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北京房价增长3.5% 北京房价仍将上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 07:43 北京娱乐信报 | ||||||||||||
信报讯 (记者 于恒舟) 三季度,北京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专家表示,北京市房价仍将平稳上涨。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中心专家张海旺解释,由于北京的空置房要明显多于其他地区,而且房价基数相对较高,所以其增长幅度要小得多。空置房会为北京房地产市场提供较为充足的房源,所以北京市房价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三季度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9.9%。与上海、天津、南京、杭州等地相比,北京房价的涨幅最小。 张海旺透露,目前实施的暂停农用地转非农用建设用地审批政策将于今年11月份停止,到时土地的供给量相对会有所增加,房地产成本价格会相应下降,房屋销售价格的增长步伐也会随之放慢。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房价会实现由涨到降的“大逆转”。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继续,人们对房屋的需求会继续增加,因而张海旺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房价仍是看涨,北京作为一个房屋需求力极强的城市,房价的上涨亦是不可避免的。 官方声音 建设部:房价下跌不一定是好事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日前就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发布了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正常情况下,房地产价格应该是呈缓慢、平稳上涨趋势的。房价的平稳变化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是房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涨有跌、有起有落。 目前我国城镇已有72%以上的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如果住房降价,首先是广大有房居民因“住房资产缩水”而受到伤害。特别是用抵押贷款买房还处于还款期的居民,房价降多了,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住房资产负债”,甚至导致所谓“理性违约”,反而产生新的金融风险。因此,对是否降低房价,要审慎地考虑广大居民的利益,不能认为只要降房价就是好事。 报告分析认为,房价上涨有四大原因,首先是地价上涨,今年一季度9个房价涨幅超过10%的城市中,有5个城市土地交易价格涨幅超过10%;其次,新建住宅品质提升拉高成本;第三,中低价位商品房供应量下降,高档商品房供应增加;此外,与存在投机性炒作密切相关。 专家质疑 观点1 数据存在人为操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尹中立:我们常规是从开发商那里而不是从市场采集数据,从而造成数据准确性与可信度大打折扣。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发商都是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填报。当房价上涨较快时,开发商倾向于低报销售价格,因为他们担心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政府的政策干预。 观点2 供需在结构上失调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由于高档房利润高,所以供给方偏重开发高档房。从而形成了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造成一方面是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的老百姓买不到合适的房子,另一方面大量的高档房空置,并造成了一部分房地产资金的积压。在北京、上海等地,由于一部分人对于未来的房价有着很高的预期,所以有些人出于投资的目的购房,这必然会抬高房价,造成泡沫。 观点3 全国平均涨幅是误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农村土地值钱不值钱,我们全国的土地平均价格是2700多元,我们平均算起来概念房价上涨是13.6%,这是一个误导概念,因为这是一个平均价,这个没有意义。所以对房价来讲,它的泡沫是区域性的。同样一个东西,同样地点,同样的东西,都是在翻倍地上涨,你说这个是不是泡沫?所以就房价来讲,房地产泡沫永远是地点问题,不是全国性的问题。 VIP专访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房地产不会永远上涨 记者:房地产投资的风险有多大? 易宪容:房地产价格不会永远都上涨,没有下跌的时候。我有几个朋友1998年在香港买房子的时候,房价的泡沫开始破裂,到了去年,一个800万的房子就掉到了300万。就连1999年、2000年买房的人,当时认为房地产市场已经跌到底了,可是到现在,他们还是损失惨重。 记者:内地目前现状与香港遭受经济危机之前的市场状况,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易宪容:共同点,就是房价过高。在北京很多人都买了房,特别是收入稍微高一点点的人都进了房地产,这个跟香港是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房子作为投资的比例越来越高。 记者:如果现在地产泡沫破灭的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易宪容:如果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像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个时候的房地产泡沫就带动了整个股市由4万点左右下降到8000多点。整个经济从90年代初的衰退到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还有香港的市场,1997年的房地产泡沫,给香港经济整整带来了7年的萧条。包括股价的下降。所以中国的经济,如果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人信贷的下降。现在有两万亿左右是个人信贷,还有算上开发商的话,也有一万多亿信贷。 信报记者 黄靖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