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率先回港?

携程已经就回港二次上市事宜与中金公司等进行洽谈
携程已经就回港二次上市事宜与中金公司等进行洽谈

新浪港股|2020年01月10日  17:11
百度2次上市与大型机构接触 阿里或开启中概股回港潮
百度2次上市与大型机构接触 阿里或开启中概股回港潮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年01月07日  08:20
百度已就赴港二次上市进行内部评估
百度已就赴港二次上市进行内部评估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年01月06日  08:45
二次上市为“补血” 百度想回家过新年?
二次上市为“补血” 百度想回家过新年?

智通财经网|2020年01月07日  17:45

中概股回港潮

新规有利中概股回港上市 京东、百度等30家满足条件
新规有利中概股回港上市 京东、百度等30家满足条件

新浪港股|2020年01月02日  15:07
约1成中概股符合来港第二上市要求 市值逾3万亿
约1成中概股符合来港第二上市要求 市值逾3万亿

新浪港股|2020年01月03日  08:58
4000亿巨头打响新年第一枪 网易携程或赴港二次上市
4000亿巨头打响新年第一枪 网易携程或赴港二次上市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年01月02日  19:31
广发廖凌:中概股回归三种选择 港股新经济“源头活水”
广发廖凌:中概股回归三种选择 港股新经济“源头活水”

  文:广发海外策略廖凌、朱国源 ● 港股策略周论:中概股回归:港股新经济“源头活水” 美国强化监管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或进一步提速。我们就中概股回归的原因、回归路径、回归后对港股市场的影响进行剖析。 美股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受本身质地参差不齐,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中概股常年受到“估值歧视”,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动机始终存在。但过去由于受AH市场上市制度限制影响,部分未盈利、同股不同权企业只能选择赴美上市。在近期美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以及AH市场制度改革为中概股回归创造条件的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或进一步加速。 中概股回归存在三种选择,港股或是中概股回归首选。三种方式包括:(1)美股退市,重新A/H上市;(2)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双重上市;(3)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第二上市。考虑私有化退市成本较高,以及港股允许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保留VIE架构进行二次上市等因素,港股市场或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 我们筛选出30只满足财务标准,未来或通过第二上市回归港股的潜在标的。随着中概股逐步回归,将起到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提振港股整体与相关行业估值、提高交易活跃度,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等效用。 投资策略:规避香港本地股,布局中概股回归。短期香港社会局势变化、中美双边关系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此外,欧美复工后的疫情长尾风险仍然存在,加上低油价影响,需关注因债务“压力测试”、基本面下修带来的海外波动风险。但在 “资产荒”下,高股息的港股若估值回调后,中长期的配置性价比仍极高;行业配置关注高股息低估值(但需规避香港本地股)、稀缺性(软件互联网)主线。 ● 市场概览与情绪跟踪 上周(5.18-5.22)恒生指数下跌3.64%,板块方面,恒生一级行业除能源业外全部下跌,综合业跌幅最大。HVIX指数、港股看跌看涨期权比例、主板沽空比例均显著上升。 ● 宏观流动性与估值跟踪 上周(5.18-5.2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10年期美债利率0.66%,中美利差收窄至196BP。WTI原油价格上涨至33.3美元/桶。恒生指数PE 9.32倍,低于历史均值水平。 ● 一致预期EPS跟踪 上周(5.18-5.22)彭博对于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20年EPS一致预期增速下调。 ● 南下北上资金跟踪 上周(5.18-5.22)北上资金净流入79.5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72.6亿元,港股成交额中南下资金参与占比小幅下降。 ● 核心假设风险 美元、美债利率上行;国内信用收紧;盈利不达预期、贸易格局恶化。 报告正文 一、港股周论:中概股回归:港股新经济“源头活水” 全国人大审议“港版国安法”,市场对香港局势不确定性担忧加剧,受此影响,港股恒生指数上周五(5月22日)大幅下跌5.56%。全周来看,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下跌3.64%、2.56%。板块方面,恒生一级行业除能源业外全部下跌,综合业跌幅最大。 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曾提示,中美双边关系在贸易、科技、金融等多维度存在不确定性。近期美国继续在金融领域挑起事端,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旨在进一步加强对美股中概股的监管,市场担忧在美上市中概股摘牌风险,中概股显著下跌。 美国强化监管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或进一步提速。除监管风险外,中概股回归还有哪些考量,回归路径上有哪些选择?若回归港股,将对港股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本期策论我们就中概股回归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剖析。 1.1 监管风险以外,中概股“估值歧视”始终存在 在探讨中概股回归原因之前,有必要对在美上市中概股概况进行初步了解:目前美股中概股共247只,从历年上市与退市数量变化看,2017-2019年美股出现中概股上市热潮;但今年以来,中概股赴美上市节奏明显放缓。 市值和结构层面,美股中概股市值占全部美股的比例维持在5%左右,但中概股内部近年来行业结构变化明显,其中能源、电信业公司市值占比持续下降,而代表“新经济”的可选消费、科技股在中概股中开始占据主导。 为何在近三年中概股赴美上市热潮后,市场对中概股回归的预期突然增强?最直接的因素在于美国收紧监管政策。从2019年开始,美国对中概股限制政策持续加码。上周三(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若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未能遵守PCAOB(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将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由于中国法律对PCAOB获取中概股审计底稿存在一定约束,导致市场对美股中概股摘牌的担忧加剧。 但即使不考虑监管风险,中概股回归仍或是大势所趋。过去AH市场上市制度限制未盈利、同股不同权等公司上市,部分优质“新经济”企业只能选择赴美上市,2018年以来,AH市场对于“新经济”公司上市的条件逐渐放宽,制度层面已不再存在限制。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受中概股本身质地参差不齐,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中概股在美国市场受到天然的“估值歧视”: 其一,中概股鱼龙混杂,优质中概股受到拖累。以在美上市中概股为研究对象,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均为正的公司占比仅37%,而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占比33%;现金流指标来看,近三年经营现金流均为正的公司占比41%,连续为负的公司占比21%。中概股本身质地的确参差不齐,而部分劣质公司导致市场对整体中概股存在一定偏见。如近期瑞幸咖啡曝出造假事件后,整体中概股均受到拖累。 其二,信息不对称加剧“估值歧视”。由于中概股“管理、经营在中国,上市、交易在美国”,导致中概股与国外投资者之前形成了无法避免的屏障。此外,近年来一些赴美上市的“新经济”中概股,其经营模式较为独特,可与之类比的海外公司较少,进一步加大了海外投资者对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潜在风险的担忧。 综合来看,由于中概股常年受到“估值歧视”,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动机始终存在。在近期美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以及AH市场制度改革为中概股回归创造条件的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或进一步加速。 1.2 中概股回归存在三条潜在路径 目前中概股回归存在三种选择:(1)美股退市,重新A/H上市;(2)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双重上市;(3)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第二上市。 从回归流程看,美股退市再重新上市需完成“海外私有化退市—拆除VIE架构—清理海外SPV—理顺境内股权关系—内地借壳上市”等诸多复杂操作,所消耗的时间较长、成本更高。 双重上市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证券交易所同时挂牌,且同时满足两地对上市公司的各项监管要求,较为典型的双重上市案例在A股、港股同时挂牌的“A+H”上市,以及港股公司百济神州(06160.HK)在港股、美股同时上市等。 中概股可选择的第三种回归方式是第二上市,相较于双重上市,第二上市的审核标准相对宽松。例如去年11月,阿里巴巴-SW(09988.HK)采用“H股+ADR”的方式在港股完成第二上市。  美股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首选更可能是港股。一方面,股权结构复杂、外资股东占比较高的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若存在VIE架构,中概股采用“双重上市/第二上市”回归A股也面临一定限制;而根据港股上市新规,对于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在港进行第二上市时,可保留现行VIE架构。因此预计港股市场将是中概股回归的首选。 1.3 中概股回归对港股有何影响? 我们对247只中概股进行梳理,筛选出30只满足财务标准,未来或通过第二上市方式回归港股的潜在标的。若以上中概股回归港股,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总结如下: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提振港股整体与相关行业估值、提高市场交易活跃度。 其一,优化港股行业市值结构。目前金融行业市值占全部港股的比例超30%。考虑到潜在回归的美股中概股集中在可选消费、科技领域,将显著改善港股市值结构,提升“新经济”公司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 其二,提高港股估值中枢,相关“新经济”行业更为受益。港股是全球股市的“估值洼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港股金融、地产等低估值公司占比较高。若未来更多优质美股中概股回归,将明显抬升港股整体估值。此外,对于可选消费、科技等行业内的其它港股公司而言,中概股回归后,也将享受行业整体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  其三,增强港股交易活跃度,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阿里巴巴-SW(09988.HK)于去年底回归港股市场,尽管IPO募资近1000亿港元,但对市场的“抽血效应”并不显著,阿里的回归反而提升了港股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吸引更多资金参与交易。今年以来,阿里巴巴日成交额占全部港股成交的比例最高超过5%。 1.4 投资策略:规避香港本地股,布局中概股回归 美国强化监管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或进一步提速。我们就中概股回归的原因、回归路径、回归后对港股市场的影响进行剖析。 目前美股中概股共247只,市值占全部美股的比例约5%。拉长时间看,能源、电信业中概股市值占比持续下降,而代表“新经济”的可选消费、科技股在中概股中逐渐占据主导。 受本身质地参差不齐,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中概股常年受到“估值歧视”,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动机始终存在。但过去由于受AH市场上市制度限制影响,部分未盈利、同股不同权企业只能选择赴美上市。在近期美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以及AH市场制度改革为中概股回归创造条件的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或进一步加速。 中概股回归存在三种选择:(1)美股退市,重新A/H上市;(2)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双重上市;(3)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第二上市。综合考虑私有化退市成本较高,以及港股允许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保留VIE架构进行二次上市等因素,我们判断港股市场将是中概股回归的首选。 我们筛选出30只满足财务标准,未来或通过第二上市方式回归港股的潜在标的。随着中概股逐步回归,将起到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提振港股整体与相关行业估值、提高交易活跃度,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等效用。 投资策略:规避香港本地股,布局中概股回归。从海外市场走势来看,欧美复工后的疫情长尾风险仍然存在,加上债务违约“压力测试”、经济衰退和盈利下修、刺激政策效应边际弱化,未来1-2个月存在波动抬升、估值回调的压力。短期而言,汇率波动、香港社会局势变化、中美双边关系不确定性增加,可能加大港股市场回调风险。但港股极低的估值已隐含了海外“危机模式”和基本面下行的悲观情景,短期显著回调后我们反而建议对港股更加积极。 布局思路方面,在配置“高股息+稀缺资产”的核心框架下,我们重点提示关注两个“短期风险”和一个“中期机遇”:(1)香港社会局势不确定性增加,对本地股的基本面和估值带来双重冲击,建议继续规避本地股;(2)短期中资强势股可能迎来快涨后的补跌,例如医疗设备、半导体、耐用消费品等;(3)关注中概股回归趋势,中期继续配置优质稀缺互联网及软件服务龙头。 市场概览与情绪跟踪:上周(5.18-5.22)恒生指数下跌3.64%,板块方面,恒生一级行业除能源业外全部下跌,综合业跌幅最大。HVIX指数、港股看跌看涨期权比例、主板沽空比例均显著上升。 宏观流动性与估值跟踪:上周(5.18-5.2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10年期美债利率0.66%,中美利差收窄至196BP。WTI原油价格上涨至33.3美元/桶。恒生指数PE 9.32倍,低于历史均值水平。 一致预期EPS跟踪:上周(5.18-5.22)彭博对于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20年EPS一致预期增速下调。 南下北上资金跟踪:上周(5.18-5.22)北上资金净流入79.5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72.6亿元,港股成交额中南下资金参与占比小幅下降。 二、一周港股流动性、盈利预期与估值 2.1 市场概览与情绪跟踪 2.2 宏观流动性与估值跟踪 2.3 一致预期EPS跟踪 2.4 南下北上资金跟踪 风险提示 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的风险 国内信用政策持续收紧的风险 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不达预期的风险 中美贸易格局继续恶化的风险 [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20年05月25日 07:36
德勤: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 最快3个月可完成准备工作
德勤: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 最快3个月可完成准备工作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兼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指,财务数据已经在外国证券市场作出披露、协议控制(VIE)及收购合并等章程并没重大更改,故中概股可以在三个月内完成上市前准备工作。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兼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 中概股来港上市的传闻甚嚣尘上,接二连三传出已经有公司秘密申请第二上市,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兼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中概股回流及生物科技股将会是下半年新股主场的焦点。他又认为,中概股回港上市的步伐较快,最快三个月之内完成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中概股最快三个月内完成上市准备工作 欧振兴指,中概股能于短期内回归香港作第二上市,主要因财务资料已经在外国证券市场作出披露、协议控制(VIE)及收购合并等章程并没重大更改,故他认为中概股回流香港的步伐可以于三个月内完成。 综合媒体报道指,内地互联网公司网易(NTES)及内地电商京东(JD)分别秘密申请在香港作第二上市,内地报道指,京东最快于5月25日开始招股。 香港已形成生物科技生态圈,吸引企业上市 早前,赴美上市的中概股被曝涉嫌财务造假,引起轩然大波。欧振兴透露,已经有部分生物科技公司原定计划赴美上市,现改向香港或内地上市。他表示,自2018年4月港交所批准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后,资本市场迅速形成生物科技的生态圈,使到公司积极考虑香港或内地上市。 据统计,自批准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来,合共录得18间公司上市,当中沛嘉医疗 (09996.HK) 将于5月15日上市,及开拓药业预计明日(5月12日)开始招股,也将在5月内上市。 新冠肺炎疫情于香港港逐渐缓和,不过欧振兴认为,今季新股上市的宗数未见明朗。年初疫情肆虐公司递交上市申请宗数亦较去年少,料较2019年同期录得40宗少。他又预计,文化娱乐、饮食零售等行业的准上市公司,未必能于今年内顺利上市。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香港新股上市宗数录47家,募资178亿港元。(香港 IPO 市场(2020年前4个月):上市 47 家,募资 178 亿港元)[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05月11日 14:27
京东股权曝光:腾讯为第一大股东 刘强东身家或超1000亿
京东股权曝光:腾讯为第一大股东 刘强东身家或超1000亿

  新浪港股讯 4月29日消息,据外电报道,中概股回归香港再现新进展,京东已经秘密提交赴港上市文件,预计最早在6月挂牌。今日午间,参与京东赴港上市的消息人士确认正在安排赴港上市事宜,并且已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文件。知道注意的是,这是自2019年11月阿里赴港作第二上市后又一只互联网巨头来港。 随着京东赴港上市的消息发出,京东股价有所走低,截至收盘,京东在纳斯达克跌4.39%,单日市值蒸发225亿港元,最新美股市值633.56亿美元。 对于公司股价下跌,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对新浪港股表示,京东股价自3月16日低点32.7美元上升至4月17日的47.98美元,累计升幅达到46.7%,股价创了25个月新高,推动股价上升的因素除了是强劲的业绩增长外,还有憧憬回流港股上市的因素,昨日京东股价下跌主要是事实的兑现,长线而言京东股价有巨大的潜力。 林达控股金融科技部执行董事林子俊表示,京东跌了应该是跟随市场,阿里香港上市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的转变,这个有一定利好,但短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新浪港股查询公司2019年年报发现,刘强东持股有所缩水,目前持有京东4.46亿股,相当于15.1%的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但同时拥有公司78.5%的投票权,计及一致行动人拥有78.6%的投票权。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腾讯,持股17.9%,不过只有4.6%的表决权。公司第三大股东为沃尔玛,持股9.8%,有2.5%的表决权。 新浪港股查询发现,根据福布斯实时数据,刘强东目前身家为95亿美元。今年以来,京东股价更是暴涨逾23%,市值净增121亿美元,按刘强东持股4.46亿股计算,刘强东身家净增37.24亿美元,折合289亿港元。 不过,据胡润百富,一季度末刘强东身家950亿元人民币,而3月31日以来,京东股价上涨了7.6%,相当于刘强东个人身家净增97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按胡润百富统计来看,刘强东目前身家或超1000亿元。(文/新浪财经 金石)[详情]

新浪港股 | 2020年04月29日 14:17
京东确认正在安排赴港事宜 募资额目前还未确定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04月29日 12:29
传京东筹备在港二次上市 中概股回归加速?
财经网 | 2020年04月29日 10:39
已秘密提交文件?最早6月挂牌港股?京东:不予置评
已秘密提交文件?最早6月挂牌港股?京东:不予置评

  原标题:已秘密提交在香港上市文件?最早6月挂牌?京东:不予置评 来源:澎湃新闻 京东赴港上市又传新进展。 4月29日,有香港媒体援引路透社旗下IFR的报道称,京东(Nasdaq:JD)已以保密形式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请,拟二次上市。 据香港信报称,京东可能出售最多约5%的股份,预计最早在6月挂牌。以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670亿美元计算,京东在港的集资规模可能达到34亿美元,美银、中信里昂及瑞银为主要安排行。 对于上述说法,京东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京东在2014年5月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9988.HK)赴港二次上市后,被指将掀起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潮流。 今年初,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2020年香港IPO市场将继续活跃,将会有更多的新经济企业受惠于上市条规的变更而选择香港上市,预计全年集资总额可达2300亿-2600亿港元。香港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亚洲地区最主要的首次上市集资中心的地位。由于阿里巴巴的回归,不少中概股也在观望两地上市的机会,有望为香港市场带来更多的IPO项目。 香港信报曾在3月报道,京东已与包括瑞银及美银在内的投行接洽探讨在香港资本市场第二上市。[详情]

澎湃新闻 | 2020年04月29日 09:12
京东据报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料集资逾265亿港元
新浪港股 | 2020年04月29日 07:33
140亿元回购、二次赴港上市 京东在下一盘什么棋?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 2020年03月20日 00:44
拟赴港二次上市 这次京东会怎么玩
拟赴港二次上市 这次京东会怎么玩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邱实讲《港股入门宝典》,快速入门,轻松玩转港股。 原标题:拟赴港二次上市 这次京东会怎么玩 来源:北京商报 赴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大军中,京东或许将有一席之地。3月16日,京东最早将于2020年中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如同炸雷。尽管当事方对此事三缄其口,但认定京东终究会同阿里一样完成赴港上市的声音此起彼伏。此时赴港,是京东降低单一市场融资风险的外在表现,防止美股出现回调后对其产生重创。分析认为,京东不会打包赴港上市,而是会将物流与金融拆分,以求子集团估值的最大化。 上市主体待明确 港股或将再添互联网巨头。据了解,京东已与包括瑞银及美银在内的投行接洽探讨在香港资本市场第二次上市。对此,京东方面暂未进行公开置评。 当事方的沉默留给行业诸多猜想空间。多位投资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可能赴港上市的除了与美股同一主体的京东集团外,也不排除京东物流、京东数科的可能,即便是新拆分出的京东健康,或许也在考虑范围内。 如今,京东集团旗下子集团已然明晰。2019年1月,京东集团明确由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三大子集团组成。行业对逐渐“独立”的子集团抱有更高的期待,资本市场也时刻观望。实际上,京东物流、京东数科的上市信息一直不绝于耳,虽然官方从未给出正式回应,但外界多深信不疑。 针对本次京东赴港上市的主体,声音各有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者对北京商报记者坦言:“京东旗下子集团均是京东集团的护城河,也算得上各自行业内的佼佼者。如今赴港上市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逐渐成熟,子集团从集团内拆分赴港也就顺理成章。”投资人士何南野则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京东赴港上市会与阿里一样,选择同一主体二次上市。 尽管在上市主体方面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但“子集团会独立上市”的观点颇为一致。何南野强调,京东已经是比较大的商业体系,赴港上市不会把整体业务都放进来。物流、数科会单独上市,不会打包上市,“打包上市不利于投资者对业务进行估值。美股、港股更倾向业务清晰、结构清晰的资产,估值也能更为明确。京东集团通过拆分子集团上市,能最大限度实现每个子集团的高估值”。 两地上市提升估值 “两地上市是大势所趋,也是京东分摊风险的方式。”何南野强调。两地上市便于京东维持股价稳定、增加股票流动性,也能平衡单一资本市场的风险,并加速延伸全球化业务。 何南野直言,美股十年大牛市几乎走到了尽头,企业估值有回调的风险,这时候开拓第二市场是有好处的。“疫情过后的港股估值会慢慢回涨,赴港上市也是为了对抗风险,此举也有助于京东提升估值。” 就在阿里赴港上市成功时,行业也普遍认为企业将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自由。彼时,天风证券副所长刘章明称,在港股二次上市有助于阿里拓展融资渠道,提振整体估值水平,并有望减少对于单一地区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这条规则同样适用于当下赴港上市的京东。 一位正考虑赴港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阶段中概股愿意回归香港或A股的企业,除了在新中美关系下减少所需面对的监管风险外,无非是考虑到业务发展有融资需要、增加股份流动性、靠近本土市场、能取得更好估值。 “京东赴港后会更接近内地市场。两地上市,就等于在美股、港股同时打广告。”何南野认为,赴美上市可吸引美股投资者,赴港上市后能吸引港股或亚太区的投资者,内地的中小股民也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红利。 港股拥抱科技企业 阿里赴港二次上市的“亲身示范”,对从中概股回归香港或A股的企业起到了引导作用。上述首席财务官认为,阿里的成功让众多企业看到了可能性,而香港已经为第二上市地企业放开了权限。 据了解,2018年4月,港交所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香港正式向采取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敞开怀抱。同时,还包括尚未盈利、甚至尚未产生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和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这对于美股上市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今年初,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2020年香港IPO市场将继续活跃,将会有更多的新经济企业受惠于上市条规的变更而选择香港上市,预计全年集资总额可达2300亿-2600亿港元。香港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亚洲地区最主要的首次上市集资中心的地位。普华永道指出,由于阿里的回归,不少中概股也在观望两地上市的机会,有望为香港市场带来更多的IPO项目。 “港股在热情拥抱科技企业”是多位被访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达的观点。在众多投资人认知里,相较于美国,中国香港投资者对内地市场更为了解,内地企业的价值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 此前,在论及阿里赴港上市的时机是否成熟时,就有投资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能够接纳新兴互联网产业、IT行业甚至是颠覆传统商业的新兴企业的存在,正培育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沃土。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03月17日 02:10
传京东安排在香港二次上市 最快年中回归港股
新浪财经综合 | 2020年03月16日 07:42
广发廖凌:中概股回归三种选择 港股新经济“源头活水”
广发廖凌:中概股回归三种选择 港股新经济“源头活水”

  文:广发海外策略廖凌、朱国源 ● 港股策略周论:中概股回归:港股新经济“源头活水” 美国强化监管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或进一步提速。我们就中概股回归的原因、回归路径、回归后对港股市场的影响进行剖析。 美股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是大势所趋。受本身质地参差不齐,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中概股常年受到“估值歧视”,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动机始终存在。但过去由于受AH市场上市制度限制影响,部分未盈利、同股不同权企业只能选择赴美上市。在近期美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以及AH市场制度改革为中概股回归创造条件的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或进一步加速。 中概股回归存在三种选择,港股或是中概股回归首选。三种方式包括:(1)美股退市,重新A/H上市;(2)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双重上市;(3)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第二上市。考虑私有化退市成本较高,以及港股允许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保留VIE架构进行二次上市等因素,港股市场或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 我们筛选出30只满足财务标准,未来或通过第二上市回归港股的潜在标的。随着中概股逐步回归,将起到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提振港股整体与相关行业估值、提高交易活跃度,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等效用。 投资策略:规避香港本地股,布局中概股回归。短期香港社会局势变化、中美双边关系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此外,欧美复工后的疫情长尾风险仍然存在,加上低油价影响,需关注因债务“压力测试”、基本面下修带来的海外波动风险。但在 “资产荒”下,高股息的港股若估值回调后,中长期的配置性价比仍极高;行业配置关注高股息低估值(但需规避香港本地股)、稀缺性(软件互联网)主线。 ● 市场概览与情绪跟踪 上周(5.18-5.22)恒生指数下跌3.64%,板块方面,恒生一级行业除能源业外全部下跌,综合业跌幅最大。HVIX指数、港股看跌看涨期权比例、主板沽空比例均显著上升。 ● 宏观流动性与估值跟踪 上周(5.18-5.2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10年期美债利率0.66%,中美利差收窄至196BP。WTI原油价格上涨至33.3美元/桶。恒生指数PE 9.32倍,低于历史均值水平。 ● 一致预期EPS跟踪 上周(5.18-5.22)彭博对于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20年EPS一致预期增速下调。 ● 南下北上资金跟踪 上周(5.18-5.22)北上资金净流入79.5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72.6亿元,港股成交额中南下资金参与占比小幅下降。 ● 核心假设风险 美元、美债利率上行;国内信用收紧;盈利不达预期、贸易格局恶化。 报告正文 一、港股周论:中概股回归:港股新经济“源头活水” 全国人大审议“港版国安法”,市场对香港局势不确定性担忧加剧,受此影响,港股恒生指数上周五(5月22日)大幅下跌5.56%。全周来看,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分别下跌3.64%、2.56%。板块方面,恒生一级行业除能源业外全部下跌,综合业跌幅最大。 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曾提示,中美双边关系在贸易、科技、金融等多维度存在不确定性。近期美国继续在金融领域挑起事端,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旨在进一步加强对美股中概股的监管,市场担忧在美上市中概股摘牌风险,中概股显著下跌。 美国强化监管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或进一步提速。除监管风险外,中概股回归还有哪些考量,回归路径上有哪些选择?若回归港股,将对港股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本期策论我们就中概股回归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剖析。 1.1 监管风险以外,中概股“估值歧视”始终存在 在探讨中概股回归原因之前,有必要对在美上市中概股概况进行初步了解:目前美股中概股共247只,从历年上市与退市数量变化看,2017-2019年美股出现中概股上市热潮;但今年以来,中概股赴美上市节奏明显放缓。 市值和结构层面,美股中概股市值占全部美股的比例维持在5%左右,但中概股内部近年来行业结构变化明显,其中能源、电信业公司市值占比持续下降,而代表“新经济”的可选消费、科技股在中概股中开始占据主导。 为何在近三年中概股赴美上市热潮后,市场对中概股回归的预期突然增强?最直接的因素在于美国收紧监管政策。从2019年开始,美国对中概股限制政策持续加码。上周三(5月2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规定,若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未能遵守PCAOB(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将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由于中国法律对PCAOB获取中概股审计底稿存在一定约束,导致市场对美股中概股摘牌的担忧加剧。 但即使不考虑监管风险,中概股回归仍或是大势所趋。过去AH市场上市制度限制未盈利、同股不同权等公司上市,部分优质“新经济”企业只能选择赴美上市,2018年以来,AH市场对于“新经济”公司上市的条件逐渐放宽,制度层面已不再存在限制。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受中概股本身质地参差不齐,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中概股在美国市场受到天然的“估值歧视”: 其一,中概股鱼龙混杂,优质中概股受到拖累。以在美上市中概股为研究对象,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均为正的公司占比仅37%,而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占比33%;现金流指标来看,近三年经营现金流均为正的公司占比41%,连续为负的公司占比21%。中概股本身质地的确参差不齐,而部分劣质公司导致市场对整体中概股存在一定偏见。如近期瑞幸咖啡曝出造假事件后,整体中概股均受到拖累。 其二,信息不对称加剧“估值歧视”。由于中概股“管理、经营在中国,上市、交易在美国”,导致中概股与国外投资者之前形成了无法避免的屏障。此外,近年来一些赴美上市的“新经济”中概股,其经营模式较为独特,可与之类比的海外公司较少,进一步加大了海外投资者对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潜在风险的担忧。 综合来看,由于中概股常年受到“估值歧视”,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动机始终存在。在近期美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以及AH市场制度改革为中概股回归创造条件的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或进一步加速。 1.2 中概股回归存在三条潜在路径 目前中概股回归存在三种选择:(1)美股退市,重新A/H上市;(2)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双重上市;(3)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第二上市。 从回归流程看,美股退市再重新上市需完成“海外私有化退市—拆除VIE架构—清理海外SPV—理顺境内股权关系—内地借壳上市”等诸多复杂操作,所消耗的时间较长、成本更高。 双重上市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证券交易所同时挂牌,且同时满足两地对上市公司的各项监管要求,较为典型的双重上市案例在A股、港股同时挂牌的“A+H”上市,以及港股公司百济神州(06160.HK)在港股、美股同时上市等。 中概股可选择的第三种回归方式是第二上市,相较于双重上市,第二上市的审核标准相对宽松。例如去年11月,阿里巴巴-SW(09988.HK)采用“H股+ADR”的方式在港股完成第二上市。  美股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首选更可能是港股。一方面,股权结构复杂、外资股东占比较高的中概股私有化退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若存在VIE架构,中概股采用“双重上市/第二上市”回归A股也面临一定限制;而根据港股上市新规,对于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在港进行第二上市时,可保留现行VIE架构。因此预计港股市场将是中概股回归的首选。 1.3 中概股回归对港股有何影响? 我们对247只中概股进行梳理,筛选出30只满足财务标准,未来或通过第二上市方式回归港股的潜在标的。若以上中概股回归港股,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总结如下: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提振港股整体与相关行业估值、提高市场交易活跃度。 其一,优化港股行业市值结构。目前金融行业市值占全部港股的比例超30%。考虑到潜在回归的美股中概股集中在可选消费、科技领域,将显著改善港股市值结构,提升“新经济”公司在港股市场的话语权。 其二,提高港股估值中枢,相关“新经济”行业更为受益。港股是全球股市的“估值洼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港股金融、地产等低估值公司占比较高。若未来更多优质美股中概股回归,将明显抬升港股整体估值。此外,对于可选消费、科技等行业内的其它港股公司而言,中概股回归后,也将享受行业整体估值扩张带来的收益。  其三,增强港股交易活跃度,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阿里巴巴-SW(09988.HK)于去年底回归港股市场,尽管IPO募资近1000亿港元,但对市场的“抽血效应”并不显著,阿里的回归反而提升了港股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吸引更多资金参与交易。今年以来,阿里巴巴日成交额占全部港股成交的比例最高超过5%。 1.4 投资策略:规避香港本地股,布局中概股回归 美国强化监管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中国资本市场或进一步提速。我们就中概股回归的原因、回归路径、回归后对港股市场的影响进行剖析。 目前美股中概股共247只,市值占全部美股的比例约5%。拉长时间看,能源、电信业中概股市值占比持续下降,而代表“新经济”的可选消费、科技股在中概股中逐渐占据主导。 受本身质地参差不齐,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中概股常年受到“估值歧视”,回归中国资本市场的动机始终存在。但过去由于受AH市场上市制度限制影响,部分未盈利、同股不同权企业只能选择赴美上市。在近期美国监管政策持续收紧,以及AH市场制度改革为中概股回归创造条件的背景下,未来中概股回归或进一步加速。 中概股回归存在三种选择:(1)美股退市,重新A/H上市;(2)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双重上市;(3)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A/H市场第二上市。综合考虑私有化退市成本较高,以及港股允许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保留VIE架构进行二次上市等因素,我们判断港股市场将是中概股回归的首选。 我们筛选出30只满足财务标准,未来或通过第二上市方式回归港股的潜在标的。随着中概股逐步回归,将起到优化港股行业结构、提振港股整体与相关行业估值、提高交易活跃度,为市场引入源头活水等效用。 投资策略:规避香港本地股,布局中概股回归。从海外市场走势来看,欧美复工后的疫情长尾风险仍然存在,加上债务违约“压力测试”、经济衰退和盈利下修、刺激政策效应边际弱化,未来1-2个月存在波动抬升、估值回调的压力。短期而言,汇率波动、香港社会局势变化、中美双边关系不确定性增加,可能加大港股市场回调风险。但港股极低的估值已隐含了海外“危机模式”和基本面下行的悲观情景,短期显著回调后我们反而建议对港股更加积极。 布局思路方面,在配置“高股息+稀缺资产”的核心框架下,我们重点提示关注两个“短期风险”和一个“中期机遇”:(1)香港社会局势不确定性增加,对本地股的基本面和估值带来双重冲击,建议继续规避本地股;(2)短期中资强势股可能迎来快涨后的补跌,例如医疗设备、半导体、耐用消费品等;(3)关注中概股回归趋势,中期继续配置优质稀缺互联网及软件服务龙头。 市场概览与情绪跟踪:上周(5.18-5.22)恒生指数下跌3.64%,板块方面,恒生一级行业除能源业外全部下跌,综合业跌幅最大。HVIX指数、港股看跌看涨期权比例、主板沽空比例均显著上升。 宏观流动性与估值跟踪:上周(5.18-5.2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小幅贬值,10年期美债利率0.66%,中美利差收窄至196BP。WTI原油价格上涨至33.3美元/桶。恒生指数PE 9.32倍,低于历史均值水平。 一致预期EPS跟踪:上周(5.18-5.22)彭博对于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20年EPS一致预期增速下调。 南下北上资金跟踪:上周(5.18-5.22)北上资金净流入79.5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72.6亿元,港股成交额中南下资金参与占比小幅下降。 二、一周港股流动性、盈利预期与估值 2.1 市场概览与情绪跟踪 2.2 宏观流动性与估值跟踪 2.3 一致预期EPS跟踪 2.4 南下北上资金跟踪 风险提示 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大幅上行的风险 国内信用政策持续收紧的风险 经济和上市公司盈利不达预期的风险 中美贸易格局继续恶化的风险 [详情]

德勤: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 最快3个月可完成准备工作
德勤: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 最快3个月可完成准备工作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兼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指,财务数据已经在外国证券市场作出披露、协议控制(VIE)及收购合并等章程并没重大更改,故中概股可以在三个月内完成上市前准备工作。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兼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 中概股来港上市的传闻甚嚣尘上,接二连三传出已经有公司秘密申请第二上市,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兼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中概股回流及生物科技股将会是下半年新股主场的焦点。他又认为,中概股回港上市的步伐较快,最快三个月之内完成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中概股最快三个月内完成上市准备工作 欧振兴指,中概股能于短期内回归香港作第二上市,主要因财务资料已经在外国证券市场作出披露、协议控制(VIE)及收购合并等章程并没重大更改,故他认为中概股回流香港的步伐可以于三个月内完成。 综合媒体报道指,内地互联网公司网易(NTES)及内地电商京东(JD)分别秘密申请在香港作第二上市,内地报道指,京东最快于5月25日开始招股。 香港已形成生物科技生态圈,吸引企业上市 早前,赴美上市的中概股被曝涉嫌财务造假,引起轩然大波。欧振兴透露,已经有部分生物科技公司原定计划赴美上市,现改向香港或内地上市。他表示,自2018年4月港交所批准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后,资本市场迅速形成生物科技的生态圈,使到公司积极考虑香港或内地上市。 据统计,自批准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来,合共录得18间公司上市,当中沛嘉医疗 (09996.HK) 将于5月15日上市,及开拓药业预计明日(5月12日)开始招股,也将在5月内上市。 新冠肺炎疫情于香港港逐渐缓和,不过欧振兴认为,今季新股上市的宗数未见明朗。年初疫情肆虐公司递交上市申请宗数亦较去年少,料较2019年同期录得40宗少。他又预计,文化娱乐、饮食零售等行业的准上市公司,未必能于今年内顺利上市。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香港新股上市宗数录47家,募资178亿港元。(香港 IPO 市场(2020年前4个月):上市 47 家,募资 178 亿港元)[详情]

京东股权曝光:腾讯为第一大股东 刘强东身家或超1000亿
京东股权曝光:腾讯为第一大股东 刘强东身家或超1000亿

  新浪港股讯 4月29日消息,据外电报道,中概股回归香港再现新进展,京东已经秘密提交赴港上市文件,预计最早在6月挂牌。今日午间,参与京东赴港上市的消息人士确认正在安排赴港上市事宜,并且已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文件。知道注意的是,这是自2019年11月阿里赴港作第二上市后又一只互联网巨头来港。 随着京东赴港上市的消息发出,京东股价有所走低,截至收盘,京东在纳斯达克跌4.39%,单日市值蒸发225亿港元,最新美股市值633.56亿美元。 对于公司股价下跌,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对新浪港股表示,京东股价自3月16日低点32.7美元上升至4月17日的47.98美元,累计升幅达到46.7%,股价创了25个月新高,推动股价上升的因素除了是强劲的业绩增长外,还有憧憬回流港股上市的因素,昨日京东股价下跌主要是事实的兑现,长线而言京东股价有巨大的潜力。 林达控股金融科技部执行董事林子俊表示,京东跌了应该是跟随市场,阿里香港上市的时候也没有特别的转变,这个有一定利好,但短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新浪港股查询公司2019年年报发现,刘强东持股有所缩水,目前持有京东4.46亿股,相当于15.1%的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但同时拥有公司78.5%的投票权,计及一致行动人拥有78.6%的投票权。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腾讯,持股17.9%,不过只有4.6%的表决权。公司第三大股东为沃尔玛,持股9.8%,有2.5%的表决权。 新浪港股查询发现,根据福布斯实时数据,刘强东目前身家为95亿美元。今年以来,京东股价更是暴涨逾23%,市值净增121亿美元,按刘强东持股4.46亿股计算,刘强东身家净增37.24亿美元,折合289亿港元。 不过,据胡润百富,一季度末刘强东身家950亿元人民币,而3月31日以来,京东股价上涨了7.6%,相当于刘强东个人身家净增97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按胡润百富统计来看,刘强东目前身家或超1000亿元。(文/新浪财经 金石)[详情]

京东确认正在安排赴港事宜 募资额目前还未确定
京东确认正在安排赴港事宜 募资额目前还未确定

  据证券时报,参与京东赴港上市的消息人士确认,京东目前正在安排赴港上市事宜,并且已经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文件,有媒体报道称京东拟发行5%股份募资规模250亿港元,但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今天早上正在讨论该事件,市场传言的募资额都还没确定,至于上市的SIZE(规模)要视乎市场环境而定,希望疫情好转之后募资额会更高一点。”据记者获悉,京东回港上市,瑞银以及美银美林为主要承销商,目前正在牵头回港上市事宜。[详情]

传京东筹备在港二次上市 中概股回归加速?
传京东筹备在港二次上市 中概股回归加速?

  原标题:传京东筹备在港二次上市 中概股回归加速? 来源:财经网 今日,据路透社旗下媒体IFR引用知情人士消息称,京东秘密提交上市文件,拟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京东可能出售至多约5%的股份,预计最早在6月上市,约募资20亿美元。 针对该消息,财经网向京东进行求证,京东回应称不予置评。 今年3月就曾传出京东与包括瑞银、美银在内的投行接洽,探讨赴港第二次上市的消息,不过当时京东对媒体表示,对市场评论不予置评。 当时,业界对于京东赴港上市的主体提出了诸多想象,有人认为京东会与阿里一样,选择同一主体二次上市,也有人认为包括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京东健康等子集团也在考虑范围内。不过,虽然上市主体意见未达成一致,但多数人都认为“子集团会独立上市”。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较大的商业体系,分开而不是打包整体业务上市,有助于京东子集团的估值最大化。投资人士何野南对媒体表示,美股、港股更倾向业务清晰、结构清晰的资产,估值也能更为明确。 此外,业界认为两地上市有利于京东维持股价,平衡单一资本市场的风险。 此前,券商中金曾发布报告指出,约19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符合条件回港第二上市,除京东外,包括百度、网易、好未来、新东方及百胜中国等。 该行认为,中概股愿意回归香港或A股,主要考虑到业务发展有融资需要、增加股份流动性、靠近本土市场、能取得更好估值,以及在新中美关系下减少所需面对的监管风险。 今年4月,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随后爱奇艺、好未来等多家中概股也相继遭遇机构做空,一时引发了中概股强烈的信任危机。而美国证监会主席对于中概股风险的公开警示,更是让多家明星中概股股价承受了巨大压力。 互联网分析人士指出,瑞幸等公司导致的信任危机对于财务良好、运营模式健康的中概股是不公平的,而在中国资本市场政策不断利好的状况下,中概股选择回归不失为一种选择。 据交银研报,近期中概股回归进程有所加快,从过去3年中概股及H股TMT公司融资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在港上市,H股排名前10大融资规模的TMT企业总融资额已高于中概股。 交银认为,未来应会有更多中概股公司回归A/H股或新兴企业在A/H股上市。 [详情]

已秘密提交文件?最早6月挂牌港股?京东:不予置评
已秘密提交文件?最早6月挂牌港股?京东:不予置评

  原标题:已秘密提交在香港上市文件?最早6月挂牌?京东:不予置评 来源:澎湃新闻 京东赴港上市又传新进展。 4月29日,有香港媒体援引路透社旗下IFR的报道称,京东(Nasdaq:JD)已以保密形式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请,拟二次上市。 据香港信报称,京东可能出售最多约5%的股份,预计最早在6月挂牌。以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670亿美元计算,京东在港的集资规模可能达到34亿美元,美银、中信里昂及瑞银为主要安排行。 对于上述说法,京东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京东在2014年5月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9988.HK)赴港二次上市后,被指将掀起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潮流。 今年初,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2020年香港IPO市场将继续活跃,将会有更多的新经济企业受惠于上市条规的变更而选择香港上市,预计全年集资总额可达2300亿-2600亿港元。香港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亚洲地区最主要的首次上市集资中心的地位。由于阿里巴巴的回归,不少中概股也在观望两地上市的机会,有望为香港市场带来更多的IPO项目。 香港信报曾在3月报道,京东已与包括瑞银及美银在内的投行接洽探讨在香港资本市场第二上市。[详情]

京东据报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料集资逾265亿港元
京东据报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料集资逾265亿港元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邱实讲《港股入门宝典》,快速入门,轻松玩转港股。 新浪港股讯 4月29日消息,据香港信报报道,中概股回归香港再现新进展。 28日,路透社旗下IFR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第二大电商京东(JD.com)已以保密形式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请,拟第二上市,京东可能出售最多约5%的股份,预计最早在6月挂牌。 以京东目前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为670亿美元(约5226亿港元)计算,公司在香港的集资规模预料可达34亿美元(约265.2亿港元)。 美银、中信里昂及瑞银为主要安排行。 阿里巴巴(09988))去年底成功回流香港作第二上市,引发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纷纷评估回归香港的可行性。中金曾发表报告,指有约19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符合条件回港第二上市,除京东外,还包括百度、网易、好未来、新东方等。[详情]

140亿元回购、二次赴港上市 京东在下一盘什么棋?
140亿元回购、二次赴港上市 京东在下一盘什么棋?

  原标题:140亿元回购、二次赴港上市 京东在下一盘什么棋? 来源:中国财富网      在下一盘什么棋? 连日暴跌后,随着美股三大股指止跌还阳,中概股京东也终于翻红。 3月17日,京东开盘涨逾7%,随后股价更是高歌猛进,一度涨超13%。 值得注意的是,利好京东股价表现的除了美股向好这一因素外,还有一份高达20亿美元的巨额回购计划和二次赴港上市的坊间传闻。 京东动作不断,刘强东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140亿元回购安排上了 3月17日,京东在美股盘前宣布了一份高达20亿美元的巨额回购计划,折合人民币约140亿元。 据了解,该回购计划将按照市场价格,通过私下协商交易、大宗交易和其他法律允许的方式进行,并于未来24个月内实施。 京东方面表示,回购计划的出台来自于管理层对未来业绩增长的坚定信心。此外,京东还特别指出,“所需资金均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不会对公司运营构成影响。” 根据京东此前披露的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京东拟实施回购的“自有资金”的确储备充足。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京东账面有现金及短期投资645亿元人民币,其中包含369.7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19年全年的自由现金流增长至195亿元人民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中国财富表示,京东财报透露出当前现金流充足,因此,以自有资金完成回购计划不是大问题。而此前美股市场的持续波动让京东股价受到挤压,此次巨额回购的实施,无疑将帮助京东提振市场情绪,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 17日美股开盘后,京东股价应声上涨,最高涨幅达13.45%。截至收盘,报38.35美元/股,涨幅为8.83%。 还要二次赴港上市? 除了高达140亿元的巨额回购外,二次赴港上市的坊间传闻近期也让京东备受关注。 3月16日,据媒体报道,京东已经聘请瑞银、美国银行等投行协助安排在港二次上市,最快或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京东方面则对此市场猜测不予置评。 此前阿里返港上市之际,对于市场猜测也是“不予置评”的态度,此次京东表态如出一辙,并未直接否认,让市场浮想联翩。 川财证券首席投顾李松泽直言:“京东未来在亚太地区重新上市的概率较大。” 盘和林同样表示,虽然京东官方未作直接表态,但京东在各方面都与阿里有很高的相似度,二次赴港上市的概率极大。 “如能在香港顺利上市,京东的市场估值和流动性都将得到明显改善,无论是从资金、品牌,亦或是股价方面京东都存在赴港上市的需求。” 此外,盘和林还进一步指出,有阿里返港上市的先例在,当前政策方面的障碍几乎都已排除,对京东来说,此时返港是天赐良机。 专家:京东已进入“收获期” 对于京东一边大手笔回购,一边赴港上市的动作,李松泽评价,京东当前已进入“收获期”。 3月2日晚间,京东发布了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在亏损10年后,京东首次在全年实现盈利。 京东2019年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22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增长211%至107亿元。此外,实现全年净收入5769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全年净服务收入662亿元,同比大增44.1%。 全年盈利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来自于第四季度的突出表现。单在第四季度,京东就已实现营收1707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净利润36.33亿元,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还是-48.05亿元。 而在第四季度止亏转盈的过程中,下沉战略平台“京喜”功不可没。据了解,“京喜”于四季度上线,“双十一”期间为京东全网站贡献超4成新用户,11月18日至12月18日,“京喜”平台的日均订单量稳超百万。 “通过多年发展,京东终于实现了首次全年盈利,这对于京东来说可以视为进入‘收获期’的标志。从业务发展和融资需求来看,京东也需要将自己的上市目的地进行多元化配置。”李松泽说。 盘和林认为,京东一方面斥巨资回购提振股价信心,另一方面谋求赴港上市缓解资金需求,是下了非常明智的一盘棋。 “二次赴港一是能进行融资,缓解资金压力;二是对冲美股风险。此前阿里的先例也表明,赴港这步棋的效果非常不错。”盘和林说。[详情]

拟赴港二次上市 这次京东会怎么玩
拟赴港二次上市 这次京东会怎么玩

   来新浪理财大学,听邱实讲《港股入门宝典》,快速入门,轻松玩转港股。 原标题:拟赴港二次上市 这次京东会怎么玩 来源:北京商报 赴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大军中,京东或许将有一席之地。3月16日,京东最早将于2020年中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如同炸雷。尽管当事方对此事三缄其口,但认定京东终究会同阿里一样完成赴港上市的声音此起彼伏。此时赴港,是京东降低单一市场融资风险的外在表现,防止美股出现回调后对其产生重创。分析认为,京东不会打包赴港上市,而是会将物流与金融拆分,以求子集团估值的最大化。 上市主体待明确 港股或将再添互联网巨头。据了解,京东已与包括瑞银及美银在内的投行接洽探讨在香港资本市场第二次上市。对此,京东方面暂未进行公开置评。 当事方的沉默留给行业诸多猜想空间。多位投资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可能赴港上市的除了与美股同一主体的京东集团外,也不排除京东物流、京东数科的可能,即便是新拆分出的京东健康,或许也在考虑范围内。 如今,京东集团旗下子集团已然明晰。2019年1月,京东集团明确由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三大子集团组成。行业对逐渐“独立”的子集团抱有更高的期待,资本市场也时刻观望。实际上,京东物流、京东数科的上市信息一直不绝于耳,虽然官方从未给出正式回应,但外界多深信不疑。 针对本次京东赴港上市的主体,声音各有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者对北京商报记者坦言:“京东旗下子集团均是京东集团的护城河,也算得上各自行业内的佼佼者。如今赴港上市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逐渐成熟,子集团从集团内拆分赴港也就顺理成章。”投资人士何南野则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京东赴港上市会与阿里一样,选择同一主体二次上市。 尽管在上市主体方面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但“子集团会独立上市”的观点颇为一致。何南野强调,京东已经是比较大的商业体系,赴港上市不会把整体业务都放进来。物流、数科会单独上市,不会打包上市,“打包上市不利于投资者对业务进行估值。美股、港股更倾向业务清晰、结构清晰的资产,估值也能更为明确。京东集团通过拆分子集团上市,能最大限度实现每个子集团的高估值”。 两地上市提升估值 “两地上市是大势所趋,也是京东分摊风险的方式。”何南野强调。两地上市便于京东维持股价稳定、增加股票流动性,也能平衡单一资本市场的风险,并加速延伸全球化业务。 何南野直言,美股十年大牛市几乎走到了尽头,企业估值有回调的风险,这时候开拓第二市场是有好处的。“疫情过后的港股估值会慢慢回涨,赴港上市也是为了对抗风险,此举也有助于京东提升估值。” 就在阿里赴港上市成功时,行业也普遍认为企业将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自由。彼时,天风证券副所长刘章明称,在港股二次上市有助于阿里拓展融资渠道,提振整体估值水平,并有望减少对于单一地区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这条规则同样适用于当下赴港上市的京东。 一位正考虑赴港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阶段中概股愿意回归香港或A股的企业,除了在新中美关系下减少所需面对的监管风险外,无非是考虑到业务发展有融资需要、增加股份流动性、靠近本土市场、能取得更好估值。 “京东赴港后会更接近内地市场。两地上市,就等于在美股、港股同时打广告。”何南野认为,赴美上市可吸引美股投资者,赴港上市后能吸引港股或亚太区的投资者,内地的中小股民也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红利。 港股拥抱科技企业 阿里赴港二次上市的“亲身示范”,对从中概股回归香港或A股的企业起到了引导作用。上述首席财务官认为,阿里的成功让众多企业看到了可能性,而香港已经为第二上市地企业放开了权限。 据了解,2018年4月,港交所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香港正式向采取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敞开怀抱。同时,还包括尚未盈利、甚至尚未产生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和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这对于美股上市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今年初,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2020年香港IPO市场将继续活跃,将会有更多的新经济企业受惠于上市条规的变更而选择香港上市,预计全年集资总额可达2300亿-2600亿港元。香港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亚洲地区最主要的首次上市集资中心的地位。普华永道指出,由于阿里的回归,不少中概股也在观望两地上市的机会,有望为香港市场带来更多的IPO项目。 “港股在热情拥抱科技企业”是多位被访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达的观点。在众多投资人认知里,相较于美国,中国香港投资者对内地市场更为了解,内地企业的价值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 此前,在论及阿里赴港上市的时机是否成熟时,就有投资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能够接纳新兴互联网产业、IT行业甚至是颠覆传统商业的新兴企业的存在,正培育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沃土。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详情]

传京东安排在香港二次上市 最快年中回归港股
传京东安排在香港二次上市 最快年中回归港股

  3月16日早间消息,据《香港信报》报道,阿里巴巴(09988)回流香港上市后,交投及股价表现理想,令不少中概股跃跃欲试。据市场消息透露,中国第二大电商京东(JD.com)已与包括瑞银及美银在内的投行接洽探讨在港第二上市,料会协助处理相关回流事宜。报道称,向京东查询是否正推进回港第二上市工作及已聘请投行协助,京东响应称不评论市场传闻。 市场消息指出,京东有意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在港作第二上市,惟挂牌时间及集资规模须按市场情况而定。事实上,新冠肺炎在中国肆虐,内地媒体本月初曾报道,京东及百度均因应疫情问题而有机会押后回流上市的计划。不过,据悉,瑞银和美银正为京东筹备相关的上市准备工作,但现阶段仍未向港交所(00388)提交机密上市申请。 瑞银美银或协助承销 瑞银与美银过去跟京东关系密切,除在2014年作为京东在美国上市的主承销商外,今年初京东宣布发行总值10亿美元(78亿港元)债券,亦同样由瑞银和美银出任承销商。同时,瑞银在今年初获证监会提早撤销不得担任保荐人的禁令,若瑞银最终能协助京东完成回港的‘大刁’,将会是其回归香港新股市场的‘省招牌’之作。 京东现时为第二大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截至上周五,市值近580亿美元(约4524亿港元)。虽然环球股市近期受疫情影响而大幅下泻,但京东股价相对硬净,上周五收报39.71美元,年初至今累升近一成三[图]。 德勤:现市况非好时机 然而,环球市况波动始终不利新股市场,德勤全国上市业务组联席主管合伙人欧振兴指出,美股及港股相继出现大幅调整,对中概股回流作第二上市的进度有一定影响。他称,‘中概股第二上市定价都会参考美国的股价,现时跌市是不太好的时机。’他又提到,相关的中概股未有急切的集资需要,故有能力等待估值回升后才进行第二上市。 欧振兴续说,中概股已在美国上市,有完备的财务数据,回港作第二上市所需时间较一般新股快,故待有较佳的上市窗口时始重启上市计划亦不迟。 券商中金早前发表报告,指有约19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符合条件回港第二上市,除京东外,包括百度、网易、好未来、新东方及百胜中国等。该行认为,中概股愿意回归香港或A股,主要考虑到业务发展有融资需要、增加股份流动性、靠近本土市场、能取得更好估值,以及在新中美关系下减少所需面对的监管风险。该行估计,该批中概股或有一部分甚至全部会在未来一至两年选择回归香港挂牌。假设每间中概股在港发行一成的新股,合计融资额可高达340亿美元(约2652亿港元)。[详情]

京东百度或押后回港上市 旷视科技也暂缓上市
京东百度或押后回港上市 旷视科技也暂缓上市

  据香港信报报道,内地媒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受新型肺炎疫情影响,原本有意欲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相继押后上市计划。 知情人士称,京东(JD.com)、百度原本有意于今年首季回港上市,但因疫情仍然不明朗,故有机会押后回流计划。上述两公司均为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并拟仿效阿里巴巴(09988)回流香港挂牌。 消息指,提供人脸辨识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旷视科技,原计划在本月初招股,但因疫情所累,暂缓上市。[详情]

疫情打乱港股IPO节奏 京东、百度回港上市计划或推迟
疫情打乱港股IPO节奏 京东、百度回港上市计划或推迟

  从香港某金融机构知情人士处获悉,受新冠病毒影响,原本有意欲在港上市的公司相继押后上市计划,国内人脸识别公司旷视科技原本想在本月初招股,但因疫情所累暂缓上市申请,还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欲效仿阿里回流香港上市的公司如京东、百度,本有意于今年首季回港上市,但因疫情仍然在不明朗阶段,故可能会押后回流计划。[详情]

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潮涌 港交所:只要符合要求都欢迎
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潮涌 港交所:只要符合要求都欢迎

  原标题: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潮涌 港交所称只要符合要求都欢迎 来源:新京报 阿里“回归”之后,百度、网易、携程被传拟赴港二次上市,三家企业对此均“不予置评”;港交所发言人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由于自身角色所限,不能评论个别公司或上市查询的情况。他还表示,香港是内地企业境外融资的首选上市地。 “远走的人总有一天要回家。” 这是2019年5月底,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谈到阿里巴巴回港二次上市时的表态。往前一年左右,港交所启动了25年以来的最大机制改革,引入同股不同权、对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打开通道,改革了二次上市的规定;往后半年,整个市场都在关注阿里巴巴的“回归”。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股票代码为“9988”,全球发售5亿新股,当日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超过6%,市值也一跃超过腾讯控股,成为港股第一大市值公司。上市仪式上,李小加表示,没有理由不相信其他中概股公司都会陆续回港。 当阿里巴巴以1021亿港元摘下2019年港股募资额桂冠之后,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热情被点燃。最近有消息称,百度、携程、网易等互联网公司有意回港二次上市。1月13日,新京报记者就此传言向港交所求证,港交所发言人称,由于自身角色所限,不能评论个别公司或上市查询的情况。不过,他表示,“无论是第一上市还是第二上市,只要是符合香港《上市规则》要求的公司,我们都欢迎。” 截至记者发稿,百度、携程、网易均对回港上市传言“不予置评”。 【回港潮】 机构称中概股“回港”将成今年股市主题 2020年1月2日,新年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网易和携程相继被传出正与港交所讨论二次上市事宜。1月6日,又有消息称,百度已对回港二次上市进行内部评估。不过,三家企业对这些消息均沉默不语,港交所也以“不评论个股”做出回应。 尽管消息没有被确认,但外界仍然对上述三家企业回港上市充满了期待,因为它们也没有否认。 外界的期待不是没有道理。中信证券研报称,阿里回归或为海外中概股树立了标杆。另一方面,从美股市场来看,监管趋严。2019年12月7日,美国证监会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发布联合声明——《关于审计质量和监管获取审计和其他国际信息的重要作用声明——关于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美国上市公司当前信息获取的挑战讨论》。 有投资者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对风险的担忧,以及投资者对企业在中国经营业务不熟悉,中概股难以获得合理的估值。不过,瑞银亚太区投资银行主管、中国总裁金弘毅表示,美股一些潜在不确定性还只是纸上谈兵,距离真正实施还有一段距离。 反观香港市场,少了潜在的不确定性,给了企业和投资者信心。 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条例,允许内地企业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交所挂牌,同时,开放了同股不同权的限制,这对整个香港资本市场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利好。根据普华永道数据,2019年香港以募集总额3155亿港元蝉联全球IPO(首次公开募股)第一,与2018年相比增长10%,全年共有184家企业在此首发上市。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6.25%,市值达到39993亿港元。在随后的数十个交易日中,阿里巴巴屡创市值新高。与此同时,阿里美股股价也协同上涨。 继阿里巴巴后,投资者期望寻找更多的投资标的。根据港交所规定,二次上市公司首先必须在包括英美市场上市并至少保持两年良好合规记录,其次市值不低于400亿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但最近一年收益至少10亿港元。 筛选过后,符合上述规则的中概股公司约有30家。百度、网易和携程皆在其中,除此之外,京东、拼多多、微博、哔哩哔哩等公司也符合规则要求。金弘毅告诉记者,他觉得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会追随阿里巴巴的做法,考虑回到中国上市。很多亚洲或者中国的投资者,虽然理论上可以买美股,但实际上因为各种限制因素不是那么便利。二次上市的确挖掘出了新的一批投资者。 港交所此前曾表示,内地企业关于二次上市的咨询大幅增长。对此,一位参与阿里巴巴二次上市的机构投资者告诉新京报记者,阿里巴巴的表现使得市场更加憧憬后续更多的中概股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但关键是大陆资金是否能够参与交易。目前来看,虽然参与者几乎都有兴趣了解,但是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推进这些项目。 对于港交所来说,中概股二次上市也将利好其自身业绩。摩根士丹利报告称,2019年港股成交量疲弱,但市场表现强劲。2019年底港股上市总市值为38万亿港元,较全年平均高16%。港交所三季度业绩显示,其前三个季度营收为125.7亿港元,同比增长2.2%,归属股东净利润为74.1亿港元,同比下降0.7%。上述机构投资者告诉记者,与伦交所失之交臂,对港交所此前的布局筹谋是一个打击。因此,吸引科技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是港交所一大抓手。该投资者表示,香港的架构比在内地上市操作要简单,而且募集的资金是港币,也可以支持企业海外业务发展。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0年会有更多科技股在香港上市,以美股为主的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将成为2020年的股市主题。 【潜在对象1】 百度去年股价跌两成,AI技术被低估 在此次的赴港二次上市的传闻里,百度是其中之一。对于该传闻,百度方面向新京报回应称不予置评。 事实上,李彦宏曾表态希望百度能回到国内上市。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彦宏就表示相较于香港,百度会考虑优先回内地上市,“正在研究相关政策”。当时,国内盛传部分海外上市公司将以CDR(中国存托凭证)形式回归A股,包括BATJ等中概股或被纳入到第一批名单。但同年6月小米突然宣布优先在香港上市,择机于内地市场发行CDR后,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就未有下文。 百度近年在美股市场的表现并不亮眼。在过去的2019年里,百度的股价下跌20.3%,市值上遭到美团、拼多多以及京东的追赶,目前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市值中位列第五。 百度股价不佳的主要因素是业绩乏力,去年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放缓明显,百度受此影响业绩增长停滞,去年第一季度更是录得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另一方面,百度的AI技术未有直接体现在目前的市值中。不少美国投行认为,目前百度的无人车、智能音箱等业务尚未真正释放商业化潜力,因此在评级上仍将百度看作是互联网广告公司,市盈率只有12(阿里、腾讯均在40以上)。 如果百度考虑在香港二次上市,那么其AI业务的估值或将不再被市场低估。 【潜在对象2】 网易多元化之后需要重新进行估值 截至记者发稿,网易公司对二次上市的传言仍然“没有回应”。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二次上市消息的传出,网易公司股价已处于历史高位。1月14日,网易公司收盘价为348.91美元,市值为446.47亿美元。较1月2日消息传出,该公司股价已上涨超过6%。 2000年,网易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过去近20年的时间,网易凭借其第二大游戏发行商的身份而被投资者认可,由于稳定的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推动股价增长。相对于耀眼的BAT,网易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一直被低估,这一方面与其公司低调作风有关,另一方面网易缺乏海外投资者熟悉的招牌产品。 与此同时,2019年,网易几项业务发生重大调整,甩掉了多项业绩欠佳的业务,部门和人事调整也随之展开。三季度向阿里巴巴出售考拉后,网易电商有业务不再单独披露,与此同时,在线教育业务整合后,有道率先独立IPO,而云音乐业务也随之传出独立上市计划。对于游戏业务,网易延续六个季度保持百亿营收,并继续构建产品阵列,版号陆续获批。 过去两年,网易市盈率曾发生较大变化,截至1月14日,网易的市盈率为15.92。与此同时,苹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的市盈率皆超过29,亚马逊更是高达83.76,中概股中,阿里巴巴为44.24,新浪为26。 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需要重新对网易进行估值,以往围绕盈利能力构建的参考系,并没有对其多元化的业务和未来盈利空间给出合理的估值。事实上,游戏、广告、电商、教育,以及其他创新业务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用更为合理的方式。 【潜在对象3】 携程股价“涨不动”,更有动力回港? 今年1月,携程被爆出正就回港二次上市事宜与中金公司、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港交所等进行洽谈。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丁道师认为,阿里巴巴回港上市给很多企业注入了信心。阿里巴巴把这条路走通了,后面的企业回港上市的时间、路程会短很多。 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携程近年业绩有放缓的迹象。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携程实现营收273.31亿元,同比增长16.77%;净利润为50.03亿元,同比增长117.33%。具体到第三季度,携程的总营收为105亿元,同比增长12%;营业利润为22亿元,同比增长52%。但在业务板块上,2019年三季度携程酒店业务贡献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14%,低于第一、第二季度的增长;交通票务预订方面实现营收37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较前两个季度的16.1%和12.7%也有明显放缓。 阿里巴巴回港上市短短几个月时间,市值已飙升至6000多亿美元,携程等公司跟风效仿回港上市也变得更加合理。有分析人士称,美股市场监管趋严,或成为这些公司回港的一大助推器,携程等回港可能就是考虑到了这一因素。多位分析师表示,若携程回港上市,则多了一个交易场景,并且其在线旅游模式已被验证可行,公司估值自然会上升。 与网易和百度不同的是,携程是这三家企业中唯一过去六个月股价停滞不前的公司。在一些投资者眼中,携程更有动力在香港二次上市,原因是当地的投资者更熟悉该公司,也更期待其长期前景。 不仅如此,美团点评三季度到店、酒旅及旅游收入实现同比62%的增长,其持续在三四线布局,接下来其管理层还对低线城市酒店和高端酒店均有野心拓展。虽然从数据分析机构易观发布的2019年报告显示,携程市场排名第一,但美团的流量在短时间内就达到携程一半。 券商招商证券研报显示,携程的优势在于规模效应、供应链、移动化和平台化,劣势为低线市场覆盖不足,低频的OTA消费容易被高频业务平台冲击,难以形成垄断,而且其地推团队与美团存在差距。2019年上半年OTA行业三线及以下市场已成为新增量。 面对来自美团以及背靠阿里生态的飞猪的竞争,携程针对低线城市的定价策略初见成效,并在将来通过高端市场应对挑战。不过,携程单一的低频次旅游业务缺乏与高频次业务的交叉互动,容易被竞争对手趁虚而入。百度系的流量支持也不及腾讯系和阿里系。 分析人士称,对携程而言,二次上市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补充弹药,应对接下来的竞争。 【港交所态度】 “只要符合上市规则,我们都欢迎” 1月13日,新京报记者就百度、网易、携程等中概股企业计划赴港二次上市,并已与港交所洽谈的传言,向港交所方面求证。港交所发言人回应称,由于自身角色所限,港交所不能评论个别公司或上市查询情况,关于其上市意向或进度的问题,需要详询相关公司。 “无论是第一上市还是第二上市,只要是符合香港《上市规则》要求的公司,我们都欢迎。”该发言人还表示,不过,港交所不存在为企业上市提供协助的问题。“在吸引新经济公司上市方面,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上市制度改革,扫除了一些阻碍新经济公司上市的障碍。” 该发言人介绍,2018年推出的新《上市规则》新增三个章节,并对原有《上市规则》条文作相应修订,以容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容许拥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上市,并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华及国际公司提供了方便的第二上市渠道。 “公司选择去哪里上市可能有很多方面的考量,至于你提到的这些公司是否选择来港上市、何时来、将来是否回归A股都是公司自己的决定,我们无法回答。”该发言人表示。不过,他也指出,香港一向是内地企业境外融资的首选上市地。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具备独特的优势,是中国与环球资本市场的主要联系,在内地经济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 他表示,沪深港通为中国连通全球市场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跨境渠道,汇集了大量和多元化的投资者,有助于推动市场流通量;香港市场可以进行不同规模的IPO,同时有能力吸引可观数量的投资者参与,为招股定出理想价格等,这些都是香港市场的优势。 2019年初,港交所制定的三年战略规划聚焦“立足中国、连接全球及拥抱科技”三大战略,进一步为内地科技企业面向全球的公开募资打开窗口。该年度,港交所再次登顶全球IPO排名榜首,是十年来的第六次夺冠。公开数据显示,去年9月以来,港交所的上市活动就显著回升,到第四季度,上市公司数量更是达到了历年最多。其中不乏阿里巴巴二次上市这样引发海内外市场关注的上市项目。 新战略发布之际,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曾在他的网志中阐释道,“如果把我们的业务看成是一架飞机的话,立足中国和连接全球就分别是飞机双翼的两个引擎,缺一不可,如果只有一个引擎,飞机是飞不远的;拥抱科技则是我们这架飞机的新型燃料,通过科技赋能、科技创新,我们可以飞得更高、更快、更远。”在这番比喻中,不难看出来自内地的新经济企业,对于港交所的重要意义。 【样本故事】 阿里二次上市,成当时全球最大新股发行 经历了半年多沸沸扬扬的传闻,2019年11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从而确认将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将ADS(美国存托凭证)一拆八,外界解读称,此举将有助于投资者在港交所交易。随后的认购阶段,由于需求太强劲,阿里巴巴曾提前停止潜在机构投资者对新股认购。 13天后的11月26日,阿里巴巴10位来自全球各地的伙伴代表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锣。马云并未现身,首席执行官张勇和一众高管在场。根据每股176港元的定价,阿里巴巴成为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股发行。阿里巴巴将一幅包含其各个经济体单元,反映现代商业繁荣的“清明上河图”送给了港交所。此次二次上市,阿里巴巴还悉数行使了超额配售股权。 事实上,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曾将其B2B业务作为独立主体在港交所申请上市。然而,上市后,其股价曾一度暴跌。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市场认为其面向B端的业务需要不断供血面向C端的业务。2012年2月,阿里巴巴披露全年业绩后两个小时,宣布和私有化相关的公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香港上市期间,“双11”出现,这成为日后中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重要契机,并开始推动传统零售业升级,与此同时,阿里云业务诞生,在为阿里巴巴内部业务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开始对外提供服务,成为阿里巴巴的营收支柱业务之一。 2013年,阿里巴巴曾尝试以整体在港交所上市,但是因为当时港交所尚不接纳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阿里巴巴只能转到美股。2014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了阿里巴巴集团递交的招股书,随后,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当时的全球最大规模IPO。赴美上市第一天,马云就曾对外承诺“只要条件允许,我们还会回来”。 之后,港交所方面曾反复向外传递,错过阿里巴巴是损失。2018年,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放开上市门槛,扫清政策制度障碍。张勇在敲钟现场表示,“今年是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在20岁生日之际,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阿里巴巴的回归首先就是帮助港交所保住了全球集资额前列的地位,其次对于日成交额不足千亿港元的港股,阿里巴巴带动了整个港股的流动,以及更多科技公司的上市。不仅如此,2019年11月28日,阿里巴巴股价突破200港元关口,恒生公司公布,由于其符合恒生综合指数的快速纳入规则,相关成分股发生变动,并于12月9日期生效。 接下来,券商机构看好阿里巴巴进入港股通。中信证券研报称,阿里巴巴在港股再次上市,将为内地和香港投资者打通投资渠道,有望对美股和H股估值形成正向的促进作用。尊嘉证券则认为,目前阿里业务增长仍高达四成,加上其龙头地位享有溢价。 新京报记者 梁辰 许诺 陆一夫 程子姣  编辑 赵泽  校对 范锦春[详情]

企业为何拟相继赴港上市? 4问中概股“回港潮”
企业为何拟相继赴港上市? 4问中概股“回港潮”

  原标题:企业为何拟相继赴港上市? 4问中概股“回港潮” 来源:新京报 尽管网易、携程等公司均对此不予置评,但在外界眼中这股热潮难挡。 阿里巴巴之后,回归港股淘金的队伍在各种传言中不断壮大。而尽管网易、携程等公司均对此不予置评,但在外界眼中这股热潮难挡。 有预测称,在美股上市已经5年的阿里巴巴转战中国香港上市,受此影响,今年开始会有中概股开启赴港上市。至于中概股企业为何对回港二次上市表现出浓厚兴趣,专家认为,美国科技行业一直比较发达,此前也有很多中概股赴美上市融资。不过,这几年已经有一批来自内地的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当地存在一批了解它们的投资者。在香港二次上市,如果日后能够进入到沪深港通的通道,对于吸引内地资金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互联网大厂多地上市不仅可以扩宽公司的融资渠道,还可以对冲部分宏观风险。  中概股企业为何愿意回港上市? 林子俊:一方面,虽然美国货币政策依然宽松,同时美股不断创新高,短时间内崩盘的可能性并不大。但美股的估值有越来越多的信号显示已经“不便宜”,加上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经常变化,积谷防饥的驱动下,企业多开拓一条融资渠道并不是坏事。更重要的是,谷歌和Facebook近年在美国因为隐私问题被司法机构以及民众所抵触,香港上市也是一个双保险的安排。 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内地对外开放的一个最重要窗口,香港股票市场目前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战略定位,短时间内被其他内地城市或澳门超越的可能性非常小。同时香港也是全球新股融资最大的市场之一,能满足大企业的融资需求。 此外,在香港二次上市,如果日后能够进入到沪深港通的通道,对于吸引内地资金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直接回归A股上市,香港作为第二市场上市有先例,有近例,成本低,操作简单,公司法律结构和会计准则调整减少。 岑赛铟:好的公司无论在哪个资本市场都能混得好,基本面够硬,就不怕市场不认可。更何况互联网大厂们想去的还是香港交易所。多地上市不仅可以扩宽公司的融资渠道,还可以对冲部分宏观风险。港交所作为我国最开放的资本市场,中概股想要在此二次上市,也是意料中事。 陈凯丰:中概股企业对香港二次上市产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一部分是因为一些中概股股价比较低迷,投资人对它们的业务不熟悉,流动性比较少。这些中概股如果在香港上市,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流动性。毕竟香港离内地比较近,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更加了解,对投资这些企业也更有兴趣,企业可以扩展股东面向,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前几年大量的中概股在美国上市,有一部分业绩确实不佳,在美国比较难坚持下去,转板到香港也是一种出路。 在这个时间点,大家看到阿里巴巴的二次上市做得很不错,就会带动其他的中概股来赶这个潮流。而过去一年,中美贸易谈判对于很多中概股有一定的影响。 岑智勇:阿里巴巴从美股来到香港二次上市确实起到了一个很强的示范作用。因为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不一定每一家都有很好的成交量。美国的科技行业一直比较发达,此前也有很多中概股赴美上市融资。不过,这几年已经有一批来自内地的科技企业在香港上市,香港也存在一批了解他们的投资者。 像小米、美团这样的同股不同权企业,在香港上市后半年就纳入了港股通。纳入港股通之后,内地投资人就有了正式渠道来投资这些企业,而这些内地投资人对它们的品牌和业务是非常熟悉的。如果要这些投资人把手里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前往美股进行投资,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二次上市将对公司带来哪些挑战? 林子俊:一个是合规的挑战,尤其是监管机构越来越严格;一个是投资者关系维护的挑战,因为美国和香港的投资者属性(尤其是假如日后进入沪深港通)有很大差别。 虽然阿里巴巴选择香港作为第二市场上市表现非常不错,成交量和股价升幅都证明了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认可。但不可逃避的问题是,如果企业本身不行或并不受投资者青睐,那么就会面临流动性很差的问题。与此同时,企业也会受到美国和香港监管机构的审查,所以在企业行动尤其是合规上,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退一步讲,选择回归A股还是选择香港作为第二市场,其实都是一个战略决定,如果企业最终还是想回归A股,那么多了一重香港上市的架构,日后退出的成本也会更大。 岑赛铟:两地上市意味着上市公司不仅仅要遵守美国证监会的法律法规,也要达到香港证监会的要求。但是证监会的要求即便在细节上有所差异,其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平衡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只要抓住本质,做好信息披露,行为合法合规,无论在哪里,都能应对自如。 作为知名互联网公司,百度如果选择去香港二次上市,成功的话可以从市场上募集到一大笔资金用于公司未来发展,也扩宽了公司未来的融资渠道,可以实现多市场融资。另一方面,回港股上市会吸引市场资金关注公司,如果公司此时正好被低估,那么受到市场强烈关注的情况下,有利于公司估值的修复。 陈凯丰:首先就是货币的问题。美国和香港是以两种不同的货币——美元和港元进行交易,在交易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次,在两地上市交易,法律的成本、上市的成本都是挺大的。 岑智勇:两地上市,成本一定是比较高的。从最低限度来说,在美国和香港分别上市,都要支付相应的上市费用和专业服务费用,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都是一笔开支。同时,随着来香港上市或者二次上市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但是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如果大家都把钱投到阿里巴巴这样的热门企业上,那么能够投到其他中概股的资金也会相应减少。 内地和香港投资者会有什么新机遇? 林子俊:一方面,一些基金经理因为时差关系并不一定会投资这类中概股或占有的比重不大。选择香港上市,基本能覆盖亚洲大部分城市和国家的投资时间周期,换言之提供了参与这类型股票的机遇和可操作性。 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资金进出香港远比去美国简单,开户和交易成本都能够大幅度降低,假如开放港股通,可以直接解决资金出入境的问题,参与到和内地百姓生活相关企业的投资。与此同时,像阿里巴巴、京东、携程这类型企业,除了正股之外,其衍生产品也非常丰富,因此可以给港交所带来衍生品市场的交投,对于专业机构而言,也能够找到各种合适的对冲策略工具。 不过,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香港市场是机构主导市场,单纯的炒作风险非常大,可以多参考专业机构的持仓和估值分析。 陈凯丰:内地的投资人如果在香港有账户,就可以参与港股的投资。如果未来这些企业能够加入沪深港通,内地的人民币投资者还可以通过沪深港通的形式来参与。这样对于投资者来说肯定会比较方便。 另外,企业可以分红、分股息、回购股票,做一些对投资者比较友好的举措。不过归根结底,把业绩做好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岑智勇:中概股企业来香港二次上市,对投资者来说是有了更多的选择。我相信阿里巴巴上市半年后,也会有机会纳入港股通,这样内地的投资者也有了正式的渠道能够投资这些来自内地的科技企业。 香港会成为新经济企业上市主要地? 林子俊:我认为有可能,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尤其是香港投资者对内地新经济企业有所认识,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好。但选择香港还是看选择美国,回归本质还是哪边更便宜,哪边更容易募集到钱,哪边更容易,尤其是监管政策方面的限制。随着港交所开放同股不同权以及非盈利上市,政策趋势是放宽的,配合上如果能开放港股通渠道,我相信日后选择香港上市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 陈凯丰:港股能不能成为内地新经济企业上市的主要目的地,这个目前还不清楚,还要等下一步再看。毕竟香港市场目前在流动性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很多股票的交易量很少。 港股目前的结构还不是很合理,金融企业占比过高。过去这几年港股整体业绩表现不太好,指数表现既不如A股,也不如美股,跟这个问题有很大关系。多引进一些新的科技股,对于港股来说是个非常好的事情,否则港股可能会慢慢地落在后面,甚至越落越远。目前香港市场确实很需要这些新兴的企业来注入一些活力。 新京报记者 许诺 梁辰 陆一夫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刘越[详情]

港股本周18只新股排队上市 市场憧憬更多中概股回归
港股本周18只新股排队上市 市场憧憬更多中概股回归

  原标题:井喷!港股本周18只新股排队上市 ⊙记者 黎灵希 ○编辑 邱江 揽下2019年全球IPO募资冠军后,2020年港股新股市场延续火热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1月以来已有4只新股上市,仍在招股、待上市的新股共计19只。而2019年1月港股新股上市数量为11只。 本周港股将迎来2020年第一个新股上市“小高峰”。据记者统计,1月13日至17日共计将有18只新股在港交所鸣锣上市。“2020年港股IPO气氛应该会比2019年更热。”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对记者表示,阿里巴巴重返港股市场,或将带动更多中概股回流港股上市;加上市场预期低估值的港股在今年会有不错表现,也将有利于企业上市融资。 两只新股获大幅超额认购 在即将上市的这批新股中,最受投资者期待的或许要数网红酸菜鱼品牌“太二”的母公司九毛九和影视剧发行商新石文化。据市场消息,九毛九的公开招股获得逾600倍超额认购;新石文化更是超购逾千倍,成为2020年“超购王”候选企业之一。 九毛九为内地连锁餐饮集团,除了“太二”之外,旗下还有“九毛九”、“2颗鸡蛋煎饼”、“怂”以及“那未大叔是大厨”四个品牌,分别主打西北菜、煎饼、四川冷锅串串以及粤菜。 虽然旗下品牌不少,但是九毛九最大的看点仍是“太二”酸菜鱼。诞生仅四年多的“太二”酸菜鱼成长能力不容小觑。2016年至2018年,“太二”酸菜鱼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182.3%;贡献营收占比由5.8%跃升至43.5%,成为九毛九的重要业绩增长支柱。 受益于“太二”酸菜鱼的崛起,九毛九近年来业绩突飞猛进,营业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27.5%。 新石文化主要从事授出电视剧播放权许可、以非执行制作人身份投资电视剧、担任电视剧的发行代理等业务。截至2019年12月,新石文化已制作超过15部涵盖多个类型的电视剧及授出相关许可。 不过,受不同影视作品的毛利率波动影响,新石文化近三年盈利较不稳定。据招股书,2016-2018年度,新石文化分别实现收入1.02亿元、9926.6万元、1.54亿元;实现公司股东应占利润3280.3万元、669.1万元、6448.3万元。 市场憧憬更多中概股回归 按照港股过往数据,公开发售获得高倍超额认购的新股在上市首日均有不错的表现。如2019年的“超购王”赤子城科技,上市首日涨幅逾93%。九毛九和新石文化在公开发售的盛况,为其上市首日表现增添了不少想象力。 不过,此前上市的4只新股首日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其中有3只在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并且与2019年大部分港股新股一样,上述4只新股中,有3只是以招股价区间下限定价。 对此,颜招骏表示,目前集中在1月上市的新股,多是赶在2019年12月31日前启动招股的。由于同期招股的新股数量较多,摊薄了市场资金,造成部分新股认购反应较差。加上部分新股业务及前景一般,只能随之调整发行价。 值得关注的是,在港股打新火热的同时,市场不时有“携程、网易等中概股欲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传出。此前,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曾表示,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可能带动其他海外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以二次上市的方式回归港股,港股相对较低的分拆上市门槛也会推动内地企业赴港分拆上市。预计2020年新经济公司仍然是港股IPO市场的增长点,而零售与消费品、房地产、金融作为港股传统的热门板块也会是增长动力。[详情]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来袭 哪些个股最被机构看好?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来袭 哪些个股最被机构看好?

  新浪港股讯 1月11日消息,近期,受到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科网股股价大涨,包括携程、百度、网易在内的多家美国上市企业都被传出计划在香港上市的风声。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来袭,最新消息显示,携程已接洽中金公司(3908.HK)、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研究在香港的发股计划。携程希望最早在今年上半年出售至少10%的股份,而百度也已接触一些在港大型机构。随着中概股回港上市潮,哪些个股最为机构看好? 中概股回归,哪些个股被看好? 耀才证券研究部副经理谭智乐对新浪财经表示,新经济股会在短期内受资金追捧,主要因市场对经济前景看法转向正面下,新经济股估值便较容易获提升。他指出,如腾讯、阿里巴巴及美团(3690)等,仍为今年首选的股份。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对新浪财经表示,看好今年科网股的行情。今年主要利好因素是,柒蓝+中概股回归+估值吸引。今年是中概股回归之年,未来港股的行业结构将从传统经济转变为新经济,有利提升整体估值。腾讯、阿里、小米估值都便宜,腾讯手游方面开始复苏、广告业务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减低下有望见底回稳。美团、小米、阿里在今年有望柒蓝,是另一个股价增长动力。 林达控股林达控股金融科技部执行董事林子俊对新浪财经表示,行业龙头看高一线,比较看好腾讯、阿里、美团及携程。他解释道,目前流量红利消退,龙头挤压效应明显,第一梯队科网股较为看好,第二梯队的京东、百度还是有风险的。比如手机方面则看好华为,小米则有风险,阿里涨的好,并不代表百度回归也能一样走势。 中泰国际研究部助理副总裁秦越对新浪财经表示,近期有报道称港交所已与携程、网易洽谈来港二次上市,另外恒指公司表示将就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恒指向市场咨询意见,带动市场提升对科网股的估值。 5G将提升云用户体验,支持云加速发展,利好腾讯、阿里。小米去年积极去4G手机库存,并将精力放在5G上,已经发布了低价位5G手机,近期还做了人员架构调整,有机会通过积极发布多款5G手机及增强销售管理等方式抢占5G市场。美团盈利改善,市场关注度一直比较高,如果能纳入恒指,对股价将有支持。整体来讲,市场更愿意给予具增长确定性的公司估值溢价,5G相关、互联网消费应该会是重点。 机构大幅上调互联网巨头目标价 大和首予阿里巴巴“买入”评级,目标价250元.该行发表研究报告指,其来数年将处于有利位置受益于发展中地区的用户消费升级,预期该集团可维持其领导地位,并能保持收入高于同业的能见度及具韧性的盈利增长。 大和又指,今年阿里巴巴将有多项利好催化剂,包括有机会纳入恒指成分股及港股通、信息流广告变现收益早于预期、其供应链能力提升、于发展中地区建立生态系统,以及海外市场增长速度较同业快等。 富瑞发表研究报告称,予腾讯(00700)“买入”评级,目标价455.3港元。该行称,腾讯会加强其品牌多元化、物流工具及客户保障,以建立客户对在旗下微信“小程序”的购物信心。 该行表示,微信小游戏的商业化正有增长趋势,去年收入增长同比升35%,并预计今年及明年分别增长38%及40%。另外,微信支付分等功能可以增加买家及商家的信任。 瑞银发表研究报告,首予小米集团(01810)“买入”评级,目标价13.2港元。该行称,小米的IoT业务续有表现,去年第三季未计手机及电脑,设备连接数量同比增长62%至2.13亿台,而智能电视规模也正扩大,并可透过内容及广告等变现,该行相信,公司正在建立新的商业机遇,或可带来独特的服务变现潜力,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上其应用程式下载量也在增加。[详情]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来袭 机构解读对港股影响几何?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来袭 机构解读对港股影响几何?

  新浪港股讯 1月11日消息,近期,受到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科网股股价大涨,包括携程、百度、网易在内的多家美国上市企业都被传出计划在香港上市的风声。港股近期交投气氛活跃,再度挑战29000点关口。中概股回归对港股具体影响几何? 光大新鸿基财富管理策略分析师温杰表示,符合资格的中概股来港第二上市的企业应该超过20只,包括知名的京东及拼多多等,但质地上可能不及阿里巴巴及美团。中概股回归将对港股构成利好,因为增长潜力较部份恒指成份股为佳,亦可刺激总体交投及市值。但关键是恒生指数公司容许第二上市及同股不同权的公司成为恒指成份股。 中泰国际研究部助理副总裁秦越对新浪财经表示,,对香港市场来讲,中概股回归相信资金对港股市场的重视程度会增加,另外相信也有机会完善与二次上市公司有关的制度,比如纳入港股通条件等,有望增强港股市场流动性。 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温天纳表示,中概股的回归有利于港股科技板块扩容,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港股市场,拓宽港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此举可以刺激港股成交,也对港交所有正面支撑作用,还有利于拓展券商的发展空间。 林达控股金融科技部执行董事林子俊对新浪财经表示,百胜中国上市对于打消其它赴港上市美企的担忧有积极作用。此前,宏利金融、保诚赴港上市,一直表现不好,而此前阿里上市获得投资者青睐,也打消了百胜赴港上市的担忧。而百胜如果表现好无疑将吸引更多其它美企陆续来港。 而随着中概股回归以及美企开启赴港上市,未来港股似乎更加具有想象空间。中概股回归一方面刺激科网股气氛,赚钱效应增强,吸引投资者赴港投资。今年以来港股科网股不断走高,南下资金加速流入港股,1月流入额已经高达160亿元。 另一方面中概股回归也优化了港股市场生态,看好港股市场未来表现,提高港股市场关注度。而随着阿里、腾讯股价不断走高,港股大牛市效应增强。H股全流通对于国企股的刺激作用也非常明显。 中金公司在2020十大展望中表示,港股年内实现双位数收益。目前在港中资股估值纵向、横向对比都处于相对低位,基本面的改善及估值修复有望共同推动港股表现。 去年精准预测港股上下波动点位的大摩表示,预期恒指2020年底将达到27500点,较此前的24400点增加3100点或12.7%,最牛可上望32300点,最熊可至19300点。[详情]

阿里、腾讯、美团集体走高 科网股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阿里、腾讯、美团集体走高 科网股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新浪财经讯 1月10日消息,阿里巴巴股价不断走高,再度刷新历史新高,最高见219港元,此外,阿里巴巴在美股也刷新历史新高。截至今日,阿里巴巴在香港涨1.11%,报218港元,最新市值46787亿港元,折合6025亿美元,市值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而不知不觉,腾讯股价也即将突破400港元。阿里等科技股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阿里巴巴来港上市以来累计涨幅高达23.86%,若以港股股价计算,阿里巴巴自香港上市以来,港美总市值净增9030亿港元,近乎万亿,折合1163亿美元。 腾讯控股涨幅不断,自去年8月低点以来涨幅已经高达27.67%,1月7个交易日涨幅也高达6%。 此外,小米去年9月低以来暴涨38%,美团2019年股价翻倍,今年再度上涨7.6%。 股价都已经涨幅比较大,那么这些科网股还有上涨空间吗?看好的理由又有哪些?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对新浪财经表示,看好今年科网股的行情。今年主要利好因素是,柒蓝+中概股回归+估值吸引。今年是中概股回归之年,未来港股的行业结构将从传统经济转变为新经济,有利提升整体估值。腾讯、阿里、小米估值都便宜,腾讯手游方面开始复苏、广告业务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减低下有望见底回稳。美团、小米、阿里在今年有望柒蓝,是另一个股价增长动力。 光大新鸿基财富管理策略分析师温杰新浪财经表示,对科网股比较看好,主要是基于盈利增长潜力大,加上投资者愿意给科网股较高估值。另一个角度是受中美贸易或香港政局问题影响较小,吸引资金流入。最后,部分上述股票有望纳入恒指(最快5月),可望受惠北水。 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温天纳表示,新经济类股票是2020年及鼠年的重要投资标的概念,这些股票不仅需要概念的提振还需要业绩的拉动。而科网股受贸易等外围局势影响较小,为科网股提供了比较好的支撑。[详情]

携程已经就回港二次上市事宜与中金公司等进行洽谈
携程已经就回港二次上市事宜与中金公司等进行洽谈

  新浪港股讯 1月10日消息,携程已经就回港二次上市事宜与中金公司、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进行洽谈。 此前,外电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港交所(00388)与网易、携程就二次上市进行洽谈。知情人士称,港交所管理人士已与这两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就二次上市事宜举行了跟进谈判。他们补充说,这些讨论是初步,可能会有变化。 对此,网易、携程方面均表示,不予置评。港交所则回应称,不评论个别公司事宜。  市场预测百度回港或比携程更快。百度计划回港二次上市,并于最近在港招聘了对接机构的负责人,且已接触一些在港大型机构。知情人透露称,百度计划回港有一段时间了,进度可能比携程等更快。[详情]

携程计划回港二次上市正接触投行 隔夜在美股暴涨10%
携程计划回港二次上市正接触投行 隔夜在美股暴涨10%

  新浪港股讯 1月3日消息,据市场消息,携程计划回港二次上市,并于最近陆续接触了多家中资及外资投行。但是截至发稿,携程暂未正式挑选投行。截至今日美股收盘,携程暴涨10%。其他中概股方面,哔哩哔哩暴涨12.5%,微博暴涨逾10%,百度、拼多多暴涨逾9%,陌陌涨8.3%,京东、腾讯音乐涨7%,阿里巴巴也涨3.6%。 昨日,外电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港交所(00388)与网易、携程就二次上市进行洽谈。知情人士称,港交所管理人士已与这两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就二次上市事宜举行了跟进谈判。他们补充说,这些讨论是初步,可能会有变化。 对此,网易、携程方面均表示,不予置评。港交所则回应称,不评论个别公司事宜。  [详情]

中概股1月3日涨势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