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秀水”之争背后的利益谜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 07:24 新京报 | ||||||||||
新秀水大厦招商,老秀水市场面临拆迁改造,商户质疑其中利益关系 秀水街市场大厦招商,摊位拍卖会火爆,部分摊位创天价。 秀水市场面临拆迁改造,“撤市听证会”延期举行。
两家“秀水市场”并存,引发“秀水”品牌之争。 老秀水市场管理者与新秀水管理商“关系”微妙,其利益关系使商户们产生“灭市兴厦”的猜测。 本报记者罗昌平 北京报道 秀水街的命运眼下还是个未知数 长仅500米的秀水街服装市场,在中外游客眼里,与故宫、长城、北京烤鸭、王府井齐名,有经济学家称之为“用改革开放的剪刀裁剪出来的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然而,这个已形成了20多年的“民俗商贸一条街”目前正面临着两种命运:拆或是不拆。 7月上旬,朝阳区政府相关部门决定于7月15日举办一次“秀水街市场撤市听证会”。但在听证会前一天,有关部门决定推迟举行,而是在7月15日和16日举办了两场撤市问题座谈会,听证会时间待定。 秀水街市场的商户们为此而忧心忡忡,秀水街最早的商户之一、一位张姓老者说:“在保卫秀水街的抗争中,我们始终处于劣势。” 秀水市场的“撤市”传闻 7月20日下午15时许,突如其来的暴雨袭过秀水市场。 市场正门口,一群老外一边躲雨,一边与商户砍价。 他们并未意识到,秀水市场正处在拆与留的十字路口。 形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秀水市场,因为有露天街市、无障碍的语言环境和自由自在的讨价还价方式,成为中外游客心目中的“名胜”。 “商户们同样是秀水街这20年来的受益者。”秀水市场的管理者———建外办事处社区经济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建外经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 据她透露,秀水市场常年以来的摊位费每月仅400多元,直到2002年才涨到1120元。在秀水街400多名商户中,有不少人并非自己经营,而是以每月2万至3万元的价格转租。 老商户李东介绍,目前秀水市场商户的经营模式包括三种:个体户自己经营、转租、与供货商合伙经营。其中合伙经营者占多数。 一位不愿具名的承租商户透露,秀水市场一个5平方米的摊位除去摊位租金,月收入至少在1万元以上。 虽然收入不菲,但老商户表示,他们的心中其实一直惴惴不安。几年来,秀水街将撤的传闻从来未断。 传闻最早始于1999年,主要的说法是有关部门将“清除秀水街在该地区的景观缺陷”。当年5月29日,北京某报特意发了一条辟谣的消息:“没事,秀水不会撤”。 该消息称,市场将“在原地改造翻建,力图原汁原味,面积扩大八倍,增设金融餐饮通讯等设施”。 近几年来,秀水街景观问题不再提起,但秀水街“存在消防隐患”的说法开始盛行。据说,秀水市场早被列入北京市消防局公布的“11个重大火灾隐患点”的榜单。 “我们这418个老商户都对秀水街的前景很悲观。” 老商户代表朱定亚说。 “说实话,这儿要是拆了,我们真的会伤心。这儿就像家一样。”老商户祖建海回忆当年的创业,“一尺深的雪,大家还站在外面叫卖,太冷了就喝二锅头。”二十年过去了,像祖建海这样还在自己经营的摊主已经不多了,但这种露天市场的文化还是传承了下来。“我们这儿一家商户有事出去,回来后一样东西都不会丢,这儿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道’。”祖建海说。 今年6月,撤市的传言愈演愈烈,秀水街市场上开始出现蹊跷的事情。 6月13日上午,工作人员在市场上合闸送电,电线冒出火球。商户朱定亚回忆,出事电线有人为破坏的迹象。而事发之时,上级部门正在检查秀水街防火安全。 之后的6月22日,一座正建的“秀水街市场大厦”摊位拍卖会高调举行。 场面劲爆的拍卖会 应该说,6月22日举办的这场“秀水街市场大厦”摊位拍卖会堪称劲爆。 这座也叫“秀水街”的大厦目前还在建设中,据说今年底完工,明年初将开始营业。该大厦位于秀水市场与贵友大厦之间,与原来的秀水市场比肩而立,地下三层,地上五层,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摊位1500多个。 6月22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举行的拍卖会,前后不过一小时,一批5平方米摊位的5年承租权就被全部拍出。其中第五个摊位成交额为395万元,最低的也达到130万元。当天的成交总额为2130万元。 “秀水街市场大厦”的开发商为新雅盛宏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新雅盛宏”)。7月21日,“新雅盛宏”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大厦的招商工作非常顺利,签订“秀水街市场大厦”摊位租赁意向书的投资者数量,已超过大厦总摊位数。 秀水街的一位老商户专门给秀水大厦的开发商算了一笔账:按1500个摊位算,押金每户5万元是0.75亿元,进场费每户10万元是1.5亿元,商铺租金按户均一万元/月计,2年下来为3.6亿元,合计5.85亿元。 这位老商户称,“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收回成本太容易了,5.8亿的巨款什么楼都盖出来了。他们这楼的造价只有8000万。” “新雅盛宏”董事长张永平此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一般人以为全世界租金最高的地方是美国,美国租金最高的地方是纽约,纽约最贵的地方是曼哈顿。其实,秀水比这些地方都贵!” 但秀水街市场上的商户们却大都是以冷眼观望了这场拍卖活动。商户王先生认为,开出395万元天价购买5年承租权的买主,一年的收入必须达到79万元才能保住本儿。但目前秀水市场同样大小的摊位,年收入也就15万元左右。王先生表示,他很质疑这次拍卖的动机,“极有可能是开发商在自我炒作。” “利用老秀水街要撤市的传闻,将自己变为一个投资热点,即便是老秀水街不拆,这个新的秀水大厦也已高枕无忧了。”一位商户分析说。 “秀水”商标的品牌之争 实际上,新雅盛宏房地产开发公司最早的开发项目并不叫“秀水街市场大厦”。 2002年5月,北京市计委和市建委批准“新雅盛宏”开发建设“东大桥路商业楼项目”。 而该项目最后改名“秀水街市场大厦”的主要依据是,市场经营管理公司的股东之一早在1998年已成功注册了“秀水”商标。 据工商资料显示,“秀水街市场大厦”的经营管理商为北京秀水豪森服装市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秀水豪森)。 秀水豪森的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其中新雅顺天府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60万元。 新雅顺天府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自然人股东张曼兮、李艳红、李桂馨各持50%、30%和20%的股份,由李桂馨任法人代表。 耐人寻味的是,在开发商“新雅盛宏”的股东中,张永平、张玉琴、李艳红、张曼兮是4位自然人股东,分别持股11%、6%、2%和1%.不难发现,张曼兮、李艳红是开发商和经营管理商的双重出资人。 而秀水豪森的另一股东则为天伟利达经贸有限公司(出资40万元),天伟利达由北京市朝阳建华贸易公司更名而来。引人关注的是,建华公司曾是秀水街市场管理单位———建外办事处社区经济管理中心的下属单位。 据知情人介绍,老秀水最先由建外街道办事处市场科经营管理。1998年,配合“政企分开”的号召,建外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事业单位性质的建外经管中心。1 999年,该中心开始接管秀水市场。 2003年,建外经管中心下属的朝阳建华公司开始进行改制,并于当年12月由集体性质变身为股份制企业。 之后,建华公司便有了与新雅顺天府公司的合作。 事实上,连秀水豪森的董事长杨国彬也承认,选择建华贸易公司合作的主要原因便是,建华对秀水市场有多年的管理经验。 而选择建华公司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它是“秀水” 商标的持有者。据北京鼎力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出具的一份商标档案,建华贸易公司早在1998年9月就已申请了“秀水”商标,其有效期从2000年2月21日至2010年2月20日。 秀水街市场老商户们的意见由此而来。“‘秀水’商标是我们这些商户20年来共同做出来的,怎会属于建华?!”7月22日,秀水市场的商户代理律师、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的陈小兵证实:“商户们已经联合拟文,准备向商标注册部门提出注册异议。” 郭利文的多重身份 商户们的另一层不满则指向了一个特殊人物——郭利文。 今年51岁的郭利文,先后担任朝阳区建外联社副经理、建外经管中心经理、党支部书记等职。在建华公司的改制中,净资产56.035547万元中,转让出售给管理中心书记郭利文及总经理孙晓维、市场科科长武敬东等15人共计27万元。 记者注意到,建华贸易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北京建外社区经济管理中心批复的,时间是2003年12月9日,而郭利文一直是“管理中心”书记。 今年3月,建华公司更名为天伟利达,注册资本由30万元增资至60万元。股东构成未变,郭利文出任法人代表。15位自然人占新公司45%的股份,并在随后成为了新秀水大厦的管理方之一。 7月中旬,更有媒体传出,郭利文已担任“新秀水”管理公司秀水豪森的总经理。 郭利文的多重身份引起了秀水市场部分商户的质疑。秀水市场商户的代理律师陈小兵表示,郭利文既是“老秀水”的直接管理机关的负责人,又是“新秀水”经营管理商的间接出资人,其中的利益关系难免使商户们产生“灭市兴厦”的猜疑。 7月20日下午,郭利文否认了自己“已出任秀水豪森总经理”的说法。并认为“目前还没有到谈股份问题的时候”。 7月27日,建外经管中心总经理孙晓维则告诉记者,秀水豪森只与开发商“新雅盛宏”建立了合作的初步意向,目前公司的框架还在搭建中。 秀水市场的“账目”问题 商户们的另一种困惑还在于秀水市场的产权问题。由于秀水市场是占街经营,故地面资产属国有;而地面以上的资产———即摊位建筑物,商户们普遍认为是一笔糊涂账。一个细节是,1988年,秀水街迎来第一次改造,每家商户出资3000元,将原来采用的地摊或板车等统一改建成铁制商亭。 “当时的主管部门对我们说是集资,后来开具的票据却成了借款。”老商户张秀琴介绍,建外街道办事处最终以每月免收150元管理费的办法,将此3000元冲掉。 张秀琴认为,既然建外经济社区管理中心在新秀水大厦有股份,“他们就必须带着我们这400多户进厅经营,因为我们多年来交的管理费就是股金。 除此之外,秀水市场的商户们还反映了很多市场的账目问题。 1999年以前,老秀水市场400多名商户一年上交主管部门的设备费(即摊位管理费)为255万元;2002年以来,有关部门调高设备费,每年达到550余万元。每年,商户们还承担着300多万元工商管理费和1100多万元的国家税收。 根据秀水街市场商户张晓东提供的1992年票据,他每月交建外经管中心的费用包括三笔:设备费170元、保安费50元、工商管理费80元。所有票据均为“集贸市场设备租赁费收据”。 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的退休干部张吉(化名)认为,上述费用除国税外,其他的都是一笔糊涂账。 “工商管理费和设备费都是用的三联收据,除了当事人,几乎很难有人知道这笔钱流到何处了。” 在张吉看来,新市场的建设与老市场的管理,已导致国有资产的两次流失:一是老市场的管理费模糊不清;二是依靠“秀水”这一无形资产建立起的新市场,完全由企业和个人获得利润。 7月27日,建外经管中心总经理孙晓维告诉记者,市场设备费全部留在中心,工商费则交给社区工商所。 7月22日,原建外经管中心一位员工向记者提供一份举报信,称:“(建外经管) 中心自1999年代管秀水市场后,其收缴的市场管理费按比例一部分归中心所有,每年约300多万元,该收入按规定应留在中心,但却转入‘建华贸易公司’账下。实际上建华贸易公司既无组织机构,又无经营活动,只保留一个空户头,这样做无非是想一旦中心改制成股份制企业,为个人多捞点实际利益。“ 7月23日,记者就此向郭利文求证,她表示不愿接受采访。建外经管中心总经理孙晓维则告诉记者,上述举报“内容不属实”。 (本报记者徐春柳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