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正文

《财经界》封面文章: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7月29日 13:02 财经界

  有人说“爱情是男人和女人之间一场永恒的战争”。在我们看来,经济预测则永远是乐观派与悲观派之间的一场战争。早在4月份,一位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就提出一个观点:“今年经济增长将冲8望9”,一时间成了乐观派的最突出代表。与此同时,某一权威机构则声称:“全年保7也有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接一个的经济数据闪亮登场,乐观派逐步控制了媒体的咽喉。然而,我们想指出的是,鲜花虽娇美,还需要防凋零。驼鸟式的盲目乐观和自欺欺人的盲目悲观实际上都不可取。

  经济走势前高后低预计今年GDP增长7.6%

  一、低调的预期与意外的雄起

  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就开始变得捉摸不定,犹如就迷失在坎坷不平山路的货车,方向和时速都不可预测。在复苏的冀盼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之后,直到去年末,人们对于2002年的世界经济的预期都还非常悲观,认为弄不好,今年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将同时陷于衰退,从而引发世界经济陷入战后最困难的泥潭。

  年前,国内经济界人士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同样不乐观,大多数人都断定经济继续下行已成定局。受其影响,年初政府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时,甚至将GDP的目标锁定在7%,与2001年实际增长相比,降低了0.3个百分点。

  然而,事实再次说明,历史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对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形势,用流行的一句话来描述就是:“国内外形势一派大好”。在记忆里,自美国新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流经济学家们集体大跌眼镜,这已经是第3次,平均每半年一次,也算是创下了另一种奇迹!

  国际上最早宣布经济出现大幅反弹的正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一季度其GDP增速达到了6.1%,为上年同期的4.7倍。同期,欧元区也扭转了去年4季度的负增长,GDP增长率为0.2%;即使是陷于长期性经济衰退的日本,一季度也取得了1.4%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并在今年5月发布《月例经济报告》时宣称,其持续一年多的经济低迷已经触底,经济恶化趋势停止;除日本之外的东亚地区经济增长更为可观,亚洲开发银行将除日本之外的东亚地区的2002年度经济增长率由4.7%调整为5.2%,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世界经济确实已经渡过了寒冬,步入高涨轨道。

  从国内看,一季度GDP在去年基数较高的基础上依然达到了7.5%的较快增长。进入二季度,各项指标增长依然是“快多慢少”,特别是工业增长、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发展势头较好,导致GDP增速达到了出人意料8%的高水平。统计表明: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55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633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25082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5820亿元,增长6.6%。

  从经济增长的格局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工业加速增长

  上半年全国工业完成增加值144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从月度数据看,二季度工业增长加速增长趋势明显。4月份全国工业完成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2.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5月份进一步提速到12.9%,达到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月份;6月份虽然略有回落,但依然处于近4年来较高水平。从行业看,汽车业和电子业依然无愧于“支柱产业”的称号,继续发挥了领军作用。其中,6月份,微波、载波、移动等通信设备生产同比增长20%以上,汽车、微机、显示器、打印机产量增幅均在30%以上,彩电产量增长达到40%以上,电子计算机产量同比增长近1.9倍。据测算,当月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0.8%,约拉动3.8个百分点。

  从出口交货看,我国具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快。纺织和服装业出口交货值连续2个月加速增长,其中6月份同比分别增长20.1%和11.5%,增速比上月加快5.1和1.4个百分点。另外,近几年来我国出口的主力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6月份交货值增长速度高达45.2%。在多个因素推动下,6月份。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增长25%,达到近20个月来最高增速。

  2.居民消费增势相对平稳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万9448亿元,同比增长8.6%。5月份,消费品市场进入旺季,加上“五一”长假因素,商品销售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2亿元,同比增长9.3%,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个月。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049.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0.8%;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152.4亿元,增长6.8%。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高于县及县以下4个百分点。

  增长较快的商品类有:汽车类增长64.4%,通讯器材类增长55.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8.3%,洗涤用品类增长24.1%,儿童玩具类增长17.6%,家具类增长17.5%,化妆品类增长13.2%,中西药品类增长1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7.9%。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62亿元,同比增长21.5%,比去年同期加快6.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5.6%、25.3%、23.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4%,集体投资增长15.8%,个体投资增长19.4%。基本建设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0%和32.9%,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6.1%。

  今年上半年,一个可喜的显现是千呼万唤的民间投资似乎有了启动的好迹象,民间投资增长了17.6%,比一季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地区投资几乎齐头并进,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22.9%、26.7%、20.9%。

  4.对外贸易发展一枝独秀

  今年以来,世界贸易继续下滑,除了少数例子,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的外贸出口都出现了负增长。其中,美国为-15.2%,日本为-8.4%,英国为-9.3%,韩国为-10.9%,俄罗斯为-12.5%,中国台湾为-13.1%,中国香港为-6.2。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却始终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70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其中,出口增长14.1%,快于进口增长3.7个百分点。实现顺差由去年上半年的82亿美元增大到今年上半年134亿美元,并带动经济增长了约1个百分点。

  海关统计显示,美国仍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上半年我对美出口298.7亿美元,增长19.3%,高于总体出口增幅5.2个百分点,自美国进口121亿美元,负增长3.3.%。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累计出口680.7亿美元,增长24%,高于全国出口增幅近9.9个百分点。

  5.外资流入速度加快

  在美国资本市场交投低迷、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和加入世贸组织效应下显现等多个因素的作用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据外经贸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155家,增长26.39%,与1~5月相比,加速3.13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4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69%,加速6.31个百分点;合同利用外资439.9亿美元,同比增长31.47%,加速24.1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同比甚至翻了一倍有余。

  6.企业经济效益由降转升

  1-5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749.7亿元,同比增长由1~4月的-2.4%升至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1.31,提高2.25点。从相关指标走势图看,今年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总体变化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1~2月份,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影响,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减少75.5亿元,石油加工业由上年盈利3.7亿元转为亏损27.9亿元,从而带动全国工业利润出现负增长。5月份,国际油价出现回升,原油平均价格从每桶22.3美元升至每桶25美元,使得有关行业利润立刻出现反弹。

  1~5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下降速度,与1-4月相比,放慢了7.2个百分点;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则由前4个月净亏损6.6亿元,转为前5个月盈利4.6亿元。另外,煤炭采选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烟草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五个行业新增利润122亿元。这些行业利润的增加为工业经济效益好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7.市场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

  6月份市场价格继续下行,我国消费价格同比了下降了0.8%。至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演绎8个月的跌势,表明经济“通缩”阴影依然未褪。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下降幅度也为0.8%,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4%,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下降3.9%。从5月份分类指标看,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主要受食品等消费品价格下跌的拖累较大,食品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1.5%。

  市场低物价对消费者来说是一支“双刃剑”:一方面,东西便宜了,口袋里的钱更值“钱”了;另一方面,产品出厂价下来了,职工的收入也就会少了。然而,我们发现市场上也还有一个“异类分子”——房地产价格不仅在继续上涨,房地产热还在由点到面地扩散。一条来自国家计委的消息表明,二季度,我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2.8%,土地交易价格上涨了5.4%,房屋租赁价格则上涨了1.2%。

  8.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加快

  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增幅均比上年末有所加快。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0.1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比上年末加快了1.2个百分点。按央行的说法是,当前货币总量相对充足,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但由于其中我们还缺乏货币流通速度的数据,所以还很难判断央行说法的对与错。

  截至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2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如此高的储蓄率说明了中国居民消费意向还不强,这也就难怪,今年几乎什么经济指标都好,就是社会消费需求这一重要指标出现了明显下降。

  二、强健的外观与紊乱的脉象

  历史告诉我们,在鲜花铺满的道路上时常也会有陷阱。今年以来,国内外宏观指标表现之好不仅出人意料,甚至好得让人不敢自信。所以,我们更需要冷静的眼睛去仔细观察,去灵感的耳朵去细心聆听,目的只有一个——去诊断经济运行中是否有隐疾。

  同样也是一个出人意料,当前经济紊乱现象可以说随处可见。在此,我们只想指出其中可能不为人注意、但却非常重要的几个症状。

  症状之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逆向而行,宏观数据和微观体验暖凉不一。

  今年国际经济虽在升温,国际贸易却在降温。年前,人们曾经普遍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好转,国际贸易也会相应出现反弹,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出口都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下降。虽然,我们也能够为此找出一些解释的理由:(1)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内需的扩张,所以与外贸进出口关系不大;(2)国家保护主义抬头,也对国际贸易发展有所抑制,至今年4月底,仅我国就已遭到反倾销和保障措施494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然而,不管是什么理由,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的相互脱节,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现象。它表明世界经济的增长正在以一种畸形方式进行,因而可能是不可持久的。

  以美国为例,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看法上,经济学家普遍乐观,而企业家和投资者则多数偏于悲观,原因在于:宏观数据普遍向好,而微观企业效益不见改善。这种宏观表现优于微观基础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经济复苏脆弱性的表现。有关数据也表明,尽管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长了6.1%,但是库存投资增长对GDP的贡献却占了一半以上,显然靠库存投资增长拉动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另外,支持美国一季度经济走好的一些因素,如军费和国防开支以及其他政府支出的大幅度增加、能源价格的持续低迷和居民对耐用商品的消费等都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症状之二:国内经济结构未理顺,主要指标出现严重背离

  这些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犹如坐上了过山车,忽上忽下,让人眼花缭乱。中国经济却一直稳坐钓鱼台,保持着较快增长。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值得自豪的地方。不过,我们在此要指出的是,这可能是一个表面现象,中国经济实际上也受了伤,只不过受的是“暗伤”,不如别人那样明显。伤痛主要来自于,政府为了保经济增长而暂时放缓了一些改革的进程。最近,股票市场国有股减持被停止实际上就是一个改革因短期考虑而被迫搁置的例子。

  改革如果不能持续进行,带来的后果就是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性矛盾迸发。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5个月我国经济运行中就出现了“按常理难以解释的”5大怪现象:(1)投资增幅同比加快8.2个百分点,而且重工业产品出口也有所加速,但重工业增加值增幅下降了1.4个百分点;(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同比减少1.7个百分点,库存增长也非常缓慢,然而轻工业生产增幅还提高了2.9个百分点;(3)工业增加值增长加快0.5个百分点,但在物价波动不大、企业所得税增幅下降的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还下降27.6个百分点;(4)工业企业利润仅增长2.8%,然而企业所得税增长却高达11.2%,增幅高出前者8.4个百分点;(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均比去年同期加快,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却反而放慢。

  显然,由于我国政府行政调动资源的能力还十分强大,任何局部风险都能分解到各个部门去分担,这就是尽管我国局部和行业的危机却不容易爆发的主要原因。但如果不深化改革,各类矛盾就可能越积越深,一旦总体爆发,代价将非常巨大。当前,经济中出现的这些反常现象就实际上,就在提醒着我们,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可能潜藏着风险。为了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地增长,改革还应当坚定不移地前行。

  症状之三:入世引发综合症,部分企业行为开始脱轨

  对中国企业而言,WTO是个全新的事物,入世就犹如在历史的长河中打开了一扇巨大闸门。在飞泄的激流冲击外,许多企业的行为开始走形,并导致了诸多不合常理的现象出现。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企业染上了入世综合症。对不同的企业而言,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以及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受到WTO的冲击也不同,所以,入世综合症的表现也不同。

  为了让人们对入世综合症有个感性的了解,以汽车行业为例,其表现的主要病症有3条。

  第一,新款车推出令人眼花缭乱,市场回应却难尽人意。有资料显示,最近一年多来下线的新车品种就有几十种之多。不过,从市场的反映来看,除了极个别新车订单过了2万辆之外,其余的大多只是“花钱挣吆喝”。更有甚者,南京的轿车新锐英格尔忙中出乱,刚刚面市不久,就因质量不过关,被河南的消费者一纸送上法庭,被判支付近200万元的赔偿。

  第二,竞争主体增多,市场进入混战时代。入世后,不仅外资企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数量增多,而且中国民营企业的汽车产品也已正式获官方认可。吉利的一个新车型今年第一次上了国家经贸委的“红榜”。随着市场竞争者的不断增多,市场促销手段变得花样百出,新车展、新广告、低首付等各种方式都用上了,一些手段甚至违反了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市场促销已呈一团混战。

  第三,价格大战风起云涌,一发不可收拾。从理论上分析,入世对车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关税的降低,到2006年我国进口车价将比当前价格累计下降30%左右,平均年降幅则在6%左右。但从现实一些车型价格快速下降的情况看,我们感觉明显有些非理性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汽车业局势之所以变得如此混乱,最主要原因在于,汽车业因长期受国家政策保护,而没有像家电产业那样尽早开放,以至于缺乏国际竞争力。现在,眼看行业保护伞就要被撤去,企业难免有些心乱意迷,手足失措。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潜力太大,引吸了国外企业纷纷介入,从而将局势搅得更乱。

  虽然说,“乱世出英豪”,个别企业在混乱局势中可能脱颖而出。但对整个行业而言,缺乏理性约束的、不稳定的市场环境只会带来效益的衰退和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三、二次探底的世界与小幅回落的中国

  现在,我们正站在年中的分界线上,回望来路,如花似锦,应当足以自慰;眺望去程,疑云再现,感到还需慎行。

  各种迹象表明,一季度世界经济增速已经爬上了短期顶,二季度世界经济回落一个台阶已成必然。现在惟一不能确定的是,它是将持续下行,还是有跌有升?

  在这样大背景下,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将怎样如何演绎?加速,还是缓行?

  1.世界经济再次探底的可能正在增大

  对一个脉象紊乱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在一个避免外来干扰的安静环境中得到妥善疗养的话,也许最终能顺利回复正常。但不幸的是,对世界经济这个病人来说却没有这么幸运,一系列恶性的刺激正在挫痛他本已衰弱的神经中枢。华尔街上看起来无穷无尽的丑闻连续不断地暴光,已经成了伤害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神经的毒素。

  在上世纪的最后10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有史以来创纪录的增长周期,其根源在于以IT产业为代表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自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泡沫破裂以后,新经济的发展就陷入了困境,美国经济因此也失去了持续增长的动力,相对平稳的消费需求也只能起到不让经济变得太坏的作用,美国经济最主要的支持实际上就剩下了国际资本的净流入。

  在美国经济明显走衰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由于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历史上良好的信誉,一直在吸引着大量资金流入境内市场,从而为其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帮着美国人渡过经济难关。但是“911”爆炸事件第一次对此造成了致命伤。过去美国被称为资金安全岛和投资天堂,但这次爆炸事件使得国外投资者发现,原来“安全岛”上也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强爆炸,“天堂”里也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大风险,投资者信心开始出现了动摇。

  但美国金融市场规模实在太大了,比如美国的股市市值就占全世界总市值的一半以上。如果说美国资本市场像大海,其它市场也就只能说是像湖泊。显然,由于容量相差悬殊,国际资金要从美国这个大海里大量流到湖泊中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美国不出一系列似乎让感觉到无穷无尽丑闻的话,凭着美国经济的良好反弹势头,也许能够躲过这一关.但不幸的是“船漏偏遇连天雨”,在一个接一个丑闻事件的打击下,投资者信心几乎彻底崩溃,大量资金似乎在不顾一切地撤离美国市场。

  最近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鄂志寰的一份报告显示,截止2001年底,在美国国际收支的金融账户中,外国投资者拥有的美国资产增长了8955亿美元,与2000年底的10242亿美元相比,下降了12.57﹪。进入2002年后,并购资本流入下降现象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国际资金流向其他市场的迹象却越来越明显。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股市在今年3月的第一周出现了7周中最大的资产净流出,而欧洲大陆出现了一年中的最大的净流入。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虽然欧洲市场过去是个湖,但随着湖面一天天扩大,也许会变成一个新的“大海”。这种可能性似乎必然将成为一个现实,因为早在1999年欧元区政府债券市场规模就已经快速扩大至美国市场的2/3左右。一旦美国国际金融中心的被弱化,带来的损失可能是难以想象的:(1)过去被国外资本大量涌入所掩盖的美国巨额债务危机就逐渐要浮出水面了,而且由于美元的贬值,这场债务危机的严重性又将被进一步地放大;(2)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出和美国债务危机的爆发,美国的投资和消费将严重受挫;(3)美元的贬值虽然会使美国制造业的出口有所增加,但由于制造业在美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到20%,对经济整体的拉动作用将非常有限,很可能还抵不上由于外资流出和旅游业萎缩而导致服务顺差的下降所带来的损失。(4)随着资本的流出,美国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生存的环境将变得更严峻,从而将进一步加速资本流出,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美国经济历来是世界的经济龙头,迄今为止,还没其他国家可以代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由于与美国产业存在着上下游分工关系,今年以来,欧洲、日本及亚洲经济的良好表现无一例外都是美国经济复苏拉动的结果,所以美国经济不起来,世界经济复苏就没戏。

  2.下半年国内社会总需求将出现回落

  今年上半年支持中国GDP增长的一个生力军,是外贸出口。如果没有“一枝独优”的出口来帮忙,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至少要慢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既然如此,下半年出口走势如何尤其需要重点关注。

  今年上半年支撑着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主要有两大动力:

  第一动力是出口退税额的大幅增加。出口退税对出口增长的刺激作用直接而明显。我们可以通过对两组数据的简单比较来说明这一点:第一组数据是工业效益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799.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37.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1%。第二组数据是出口退税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退税到达了40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97亿元,增长95%。前一组数据说明目前国内市场的利润率已经在急速下降;后一组数据说明,出口退税对企业获取利润至关重要,因为一季度的出口退税已经达到了同期全部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半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的120%。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商品出口力度必然成为有进出口自营权企业行动方向。

  第二个动力是外资企业出口的迅猛增长。外人评述:“中国正在成为韩国、台湾及日本的地区装配中心,我们所看到的正是这一趋势的结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元件运往中国组装,然后再将成品销往发达国家。”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进程加快,外资企业在外贸出口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4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3亿美元,增长14.9%,对出口总额的贡献率达到51.8%;外商投资企业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4.16个百分点。

  然而,下半年上述二大动力都将减弱。首先,出口退税额可能在上半年就全部用尽,下半年出口增长将受到极大的影响。根据过去的经验,每年我国出口退税额都不够用。企业为了获得出口退税,就必须尽量将产品出口时间提前。今年以来,企业这种突击出口的倾向尤为明显,虽然全年预算出口退税只有1000亿元,但一季度就用去405亿元,估计上半年将基本用尽,如此一来,下半年的出口退税基本就无从着落了。

  其次,外资企业出口加速增长的势头将放缓。外资企业出口增长与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历来是密切相关的。但自2001年8月至于2002年5月,我国利用外资合同金额的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2001年全年增幅仅为10.4%,比前7个月下降了35.4个百分点。今年1-5月则进一步下降至7.29%。由于利用外资合同额的变化大概只比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变化先行一年。因而,下半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形势将不容乐观,外资企业出口增长也将出现相应下降。再加上,下半年世界经济难以好转,虽然去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基数较低,估计今年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的走软似乎不可避免。

  另外,今年下半年我国投资和消费增长也将下降。从投资看,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快固定投资加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二是国债项目大多进入收尾阶段,进度明显加快。但在上面分析中已经谈到下半年利用外资将出现回落,同时由于许多国债投资项目将在前3季度完工,4季度国债投资力度将有所下降,所以估计4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将出现下降态势。从消费看,由于失业人数还在增多,下半年虽然公务员还将增加一次工资,但幅度为将3次加薪中最小,基本不会起多达作用,总体判断将稳中趋降。

  总之,不论是从内需,还是从外需角度看,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加速增长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尽管,去年“前高后低”的走势,对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的拉抬作用,但我们对全年经济增长格局的判断是:“前高后低”的老故事将重现,全年GDP增长在7.6%左右。

  四、对策与建议

  1.财政政策不可淡出

  1997年财政赤字占GDP的1.5%。2001年,升至2.7%,而2002年预期达到3%。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为1787.6亿元,增长15%,前4个月为5595.4亿元,增长6.9%;4月份财政支出为1488.1亿元,增长26%,前4个月为4999.4亿元,增长24.5%。迫于财政的压力,目前各方面纷纷呼吁财政政策要淡出。

  但是,财政政策当前并不具备淡出的可能,也不应该淡出。原因如下:(1)中国的财政是转轨财政,而非公共财政,这一特点决定了许多原来不由财政承担的事情将重新转交给财政。比如,原来由银行充当"准财政"的角色,给国有企业等贷款,财政负担事实上处于隐性的地步,随着转轨的推进,银行日益商业化,而财政负担将显性化。(2)经济增长态势不稳,需要财政政策继续助力。目前的增长是多因素作用下推动的结果,如果积极的财政政策退出,增长速度很快会回落,而经济自增长的仍然缺乏动力,有可能造成增长周期的停滞。

  当前,出口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出口退税的刺激,因此财政支持至关重要。今年全年预算出口退税为1000亿元,但第一季度出口退税405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97亿元,按这一数据推算,全年约为1600多亿元。这对财政收支及财政赤字预算的完成都会产生一定压力。但是,不可设想,出口退税可以在增长基础不稳定的情况下撤出或降低力度。

  在国债资金使用方面,建议加大用于企业设备和技术改造的使用比例。原因在于,在经济周期过程中,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的大规模更新改造。企业的设备更新不仅能拉动对相关产业的需求,而且能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与此相比,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更新改造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5%,仍然显得偏低。

  2.货币政策应增加力度,并在适当时候降息

  目前,若干国家已对经济衰退做出了迅速反应。多数主要工业化国家都放松了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国,其短期名义利率已达到40年来历史最低点(其财政政策方面也已采取了一系列降税措施,据美国参议院财务委员会估计,2001年美国已对美国经济投入了400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4%)。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仍有空间,面对通货紧缩的压力,货币政策有必要适当增加力度,尤其在适时降息。

  3.应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在利率市场化、民营金融的进入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当前经济界越来越意识到,相对僵化金融体制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瓶颈,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利率管制约束了银行资金的有效投放。因为风险和收益对称是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如果管制利率使得银行向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的利率水平不能覆盖银行可能承担的风险,银行必然就不会具有积极性,中小企业就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对社会和经济的不利,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了社会创新能力的培育。从国际经验看,大量的创新来自中小企业,而且许多大型公司如微软、戴尔计算机公司等都是由小企业发展起来。二是加剧就业压力。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新增的就业机会7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不发展,我国的就业问题将成为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解决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加快市场利率化改革进程之外,还可以加快推进金融民营化和发展区域银行。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大障碍是担保难,发展民营金融和发展区域银行则能够较为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些银行都是中小金融机构,它们对本区域的企业尤其是大银行不愿贷款的中小企业比较熟悉,因而能够较有效地解决融资担保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宏观政策取向从促进增长转向就业优先

  宏观政策包含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4大目标,但在不同时期宏观政策的取向上往往有不同侧重。1993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取向经历了"软着陆"时期的物价稳定,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促进增长等不同阶段,考虑到就业的压力,而且单纯的通过增长来带动就业不可能解决未来的失业危机,因此未来几年有必要使宏观政策取向从促进增长转向就业优先。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自199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998年1.5个百分点,1999年2个百分点,2000年1.7个百分点,2001年1.8个百分点;这4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合计为7.0个百分点,共解决了400-500万人的就业问题,但财政也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4年中共发行国债5100亿元,相当于每解决一个人的就业问题,财政就要背负约10-13万元的债务。这样大的一个投资金额换得却是如此少的就业,实在是低效得惊人!

  可以设想,假设就业对国债投资增长的弹性系数不变,并且靠国债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就业增长的话,“十五”期间,解决约1/5的新增就业岗位,也就是1600万人左右,将需要16000-20800亿人民币。这将是中国财政根本不可能承受的重负。

  到2001年末,财政债务总余额已达16000亿元,占当年GDP的16.7%,是当年财政收入的97.7%。2002年财政预算赤字仍高达3098亿元,这样到2002年末,财政预算债务余额将接近2万亿元,届时将超过当年的财政收入。2万亿的债务,若按2%的年息计算,其债务负担每年就是400亿元。因此,巨额的财政债务将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如果财政不能很好增加收入并安排好偿还债务的预算支出,财政将会陷入债务危机。其结果将被迫以财政性货币发行来偿还债务,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在主要侧重于促进增长的宏观政策取向下,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投资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被削弱了。这说明经济高增长,资本高投入并不一定必然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也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就业机会的扩大。经济的增长、投资的扩大能否扩大就业机会和社会和谐发展不仅仅依赖经济增长的速度,还取决于增长模式的战略取向。国际经验表明,国家在战略目标上的选择不同,在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力度上的差异是巨大的,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鉴于中国人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和资本短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应该选择就业增长优先的经济增长模式。各级政府应当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就业人口规模作为首要的发展目标。就业政策应该成为优先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成为宏观政策的根本取向。

  5.把握好对外开放节奏,将来自外部紊乱的不利影响将到最低

  1948年GATT的生效是贸易全球化开始的标志。而欧洲美元的产生,使得资金的跨国流动真正全球化了。尽管我们偶尔也会听到一些类似于1999年西雅图会场外数以万计示威者的抗议声,但经济全球化由于其巨大的内在推动力,正以锐不可挡的势头,逐渐渗透到包括贸易领域在内的世界绝大部分角落。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姑且撇开具体的细节不论,首先是要全盘接受WTO现有的一整套规则,并本着互惠、对等、公开原则逐步加大对外开放。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仅不可逆转,而且将不断加快。尽管过去20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最大的赢家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开放的速度越快和幅度越大就越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框架,但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内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等方面还相对滞后。如果这些领域的改革不能加快并取得显著成效,扩大开放市场就可能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这就要求政府在履行开放市场时间表承诺的同时,要加快国内改革和市场的对内开放,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用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得中国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好处的同时,其负面效应能尽量降到最小。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相关链接
EMC如何“敲开”光大银行之门
《商界》封面文章:中国广告病
《智囊》商务月刊:红桃K能红多久
《今日东方》封面文章:赤脚首富刘永好
《财经》杂志:破解中国股市种种奇特现象
《投资与合作》封面文章:汽车链接财富
《中国商界》封面文章:兵马俑上市之争
《当代经理人》:梁伯强--要为世界剪指甲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专题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新浪漫情缘,约会帅哥美女,手机酷表香水浪漫有礼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N]单人房双人床
[N]天地有情
[M]为爱痴狂
[M]冷酷到底
更多>>


分 类 信 息
:金融研究生班招生 
   免托福读加国名校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分类招商邀请函!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亚运新新家园热销
   8万以下品牌车专卖
:蓝盾安全培训合作
:金球大奖等你拿!
:追日订房快捷方便
:网上车展-邀请函
:深丝露花雨征代理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