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研究员尹中立再谈房地产泡沫界定3大底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 07:36 北京晨报 | ||||||||||||
房地产泡沫如何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但是有几点衡量标准应该是基本的。一是房价收入比,二是房地产投资与房价增长速度,三是房地产泡沫只会是局部而不会是全国性的。 尹中立研究员向记者指出:衡量是否形成泡沫,一大要点就是分析市场中投资性购房的比例。因此,在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投资性需求的比例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否则会危及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在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是20%。但是,国际上的投资性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的投资性购房比例相当大,显示出泡沫现象已相当严重。据上海房管部门调查统计,2003年底上海投资购房占16.6%,已经超出了国际警戒线60%。 此外,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实地调研中,研究员找到当地供水、供电部门,根据这些部门对长期欠付水电费对象分析做出的最保守的估计,中心城区有大约4.5万套“无人房”,合计面积为500多万平方米。浦东新区有些住宅小区的水电费收缴率只有60%左右,无人居住的房子占40%左右,而这些不缴水电费的住房都是已售房屋,这些房屋可以认定为“炒房”者购买的住房。 尹中立的结论是,上海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二元结构:一边是普通的市民,他们的收入水平低;另一边是上海的高收入群体,对于这些高收入群体来说,没有购房的人已经很少。高收入群体只具有投资性购房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否是社会大众的真实需求,值得商榷。(李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