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28.2亿美元外汇入股法国道达尔(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2日 10:12 华夏时报

  屡战屡败之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的专家曾刚认为,中投之所以屡战屡败,不可否认中投自身也存在问题,它在决策上似乎太快了。“一般的国际类似投资机构,刚刚成立的一段时间一般不会有所行动,而是要先对市场形势进行研究,同时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和机制等,但是,中投甚至还没正式挂牌就急忙出手,这不能不说行动有些过于仓促。”曾刚说。

  张明认为,问题的根源有两点,一是中投存在缺乏透明度的问题。无论是资产运作上还是公司治理上都缺乏透明度,中投甚至连资产负债表、年报都没有。再比如,中投有管委会、董事会、党委会,在这三者的关系以及究竟由哪里作决策,怎样作决策上,也都不是清晰透明的。

  二是中投还存在市场化运作上的问题。中投的高管,都是政府官员,这造成它根本无法完全市场化。中投说到底还是个国有企业,很难像国际企业那样运作,比如聘请国际人才,一般的有国际运作能力的高管,年薪甚至能达到几千万,这就很难在中投内部实施,因为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不能相差太大。

  对此,中信证券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也表示赞同,他说:“中投在投资时应当更加谨慎和透明,从透明上说,这是国家和人民的钱,人民当然应当有知情权。谨慎更是应当,比如中信之前曾计划与贝尔斯登合作,运作了有大半年,前后都调查了许多,中信还曾派人员去贝尔斯登考察,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拍板很慢,最后,果然贝尔斯登出了事,这就多亏了中信当时的谨慎和认真,才能逃过一劫。而反观中投入股黑石,就内部的几个人了解情况,外界根本不知情,决策和准备似乎都太仓促了。这里边甚至不能排除腐败和暗箱操作的可能。”

  虽然从中投的遭遇来看,是屡战屡败,不景气,但是包括国开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大型企业在内的中国资本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总体来说还是积极的,使得中国的主权财富开始越来越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2007年7月23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宣布投入30亿美元参股巴克莱银行,支持其正在进行的收购荷兰银行的行动,如果成功将打造出世界最大的银行集团。2008年2月1日,中国铝业宣布联合美国铝业获得了矿业巨头力拓12%的现有股份。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投资,也是全球交易金额最大的股票交易项目,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这次入股成功打破了必和必拓并购力拓垄断国际铁矿石市场。

  张明则认为,中国政府应当建立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海外投资团队,“这不仅仅应该包括中投、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开发银行,还应该包括社保基金、大型国有企业等。它们应当能很好地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完善的海外投资队伍”。

  曾刚也认为,走出去是必然的战略,也是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许由于经验不足,我们需要交一些学费,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吸取教训。“无论怎样,长期来看,中国的主权财富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需要进行充分的国际市场研究,二是需要积累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运作的人才。”曾刚说。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