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似乎和殡葬天生有缘,中国最早的殡仪就是垄断的。
文·本刊记者 吴仕逵/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某实习生和师傅抬尸时,把死者的帽子碰掉了,他以为捡起戴上就行,却发现家属脸色陡变,吓得他拔腿就跑,而留在原地的师傅则被人家打了一顿。丧事无小事,由于对当
地的丧葬风俗了解不够,揍了常常是白揍。
某殡仪馆整容师忙中出错,从冷藏室中将某位先生的父亲的遗体当作他人遗体提取,并提前火化,导致几十位亲朋好友前来作遗体告别时未能见亲人最后一面。后多次道歉,并给予近2万元的补偿,才达成了谅解,火化费也不敢要了,一下损失两三万。
同时,为遗体整容很容易传染上肝炎、肺结核等疾病,即使戴了口罩、手套,也有危险。但是仍有很多人惦记这份工作,原因是在殡仪馆,火化工和防腐整容师的工资最高。据记者调查,广州殡仪中心在职员工平均工资在5000—6000元左右。
其实,中国人自古就注重丧葬,“隆丧厚葬”,所谓“事死,如事生”。死者一般都要举行沐浴礼,沐浴时脱去死者的衣服,用盆盛水,用勺子舀水往尸体头上身上浇洒,再用细葛制成的稀巾洗擦。沐浴以后便要举行“敛”的仪式。“敛”,又作“殓”,意思是给尸体穿衣下棺。敛有小敛和大殓之分。小敛指给尸体裹上衣裳,地位越高贵,所裹的衣裳越多;大殓则是指把裹上衣裳的尸体装棺材。小敛大殓又统称为“入殓”。入殓时要往死者的口中放些米,这也叫做“饭”。也可放些玉、壁、珠、贝壳等物,这叫做“含”。具体放些什么东西,一般以死者的身份不同而有区别。
老百姓重丧,随着经济的好转,治丧就会成为热门,对遗体的处理就特别慎重。一般来讲,第一步是将面部用酒精清洗,接着小心翼翼地给遗体梳理头发、上底粉、涂胭脂,使遗体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然后是给遗体描眉、涂口红、擦油。对非正常死亡的遗体,如车祸、自杀、毒杀、凶杀等,处理起来相对复杂一些,其中车祸而死的遗体最多,处理也最难,遗体一般死得很难看,有的头部就只剩下一张皮,殡殓人员就要给死者整容,哪里碎了就缝哪里。
然而,垄断似乎和殡葬天生有缘,中国最早的殡仪就是垄断的。西周出现的“冢大夫”和“墓大夫”,只为国家官吏提供殡葬服务,而且世代世袭。
哪里有暴利,哪里就有拼争。在唐代,长安城里出现了不少的凶肆,拼抢殡葬市场。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中的荥阳生,沦落到“凶肆”,即当时出售丧葬用品并承办丧事的场所,当了一名挽歌手。他被“东肆”的人请去,与另一“凶肆”、“西肆”的挽歌手比歌,争夺客户。就是这样的商业环境,在现今的许多地方,还只是消费者的空想。
《英才》杂志系列文章:
“死有多贵”:黑色暴利中国殡葬业调查
终结黑色暴利的五种力量
民营殡仪馆的死路
寄居灵魂有多贵
墓穴=聚宝盆?
经“丧”有道
谁可以树葬
资料:殡葬可能产生的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