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华地震 源自管理层收购失败
申华股东大会目击 仰融为何没来?
据本刊得到的最新消息--
仰融已身在美国
仰融手下最得力的四大金刚集体反水,离仰融而去
一个名为“华晨资产接收小组”的神秘组织,已在上海调查了两个月之久
几股力量瞄准申华名义控制人台商秦荣华,申华股权归属即将揭晓
仰融经营10年的大华晨资产收归国有已成定局
本刊记者 汪标
华晨谜局的核心问题就是产权问题,10年前,当CBA(华晨汽车)在美国上市的时候,仰融巧妙地回避了这一问题,10年后,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国资部门正在接收华晨的资产。
靠华银国际起家
仰融究竟是谁?是中国第三富翁,还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从目前已经公布的资料看,似乎属于后者的成分居多。
仰融的起家是与一家名为“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关。华银国际是由华远集团与中国金融学院、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合资开办的,1989年1月12日开业,2001年11月22日被中国人民银行勒令停业整顿。就是依靠了华银国际的资金支持,才成就了仰融日后的辉煌。
据有关报道,华银国际是华晨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出资人,香港华晨也就是日后华晨系的主要控制者——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的最大出资人。1990年,仰融邂逅沈阳金杯董事长赵希友,那时中国的汽车厂长没有几个知道什么是股票,赵却大搞股份制。当时华晨在证券市场赚了一些钱,便以每股1元的价格,买下沈阳金杯卖了几年还没有卖掉的4600万股。仰融的盘算就是要让沈阳金杯上市。那时候是记帐式股票,装在几十个纸箱里,飞机运回上海,放在东湖宾馆七号楼地库。还专门有武警在那儿看守,又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从上海财大找了一些学生,一张一张地填名过户。1992年沈阳金杯在上海上市,华晨随即将4600万股股票套现,获得了5亿元的收益。这正是仰融掘到的“第一桶金”。
与赵希友的会面使仰融对中国的汽车领域有了了解。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产生了,那就是把金杯的股票卖到华尔街去。当时沈阳金杯有一个好项目——引进许可证生产丰田第4代海狮面包车,但就是缺乏启动资金。仰融看好这个全新产品的成长性,通过香港华晨借款投资1200万美元与沈阳金杯成立了金杯客车公司(金客),香港华晨占40%的股份。据说,提供借款的还是华银国际。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1992年5月仰融又成立了“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香港华晨、中国金融学院、华银国际四家,注册资金210万,其中200万元是华晨出的。同年,该会在百慕大注册成立海外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汽车,CBA),将基金会发起者之一的香港华晨控股手中的40%“金客”股权注入“华晨汽车”。然而,根据海外上市的要求——“单一职能的上市公司,对下面的资产必须有51%的控股权”。于是仰融又进行了一次换股,将基金会手中21.57%的华晨汽车股权与金杯手中11%的沈阳金客股权置换,并再注入华晨汽车,这样华晨汽车就持有51%的金客股权,1992年10月9日,在沈阳金杯在上海上市两个半月后,华晨汽车成功赴美上市。
我们注意到,华晨的起家与华银国际密不可分,特别是购买4600万股金杯汽车的资金,并不属于仰融,而是华银国际的。如果说是华银国际借给仰融4600万元,那么,仰融只要把本金加上利息归还给华银,5亿多利润则归仰融所有;但如果看成是华银国际的投资,这笔巨额利润就要记在华银国际头上了。但是,从仰融所出示的一系列依据,他只是代为管理。由于华银国际是国有资产,那么,仰融代管的华晨自然也就纳入国有资产范围了。
顺风顺水做大华晨
CBA在美国上市后,并没有引起国内的特别关注,由于CBA的产业主体金客利润不佳,此后在纽约证交所两次配股均未获成功。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才让仰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1998年,CBA通过一家全资子公司低价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欢乐天地”,并将公司名称改为圆通科技。同年仰融及其手下四大金刚吴小安、苏强、洪星、何涛共同出资成立了大威德基金,其中仰融占80%股份,其余4人各占5%,大威德基金又在香港成立了大威德集团。1999年圆通科技配股获得1100万港元资金,2000年8月,圆通科技再次扩股,大威德集团以现金认购新增股本,成为圆通科技第一大股东,持有61.73%股份,CBA所持股份稀释到12.89%。
由于圆通科技的融资能力不强,仰融又把目光转向了国内,收购申华成为了仰融再度涉足国内证券市场的标志。1999年,陷入股权之争的申华实业创始人瞿建国找到仰融,希望他能够入主申华。仰融很快注册了“珠海华晨”和“上海华晨”(均属金融教育基金会),由两“华晨”出面,出资收购了持有申华15.19%股权的君安投资,华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申华的新当家人。此后,申华实业改名为华晨集团,公司内部的人都称之为小华晨。
入主申华后,华晨便将金客销售注入申华,使申华成为华晨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申华配股成功,共募集10亿元资金,其中7亿多元本来想收购金杯(600609)股权,成为金杯的第一大股东,因未获财政部批准,其中4亿多元改投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主要也是为了同金客配套。
在收购申华的同时,华晨CBA在香港二次上市成功,募集资金13.5亿港币,可谓是顺风顺水。2001年,华晨集团(现申华控股)再度在国内资本市场出手,托管了处于中科创业案旋涡之中的中西药业,而中西药业又是中科创业(现重新更名为康达尔)的第二大股东,至此拥有6家上市公司的大华晨系统初步形成。据测算,大华晨控制的资产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净资产约40亿元。
与沈阳国资交恶
正当大华晨快速膨胀之际,危机也在不断逼近仰融,而危机的起因就在金杯汽车身上。
1995年一汽集团入主金杯汽车,成为金杯第一大股东。由于一汽并不想在东北搞第二个汽车城,而仰融和沈阳市政府则希望把沈阳建成中国的底特律,双方的意见分歧较大,最终的结果是一汽集团在2000年退出了金杯汽车。可以说,在一汽出局的过程中,仰融与沈阳市政府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但在发展汽车项目上,仰融显然与沈阳市政府有着不同的思路。据接近仰融的人透露,仰融对国资背景的人并不满意,认为他们会和其它国有企业领导一样,把企业搞得一团糟(金杯客车开始由沈阳方面经营,效益很差,1995年仰融接管了金客的经营权,派自己的得力助手苏强当厂长,才使金客利润大增)。因此,他并没有把所有的汽车项目放在沈阳,如金杯客车的发动机主要由四川绵阳提供,在宁波也有仰融的汽车配套生产企业等。而沈阳方面则希望仰融能把资金留在沈阳,包括整车和零配件。我们知道,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就业会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而在产业链中,汽车零配件的利润大多好于整车,把零配件放在沈阳以外的地方,等于是肥水流了外人田,这是沈阳市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但仰融的汽车战略与多数的国有汽车企业不同,他要搞的是像通用、丰田那样全球配套的汽车工业,要用最低的成本,造最好的车。显然在思路上仰融与沈阳国资公司有着明显的不同。
为了摆脱国资的束缚,仰融再次施展高超的腾挪手段,准备另起炉灶。2001年12月31日,号称要做中国汽车巨头的仰融作出了令人吃惊的决定:华晨旗下的金杯汽车将所持有的金杯通用25%股权,按出资额予以转让。受让方是三家非关联企业,涉及总金额2875万美元。2002年1月8日,金杯汽车董事会决定出资8.2亿元,向沈阳华晨汽车有限公司购买其拥有的、由意大利设计公司开发设计的中华轿车及其零部件的开发和生产技术。两笔交易共让华晨获得了10亿多元的真金白银。
显然,仰融并不希望把大量的资金投到沈阳,他一方面变现资产,一方面又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方向。杭州湾大桥就是仰融看中的项目,据有关报道,杭州湾大桥将于2003年开工,2008年建成,投资预算超过180元。据说大桥通车后,每天可以获得上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年度利润达到20亿元。由于CBA和申华控股的年报中都没有披露有关信息,估计该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香港华晨。除了大桥项目外,华晨也没有放弃对汽车工业的大规模投资,据报道,华晨已经在宁波成立了“宁波正通汽车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主要生产发动机,是为中华轿车配套的企业。这一系列举动显然是不符合沈阳市政府的意图。
另外,仰融也有意让申华脱离华晨。通过一系列的股权安排,仰融让台商秦荣华成了申华的实际控制人。作为沈阳市政府,显然也不希望看到这一结果,因为沈阳希望建成中国的汽车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申华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如今被仰融剥离出了华晨系,等于是少了一个融资渠道。有消息说,沈阳方面正在与秦荣华接触,希望能够买回申华第一大股东(正国投资)的股权。
“四大金刚”集体反水
双方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而仰融的阵营也出现了分化,在接收华晨资产工作组成立后,仰融手下的“四大金刚”集体反水,仰融逐步失去了对华晨的控制权。自有华晨以来,苏强等四人就是仰融的左臂右膀,特别是苏强。有一个故事是这样描述的:10年前,一个年轻人正在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指导下读研究生,到上交所实习时住在上海一家招待所,吃饭时每每听见一个人神侃资本市场,见地透辟精深,越听越入迷,竟写信给导师,先放下硕士论文不写,随那人而去。这位年轻人就是苏强,那位具有感召力的人自然就是仰融。
现年36岁的苏强,1995年华晨接管金杯客车时就出任“金客”总经理,使金客起死回生,蒸蒸日上;1999年,华晨入主申华,仰融又安排苏强担任申华总裁;苏强还是CBA的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在仰融发起设立的“大威德基金”中,仰融占80%股权,苏强等四人各占5%,大威德基金辖下的大威德集团如今控股香港上市公司圆通科技(1188)61.73%股权。总之,仰融所从事的每一项事业,几乎都有苏强的影子。可是,10年后,苏强却同仰融反目了。
从目前情形看,苏强们情愿不要股权,也要紧紧抓住金杯、宝马乃至中华轿车不放。“不要金钱要事业”,对三四十岁的苏强们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尽管苏强们的金钱已经不少,别的不说,CBA10%的选择权,苏强们就各拿了三四千万股――既然宝马轿车、中华轿车都同申华无缘,都将放在辽宁,放在金杯和金客,苏强们自然没有必要死守“愚忠”。
黯然套现出局
谁都知道,堡垒从内部攻破是最可怕的。5月31日,仰融免去了苏强申华总裁的职务,准备做最后的反击。仰融原以为,经过环环相扣、层层制约的安排之后,申华总算保住了,一旦风声过去,他还能握住申华长袖善舞。
不料,6月19日,仰融被免除了CBA董事局主席的职务,接替仰融的正是以吴小安、苏强为首的“四大金刚”。被仰融免职的苏强,出任CBA新总裁后,使出的第一道撒手锏就是,终止由申华提供15亿元汽车零部件的供货合同,这可是申华的生命线,因为这纸合同将为申华每年创造2亿元净利润,对20亿元净资产的申华来说,仅此一项就能保证10%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面还会有什么呢?一年几十亿元的金客销售,合同期限也是从1999年6月订立到2002年6月,申华不听话,一句不续约不就完了?据新任董事局主席吴小安说,仰融是因未照顾到大股东利益而遭解职的,这个大股东显然不是一直由仰融掌控的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而是另有他人。
除非申华的正国投资也“回归华晨系”,收归国有,申华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四大金刚”站在国资立场说话,釜底抽薪,仰融只有彻底趴下了。
日前,在香港上市的华晨汽车(CBAHK1114)发言人证实,仰融已以每股1.05-1.22港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CBA选择权7901万股股权(仰融共持有8500余万股),套现近9000万港元,此举被认为是他忍痛同华晨“决裂”的标志。此外,仰融还在今年年初购买了600多万股申华股票,这部分股票目前增值了1000多万元,加上尚未抛售的600多万股CBA股票和圆通科技的股权,仰融的身价虽没有《福布斯》杂志测算的70亿元,亿万富翁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这位资本市场的绝顶高手,今后说不定还会以某种形式重出江湖。
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仰融是成功的。他把默默无闻的金杯客车卖到了华尔街,在短短10年内,让数千万元国有资产增值到近40亿元。然而仰融最终还是失败了,在与资本拥有者的争斗中,资方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好在CBA还有购股权计划,没有让仰融空手而归。然而,这就是资本经营者的命运么?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