国增加的外汇储备估计将达到6000亿美元,正接近全球最大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管理的投资组合规模。
     中国外管局历来投资于低风险证券,例如政府债券,但近期投资比较活跃,其下属的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购买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1.6%的股份。 [全文]
28.2亿美元外汇入股法国道达尔
   4月3日突然传出消息,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局的28.2亿美元已经入股法国道达尔集团,购入1.6%的股份。极力低调的中国资本的出击再次吸引了世界的关注。
     作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荷兰皇家壳牌和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第四大石油公司,道达尔公司是法国最重要的石油企业。该公司是1998年11月法国道达尔公司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合并,及2000年3月道达尔菲纳石油公司对法国埃尔夫公司(ELF)购并产物。业务遍及120余个国家,员工总数12万多人。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飙升,道达尔的年盈利额迅速增长。2003年为70亿欧元;2004年为90亿欧元;2005年为120.03亿欧元;2006年,净盈利创历史新高达到125.8亿欧元。 [全文]
 投资路径
外管局钟情能源巨头
  如果此消息得到证实,那么外汇管理局可能已经不是第一次出手购买石油公司的股权。此前有消息称,外汇管理局已经通过华安投资从股市购入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1.6%的股权,价值约24.5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外管局投资英国石油和道达尔,可能是为了防范油价不断上涨带来的影响。
    不过,有行业分析师表示,如果确认投资者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话,那么会否受到英国政府的审查还很难说。对此,BP方面并没有明确表态。此前中海油在美国收购石油公司曾遭遇波折,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也有分析师对此抱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此次涉及的股权不到1%,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全文]
收购道达尔、BP意在资源
  一名曾任职于某知名外资投行的分析师告诉记者。中国外汇投资机构所做的,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更多的是一种普通的为资金找寻出路而采取的简单投资行为,选择道达尔和BP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认为这两家公司目前的股票价格较低,值得投资。
    关于中国机构对两家公司的股权持有,会否影响到该公司的运营和管理?该分析师表示,不太可能。国际巨型公司大多股权分散,如BP、汇丰、USB都是如此,最大单一股东持有的股权通常在1%左右,其董事会和决策群体是很稳定的,很难因为股权的一些小变化而受到影响。“因此中国收购国际石油公司的股票和收购国际能源资源是两回事”。
    以后中国机构在收购国际大型企业,尤其是石油相关企业时,将要遇到更多的挑战,无论是战略型还是投资型的收购。 [全文]
屡战屡败 越战越勇
  虽然从中投的遭遇来看,是屡战屡败,不景气,但是包括国开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大型企业在内的中国资本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总体来说还是积极的,使得中国的主权财富开始越来越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张明则认为,中国政府应当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海外投资团队,“这不仅仅应该包括中投、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开发银行,还应该包括社保基金、大型国有企业等。它们应当能很好地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完善的海外投资队伍”。
    曾刚也认为,走出去是必然的战略,是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许由于经验不足,需要交一些学费,但最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无论怎样,长期来看,中国的主权财富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需要进行充分的国际市场研究,二是需要积累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运作的人才。”曾刚说。 [全文]
 外管局PK中投
外管局稳健 中投激进
  中投公司以海外运作为主业,实现外储保值增值。这也使得市场通常用“稳健型”与“激进型”区分外管局与中投公司海外投资的定位。
    “但事实上,两者的功能定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这也就是看上去有点‘打架’的原因;根据法律法规外管局除了流动性管理外,可以从事保值增值的业务,这个规定本身就是充满弹性的,因而外管局完全有理由在确保流动性的情况下‘海外拓展’。”上述银行从业人士认为,在法律法规上的“模糊地带”是两者存在所谓“之争”的原因所在。
     对于媒体所说称的“外管局与中投公司之争”,中投公司公关部张小姐在答复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关于公司的职能定位,在公司设立之初就已经明确,您可以查询相关资料。” [全文]
中投数大招风 外管局低调谨慎
  所谓树大招风,中投饱受来自中国国内和国外的尖锐批评。而与之相反的是,同样坐拥着巨大的主权财富的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局,极力保持行事的低调谨慎,但在不知不觉中,出手却十分精准。
     之前,外管局便曾购入了澳大利亚一些银行的股份,同时考虑投资于私人股本基金,极力保持低调。但这次入股道达尔却使它再也无法隐藏身手,国内和业内的人士对外管局的这一战都予以很高的评价。
    而坐拥着巨大外汇资本的中国,去年成立了主权财富基金的专门管理公司——中国投资公司。但成立之后,匆匆出击的几笔投资却都以浮亏告终,因此,甚至被许多西方媒体冠以“屡战屡败”的头衔。 [全文]
外管局倾向短期投资 中投做长线
  汪建熙同日还表示,中投倾向于较长期限的投资,以平抑股票短期波动的风险,从而选择到真正有价值的资产。汪建熙说,投资回报与投资风险正相关。作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中投公司的风险容忍度比较低,这对中投公司的投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尽可能不增加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
    专注于主权财富基金研究的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说:“从短期来看,投资道达尔方向还是很聪明的选择。一方面,道达尔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公司,而在目前美元不断贬值,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道达尔是实体公司,而不是金融公司,所以很少受到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影响,所以这个对象也是很正确的。” [全文]
 国资喜出海
钱多压身外管局求变
  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外管局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按规定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一直以来,确保流动性,以备不时之需,都是摆在外管局外汇储备经营的第一位;也就是将我国外汇储备投资于低收益、高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国际金融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以保证外汇储备能够满足应付出口、偿还外债、维持汇率稳定和防范投机性冲击。
    很明显,在美元不断贬值之下,外管局经营外汇策略上已开始转变,外汇储备司明显加快了对高收益产品投资的步伐;而且外管局投资高风险产品的绝对数字虽然庞大,但同1.68万亿美元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全文]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中投猛投资境外金融组合产品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大关,在外汇储备激增的情况下,将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投资高收益资产,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需求就随之产生。自从2006年下半年成立了14个部委组成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小组,再到今年年初的全国第三次金融会议确定成立中国投资公司,原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正式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统筹公司筹备,中投公司的建立进入了加速轨道。
    楼继伟表示,中投公司将实行政企分开、自主经营,其宗旨是商业化运作,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长期投资收益最大化以及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中国投资公司方面表示,当前所从事的外汇投资业务以境外金融组合产品为主。 [全文]
外管局中投搀扶出海 互补避浮亏
   对于投资机会来说,中投显然比外管局更需要。中投不仅承担对外投资的职能,其子公司汇金还是作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大股东而存在。从道理上,外管局本来就已经剥离了投资增值的任务,由中投来主导我国主权投资更显合理性。
    此次外管局的投资行为也属当下无奈的选择。目前中投的投资集中于金融领域,就国际形势来看,美国的次级债危机之后,金融业遭遇寒冬,并不是一个投资的好时机。外管局多年的管理外汇的经验使其能够将投资目光放在目前潜力巨大的能源和资源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外管局的投资更多的是对中投的互补而非竞争。
    从长远来看,中投公司势必将代表中国进行主权财富投资,外管局应尽快的转型专注于低风险的外汇保值投资,划分彼此的投资界限将会在长期大大减少我国对外解释和对内协调的成本。 [全文]
中国历年外汇储备总表(1950—2008年) 单位:10亿美元
年末 
外汇储备
年末
外汇储备
年末
外汇储备
年末
外汇储备
1950
0.157
1965
0.105 1980   -1.296   1995 73.597
1951
0.045
1966
0.211 1981 2.708 1996 105.049
1952
0.108
1967
0.215 1982 6.986 1997 139.890
1953
0.090
1968
0.246 1983 8.901 1998 144.959
1954
0.088
1969
0.483 1984 8.220 1999 154.675
1955
0.180
1970
0.088 1985 2.644 2000 165.574
1956
0.117
1971
0.037 1986 2.072 2001 212.165
1957
0.123
1972
0.236 1987 2.923 2002 286.407
1958
0.070
1973
-0.081 1988 3.372 2003 403.251
1959
0.105
1974
0.000 1989 5.550 2004 609.932
1960
0.046
1975
0.183 1990 11.093 2005 818.872
1961
0.089
1976
0.581 1991 21.712 2006 1066.300
1962
0.081
1977
0.952 1992 19.443 2007(7月末) 近1.4万亿
1963
0.119
1978
0.167 1993 21.199 2007(9月末) 1.43万亿
1964
0.166
1979
0.840 1994 51.620 2008 1.682万亿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小匀     联系方式:010-62675284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 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