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叩开中国大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7日 17:07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王泓超 上海报道 20年前,通过每周短短几分钟免费赠送的比赛录像,中国人第一次在电视中看到美国男子职业篮球比赛集锦,并随之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的篮筐是不是比我们的低呢?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美国球员打的是一种近乎神话的篮球,他们好像并不跟我们
这个被当时的国人惊为天人的篮球联赛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NBA,然而在当时,我们更喜欢称之为美国职业篮球锦标赛,或者别的什么,总之不是NBA。 几乎是在国人初识NBA的同时,1984年,律师出身的大卫.斯特恩成为NBA联盟总裁,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在美国本土扩大NBA的势力范围,他梦想着在全世界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于是在上任伊始,斯特恩便大刀阔斧地拓展NBA的海外市场,并对刚刚进入联盟的乔丹委以重任——NBA全球形象大使。 2004年10月14日,斯特恩终于如愿以偿地带着NBA亲手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上海、北京,继而通过CCTV5的直播扩散至中国的大部分地区。20年之后,中国人对NBA的印象早已不再是当年所认为的杂耍游戏,也不再把NBA球员当成外星人惊叹,我们把NBA当成一门科学来学习,当成一种艺术来欣赏,当成一种娱乐来开心。 当年的怪物已经变成了中国人客厅里的娱乐玩具,这正是斯特恩花了20年时间为我们送来的礼物。 抢占13亿人市场 斯特恩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表示,中国拥有13亿人的巨大市场,对于致力于全球商业推广的NBA来说,这是无法忽视的一片绿洲。 NBA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NBA主动向中国无偿提供比赛集锦,其目的就在于培养中国球迷,培育中国市场。 1994年,中央电视台首次现场直播NBA总决赛休斯敦火箭队与纽约尼克斯的比赛,这对NBA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9年,王治郅成为中国首位成功登陆NBA的球员,中国球迷观看NBA的心态开始由第三视角转为第一视角,大多数中国球迷都将达拉斯小牛队当成自己的主队,为之悲喜。 2002年,姚明以首位外籍状元秀的身份加盟NBA进一步点燃了NBA在中国的热潮,而姚明的良好表现令媒体、球迷、网络均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广度传播着姚明在NBA的每一个事件。最好的例子是2004年洛杉矶全明星赛上,有破纪录的45名中国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根据Asia Market Intelligence?AMI?2003年3月进行的调查显示,年龄介于15至24岁的中国男性中,75%是NBA球迷,而Zero Point的调查则显示篮球是中国10至35岁人士最喜爱的运动项目。 经过20年的培育,中国市场终于进入了成熟结果的季节,中国赛为斯特恩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而接下来斯特恩最关心的便是他们能够从中国市场得到什么以及得到多少。 有一个数字最能够证明斯特恩究竟有多么重视这次接触中国市场的机会,在400人的来访团中,商务开发人士占到了一半,30支球队(包括扩军球队夏洛特山猫队)的老板悉数到齐。此外,在NBA英文官方网站上,中国赛的相关内容占据了首页大部分版面,姚明凭栏眺望黄浦江的照片也已经在头条位置停留多日,“中国赛”这三个字被放置在最醒目的位置:这恐怕是NBA官方网站能够给予一次海外活动的最高待遇。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英文版的NBA首页以及中国赛专题页面上,为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赞助商打出的广告也都是中文形式。 毫无疑问,在这一周之内,“中国赛”以及汉字将是整个NBA联盟的最热门话题。 金钱之外的中国收获 NBA中国赛,承办城市上海、北京的两本经济账备受关注,在体育产业意识前所未有地觉醒之后,中国人越来越习惯用经济眼光来评判一次商业活动的成功与否。 “如果单纯计算经济效益,上海和北京承办此次NBA季前赛肯定是划不来的。”上海组委会的一位人士坦言,“但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此。” 据了解,此次中国赛上海和北京都只能得到部分门票收益,而在赞助商以及出售电视转播权方面,NBA并没有给中国方面留出活动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力争达到收支平衡成了上海与北京共同的目标。 以北京为例,能够得到的七成门票收益大概在800万元左右,而支出则包括从美国空运过来的专用地板、赛场改造、场馆租金以及来访团的吃住行费用。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表示,目前收支大体平衡,中国赛我们很难赚到钱。 与北京相比,上海的比赛场馆少了约4000个座位,门票收入还要略低于北京,因此收支情况更不乐观。 不过,我们必须看到在金钱之外,此次NBA中国赛带给了我们更多的东西。 国内著名篮球经纪人、担任本次中国赛现场中文宣告员的夏松表示,NBA是一个运作成熟的商业体系,就好像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NBA比赛是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完美产品,对于我们来说,他们的比赛组织、商业运作、对媒体的服务以及制造娱乐的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刚刚进行完第九个赛季,而NBA已经有超过50年的历史,美国男子篮球的职业化更是要追溯到19世纪末,在巨大的历史差异下,中国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夏松同时表示,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体育文化和篮球文化,此次中国赛给国内球迷提供了一个感受美国篮球文化的机会。 NBA扩张路线 中国赛之前,斯特恩在美国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要在未来10年内把NBA的地基搭建在欧洲以及南美洲大陆上,在那里建立属于NBA的球队,同时,会在像中国这样具有潜力的国家进行常规赛。 一张覆盖全球的NBA巨网已经在斯特恩的脑海中编织出来。 其实在此之前,斯特恩已经使NBA的足迹踏遍了有人类居住的五个大洲。专门为青少年儿童以及篮球教练组织的篮球训练营、与各国国家队以及俱乐部队进行交流比赛、季前赛以及常规赛、NBA嘉年华,不同地域的球迷通过这些活动近距离地接触到NBA球星,增加了对NBA的了解,随之也对NBA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甚至是依赖。 1985年,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应邀赴美国进行训练、交流,得到了多支NBA球队的协助与指导。 1987年,NBA与国际篮协共同创办了麦当劳锦标赛,为全世界最顶级篮球联赛的冠军球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1990年,NBA在西班牙萨拉戈萨举办了首次全球教练训练营,数百名欧洲教练参加了此次训练营。 1990年,NBA球队菲尼克斯太阳与尤他爵士在东京大都会球馆进行了两场常规赛,这不仅是NBA首次在美国之外进行常规赛,也是美国职业体育联盟首次在海外进行正式比赛。此后,日本球迷每年都可以在本土欣赏到NBA常规赛。 1993年和1994年,斯特恩亲率NBA球员和教练访问非洲,在南非举办了教练及儿童训练营,为非洲篮球提供援助。 2003年,NBA分别在墨西哥城、巴黎、波多黎各和巴塞隆纳举行季前赛。同年,NBA嘉年华在中国、加拿大掀起了热潮。 2004年,篮球无疆界活动同时在世界各地展开,而NBA季前赛也踏上了中国大地。 除了向外扩张,NBA还招徕了全球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以此吸引他们身后数量惊人的球迷。到了2004-2005年赛季,NBA已经拥有了来自38个国家或地区的81名国际球员,其中包括姚明、巴特尔、王治郅这三名中国球员。 历数斯特恩上任后的20年,NBA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也为NBA带来了巨大的品牌价值以及市场,而这也正是斯特恩的真正意图所在。 截至2003-2004赛季,全球有212个国家、超过30亿的观众通过151家电视机构观看NBA,NBA全球利润达到30亿美元,NBA商品在全球的零售额达到28亿美元,有超过100个国家的球迷可以买到NBA授权的产品,NBA旗下的品牌也扩展至WNBA、NBDL、NBA.COM、NBA专门点以及NBA City。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NBA在篮球世界的沦陷。自2002年印第安纳波利斯男篮世锦赛开始,由NBA球员组成的梦之队还未染指过世界大赛的冠军,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梦六队也只是踉踉跄跄地走到半决赛,最终只获得铜牌。 如何在经济利益与篮球信仰之间找到支点,似乎是摆在斯特恩面前的下一个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