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重视消费者?医改的真正驱动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4日 07:37 中国经济时报 | ||||||||||||
陈墨 今年“3·15”期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向全国消费者公布了2004年的“10大维权热点难点”,其中医疗事故和药品分列第二、三位。 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现象,医疗纠纷历来是消费者投诉的难点,难就难在消费者对
难怪消费者对医药问题如此关注:一方面,在生老病死面前,消费者不分贵贱,出奇的平等。而医药问题是每个人健康和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消费者最切身的需要和最根本的寄托;另一方面,由于医患之间供求关系和信息严重不对称,医药费用过高、医疗事故频发、医生职业道德低下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和根本解决。 事实上,医疗卫生改问题我们已经谈了10年,但至少在2000年前,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也许因为和所有改革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医改涉及面大,需要调整的关系过于复杂。比如它涉及到医院管理体制乃至产权制度的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据说,任何一个小动作都涉及到市场主体方方面面的利益,更牵扯到政府8个以上职能部门。 尽管2000年以来,医改渐渐浮出水面,各地频频有所动作。但这些动作要么只能算“小打小闹”,比如医院实行患者知情权告知、设立方便门诊、医药费透明化、病人选医生等;要么就是“狂风暴雨”,比如一刀切地大规模实行公立医院甚至卫生系统的产权变革,“一买了之”。而一些真正关乎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改革,比如医药分家、医疗费用、公共卫生体系及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等,却迟迟见不到很明显的进展。还有一个更奇怪的现象:甚至在谁也说不清什么叫医疗市场化的情况下,许多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到目前为止,医改问题似乎是无解的。至少在业内,无论是医院方面,还是专家、官员,能说清楚的主要是问题和矛盾,至多可以说说改革的方向。但谁也说不清这些矛盾如何解决,关系如何理顺,如何到达改革的彼岸。比如医疗和卫生系统的关系究竟如何协调,再比如医疗资源市场化和公益性如何平衡等。 其实,医改问题也可以从最简单的角度观察。从道理上讲,医改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让所有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更经济的费用支出、更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那么,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医疗机构,消费者都是最终客户。 既然如此,任何改革思路,如果将消费者抛在一边,而单纯追求比如公立医院和民间资本、医院和药企、医疗系统和卫生系统之间的利益调整,便注定不是最佳的选择。脱离消费者的医改,说白了就是“在自己家里办别人的事”。 话说回来,让消费者参与改革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医药市场的消费者是一个最为分散也最为分化的群体,其中的富裕阶层以及城市工薪阶层,可以在自己的能力内求得平衡,至少还能想到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既得利益者。而大多数城市和农村的弱势群体,则根本无法参与这一改革了。 说到底又是无解。但这毕竟是可以思考的问题,毕竟制度的设计要重于技术的设计,毕竟消费者才是医改的真正的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