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发布仪式

朱勇:适应互联网金融特征的监管长效机制将加快形成
朱勇:适应互联网金融特征的监管长效机制将加快形成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1:52

北京市金融科技发展成果宣介

翟立新:中关村将有效推动监管沙盒创新机制试点落地
翟立新:中关村将有效推动监管沙盒创新机制试点落地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2:08
李妍:北京共有46项金融科技试点项目通过审批
李妍:北京共有46项金融科技试点项目通过审批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2:20
陈双:海淀区积极发展创新创业创投的发展模式
陈双:海淀区积极发展创新创业创投的发展模式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2:45
李异:北京金融街已构建“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
李异:北京金融街已构建“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3:05

主题论坛一: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陆书春: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核心是风控
陆书春: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核心是风控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5:58
Rhys Gordon-Jones:开放银行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
Rhys Gordon-Jones:开放银行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6:30
工行钱斌: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工行钱斌: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6:03
封建强:平台化将成为保险科技赋能的重要形式
封建强:平台化将成为保险科技赋能的重要形式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6:18
黎健: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具备三种能力
黎健: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具备三种能力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6:54
周晔:小微企业面临数字化的困境
周晔:小微企业面临数字化的困境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7日  16:54

最新新闻

李东荣:金融科技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关键驱动力量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2月18日 07:04
报告:网络支付呈现小额碎片化、深耕场景需求等特征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12月18日 07:04
潘功胜: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金融活动要从严监管
潘功胜: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金融活动要从严监管

  潘功胜: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要从严监管 “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扩大、暴露到此后持续至今的清理整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教训非常深刻,值得认真反思总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 12月17日,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召开,潘功胜因故未能到场,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代为致辞。 在致辞稿中,潘功胜指出,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金融科技也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要根据法律关系、业务实质做出判定,概念游移和科技外衣改变不了金融本质,无论是FinTech还是TechFin,无论ICO还是STO,都应透过眼花缭乱的名词甄别其业务活动的实质。 此前,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几乎覆盖了金融业所有领域。但快速发展中,一些业态创新跑偏,从业机构良莠不齐,行业生态不断恶化,风险持续积累扩大。 具体体现为,各方一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属性认识不到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传染性、涉众性反而更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也更加突出;部分市场主体不尊重金融规律,激励扭曲。 潘功胜认为,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牵头十七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风险得到管控;边整边改,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积累了丰富的新金融活动监管经验,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协作机制。 潘功胜在致辞中指出,下一步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发展中,要做好几个坚持和巩固、几个完善和发展: 首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要从是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普惠性,对金融业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坚持金融为民,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术为外衣,脱实向虚,形成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 第二,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落实功能监管,保持监管的公平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业务实质。只要业务实质相同,就要采取一致的政策取向和监管规则。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 此外,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完善、稳健、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信用信息共享等金融基础设施,优化我国金融运行效率。 另外,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适应科技多变、快变的特点,提升监管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运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对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 | 2019年12月18日 04:06
Clemens von Goetze:运用区块链必须做好消费者保护
Clemens von Goetze:运用区块链必须做好消费者保护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德国驻华大使Clemens von Goetze出席活动并演讲。 德国驻华大使Clemens von Goetze Clemens von Goetze表示,要恰当地利用区块链技术独特的架构,必须要有恰当的条件以及更强的消费者保护和数据保护。 据Clemens von Goetze介绍,德国政府集合了各个部委的力量发布了区块链发展战略,关注的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在加密资产方面,也更加关注其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被用于很多其它领域,比如政府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科技等。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Clemens von Goetze: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区块链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在德国是这样的,我也了解到中国对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兴趣。IT技术对中国和德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在金融服务方面更是这样。我认为,未来的金融市场格局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变革。除了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在其它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可以改变我们线下销售产品的方式。 要恰当地利用区块链技术独特的架构,必须要有恰当的条件以及更强的消费者保护和数据保护。德国政府集合了各个部委的力量发布了区块链发展战略,关注的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在加密资产方面,也更加关注其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被用于很多其它领域,比如政府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科技等。 我们的战略是根植于我们的监管政策的,包括经济方面的监管政策。我们想要创造一个监管框架,能够监管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及其他领域的应用,能够促进投资和创新,能够确保经济稳定和金融的可持续增长,同时能够与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吻合。我们对于技术持中性的态度,只是希望能够最好地利用技术带来的益处。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会对区块链技术有特别的优惠政策,同时也不会有歧视性的政策,只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遵守我们现行的法律和监管措施,还有未来的监管措施就可以了。 我们的战略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确保金融领域的稳定,同时也要确保能够促进创新。区块链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技术,所以我们可能需要修定我们的证券法,将电子证券纳入监管。未来纸质文件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我们需要以一种技术中性的方式去适应这样的趋势,基于区块链的证券也有可能正式发行。 我们也会去加强消费者保护。在欧盟出台相应的法律之前,现在的这种加密代币的发行有一些暂时的法律进行监管。对于那些目前持有加密代币的人和机构,我们希望他们遵守反洗钱等方面的监管规则。目前,德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保障一些比较稳定的加密代币不会成为正式法定货币的替代。 除了在加密货币方面的应用,区块链的其它应用主要是在能源方面。目前,德国政府正在支持建立一些实验室和研究项目以研究区块链更多的应用。比如,以一种更加环境友好的方式实行区块链战略、利用区块链技术。 数据保护在欧盟和德国都是非常重要的,区块链方面也是这样。当前,我们面临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样的数据可以被储存、如何确保个人数据可以被删除、如何确保相应的知情权等,这在中国、德国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说到中国和德国的合作,两国之间也有一些彼此合作的区块链企业。现阶段,中国的监管规则其实还有一些模糊地带,比如在跨境数据流动以及本地储存,也就是客户数据本地化要求方面。对于德国公司来说,有一套清晰的监管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政策的模糊性可能带来一些合规方面的风险。因此,我们非常愿意跟中国的监管机构和中国政府进行合作,讨论个人数据如何得到更好的保护等问题。 我认为这样的论坛作为合作平台是非常好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流。[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17日 20:38
张韶峰:区块链的特点可在泛金融领域进行信用重构
张韶峰:区块链的特点可在泛金融领域进行信用重构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百融云创始人、董事长、CEO张韶峰出席活动并演讲。 百融云创始人、董事长、CEO张韶峰 张韶峰认为,区块链在不同的行业都有应用。在金融领域,数字货币可能是最直接的应用,还有资产的转让交易、征信、供应链金融,票据等等。区块链的防丢失、防篡改、易追溯的特点使得可以在泛金融领域进行信用的重构,征信更加的高效,降低征信和金融监管的成本。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张韶峰:谢谢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最近2年在金融领域使用区块链的一些心得、体会。 总体来讲,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小荷才露尖尖角。百融云创是一家比较纯粹的科技企业,主要是用所谓的ABCD,AI、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给金融机构赋能,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这是一端,另外一端赋能老百姓和小微企业,使得他们快捷的获得金融服务。 区块链在不同的行业都有应用。在金融领域,数字货币可能是最直接的应用,还有资产的转让交易、征信、供应链金融,票据等等。今天分享的主要在供应链金融多一点。区块链的防丢失、防篡改、易追溯的特点使得可以在泛金融领域进行信用的重构,征信更加的高效,降低征信和金融监管的成本。 这是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最底层是IT架构、金融云、分布式的架构、虚拟化与安全等等。右侧是区块链的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等,上面是应用,精准获客、智能风控平台、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智能客服。区块链由于具有比较好的良性的校验机制,使得信息传递有比较好的恢复和校验的流程和效率。最左侧是百融云创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B+C,B是指小微企业的经营实体,C指老板个人,把企业的经营实体的信用和老板个人的信用和在一起,进行抽象挖掘,进入到中间这个多层次的信用评估体系里面,包括企业主身份的验证,企业主信用评分和企业本身的信用评估,最后再到规则级。一个供应链里面涉及到的企业几十家,一个大的央企,链条非常长,中间信息的传递,很可能会出错,第二可能会造假。可以根据区块链自动判断的机制,自动的返回判断的结果,给予提供真实信息的企业一些奖励,比如说融资额度,对于传递虚假信息的企业要进行惩戒,比如降权甚至直接取消信用额度,通过这种机制鼓励企业诚实守信,使得生态更加的良性。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 这是供应链金融的体系结构。最底层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高性能的共识机制、工作流引擎、分布式存储、隐私数据的保护、智能合约、硬件的安全,中间是平台级,共享账本、数字的资产认证、共享经济、面向企业和企业主的信用评估,最上面的是应用,面向新零售、新生活的,银行、保险、券商,供应链平台、积分体系等等。数据的流动是指从数据产生的场景,不同的产业,社交平台,司法信息,征信机构等,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加工、认证,流动到数据的使用方,主要是金融机构。其中一个场景是针对零售,从最底层的农民的生产再到合作社,再到加工厂、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老百姓的家里。中间这个过程涉及到真实性验证、健全溯源等等,中间可以无缝插入金融服务。 重点给大家分享,我们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我们给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和钢铁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做的基于区块链的去担保、去抵押的融资服务。这个机构平台上交易的钢量2019年达到1.5-1.8亿吨,全中国每年钢交易量是5.4亿吨,这个平台一家就囊括了三分之一的交易量。它的股东包括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武钢铁集团、沙钢等等,是联盟式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最上是供应商,能源、煤炭、焦炭、电力等等,中间从供应商到钢,还有矿产,钢产粗加工,钢贸再加工,通过物流公司再到建筑企业、汽车厂、家电公司等等,最后到老百姓的家里,链条非常之长,平台上下游一共汇集50万家中小微企业。宝武钢铁集团这么大的央企想给小企业融资都不太容易,我们跟他交流了很久,我们也做过几十亿,银行每次都让我们担保,一旦不担保,没有任何银行愿意做,不管怎么讲都没有用。核心银行已经习惯了抵押或者是担保,本质上银行是给宝武融资,宝武再给小企业,这个模式做大了以后是做不下去的。对一个核心企业来讲,他有一堆负债,这是他们最大的痛点,能不能实现直融,直接能不能脱离主体信用,直接给小企业融资,这是他们过去3年最大的诉求。你只要用合适的技术+数据的模型就能够实现这一点。上游供应商把货在宝武上交易,买方可以是宝武的下游,它可以自己买,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让别人来买,货是可以存在宝武的仓库里的,货的所有权不是宝武,它能监控,看到真实的数据,这里面就可以做仓单融资,我们叫云仓,出了问题可以帮你处置,看到真实的情况,物流企业把货从仓库里放到自己的车上,运到下游,中间可能有过路费、邮费,还有零部件,把货拉到买方之前是没有收益的,所有的都需要自己垫付,这个过程对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也是很痛苦的,中间的过程怎么去担保、融资,中间大量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货从进仓库开始就上链,一直到出仓库,到最后交到最下游手里,整个过程的变动都记录在区块链上,链条非常长。实际上对于金融来讲,这个量50万家企业也不是很多,完全可以实现数据的透明共享。我们花了3个月时间,在核心企业里面建了一套信用评估模型,同时全国的股份制银行也认可这套机制,第一期拿到15亿的授信额度,这个平台这3年第一次拿到这么大额度,完全去担保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我们感到非常骄傲。这里面完全利用了科技的手段来实现信用体系,让银行认可,区块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区块链还大量使用了C+B大数据风控评估模型、AI评估模型、摄像头看货物入仓和出仓、物联网监控这个货在什么地方。这个项目也获得了全行2020年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因为核心是完全无抵押无担保,至少我们很少看见有哪个银行一笔15亿砸下去。今天很多银行做普惠金融,都是让老板抵押房子的,一旦没有抵押物,很少有银行可以做这个事情。我们认为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一个案例。 另外一个,也是超大型的央企,上下游有30多万家企业,核心企业有一些应付帐款,给到一级供应商,供应商可以拿到核心企业确权找保理机构做融资,核心企业一般不会再给供应商的供应商确权了,这个时候二级供应商再想融资就非常的困难。实际上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实现信用的逐级转移,比方说一级供应商是100万应收账款,到了二级是80万,再到三级是50万、60万,中间怎么才能确保信息真实性,这个过程是可以大量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完成电子确权。这中间不可能有核心企业,然而一旦脱离了大央企,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在银行看来都不可信,都可以造假,我们通过电子的方式最终信用来自于核心企业的应付帐款。最终我们还需要把信用拆分流转,不但往上游,还要做到下游,在钢铁行业流转至下游已经实现了,这个案例还没有实现,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可能性。 第三,给另外一个部级单位做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履约管理平台。涉及多方机构,左上角有债务方、债权方、征信机构,右下角是政府机构,右上角是金融机构,这几方之间,涉及到债务人的应付款的确认,债权人的确认,债务人还可以持疑义,希望修改,传递给征信机构、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中间一旦出错,怎么确认,中间可以使用区块链的方法,来实现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高效的、透明的流动。 这是我们跟大央企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到物联网设备,他们可以给一些小的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传感器,让设备的运转情况实时上云,或者是几分钟上一次云,5G技术普及了后真正做到实时。我们有一个做布匹行业的互联网客户,现在是十分钟上传一次纺织厂和布匹生产厂的机器开工情况,同样一个设备,参数一调,布可以圆形变成方形、变成三角形、菱形花纹都不一样,金融机构想知道,到底我把钱给你,你干了什么事,你生产什么布,是畅销的还是滞销的,可以通过这个实现。十分钟上传一次设备运转情况,可以看到这个工厂每一台设备的开工情况,参数怎么样,生产什么样的货品。这个央企专门提供了一个第三方的工业云平台,使得这些小的制造业企业不用完全都自己购买物联网设备。不光是硬件设备,还有工业设计软件,CAD设计等等,一套上百万,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讲,负担不起,通过云的方式来租用就可以,租用我的服务,同时撮合上下游别的企业。也许都是用他工业云的,但是A企业和B企业恰好处于上下游,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易、买卖,这个平台可以给我们提供交易数据。除了工业物联网数据之外,还有交易数据,我们整合在一起,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无缝流转,给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目前来讲,我们已经在四川落地,大概108个工业园区,都跟这家央企签署了工业云协议。 最后,提一提我们对区块链未来发展的看法。机遇和优势不多赘述,前面有很多嘉宾讲过。谈一谈挑战,一是现在区块链技术的性能不是很高。金融行业最刚的需求是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其次是供应链金融。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区块链刚性的需求,说实话有待发掘。最靠谱的应用场景,除了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就是供应链。现在很多银行问我们,我们也在学习政府领导讲话,可是很多厂商跟我们交流完之后,不知道怎么用,我们也听不懂,你能告诉我实际解决我什么业务问题吗?对商业银行来讲,最实用看得见的就是供应链金融。C端来讲一个是技术并发量不够,二是实际的应用必要性也不是那么强。所以我们认为,可能还有待挖掘的更多应用场景。另外,还存在很多法律和监管上的挑战。因为既然是分布式的,主体有很多,应用这个信息的主体非常多,对监管机构来讲,你的监管对象非常分散,说不定跨国了。第二,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的,自动执行这个在法律上真的是可以的吗?是有法律效力的吗?这个还有待商榷。第三,数据上链、防止篡改,可是理论来讲,数据最终所有者是信息的主体,那作为主体,我应该是有权力让你遗忘我的信息的,但是上了链之后,各个节点都有我的信息,我想让你遗忘怎么遗忘呢?如果信息是非法的怎么办?造我的谣怎么办?还有一个数字资产,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各个节点、各个主体来产生信息,怎么样保护?供应链金融里可以增加授信额度等,但是在别的领域呢?怎么保护并且激励?你的积分到底有什么用,貌似还没有想清楚。还有怎么保护数字资产,监管机构怎么从监管甚至是立法的角度来保护,还有一些挑战。 谢谢大家!这是我分享的内容。[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17日 20:28
中国互金协会单剑锋:健全移动金融APP风险管理机制
中国互金协会单剑锋:健全移动金融APP风险管理机制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中心负责人单剑锋出席活动并演讲。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中心负责人单剑锋 单剑锋介绍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目前正在开展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备案管理的情况。单剑锋表示,协会要通过建立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自律管理平台,实现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的实名备案,从而全面掌握整个行业的客户端应用软件的推广应用信息。 单剑锋表示,协会后期还会与其它外部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对接,实现对全行业客户端软件的自律检查、投诉受理、违规约束和风险监测的功能。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单剑锋:尊敬的陈司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到现场进行分享,下面由我介绍一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区块链应用以及我们近期开展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备案方面的一些具体工作。 我的分享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简单回顾一下国家以及北京市政府有关金融科技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针对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介绍一下协会在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情况,再结合今天的主题和区块链的应用场景,重点介绍协会为落实人民银行相关工作要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备案管理工作的情况。 首先来看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陈司长的讲话当中也有提到,就是今年8月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其中对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相关的重点任务做了重要的部署,主要包括六大项、二十七个小项,由于时间原因就不过多描述了,这是我们金融科技方面的顶层设计。 北京市在去年11月份由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科委发布了《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五年规划》,就是对底层关键技术以及前沿技术研发在五大方面给出了具体规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然后就是和今天主题有关的分布式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尤其是支持区块链技术在基础层、中间协议层、应用服务层创新的探索,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创新、产业应用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且构建整个区块链产业的生态系统,再就是安全技术方面,主要是指密码技术、量子技术以及生物识别技术。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规划?金融科技规划当中反复提到很多关键驱动技术,今天论坛的主题也是和区块链有关,下面就简单来看一下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发展和应用情况。 我们从全球的视角来看目前区块链项目的一些落地情况,下午各位专家也有进行一些分享,包括中行的郭首席前面也有讲到。目前来看,区块链在全世界的发展主要还是以欧美国家为主,涉及的行业包括政府、金融业、资产管理、土地认证、医疗健康等等相关领域。从全球区块链的应用情况来看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今年Facebook发布的Libra白皮书,影响也是比较深广的。 再从我国的区块链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就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做了一个统计,接近85%的区块链企业主要分布在金融和信息科技发展比较发达的北上广,包括浙江这些省份,而从行业上来说,国内的行业也有过半数分布在技术研发和服务以及金融领域,这里也包括政务方面。 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的发展情况,区块链技术目前都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也是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工作部署,刚才北京大学的陈老师也有提到,今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做出了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战略部署,包括要把区块链作为我们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区块链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之一,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基础,区块链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所以将区块链核心技术作为我国自主可控发展战略应该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区块链发展战略包括发展目标、任务、作用、监督管理各个方面都有进行明确,简单地回顾一下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包括分布式和传统的集中化存储有所不同,难以篡改、可追溯、开放性、算法式信任等等。 区块链不是需要依赖一个中心机构负责记帐,节点之间是通过算力和权益公平竞争记帐权,这种竞争机制是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而且帐本是全网唯一的。 刚才也有专家提到区块链的类型,按照主要类型来分,我们认为主要有几种提法:公有链、联盟链和许可链,实际上联盟链和私有链都是属于许可链的形式。 简单介绍一下协会在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主要建设情况,就是从我们整个的业务技术规划和业务架构方面进行分享。 这是协会技术规划的简单示意图,可以看到包括三个服务:服务于监管、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社会,围绕这三大职责进行开展。底层就是统一的技术网络环境,再往上是统一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存储,然后是基于大数据平台针对我们搜集到数据的清洗、加工以及计算和统计,再往上就是对应我们的三大块业务,包括服务监管用户。目前协会自建投产风险监测、统计分析,包括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平台和非法金融广告监测等等系统,对于行业也是自建了金融信息共享、产品登记、信息披露、会员管理,今天上午在现场发布的中国供应链数字金融服务系统,还有就是对公众提供必要的金融信息查询以及举报系统的支持。 按照业务架构来说,我们在做好整个数据安全防护的基础上,通过统一的数据接收、统一的数据处理、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信息门户达到规范化的设计,实现协会各个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的合理排布。 下面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协会目前正在开展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备案管理的情况,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也有所了解,根据我们建设的规划,也和今天的主题有关,我们也在积极开展移动金融客户端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的具体应用,整个协会平台的建设和陈教授带领下的北京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正在开展相关的合作和研究,这里也对陈教授表示感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备案管理工作的依据,也就是今年人民银行发布的237号文,《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安全管理的通知》,行里是从五个方面围绕安全管理进行集中的阐述: 提升整个APP安全防护能力,主要是指移动金融客户端在设计、开发、发布、维护以及后续的安全监测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都要切实保障整个客户端软件的安全。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指移动金融客户端在收集、使用、删除以及防泄露等方面是必须采取非常有效的措施,来把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提高风险监测能力,主要是指健全客户端风险监测管理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移动金融客户端的安全隐患。 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这是指完善客户端软件的投诉处理机制,提出的工作原则就是有人理诉、有序办诉、高效处诉的工作原则,规范整个的受理渠道和办理流程。 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实际上也是和协会的工作密不可分,我们从协会的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客户端的行业自律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行业公约、建立健全整个黑名单管理、自律检查,包括违规约束、信息共享等等机制,做好客户端软件的实名备案、风险监测。 总之,按照行里发的237号文,我们要通过建立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自律管理平台,最终实现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的实名备案,全面掌握整个行业的客户端应用软件的推广应用信息。当然,后期我们还会与其它外部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对接,实现协会对全行业客户端软件的自律检查、投诉受理、违规约束和风险监测的功能。 行里发的237号文后面还附带《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后续整个软件在备案管理工作过程当中可能要按照行里发的管理规范开展相应的检测和认证工作,技术层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二十一个小项,包含身份认证安全、逻辑安全、安全功能设计、密码算法和密钥管理、数据安全五个层面,管理层面是设计、开发、发布、维护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回到整个移动客户端平台的建设,怎么和区块链技术结合呢?因为这是一个自律管理的应用,刚才陈老师也有提到目前我们和区块链的结合是基于联盟链的方式,而且是采取计算和共识分离的设计。成员节点是由从业机构、业务部门或者参与者进行维护,不参与整个联盟链的共识过程。数据依赖于一个或者多个监管节点进行同步,不需要同步数据帐本的全部数据。监管节点目前是由监管机构、管理部门和主要发起者部署和维护,具有平台的全部数据,负责验证成员节点计算内容的远程证明,并对写入数据帐本的数据进行排序、共识和同步。 图中讲到整个区块链的功能模块,大家可以看到协会外部合作单位和人民银行是以证书许可的方式加入并组成整个联盟链,金融机构是直接通过我们协会的系统或者人民银行的分支行系统上报信息,参与各方将存证数据进行上链,相关机构对所有数据进行验证,所有参与方是按照证书的权限察看指定信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包含四个模块:CA服务、区块链帐本节点、账本、区块链浏览器。目前我们的设计是由人民银行总行、协会等监管部门部署所有监管节点,保存区块链的所有数据,然后由人民银行的分支行和外部合作单位部署成员节点,保存相关的计算数据,金融机构通过协会的系统和人民银行服务接口提交相关数据。 这里介绍的是移动金融客户端的备案工作业务流程,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包括多种角色,如监管部门、协会自律管理平台、外部风险监测平台和检测认证机构,当然这里还有发布金融APP的金融机构,后续将会面临的就是各大应用市场,肯定要和备案管理平台进行有效联动才能达到最终整个备案工作的目的,目前协会平台已经初步上线,正在进行一些试点工作。 今年年底我们要完成试点机构整个信息的登记,也要完成基础功能模块的上线,包括机构管理和备案管理,第一阶段肯定还要包含备案管理办法的发布。第二阶段将会从自律管理的角度发布自律公约,推广整个备案工作,还有就是完善所有备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第三阶段就是完善整个管理清单的制度,还要把备案管理工作继续进行推广。 这是我们的整个工作计划,目前我们第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后续的试点就是从分支行,包括有代表性的机构试点开展,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和推广。目前我们选择的试点机构涵盖了传统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和支付领域二十多家机构,后续我们也会开展自律公约、投诉风险共享、黑名单管理和自律检查各方面的制度编制和发布工作,再就是从标准的角度对个人信息保护、客户端安全技术、检测认证技术和相关工作流程发布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标准。最后希望通过协会和各个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并在行里的具体指导下建设、运行、维护移动客户端备案管理平台,发挥平台的自律管理作用,最终也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金融科技创新带给金融产品服务的高效和便捷。[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17日 18:34
陆一帆:通过逐字段加密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问题
陆一帆:通过逐字段加密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问题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金融壹账通区块链业务部总经理陆一帆出席活动并演讲。 金融壹账通区块链业务部总经理陆一帆 陆一帆介绍,平安的做法是首先从根本上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问题,然后再来体现区块链的价值。如果一个订单上面有一百个字段的话,会先让提供订单的参与方用自己的密钥对所有一百多个字段进行加密,每个字段都有独立密钥加密,这样可以达到数据的完整性。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陆一帆:很荣幸能够来到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天我讲的技术性的内容比较多,也包括一些平安金融壹帐通已经在实践的区块链应用案例。 很多开源区块链的项目,包括超级帐本和以太网,似乎用数字签名也可以做,因为数字签名本身就是不可篡改的证明,四十年前就已经很完备了。为什么区块链这么难体现价值?因为它很强调的一个点就是去中心化,数据共享、数据可穿透性、数据透明和可追溯性,这些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一个特性,就是数据要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共享,这样才能去跑智能合约。 那么问题来了,不说金融机构之间不可能共享隐私性的数据,对于安全性也是非常大的问题。现在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观,数据隔离分裂、哈希上链甚至TE之类的,实际上都不解决隐私问题,甚至都依赖于重新创建数据孤岛,或者把区块链变成点对点连接的一个通道,达到所谓的隐私保护目的。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区块链价值、数据共享的透明性,就没有隐私保护;如果想要隐私保护,哈希上链、分链、加密上链、数据隔离、可信计算都会变成一个重新创建数据孤岛的方式。到最后发现,数据区块链似乎和数据库没有什么差别。 平安的做法是首先从根本上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问题,然后再来体现区块链的价值。如果一个订单上面有一百个字段的话,我们先让提供订单的参与方用自己的密钥对所有一百多个字段进行加密,每个字段都有独立密钥加密,这样可以达到数据的完整性。 我们曾经为中国海关在天津口岸创建一个区块链网络,由海关总署牵头。如果当时在海关税务部门把订单报关,为了少交税金额实际上是少报的,但如果拿这个订单去银行融资,其实是要多报的,因为在海关少报就少交税,而在银行多报就可以多拿融资。不管是海关、银行还是物流方,增删改查的都是一份数据的话,那就变成了如果某个企业搞欺诈,想在海关少交税就会在银行少拿贷款,如果想在银行多拿贷款就得在海关那边多交税。实际上整个链条当中包括的不仅仅是海关、银行,还有物流公司和监管方,以及其他的债权人等等。形成数据大家都可以增删改查以后就会对数据形成牵制性作用,因为一边占便宜另一边就要付出,供应链金融体系当中,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多交税还是少拿融资都是致命性的,因为现在竞争很激烈。 为什么我们要逐字段加密?因为要让所有的参与节点都能够在链上增删改查一份数据。对数据进行逐字段加密,就可以控制谁能够看什么数据。比如参与方B可以看到字段一,参与方C可以看到字段一二五,参与方D可以看到字段二三四,逐字段加密以后可以看到谁能看什么数据、谁能改什么数据、谁能操作什么数据,增删改查都在一个数据库上进行,这样才能打通真正的数据孤岛。当然,增删改查一份数据其实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做跨境贸易与跨国银行、跨国海关打交道的时候,发现有些数据连出境都做不到,甚至都不能给别人看。比如进行所谓的溯源,如果一个证券公司要看这个数据,前面的原材料生产商不会因为后面证券公司要做溯源把我的商业信息开放给后面的证券公司。我们在全加密框架还要做的就是加密数据在不公开、没有人能够解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全动态计算,密文就是加减乘除的比对。比如,一个买家提供订单信息,一个卖家提供发票信息,二者都有金额,发票金额和订单的金额虽然是由不同的人加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3D密码学体系检验出来二者实际在数字上是相等的,不解密的情况下对所有数据进行校验。一个发票形成以后,如果我有一百万的发票金额,每双鞋是一百块钱,我要买一百双鞋,发票应该是一百乘以一万等于一百万,但是发票只能有五十万,如果所有数据加密的话,我们要知道加密的物流数据乘以加密的单价数据是不是等于加密的发票金额?实际上这里做了加减乘除,因为物流数据更新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加减,乘以单价看一看是不是能够匹配发票上的金额。这才是真正的溯源。溯源不能以牺牲自己的经济商业代价来达到,数据要在不共享的情况下完完全全达到穿透性和共享的特点。 香港的贸融网络也是我们负责搭建。假设汇丰银行去融资,一百万质押五十万在银行A融资,这个企业也可以去质押七十万到银行B融资,如果发票只有一百万的话,一个地方质押五十万,一个地方质押七十万,意味着已经重复融资了,那么应该怎么办?如果我对这个企业的订单进行融资,不管是哪一个银行,是不是总额还是小于订单金额?超过的话就是一笔重复融资。渣打、汇丰以及任何银行之间不会互相告诉已经给订单质押了多少,平安的创新是全加密框架,核心点就是零支持关系验证,所有加密数据大于小于等于的关系以及全动态验证,也就是加减乘除能够在三毫秒内完成所有的计算和验证。 我们也为很多地方搭建贸融网络,数据本来就是去中心化的,怎么把去中心化的数据进行整合?一个订单可以在平安平台上面创建,但我们需要渣打认证这个订单,同样可以重复校验,发票形成的时候出口商在渣打平台上创建发票,但在渣打平台上创建的发票能够和在汇丰平台上的发票进行交叉匹配,没有任何的数据安全泄露,既可以在银行A融资,也可以在银行B融资。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假如阿尔法半导体在内地,阿尔法电子在香港,买卖双方都是子公司,或者就是两个小公司,串联起来其实是无法检测的。因为买卖方可以传统起来承认一个订单、发票或者数字。香港创建了贸融网络,海关创建了物流网络,而两个网络之间可以进行区块链跨链。贸融数据产生的时候其实加密数据在两个网络当中重新产生,就是订单创建到报关和出仓单,这个时候银行要验证一个订单或者发票的真假的时候可以把两个数据网络的数据抓出来,然后在自己的平台对加密数据看一看能不能匹配得上,没有看到信息也能够匹配这些信息。首先来看商流信息,然后检验物流信息,任何密文数据其实都是可以应用的。 今天我讲的都是真实的例子,主要是想说我们要做的是把去中心化的平台进行数据重新整合。[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17日 18:27
中行郭为民: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提升银行的运行效率
中行郭为民: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提升银行的运行效率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出席活动并演讲。 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卫民 郭为民认为区块链,尤其是加密技术的应用,可能成为未来数字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现在的区块链平台都是跑在互联网络上,互联网络并不是最适用于物联网、点对点网络应用的一个平台,未来真正的物联网平台,它的发展对区块链应用可能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会看到有区块链的交换机、区块链的路由器。 在郭为民看来,区块链最适合使用的是管理场景。他认为,区块链既保证数据隐私,又能使数据得到有效应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转换机制,把多维度的带有细节的数据有效利用起来,这对于商业银行或者是政府的运行效率来讲,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郭为民: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从区块链整体的技术、发展历史来看,最早的一些区块链核心技术,包括非对称的加密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非常多。我们存密码的时候,软件工程师打开软件看不见你的密码,都是经过加密以后才存储的,这些技术已经在金融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点对点,很多IP电话,IP应用,都是点对点的。从纯技术的角度,区块链本身并没有在根本上有技术的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真正热门是在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我们看比特币的诞生跟300多年前荷兰的郁金香一样,荷兰的郁金香没有意义,但是催生了股票和期货市场,在那时候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大家翻一下历史可以看到,各国人民,主要是欧洲的都跑到荷兰炒郁金香。其实是一个道理,郁金香可能催生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繁荣,比特币也催生了整个区块链市场的繁荣,区块链本身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民银行的陈司长,北京大学的陈教授,都给大家做了分享。 但是从技术本身来看,区块链其实是一些现有成熟技术的组合在某些领域的新应用。首先,我们认为区块链其实不仅仅是比特币,不仅仅代表加密资产,也不是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它可以不断被优化,它绝对不是一个包治百病的解决方案。而且更重要的是,所谓的“去中心化” 并不是没有中心,所有的区块链系统都是应用层的应用而已,它底下物理层有互联网,互联网是跑在电信运营商的通讯网络上的,包括IP地址分配在内的所有这些应用都是建立在很多中心化的管理和服务基础上的,去中心化并不是没有中心,这个概念需要跟大家澄清,它并不能解决中心化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非透明化的问题,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 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实物商品的销售份额其实是远远超越数字商品的销售。什么是真正的数字时代呢?你在虚拟世界买的服装,买的道具,所花的费用要远远超过你在物理世界买的一件真实的衣服。数字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它的资产怎么进行交易,包括货币的属性是什么,其实跟现在是不一样的。数字货币不是一个简单从贝壳到银币到金币到纸币这样的转变,数字货币会得到一个更加丰富的定义。智能合约加入货币,可能存在某种情况,如某个人非常有钱,大家都不喜欢他,但他就是有钱,调动很多社会资源,未来的数字时代,就把我的一块钱冲抵他一块钱,如果有100万人对他都不爽他的资产可能就减100万,这是数字时代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些新的关于货币属性的问题,这些显然用传统的货币方式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通过所谓的数字货币的方式。但是在今天我们还没有进入数字时代的时候,我们讨论这些应用,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天面对的问题是数字化的问题,不管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上链上线也好,都有很多痛点,还不是完整的数字时代的应用。 区块链,尤其是加密技术的应用,我们认为它可能成为未来真正数字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必然是从各个层次都有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区块链平台都是跑在互联网络上,互联网络并不是最适用于物联网、点对点网络应用的一个平台,未来真正的物联网平台,它的发展对区块链应用可能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会看到有区块链的交换机、区块链的路由器,各种各样的硬件设备,不单是一个矿机、做一个哈希算法而已。这是未来区块链发展的一个路径,它会是在从物理层到链路层到交换层到应用管理层各方面都能够适应未来数字时代发展的基础架构。 我们对区块链本质的理解,目前在数字化时代,它的价值在于以基础的冗余来取代管理规则的冗余。我们要形成共识,可能很难,但是现在区块链很时髦,我们用区块链,可能让大家愿意一起做原来不同意做的,其实你早同意大家一块做的话我们有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去做这件事。但是,现在我们以区块链作为一个切入口,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是其中的一个应用。当然,透明非常重要。刚才我非常赞同陈老师的一个观点,区块链对于透明的驱动是非常重要的。像银行,大家现在都诟病银行,其实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很多,已经非常方便,成本也是非常低。但是,一直被质疑的就是透明性,不仅是客户,还有监管。监管老问我们,你的数据到底是不是准确,你的数据的有效性、及时性、完整性怎么保证,所以银行会有非常大的成本去解决监管的要求和客户的要求,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本身就是成本。如果有一天银行体系透明了,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就不会有使用银行30-50%的成本去做监管合规,这其实是对效率最大的提升。 目前区块链有很多业务场景,各位嘉宾也都分享了,其实区块链最适合使用的是管理场景。就像商业银行一直有一个悖论,我们要做数据治理,数据治理的前提是数据标准的制定,但是,大家知道,如果所有的数据都标准化了,带来的问题就是细节的丢失,所以如果要用大数据,你需要知道细节,需要维度很多,但是你又需要标准,这其实是一个对立的要求。怎么把对立的矛盾进行统一,区块链有一个非常好的常用场景,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既保证数据隐私,又能使数据得到有效应用,你不用担心是不是标准化的问题,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转换机制,把多维度的带有细节的数据有效利用起来。尤其是对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就像政府一样,都有数据的竖井,如果我们很好的利用区块链这种机制,这些竖井就会被打破,这对于商业银行或者是政府的运行效率来讲,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这就是为什么从国家层面大力推广区块链的应用。我理解更多的不仅仅是业务场景的应用,而是管理场景的应用。 刚才提了,区块链其实只是一种技术,很多人也持这种观点。它有双面性,它带来了一些以前可能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制造了更多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区块链呢?可能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奥卡姆剃刀法则,如果你可以用成熟方法解决的,就不要用新方法解决,如果说其他方法更加有效,你也不需要用区块链去解决,我罗列了一些怎么进行比较和判断,不一一说了。 这是中国银行区块链的目前的一些实践情况,可以说还是做了很多,不仅是在国内,在香港,包括其他的海外机构,尤其是房地产的估值,还有电子钱包、电子票据等等都有很多应用,我们做每个应用终极目的还是在探究区块链技术本身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效率提升,能够解决什么样以前解决不了的痛点。 从路径上看,区块链会在批发业务中得到比较早的应用,它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参与方会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上链的问题,你如何确定合约得到了满足,谁有这个能力把这个款结算和执行,这些跟传统领域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复杂度如果能用区块链的方法把大家都召集到一起来参与一个简化流程,优化效率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零售业务我们在积极探索。 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律问题、监管问题、协同问题、安全问题,各个层次都有很多未解的问题,在座各位如果感兴趣,继续在区块链这个领域做一定的继续的发展,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些更多的原创性的研究工作,不要去重复人家已经说过1千遍的理论和概念,其实区块链我们目前认为,尤其它在底层,物理层、链路层需要做的很多工作都是空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觉得会有一定的时间。 最后,我给大家一个呼吁,今年的重点是关注绿色金融,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很多是参与挖矿的,提一个个人的观点,挖矿完全是无意义的行为,只是浪费了资源,浪费了地球宝贵的资源,其实给社会不创造任何价值。如果说你是参与挖矿这个行业,我也希望能够反思,为了地球的未来,我希望大家远离挖矿这个行业。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17日 18:10
陈钟: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作用将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陈钟: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作用将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陈钟出席活动并演讲。 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陈钟 陈钟认为,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有着它的技术内涵,关键是我们如何把这样的技术内涵映射到数字经济当中的记录事实、可编程、可激励,这是很重要的社会治理上的含义。 在陈钟看来,区块链在所有新技术发展当中更加注重的是重构生产关系,因此发挥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作用,必将促进中国实现第五个现代化,也就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陈钟: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金融互联网论坛,特别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与发展的分论坛。我选择的题目是“联盟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包括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方向、联盟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联盟区块链在金融领域融合创新的潜力。 10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对区块链做了重要指示,提到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当中起的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特别明确主攻的方向,也有提到相关部门领导同志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的能力,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这当中也有提到依法治网要落实到区块链管理当中。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要强化基础研究、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应用等。我们还注意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到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有明确的部署,不仅涉及到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个总体的目标。在此方面,区块链特别是智能合约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如何发挥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讲到联盟的区块链,我们还会看到区块链就是一个共享的分布式帐本,用于商业网络当中促进交易记录和资产跟踪,包括交易、数据、时间戳等等。区块链技术就是一个分布式帐本技术,多方参与、协同合作、记录交易的历史,中间有三个基本问题:谁来记帐,公开的、联盟的还是私有的;如何保证记帐的正确性、防篡改和共识机制;谁可以访问权限管理和隐私保护等问题。我们看到,把中心化的帐本技术变成分布式帐本技术,就从中心化、需备份、易篡改、不透明变成了点对点、抗毁坏、防篡改、全透明。这也是我们得以用于做社会治理的一个根本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就谈不上区块链和区块链的技术。 从技术维度上看,互联网的发展从1994年直到今天经历了主机互联、信息互联、人人互联、物物互联,再到价值互联。价值互联和之前的信息互联最大的不同就是数据和信息不能随便去拷贝和共享,同时没有互联网作为基础也谈不上区块链的服务。当然,我们也看到包括中国在内,不能上网人口的比重在全世界占比还是非常大的。2009年到2019年十年的发展当中,有三大代表性的项目:包括比特币的系统、以太网的系统和超级帐本的系统。以太网是把区块链的技术从比特币这样一种应用当中的底层剥离出来,它的最大的创新就是支持智能合约,构建各种各样的应用。超级帐本实际上是进一步扩展了智能合约所书写的语言体系,使其能够更进一步地支持面向企业的信息化的应用。   为什么Libra引起了各国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我们绝不能看Libra是Facebook要做一个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这样的功能性的东西,提出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而且要携手金融部门,包括各个行业的监管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和协同创新,经过区块链发展的十年,决定依托联盟链的技术和联盟的协作,而且认为这是确保这种新体系可建立、可持续、安全和可信支撑框架的唯一路径,这样的话使得我们不得不很好地反思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情况。 再从社会治理和经济的维度来看,区块链是一种记帐科技的根本创新,也就是我们看到1490年发明的复式记帐法奠定了今天的银行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直到2009年这个体系也没有变过,计算机只实现了它的有限电算化。比特币系统出现之后,记帐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记帐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现在我们可以把规则记在帐本上,规则可以在一个不可篡改的历史条件下自动执行,可以说分布式帐本技术、区块链技术是在会计学意义下的一次重要创新。 今天我们看到,公有链也就是非许可链是面向公众、人人可以自由参与和退出,造就了今天的比特币系统,但由于它是开源的,所以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各种变种的加密数字货币,当然,它们的出现以及功能区别也引起了监管上的不同。以太网通过智能合约能够支持多个项目,本身也是一个公有链的技术,这些公有链技术带来的社会治理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们看到,联盟链是可以管理的,实名访问受到一定的控制,因此是存在一定信任前提的链,并且我们看到以太网的这种公有链在近年来也开始通过EEA向联盟链融合发展,Libra的网络式联盟链是可管理、可管控的,共同参与进行监督的链。 联盟链最大的社区就是超级帐本,目前有250多个会员,中国会员数超过50个,Fabric在中国的金融领域的应用大概超过50%以上。北京大学也是超级帐本的大学会员,我们在关注整个技术本身的发展。区块链核心技术架构和产业布局仍然在演进当中,也有很多具体技术层面我们都在开始关注,但如何融合创新仍然是一个挑战。区块链应用的特色就是多方参与、分布抗毁、全网溯源、智能合约。我们用它来做什么?实际上就是要实现数字经济的可编程可激励、价值存储和传递,多方协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利用智能合约实现社会治理规则的自动化,也包括数据资产化和确权。 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有着它的技术内涵,关键是我们如何把这样的技术内涵映射到数字经济当中的记录事实、可编程、可激励,这是很重要的社会治理上的含义。 2018年6月,也就是在浙江大学成立区块链研究中心之后的两个月,我们也成立了区块链研究中心,它的基础研究重点就是支持政务服务和监管科技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如何跨部门协同和监管,如何用监管语言来支撑。再就是研究联盟链支持类Libra的研究,一个联盟链的技术可以支持数十亿级的实时支付交易应用。 我们看到融合业务和监管联盟,区块链的设计目标需要高效、需要安全、需要合规、需要灵活,而且由于是联盟链,它的优化可以应用于很多已有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我们起名叫做博雅正链的联盟链可以面向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实现联盟链的整体架构,和全球不同的创新之处就是把监管层作为联盟链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层次,能够实现真正把监管和业务融合起来。 我们所定义的Reg Language就是要把监管数字化和智能化。区块链的架构当中,我们看到Libra已经在往前推进,比如用到的Move语言可以支撑相应的特征,Reg Language更多的是支持监管科技。Move体现的最大不同就是基于资源优先,而资源不能被复制和移除,我们的Reg Language主要实现监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我们看到联盟链在金融领域融合创新的潜力还是巨大的。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财政部的扶贫资金大概有接近百亿,但我们的帐本往往到了最基层的县级财政就断掉了,至于这笔钱是不是给到贫困户手上,他们到底用钱做了什么就不清楚了。所以。我们往往靠事后的督导、监督、立案、查办、判刑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广西的时候就把帮扶联系人和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三个不同的维度延伸帐本,分布式地记帐,针对整个资金进行补充。 我们再来看公证对接金融业务,前期大家也很提倡,为的就是一旦出现异常能够很容易地把它们连接起来,上游对接银行,下游对接法院。目前,局部的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展,整体上还有相应的距离。 此外还有更多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未来的应用潜力还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备案制度,两期备案接近500家,特别是在第二期的时候,我们看到深圳市税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也作为政府机构参与到了备案当中。但我们还是要注意,区块链的服务还是刚刚起步,特别要注意的是中央网信办强调备案仅仅是对主体区块链信息服务相关情况的登记,不代表网信办对其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已备案的主体后续将接受网信办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这也进一步对我们如何规范地推进区块链的应用提出了很重要的管理方式。 早在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就有讲到区块链将重塑未来金融服务,我们看到有六个重要的发现和六个价值的所在。其中,对于监管效率的改进在报告当中给出的结论是,监管创新能够把事后变成按需即时,其主要的原理就是用分布式帐本实现监管者和受监管对象之间共享数据记录、打破组织壁垒,能够有潜力地、轻松地实现交易数据子集以实时的方式和监管者分享,并使得监管者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实现实时验证交易。这对我们的启发不仅仅是业务领域,社会、环保、政府政务方面都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区块链把监管创新从事后变成按需即时。 最后我想说,区块链的确在所有新技术发展当中更加注重的是重构生产关系,因此发挥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作用,变革激励调控机制和媒介,必将促进中国实现第五个现代化,也就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我们也非常期望下一个十年中国的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17日 17:46
央行陈立吾:要建立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创新管理机制
央行陈立吾:要建立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创新管理机制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 陈立吾认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紧跟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些区块链应用成果。但金融业如何用好区块链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具体来看,一是节点规模、性能、容错性之间的难以平衡。二是链上链下信息一致性难以保证。三是技术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区块链应用的问题和瓶颈,陈立吾对如何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区块链技术跟踪研究;二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标准制定;三是引导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应用;四是加强区块链技术的行业协作。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陈立吾: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出席2019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人民银行科技司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金融业如何更加规范安全、高效运用区块链,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下面对此有几点想法和大家共同分享:区块链技术具有低成本构建互信、数据不可篡改、信息可追溯的优势,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金融业而言,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对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优化业务流程方面,金融机构基于区块链技术能够弥补金融行业和实体产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高效的价值传递机制,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综合运用,提高资金清算速度与利用率,有助于疏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促进数据共享方面,金融机构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明确数据所有权的基础上,构建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金融机构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征,可将层级化的管理变为片平化的管理,取消中间商,减少交易记录核对等方式,助力金融机构构建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模式,降低现有运营流程的复杂度和成本,实现开源节流。在建设可信体系方面,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产生技术定义的信用,实现信用的技术背书,弥补交易参与者之间的信用鸿沟。当然这里说的信用背书的技术和发展没有改变金融中介的本质,而是丰富了信用媒介和桥梁的表现形式,推动金融信用体系更加完善。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紧跟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些区块链应用成果。金融业如何用好区块链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节点规模、性能、容错性之间的难以平衡。共识算法是区块链核心技术之一,目前主流的共识算法存在着节点规模、性能、容错性三者之间的难以平衡。共识算法在容错性和参与节点数量上有较大的优势,需要大量的函数计算,达成共识的周期较长,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每秒交易量可达数千笔,容错性相对不高,节点数量超过一定规模后性能也有大幅下降。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链上链下信息一致性难以保证。区块链可以保障线上记录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不可篡改性,涉及线下团队实物交付时难以覆盖所有阶段,可能存在链上和链下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技术能够保证链上数据完整性和不可篡改,确保业务流程的公开、透明,但无法保证链下数据的真实性,是否与链上数据的一致性。 三是技术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网络安全方面,区块链技术采用点对点的网络结构,消息广播机制,节点可自由的进入和退出,易遭受路由欺骗、地址欺骗攻击。交易方面,采用分散化的模式,同一区块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不同的节点,不同节点的共识算法和版本难以保证一致,在达成共识过程中,易发生区块链分叉导致交易风险。交易安全方面,未采用加密措施,节点在区块中附加自定义数据,区块链中历史数据不可更改,包含的病毒和木马将会自动传播到全网进行恶意攻击。 针对上述区块链应用的问题和瓶颈,下面就如何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区块链技术跟踪研究。当前区块链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金融业针对区块链应用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加大区块链研究与人才的培养,推动产学研用的协作研究。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共识算法存储机制、加密算法等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技术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推动区块链更好的满足金融领域的应用需求。 二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标准制定。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标准决定质量,用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金融机构要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与金融领域应用的实际需求,加强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的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规范作用,统筹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技术架构、跨链通讯、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性能评价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规范建设,以标准促发展,以安全保发展,切实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应用与有序发展。 三是引导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也可能引发新的风险。要探索建立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创新管理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重点从实施性、吞吐量、信息保护等角度分析应用场景。在区块链创新应用推广过程中,要建立风险防控和补偿机制,确保应用的可行性、合规性和安全性,在依法合规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区块链的技术应用,使其更好服务金融业务创新。 四是加强区块链技术的行业协作。区块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的低成本建立节点间互信机制的技术。作为解决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互信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区块链金融应用离不开多个机构的配合与协作。因此,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纽带和协调作用,加强区块链金融应用、治理与行业协作,推动各方加强区块链技术与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的质量和水平。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当前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金融业正处于以科技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希望金融机构紧跟时代步伐,紧握发展机遇,切实规划好、管理好、应用好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共同推动金融行业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17日 17:25
李东荣:金融科技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关键驱动力量
李东荣:金融科技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关键驱动力量

  李东荣:金融科技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关键驱动力量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张沛 本报北京12月17日讯 记者张沛报道 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致辞中表示,金融科技作为数字化时代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既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驱动力量。 李东荣认为,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着力提升金融供给适应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应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资源配置精准化、服务渠道全时化、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切实改进在先进制造、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民生建设、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短板,积极落实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等政策要求,有效增强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多层次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是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着力增强金融系统竞争力。应加强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多层次资源投入,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联合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金融应用基础研究,抓紧建设安全可控的金融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开源社区,建立完善产学研有机协同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认证体系,着力培育法律咨询、知识产权、风险投资、创业孵化等专业配套服务体系。同时,按照国家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部署安排,积极加强金融科技领域人才、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国际双向交流和资源对接。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加快建立一个有活力、更规范、可持续、国际化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体系,为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支撑。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优势,着力加强金融服务普惠性。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重点应从扩面、增量向提质、降本转变,更加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倡导负责任创新、商业可持续等共识原则,更加注重普惠金融客户的金融素养和数字能力建设。 四是积极建设监管科技体系,着力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有必要按照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监管科技,用科技武装金融监管,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的实时性、精准性和穿透性。同时,注重监管科技与监管制度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在改进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宏观审慎管理、功能监管、行为监管等领域制度建设,切实强化监管红线和底线的刚性约束力,防止出现“破窗效应”,为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应用监管科技奠定制度基础。[详情]

报告:网络支付呈现小额碎片化、深耕场景需求等特征
报告:网络支付呈现小额碎片化、深耕场景需求等特征

  互金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 我国网络支付呈现小额碎片化、深耕场景需求等特征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张沛 如今的每时每刻,都有用户在进行网络支付。可以说,近年来网络支付已深深融入百姓生活。那么,2018年我国网络支付发展情况如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12月17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以下简称《年报》),对此作了全面回答。 网络支付向小额碎片化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网民数量达8.29亿人,庞大的用户基数也推动网络支付发展。《年报》指出,2018年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较上年规模均有所上升。其中,国内商业银行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570.13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17.36%,交易金额为2126.30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7%;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61.19%,交易金额为277.3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69%。 2018年,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700.51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44.95%,交易金额为50.1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49%;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4722.83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97.39%,交易金额为167.8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73%。 另外,《年报》指出,互联网支付笔均金额整体高于移动支付,说明相较于移动支付,用户普遍更倾向于采用互联网支付进行较大额交易,移动支付呈现小额化、零售化特征。 从整体趋势上看,《年报》发现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笔均交易金额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表明随着线上线下支付业务融合创新发展,支付业务应用场景和受理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随着条码支付的兴起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连接,用户对条码支付的使用度与接受度已达较高水平,行业整体交易笔数上升,网络支付向小额碎片化发展。 跨境支付业务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支付行业加速“走出去”,跨境支付业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年报》认为,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将为沿岸国家支付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推动银行和支付机构廷伸构建金融服务网络,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丰富支付产品,提升支付效率,防控支付风险。 另一方面,境外支付市场的拓展为国内支付技术与标准的“走出去”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尽快融入全球支付体系并将跨境支付业务做大做强,推动国内现有业务、技术标准规范以及现有支付系统体系应用至全球范围,为全球用户和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据统计,2018年,我国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交易笔数24.02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91.24%,交易金额4939.5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87%。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跨境支付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对支付机构自身系统建设、系统信息保护安全及信息甄别能力也提出了巨大挑战。目前,通行的互联网支付方式大致分为凭密支付和免密支付。免密支付虽提高了支付成功率,但易引发交易欺诈等问题,而跨境贸易中的欺诈行为追溯过程相较国内更加复杂,通常需几个月才能判定欺诈交易,处理来自境外消费者的纠纷也远比境内复杂。因此,《年报》提醒,对于从事跨境支付的企业而言,在资金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敏感信息保存、系统安全、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均需有制度和系统进行保障,不断提升支付安全性,有效识别和降低风险。 围绕场景需求做好细分产品 未来网络支付发展趋势是什么?简而言之,综合服务、深耕细作、国际化是网络支付的“进化”方向。同时,支付机构走向资本市场也是一大趋势。 《年报》认为,随着网上支付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类互联网支付应用的日益丰富与完善,我国支付市场逐步形成以支付服务为主线,并逐步发挥支付机构的信息、数据服务优势,强化智能营销、安全、资金服务能力,形成平台化、场景化、模块化、体系化的业务格局,深入聚焦于企业综合服务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其提供“支付+”的金融科技创新解决方案。 当前,网络支付发展也越来越便民,支付机构已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适时推出各类产品和服务。《年报》举例称,针对消费金融行业特点,支付机构推出了分期付款和实时付款产品,满足商户代收付需求;针对商旅行业特点,推出“游易付”产品,满足商户小额支付便利、大额支付实名的要求。 由于移动支付的高频、便捷以及以服务零售业为主的特征,我国支付产能和支付服务已具备向外输出的优势和能力,支付机构也逐步参与和制定国际化的标准。《年报》表示,我国既鼓励国内支付机构“走出去”,也鼓励“引进来”,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海外支付机构、清算组织和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深度参与到我国支付市场中。 《报告》还指出,自2011年国内支付机构获得支付牌照以来,支付机构业务日渐成熟,合规性得以提升,市场格局相对稳定。未来几年,支付机构走向资本市场上市,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详情]

潘功胜: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金融活动要从严监管
潘功胜: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金融活动要从严监管

  潘功胜: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要从严监管 “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扩大、暴露到此后持续至今的清理整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教训非常深刻,值得认真反思总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 12月17日,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召开,潘功胜因故未能到场,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代为致辞。 在致辞稿中,潘功胜指出,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金融科技也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要根据法律关系、业务实质做出判定,概念游移和科技外衣改变不了金融本质,无论是FinTech还是TechFin,无论ICO还是STO,都应透过眼花缭乱的名词甄别其业务活动的实质。 此前,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几乎覆盖了金融业所有领域。但快速发展中,一些业态创新跑偏,从业机构良莠不齐,行业生态不断恶化,风险持续积累扩大。 具体体现为,各方一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属性认识不到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传染性、涉众性反而更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也更加突出;部分市场主体不尊重金融规律,激励扭曲。 潘功胜认为,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牵头十七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风险得到管控;边整边改,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积累了丰富的新金融活动监管经验,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协作机制。 潘功胜在致辞中指出,下一步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发展中,要做好几个坚持和巩固、几个完善和发展: 首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要从是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普惠性,对金融业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坚持金融为民,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术为外衣,脱实向虚,形成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 第二,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落实功能监管,保持监管的公平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业务实质。只要业务实质相同,就要采取一致的政策取向和监管规则。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 此外,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完善、稳健、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信用信息共享等金融基础设施,优化我国金融运行效率。 另外,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适应科技多变、快变的特点,提升监管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运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对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详情]

Clemens von Goetze:运用区块链必须做好消费者保护
Clemens von Goetze:运用区块链必须做好消费者保护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德国驻华大使Clemens von Goetze出席活动并演讲。 德国驻华大使Clemens von Goetze Clemens von Goetze表示,要恰当地利用区块链技术独特的架构,必须要有恰当的条件以及更强的消费者保护和数据保护。 据Clemens von Goetze介绍,德国政府集合了各个部委的力量发布了区块链发展战略,关注的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在加密资产方面,也更加关注其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被用于很多其它领域,比如政府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科技等。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Clemens von Goetze: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区块链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在德国是这样的,我也了解到中国对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兴趣。IT技术对中国和德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影响,尤其是在金融服务方面更是这样。我认为,未来的金融市场格局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变革。除了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在其它领域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可以改变我们线下销售产品的方式。 要恰当地利用区块链技术独特的架构,必须要有恰当的条件以及更强的消费者保护和数据保护。德国政府集合了各个部委的力量发布了区块链发展战略,关注的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在加密资产方面,也更加关注其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因为区块链技术可以被用于很多其它领域,比如政府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科技等。 我们的战略是根植于我们的监管政策的,包括经济方面的监管政策。我们想要创造一个监管框架,能够监管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及其他领域的应用,能够促进投资和创新,能够确保经济稳定和金融的可持续增长,同时能够与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吻合。我们对于技术持中性的态度,只是希望能够最好地利用技术带来的益处。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会对区块链技术有特别的优惠政策,同时也不会有歧视性的政策,只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遵守我们现行的法律和监管措施,还有未来的监管措施就可以了。 我们的战略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确保金融领域的稳定,同时也要确保能够促进创新。区块链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技术,所以我们可能需要修定我们的证券法,将电子证券纳入监管。未来纸质文件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我们需要以一种技术中性的方式去适应这样的趋势,基于区块链的证券也有可能正式发行。 我们也会去加强消费者保护。在欧盟出台相应的法律之前,现在的这种加密代币的发行有一些暂时的法律进行监管。对于那些目前持有加密代币的人和机构,我们希望他们遵守反洗钱等方面的监管规则。目前,德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保障一些比较稳定的加密代币不会成为正式法定货币的替代。 除了在加密货币方面的应用,区块链的其它应用主要是在能源方面。目前,德国政府正在支持建立一些实验室和研究项目以研究区块链更多的应用。比如,以一种更加环境友好的方式实行区块链战略、利用区块链技术。 数据保护在欧盟和德国都是非常重要的,区块链方面也是这样。当前,我们面临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样的数据可以被储存、如何确保个人数据可以被删除、如何确保相应的知情权等,这在中国、德国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说到中国和德国的合作,两国之间也有一些彼此合作的区块链企业。现阶段,中国的监管规则其实还有一些模糊地带,比如在跨境数据流动以及本地储存,也就是客户数据本地化要求方面。对于德国公司来说,有一套清晰的监管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政策的模糊性可能带来一些合规方面的风险。因此,我们非常愿意跟中国的监管机构和中国政府进行合作,讨论个人数据如何得到更好的保护等问题。 我认为这样的论坛作为合作平台是非常好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交流。[详情]

张韶峰:区块链的特点可在泛金融领域进行信用重构
张韶峰:区块链的特点可在泛金融领域进行信用重构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百融云创始人、董事长、CEO张韶峰出席活动并演讲。 百融云创始人、董事长、CEO张韶峰 张韶峰认为,区块链在不同的行业都有应用。在金融领域,数字货币可能是最直接的应用,还有资产的转让交易、征信、供应链金融,票据等等。区块链的防丢失、防篡改、易追溯的特点使得可以在泛金融领域进行信用的重构,征信更加的高效,降低征信和金融监管的成本。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张韶峰:谢谢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最近2年在金融领域使用区块链的一些心得、体会。 总体来讲,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小荷才露尖尖角。百融云创是一家比较纯粹的科技企业,主要是用所谓的ABCD,AI、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给金融机构赋能,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这是一端,另外一端赋能老百姓和小微企业,使得他们快捷的获得金融服务。 区块链在不同的行业都有应用。在金融领域,数字货币可能是最直接的应用,还有资产的转让交易、征信、供应链金融,票据等等。今天分享的主要在供应链金融多一点。区块链的防丢失、防篡改、易追溯的特点使得可以在泛金融领域进行信用的重构,征信更加的高效,降低征信和金融监管的成本。 这是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布局,最底层是IT架构、金融云、分布式的架构、虚拟化与安全等等。右侧是区块链的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等,上面是应用,精准获客、智能风控平台、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智能客服。区块链由于具有比较好的良性的校验机制,使得信息传递有比较好的恢复和校验的流程和效率。最左侧是百融云创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B+C,B是指小微企业的经营实体,C指老板个人,把企业的经营实体的信用和老板个人的信用和在一起,进行抽象挖掘,进入到中间这个多层次的信用评估体系里面,包括企业主身份的验证,企业主信用评分和企业本身的信用评估,最后再到规则级。一个供应链里面涉及到的企业几十家,一个大的央企,链条非常长,中间信息的传递,很可能会出错,第二可能会造假。可以根据区块链自动判断的机制,自动的返回判断的结果,给予提供真实信息的企业一些奖励,比如说融资额度,对于传递虚假信息的企业要进行惩戒,比如降权甚至直接取消信用额度,通过这种机制鼓励企业诚实守信,使得生态更加的良性。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 这是供应链金融的体系结构。最底层是区块链的核心技术,高性能的共识机制、工作流引擎、分布式存储、隐私数据的保护、智能合约、硬件的安全,中间是平台级,共享账本、数字的资产认证、共享经济、面向企业和企业主的信用评估,最上面的是应用,面向新零售、新生活的,银行、保险、券商,供应链平台、积分体系等等。数据的流动是指从数据产生的场景,不同的产业,社交平台,司法信息,征信机构等,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加工、认证,流动到数据的使用方,主要是金融机构。其中一个场景是针对零售,从最底层的农民的生产再到合作社,再到加工厂、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老百姓的家里。中间这个过程涉及到真实性验证、健全溯源等等,中间可以无缝插入金融服务。 重点给大家分享,我们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我们给全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和钢铁企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做的基于区块链的去担保、去抵押的融资服务。这个机构平台上交易的钢量2019年达到1.5-1.8亿吨,全中国每年钢交易量是5.4亿吨,这个平台一家就囊括了三分之一的交易量。它的股东包括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武钢铁集团、沙钢等等,是联盟式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最上是供应商,能源、煤炭、焦炭、电力等等,中间从供应商到钢,还有矿产,钢产粗加工,钢贸再加工,通过物流公司再到建筑企业、汽车厂、家电公司等等,最后到老百姓的家里,链条非常之长,平台上下游一共汇集50万家中小微企业。宝武钢铁集团这么大的央企想给小企业融资都不太容易,我们跟他交流了很久,我们也做过几十亿,银行每次都让我们担保,一旦不担保,没有任何银行愿意做,不管怎么讲都没有用。核心银行已经习惯了抵押或者是担保,本质上银行是给宝武融资,宝武再给小企业,这个模式做大了以后是做不下去的。对一个核心企业来讲,他有一堆负债,这是他们最大的痛点,能不能实现直融,直接能不能脱离主体信用,直接给小企业融资,这是他们过去3年最大的诉求。你只要用合适的技术+数据的模型就能够实现这一点。上游供应商把货在宝武上交易,买方可以是宝武的下游,它可以自己买,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让别人来买,货是可以存在宝武的仓库里的,货的所有权不是宝武,它能监控,看到真实的数据,这里面就可以做仓单融资,我们叫云仓,出了问题可以帮你处置,看到真实的情况,物流企业把货从仓库里放到自己的车上,运到下游,中间可能有过路费、邮费,还有零部件,把货拉到买方之前是没有收益的,所有的都需要自己垫付,这个过程对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也是很痛苦的,中间的过程怎么去担保、融资,中间大量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货从进仓库开始就上链,一直到出仓库,到最后交到最下游手里,整个过程的变动都记录在区块链上,链条非常长。实际上对于金融来讲,这个量50万家企业也不是很多,完全可以实现数据的透明共享。我们花了3个月时间,在核心企业里面建了一套信用评估模型,同时全国的股份制银行也认可这套机制,第一期拿到15亿的授信额度,这个平台这3年第一次拿到这么大额度,完全去担保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我们感到非常骄傲。这里面完全利用了科技的手段来实现信用体系,让银行认可,区块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区块链还大量使用了C+B大数据风控评估模型、AI评估模型、摄像头看货物入仓和出仓、物联网监控这个货在什么地方。这个项目也获得了全行2020年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因为核心是完全无抵押无担保,至少我们很少看见有哪个银行一笔15亿砸下去。今天很多银行做普惠金融,都是让老板抵押房子的,一旦没有抵押物,很少有银行可以做这个事情。我们认为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和推广的一个案例。 另外一个,也是超大型的央企,上下游有30多万家企业,核心企业有一些应付帐款,给到一级供应商,供应商可以拿到核心企业确权找保理机构做融资,核心企业一般不会再给供应商的供应商确权了,这个时候二级供应商再想融资就非常的困难。实际上通过区块链的技术,可以实现信用的逐级转移,比方说一级供应商是100万应收账款,到了二级是80万,再到三级是50万、60万,中间怎么才能确保信息真实性,这个过程是可以大量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完成电子确权。这中间不可能有核心企业,然而一旦脱离了大央企,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在银行看来都不可信,都可以造假,我们通过电子的方式最终信用来自于核心企业的应付帐款。最终我们还需要把信用拆分流转,不但往上游,还要做到下游,在钢铁行业流转至下游已经实现了,这个案例还没有实现,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可能性。 第三,给另外一个部级单位做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履约管理平台。涉及多方机构,左上角有债务方、债权方、征信机构,右下角是政府机构,右上角是金融机构,这几方之间,涉及到债务人的应付款的确认,债权人的确认,债务人还可以持疑义,希望修改,传递给征信机构、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中间一旦出错,怎么确认,中间可以使用区块链的方法,来实现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高效的、透明的流动。 这是我们跟大央企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到物联网设备,他们可以给一些小的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传感器,让设备的运转情况实时上云,或者是几分钟上一次云,5G技术普及了后真正做到实时。我们有一个做布匹行业的互联网客户,现在是十分钟上传一次纺织厂和布匹生产厂的机器开工情况,同样一个设备,参数一调,布可以圆形变成方形、变成三角形、菱形花纹都不一样,金融机构想知道,到底我把钱给你,你干了什么事,你生产什么布,是畅销的还是滞销的,可以通过这个实现。十分钟上传一次设备运转情况,可以看到这个工厂每一台设备的开工情况,参数怎么样,生产什么样的货品。这个央企专门提供了一个第三方的工业云平台,使得这些小的制造业企业不用完全都自己购买物联网设备。不光是硬件设备,还有工业设计软件,CAD设计等等,一套上百万,对于一个小企业来讲,负担不起,通过云的方式来租用就可以,租用我的服务,同时撮合上下游别的企业。也许都是用他工业云的,但是A企业和B企业恰好处于上下游,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易、买卖,这个平台可以给我们提供交易数据。除了工业物联网数据之外,还有交易数据,我们整合在一起,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无缝流转,给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目前来讲,我们已经在四川落地,大概108个工业园区,都跟这家央企签署了工业云协议。 最后,提一提我们对区块链未来发展的看法。机遇和优势不多赘述,前面有很多嘉宾讲过。谈一谈挑战,一是现在区块链技术的性能不是很高。金融行业最刚的需求是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其次是供应链金融。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区块链刚性的需求,说实话有待发掘。最靠谱的应用场景,除了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就是供应链。现在很多银行问我们,我们也在学习政府领导讲话,可是很多厂商跟我们交流完之后,不知道怎么用,我们也听不懂,你能告诉我实际解决我什么业务问题吗?对商业银行来讲,最实用看得见的就是供应链金融。C端来讲一个是技术并发量不够,二是实际的应用必要性也不是那么强。所以我们认为,可能还有待挖掘的更多应用场景。另外,还存在很多法律和监管上的挑战。因为既然是分布式的,主体有很多,应用这个信息的主体非常多,对监管机构来讲,你的监管对象非常分散,说不定跨国了。第二,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的,自动执行这个在法律上真的是可以的吗?是有法律效力的吗?这个还有待商榷。第三,数据上链、防止篡改,可是理论来讲,数据最终所有者是信息的主体,那作为主体,我应该是有权力让你遗忘我的信息的,但是上了链之后,各个节点都有我的信息,我想让你遗忘怎么遗忘呢?如果信息是非法的怎么办?造我的谣怎么办?还有一个数字资产,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各个节点、各个主体来产生信息,怎么样保护?供应链金融里可以增加授信额度等,但是在别的领域呢?怎么保护并且激励?你的积分到底有什么用,貌似还没有想清楚。还有怎么保护数字资产,监管机构怎么从监管甚至是立法的角度来保护,还有一些挑战。 谢谢大家!这是我分享的内容。[详情]

中国互金协会单剑锋:健全移动金融APP风险管理机制
中国互金协会单剑锋:健全移动金融APP风险管理机制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中心负责人单剑锋出席活动并演讲。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数据中心负责人单剑锋 单剑锋介绍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目前正在开展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备案管理的情况。单剑锋表示,协会要通过建立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自律管理平台,实现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的实名备案,从而全面掌握整个行业的客户端应用软件的推广应用信息。 单剑锋表示,协会后期还会与其它外部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对接,实现对全行业客户端软件的自律检查、投诉受理、违规约束和风险监测的功能。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单剑锋:尊敬的陈司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到现场进行分享,下面由我介绍一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区块链应用以及我们近期开展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备案方面的一些具体工作。 我的分享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简单回顾一下国家以及北京市政府有关金融科技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规划,针对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介绍一下协会在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情况,再结合今天的主题和区块链的应用场景,重点介绍协会为落实人民银行相关工作要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备案管理工作的情况。 首先来看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陈司长的讲话当中也有提到,就是今年8月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其中对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以及相关的重点任务做了重要的部署,主要包括六大项、二十七个小项,由于时间原因就不过多描述了,这是我们金融科技方面的顶层设计。 北京市在去年11月份由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科委发布了《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五年规划》,就是对底层关键技术以及前沿技术研发在五大方面给出了具体规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然后就是和今天主题有关的分布式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尤其是支持区块链技术在基础层、中间协议层、应用服务层创新的探索,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创新、产业应用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且构建整个区块链产业的生态系统,再就是安全技术方面,主要是指密码技术、量子技术以及生物识别技术。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规划?金融科技规划当中反复提到很多关键驱动技术,今天论坛的主题也是和区块链有关,下面就简单来看一下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发展和应用情况。 我们从全球的视角来看目前区块链项目的一些落地情况,下午各位专家也有进行一些分享,包括中行的郭首席前面也有讲到。目前来看,区块链在全世界的发展主要还是以欧美国家为主,涉及的行业包括政府、金融业、资产管理、土地认证、医疗健康等等相关领域。从全球区块链的应用情况来看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今年Facebook发布的Libra白皮书,影响也是比较深广的。 再从我国的区块链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就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做了一个统计,接近85%的区块链企业主要分布在金融和信息科技发展比较发达的北上广,包括浙江这些省份,而从行业上来说,国内的行业也有过半数分布在技术研发和服务以及金融领域,这里也包括政务方面。 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的发展情况,区块链技术目前都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家也是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工作部署,刚才北京大学的陈老师也有提到,今年10月24日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做出了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战略部署,包括要把区块链作为我们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区块链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之一,我们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发展基础,区块链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所以将区块链核心技术作为我国自主可控发展战略应该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区块链发展战略包括发展目标、任务、作用、监督管理各个方面都有进行明确,简单地回顾一下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包括分布式和传统的集中化存储有所不同,难以篡改、可追溯、开放性、算法式信任等等。 区块链不是需要依赖一个中心机构负责记帐,节点之间是通过算力和权益公平竞争记帐权,这种竞争机制是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而且帐本是全网唯一的。 刚才也有专家提到区块链的类型,按照主要类型来分,我们认为主要有几种提法:公有链、联盟链和许可链,实际上联盟链和私有链都是属于许可链的形式。 简单介绍一下协会在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主要建设情况,就是从我们整个的业务技术规划和业务架构方面进行分享。 这是协会技术规划的简单示意图,可以看到包括三个服务:服务于监管、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社会,围绕这三大职责进行开展。底层就是统一的技术网络环境,再往上是统一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存储,然后是基于大数据平台针对我们搜集到数据的清洗、加工以及计算和统计,再往上就是对应我们的三大块业务,包括服务监管用户。目前协会自建投产风险监测、统计分析,包括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平台和非法金融广告监测等等系统,对于行业也是自建了金融信息共享、产品登记、信息披露、会员管理,今天上午在现场发布的中国供应链数字金融服务系统,还有就是对公众提供必要的金融信息查询以及举报系统的支持。 按照业务架构来说,我们在做好整个数据安全防护的基础上,通过统一的数据接收、统一的数据处理、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信息门户达到规范化的设计,实现协会各个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的合理排布。 下面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协会目前正在开展的移动金融客户端备案管理的情况,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也有所了解,根据我们建设的规划,也和今天的主题有关,我们也在积极开展移动金融客户端与区块链技术结合的具体应用,整个协会平台的建设和陈教授带领下的北京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正在开展相关的合作和研究,这里也对陈教授表示感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备案管理工作的依据,也就是今年人民银行发布的237号文,《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安全管理的通知》,行里是从五个方面围绕安全管理进行集中的阐述: 提升整个APP安全防护能力,主要是指移动金融客户端在设计、开发、发布、维护以及后续的安全监测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都要切实保障整个客户端软件的安全。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指移动金融客户端在收集、使用、删除以及防泄露等方面是必须采取非常有效的措施,来把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提高风险监测能力,主要是指健全客户端风险监测管理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移动金融客户端的安全隐患。 健全投诉处理机制,这是指完善客户端软件的投诉处理机制,提出的工作原则就是有人理诉、有序办诉、高效处诉的工作原则,规范整个的受理渠道和办理流程。 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实际上也是和协会的工作密不可分,我们从协会的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客户端的行业自律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行业公约、建立健全整个黑名单管理、自律检查,包括违规约束、信息共享等等机制,做好客户端软件的实名备案、风险监测。 总之,按照行里发的237号文,我们要通过建立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自律管理平台,最终实现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的实名备案,全面掌握整个行业的客户端应用软件的推广应用信息。当然,后期我们还会与其它外部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对接,实现协会对全行业客户端软件的自律检查、投诉受理、违规约束和风险监测的功能。 行里发的237号文后面还附带《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后续整个软件在备案管理工作过程当中可能要按照行里发的管理规范开展相应的检测和认证工作,技术层面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二十一个小项,包含身份认证安全、逻辑安全、安全功能设计、密码算法和密钥管理、数据安全五个层面,管理层面是设计、开发、发布、维护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回到整个移动客户端平台的建设,怎么和区块链技术结合呢?因为这是一个自律管理的应用,刚才陈老师也有提到目前我们和区块链的结合是基于联盟链的方式,而且是采取计算和共识分离的设计。成员节点是由从业机构、业务部门或者参与者进行维护,不参与整个联盟链的共识过程。数据依赖于一个或者多个监管节点进行同步,不需要同步数据帐本的全部数据。监管节点目前是由监管机构、管理部门和主要发起者部署和维护,具有平台的全部数据,负责验证成员节点计算内容的远程证明,并对写入数据帐本的数据进行排序、共识和同步。 图中讲到整个区块链的功能模块,大家可以看到协会外部合作单位和人民银行是以证书许可的方式加入并组成整个联盟链,金融机构是直接通过我们协会的系统或者人民银行的分支行系统上报信息,参与各方将存证数据进行上链,相关机构对所有数据进行验证,所有参与方是按照证书的权限察看指定信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包含四个模块:CA服务、区块链帐本节点、账本、区块链浏览器。目前我们的设计是由人民银行总行、协会等监管部门部署所有监管节点,保存区块链的所有数据,然后由人民银行的分支行和外部合作单位部署成员节点,保存相关的计算数据,金融机构通过协会的系统和人民银行服务接口提交相关数据。 这里介绍的是移动金融客户端的备案工作业务流程,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包括多种角色,如监管部门、协会自律管理平台、外部风险监测平台和检测认证机构,当然这里还有发布金融APP的金融机构,后续将会面临的就是各大应用市场,肯定要和备案管理平台进行有效联动才能达到最终整个备案工作的目的,目前协会平台已经初步上线,正在进行一些试点工作。 今年年底我们要完成试点机构整个信息的登记,也要完成基础功能模块的上线,包括机构管理和备案管理,第一阶段肯定还要包含备案管理办法的发布。第二阶段将会从自律管理的角度发布自律公约,推广整个备案工作,还有就是完善所有备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第三阶段就是完善整个管理清单的制度,还要把备案管理工作继续进行推广。 这是我们的整个工作计划,目前我们第一阶段已经基本完成,后续的试点就是从分支行,包括有代表性的机构试点开展,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和推广。目前我们选择的试点机构涵盖了传统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和支付领域二十多家机构,后续我们也会开展自律公约、投诉风险共享、黑名单管理和自律检查各方面的制度编制和发布工作,再就是从标准的角度对个人信息保护、客户端安全技术、检测认证技术和相关工作流程发布一系列相关制度和标准。最后希望通过协会和各个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并在行里的具体指导下建设、运行、维护移动客户端备案管理平台,发挥平台的自律管理作用,最终也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金融科技创新带给金融产品服务的高效和便捷。[详情]

陆一帆:通过逐字段加密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问题
陆一帆:通过逐字段加密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问题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金融壹账通区块链业务部总经理陆一帆出席活动并演讲。 金融壹账通区块链业务部总经理陆一帆 陆一帆介绍,平安的做法是首先从根本上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问题,然后再来体现区块链的价值。如果一个订单上面有一百个字段的话,会先让提供订单的参与方用自己的密钥对所有一百多个字段进行加密,每个字段都有独立密钥加密,这样可以达到数据的完整性。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陆一帆:很荣幸能够来到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天我讲的技术性的内容比较多,也包括一些平安金融壹帐通已经在实践的区块链应用案例。 很多开源区块链的项目,包括超级帐本和以太网,似乎用数字签名也可以做,因为数字签名本身就是不可篡改的证明,四十年前就已经很完备了。为什么区块链这么难体现价值?因为它很强调的一个点就是去中心化,数据共享、数据可穿透性、数据透明和可追溯性,这些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一个特性,就是数据要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共享,这样才能去跑智能合约。 那么问题来了,不说金融机构之间不可能共享隐私性的数据,对于安全性也是非常大的问题。现在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观,数据隔离分裂、哈希上链甚至TE之类的,实际上都不解决隐私问题,甚至都依赖于重新创建数据孤岛,或者把区块链变成点对点连接的一个通道,达到所谓的隐私保护目的。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区块链价值、数据共享的透明性,就没有隐私保护;如果想要隐私保护,哈希上链、分链、加密上链、数据隔离、可信计算都会变成一个重新创建数据孤岛的方式。到最后发现,数据区块链似乎和数据库没有什么差别。 平安的做法是首先从根本上解决数据隐私和安全性的问题,然后再来体现区块链的价值。如果一个订单上面有一百个字段的话,我们先让提供订单的参与方用自己的密钥对所有一百多个字段进行加密,每个字段都有独立密钥加密,这样可以达到数据的完整性。 我们曾经为中国海关在天津口岸创建一个区块链网络,由海关总署牵头。如果当时在海关税务部门把订单报关,为了少交税金额实际上是少报的,但如果拿这个订单去银行融资,其实是要多报的,因为在海关少报就少交税,而在银行多报就可以多拿融资。不管是海关、银行还是物流方,增删改查的都是一份数据的话,那就变成了如果某个企业搞欺诈,想在海关少交税就会在银行少拿贷款,如果想在银行多拿贷款就得在海关那边多交税。实际上整个链条当中包括的不仅仅是海关、银行,还有物流公司和监管方,以及其他的债权人等等。形成数据大家都可以增删改查以后就会对数据形成牵制性作用,因为一边占便宜另一边就要付出,供应链金融体系当中,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多交税还是少拿融资都是致命性的,因为现在竞争很激烈。 为什么我们要逐字段加密?因为要让所有的参与节点都能够在链上增删改查一份数据。对数据进行逐字段加密,就可以控制谁能够看什么数据。比如参与方B可以看到字段一,参与方C可以看到字段一二五,参与方D可以看到字段二三四,逐字段加密以后可以看到谁能看什么数据、谁能改什么数据、谁能操作什么数据,增删改查都在一个数据库上进行,这样才能打通真正的数据孤岛。当然,增删改查一份数据其实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做跨境贸易与跨国银行、跨国海关打交道的时候,发现有些数据连出境都做不到,甚至都不能给别人看。比如进行所谓的溯源,如果一个证券公司要看这个数据,前面的原材料生产商不会因为后面证券公司要做溯源把我的商业信息开放给后面的证券公司。我们在全加密框架还要做的就是加密数据在不公开、没有人能够解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全动态计算,密文就是加减乘除的比对。比如,一个买家提供订单信息,一个卖家提供发票信息,二者都有金额,发票金额和订单的金额虽然是由不同的人加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3D密码学体系检验出来二者实际在数字上是相等的,不解密的情况下对所有数据进行校验。一个发票形成以后,如果我有一百万的发票金额,每双鞋是一百块钱,我要买一百双鞋,发票应该是一百乘以一万等于一百万,但是发票只能有五十万,如果所有数据加密的话,我们要知道加密的物流数据乘以加密的单价数据是不是等于加密的发票金额?实际上这里做了加减乘除,因为物流数据更新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加减,乘以单价看一看是不是能够匹配发票上的金额。这才是真正的溯源。溯源不能以牺牲自己的经济商业代价来达到,数据要在不共享的情况下完完全全达到穿透性和共享的特点。 香港的贸融网络也是我们负责搭建。假设汇丰银行去融资,一百万质押五十万在银行A融资,这个企业也可以去质押七十万到银行B融资,如果发票只有一百万的话,一个地方质押五十万,一个地方质押七十万,意味着已经重复融资了,那么应该怎么办?如果我对这个企业的订单进行融资,不管是哪一个银行,是不是总额还是小于订单金额?超过的话就是一笔重复融资。渣打、汇丰以及任何银行之间不会互相告诉已经给订单质押了多少,平安的创新是全加密框架,核心点就是零支持关系验证,所有加密数据大于小于等于的关系以及全动态验证,也就是加减乘除能够在三毫秒内完成所有的计算和验证。 我们也为很多地方搭建贸融网络,数据本来就是去中心化的,怎么把去中心化的数据进行整合?一个订单可以在平安平台上面创建,但我们需要渣打认证这个订单,同样可以重复校验,发票形成的时候出口商在渣打平台上创建发票,但在渣打平台上创建的发票能够和在汇丰平台上的发票进行交叉匹配,没有任何的数据安全泄露,既可以在银行A融资,也可以在银行B融资。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假如阿尔法半导体在内地,阿尔法电子在香港,买卖双方都是子公司,或者就是两个小公司,串联起来其实是无法检测的。因为买卖方可以传统起来承认一个订单、发票或者数字。香港创建了贸融网络,海关创建了物流网络,而两个网络之间可以进行区块链跨链。贸融数据产生的时候其实加密数据在两个网络当中重新产生,就是订单创建到报关和出仓单,这个时候银行要验证一个订单或者发票的真假的时候可以把两个数据网络的数据抓出来,然后在自己的平台对加密数据看一看能不能匹配得上,没有看到信息也能够匹配这些信息。首先来看商流信息,然后检验物流信息,任何密文数据其实都是可以应用的。 今天我讲的都是真实的例子,主要是想说我们要做的是把去中心化的平台进行数据重新整合。[详情]

中行郭为民: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提升银行的运行效率
中行郭为民: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提升银行的运行效率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出席活动并演讲。 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卫民 郭为民认为区块链,尤其是加密技术的应用,可能成为未来数字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现在的区块链平台都是跑在互联网络上,互联网络并不是最适用于物联网、点对点网络应用的一个平台,未来真正的物联网平台,它的发展对区块链应用可能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会看到有区块链的交换机、区块链的路由器。 在郭为民看来,区块链最适合使用的是管理场景。他认为,区块链既保证数据隐私,又能使数据得到有效应用,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转换机制,把多维度的带有细节的数据有效利用起来,这对于商业银行或者是政府的运行效率来讲,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郭为民: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从区块链整体的技术、发展历史来看,最早的一些区块链核心技术,包括非对称的加密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非常多。我们存密码的时候,软件工程师打开软件看不见你的密码,都是经过加密以后才存储的,这些技术已经在金融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点对点,很多IP电话,IP应用,都是点对点的。从纯技术的角度,区块链本身并没有在根本上有技术的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真正热门是在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我们看比特币的诞生跟300多年前荷兰的郁金香一样,荷兰的郁金香没有意义,但是催生了股票和期货市场,在那时候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大家翻一下历史可以看到,各国人民,主要是欧洲的都跑到荷兰炒郁金香。其实是一个道理,郁金香可能催生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繁荣,比特币也催生了整个区块链市场的繁荣,区块链本身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民银行的陈司长,北京大学的陈教授,都给大家做了分享。 但是从技术本身来看,区块链其实是一些现有成熟技术的组合在某些领域的新应用。首先,我们认为区块链其实不仅仅是比特币,不仅仅代表加密资产,也不是一个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它可以不断被优化,它绝对不是一个包治百病的解决方案。而且更重要的是,所谓的“去中心化” 并不是没有中心,所有的区块链系统都是应用层的应用而已,它底下物理层有互联网,互联网是跑在电信运营商的通讯网络上的,包括IP地址分配在内的所有这些应用都是建立在很多中心化的管理和服务基础上的,去中心化并不是没有中心,这个概念需要跟大家澄清,它并不能解决中心化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非透明化的问题,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 什么是数字化?数字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实物商品的销售份额其实是远远超越数字商品的销售。什么是真正的数字时代呢?你在虚拟世界买的服装,买的道具,所花的费用要远远超过你在物理世界买的一件真实的衣服。数字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它的资产怎么进行交易,包括货币的属性是什么,其实跟现在是不一样的。数字货币不是一个简单从贝壳到银币到金币到纸币这样的转变,数字货币会得到一个更加丰富的定义。智能合约加入货币,可能存在某种情况,如某个人非常有钱,大家都不喜欢他,但他就是有钱,调动很多社会资源,未来的数字时代,就把我的一块钱冲抵他一块钱,如果有100万人对他都不爽他的资产可能就减100万,这是数字时代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些新的关于货币属性的问题,这些显然用传统的货币方式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通过所谓的数字货币的方式。但是在今天我们还没有进入数字时代的时候,我们讨论这些应用,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天面对的问题是数字化的问题,不管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上链上线也好,都有很多痛点,还不是完整的数字时代的应用。 区块链,尤其是加密技术的应用,我们认为它可能成为未来真正数字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必然是从各个层次都有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区块链平台都是跑在互联网络上,互联网络并不是最适用于物联网、点对点网络应用的一个平台,未来真正的物联网平台,它的发展对区块链应用可能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会看到有区块链的交换机、区块链的路由器,各种各样的硬件设备,不单是一个矿机、做一个哈希算法而已。这是未来区块链发展的一个路径,它会是在从物理层到链路层到交换层到应用管理层各方面都能够适应未来数字时代发展的基础架构。 我们对区块链本质的理解,目前在数字化时代,它的价值在于以基础的冗余来取代管理规则的冗余。我们要形成共识,可能很难,但是现在区块链很时髦,我们用区块链,可能让大家愿意一起做原来不同意做的,其实你早同意大家一块做的话我们有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去做这件事。但是,现在我们以区块链作为一个切入口,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这是其中的一个应用。当然,透明非常重要。刚才我非常赞同陈老师的一个观点,区块链对于透明的驱动是非常重要的。像银行,大家现在都诟病银行,其实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很多,已经非常方便,成本也是非常低。但是,一直被质疑的就是透明性,不仅是客户,还有监管。监管老问我们,你的数据到底是不是准确,你的数据的有效性、及时性、完整性怎么保证,所以银行会有非常大的成本去解决监管的要求和客户的要求,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本身就是成本。如果有一天银行体系透明了,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就不会有使用银行30-50%的成本去做监管合规,这其实是对效率最大的提升。 目前区块链有很多业务场景,各位嘉宾也都分享了,其实区块链最适合使用的是管理场景。就像商业银行一直有一个悖论,我们要做数据治理,数据治理的前提是数据标准的制定,但是,大家知道,如果所有的数据都标准化了,带来的问题就是细节的丢失,所以如果要用大数据,你需要知道细节,需要维度很多,但是你又需要标准,这其实是一个对立的要求。怎么把对立的矛盾进行统一,区块链有一个非常好的常用场景,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既保证数据隐私,又能使数据得到有效应用,你不用担心是不是标准化的问题,你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转换机制,把多维度的带有细节的数据有效利用起来。尤其是对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就像政府一样,都有数据的竖井,如果我们很好的利用区块链这种机制,这些竖井就会被打破,这对于商业银行或者是政府的运行效率来讲,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这就是为什么从国家层面大力推广区块链的应用。我理解更多的不仅仅是业务场景的应用,而是管理场景的应用。 刚才提了,区块链其实只是一种技术,很多人也持这种观点。它有双面性,它带来了一些以前可能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制造了更多的问题。什么时候我们需要用区块链呢?可能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奥卡姆剃刀法则,如果你可以用成熟方法解决的,就不要用新方法解决,如果说其他方法更加有效,你也不需要用区块链去解决,我罗列了一些怎么进行比较和判断,不一一说了。 这是中国银行区块链的目前的一些实践情况,可以说还是做了很多,不仅是在国内,在香港,包括其他的海外机构,尤其是房地产的估值,还有电子钱包、电子票据等等都有很多应用,我们做每个应用终极目的还是在探究区块链技术本身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效率提升,能够解决什么样以前解决不了的痛点。 从路径上看,区块链会在批发业务中得到比较早的应用,它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的参与方会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上链的问题,你如何确定合约得到了满足,谁有这个能力把这个款结算和执行,这些跟传统领域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复杂度如果能用区块链的方法把大家都召集到一起来参与一个简化流程,优化效率的工作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零售业务我们在积极探索。 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律问题、监管问题、协同问题、安全问题,各个层次都有很多未解的问题,在座各位如果感兴趣,继续在区块链这个领域做一定的继续的发展,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些更多的原创性的研究工作,不要去重复人家已经说过1千遍的理论和概念,其实区块链我们目前认为,尤其它在底层,物理层、链路层需要做的很多工作都是空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觉得会有一定的时间。 最后,我给大家一个呼吁,今年的重点是关注绿色金融,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很多是参与挖矿的,提一个个人的观点,挖矿完全是无意义的行为,只是浪费了资源,浪费了地球宝贵的资源,其实给社会不创造任何价值。如果说你是参与挖矿这个行业,我也希望能够反思,为了地球的未来,我希望大家远离挖矿这个行业。 谢谢大家![详情]

陈钟: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作用将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陈钟: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作用将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陈钟出席活动并演讲。 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陈钟 陈钟认为,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有着它的技术内涵,关键是我们如何把这样的技术内涵映射到数字经济当中的记录事实、可编程、可激励,这是很重要的社会治理上的含义。 在陈钟看来,区块链在所有新技术发展当中更加注重的是重构生产关系,因此发挥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作用,必将促进中国实现第五个现代化,也就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陈钟: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金融互联网论坛,特别是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与发展的分论坛。我选择的题目是“联盟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包括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方向、联盟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联盟区块链在金融领域融合创新的潜力。 10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对区块链做了重要指示,提到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当中起的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特别明确主攻的方向,也有提到相关部门领导同志要注意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的能力,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这当中也有提到依法治网要落实到区块链管理当中。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要强化基础研究、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应用等。我们还注意到,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到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有明确的部署,不仅涉及到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个总体的目标。在此方面,区块链特别是智能合约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如何发挥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讲到联盟的区块链,我们还会看到区块链就是一个共享的分布式帐本,用于商业网络当中促进交易记录和资产跟踪,包括交易、数据、时间戳等等。区块链技术就是一个分布式帐本技术,多方参与、协同合作、记录交易的历史,中间有三个基本问题:谁来记帐,公开的、联盟的还是私有的;如何保证记帐的正确性、防篡改和共识机制;谁可以访问权限管理和隐私保护等问题。我们看到,把中心化的帐本技术变成分布式帐本技术,就从中心化、需备份、易篡改、不透明变成了点对点、抗毁坏、防篡改、全透明。这也是我们得以用于做社会治理的一个根本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就谈不上区块链和区块链的技术。 从技术维度上看,互联网的发展从1994年直到今天经历了主机互联、信息互联、人人互联、物物互联,再到价值互联。价值互联和之前的信息互联最大的不同就是数据和信息不能随便去拷贝和共享,同时没有互联网作为基础也谈不上区块链的服务。当然,我们也看到包括中国在内,不能上网人口的比重在全世界占比还是非常大的。2009年到2019年十年的发展当中,有三大代表性的项目:包括比特币的系统、以太网的系统和超级帐本的系统。以太网是把区块链的技术从比特币这样一种应用当中的底层剥离出来,它的最大的创新就是支持智能合约,构建各种各样的应用。超级帐本实际上是进一步扩展了智能合约所书写的语言体系,使其能够更进一步地支持面向企业的信息化的应用。   为什么Libra引起了各国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我们绝不能看Libra是Facebook要做一个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这样的功能性的东西,提出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而且要携手金融部门,包括各个行业的监管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和协同创新,经过区块链发展的十年,决定依托联盟链的技术和联盟的协作,而且认为这是确保这种新体系可建立、可持续、安全和可信支撑框架的唯一路径,这样的话使得我们不得不很好地反思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情况。 再从社会治理和经济的维度来看,区块链是一种记帐科技的根本创新,也就是我们看到1490年发明的复式记帐法奠定了今天的银行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直到2009年这个体系也没有变过,计算机只实现了它的有限电算化。比特币系统出现之后,记帐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记帐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现在我们可以把规则记在帐本上,规则可以在一个不可篡改的历史条件下自动执行,可以说分布式帐本技术、区块链技术是在会计学意义下的一次重要创新。 今天我们看到,公有链也就是非许可链是面向公众、人人可以自由参与和退出,造就了今天的比特币系统,但由于它是开源的,所以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各种变种的加密数字货币,当然,它们的出现以及功能区别也引起了监管上的不同。以太网通过智能合约能够支持多个项目,本身也是一个公有链的技术,这些公有链技术带来的社会治理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们看到,联盟链是可以管理的,实名访问受到一定的控制,因此是存在一定信任前提的链,并且我们看到以太网的这种公有链在近年来也开始通过EEA向联盟链融合发展,Libra的网络式联盟链是可管理、可管控的,共同参与进行监督的链。 联盟链最大的社区就是超级帐本,目前有250多个会员,中国会员数超过50个,Fabric在中国的金融领域的应用大概超过50%以上。北京大学也是超级帐本的大学会员,我们在关注整个技术本身的发展。区块链核心技术架构和产业布局仍然在演进当中,也有很多具体技术层面我们都在开始关注,但如何融合创新仍然是一个挑战。区块链应用的特色就是多方参与、分布抗毁、全网溯源、智能合约。我们用它来做什么?实际上就是要实现数字经济的可编程可激励、价值存储和传递,多方协同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利用智能合约实现社会治理规则的自动化,也包括数据资产化和确权。 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有着它的技术内涵,关键是我们如何把这样的技术内涵映射到数字经济当中的记录事实、可编程、可激励,这是很重要的社会治理上的含义。 2018年6月,也就是在浙江大学成立区块链研究中心之后的两个月,我们也成立了区块链研究中心,它的基础研究重点就是支持政务服务和监管科技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如何跨部门协同和监管,如何用监管语言来支撑。再就是研究联盟链支持类Libra的研究,一个联盟链的技术可以支持数十亿级的实时支付交易应用。 我们看到融合业务和监管联盟,区块链的设计目标需要高效、需要安全、需要合规、需要灵活,而且由于是联盟链,它的优化可以应用于很多已有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我们起名叫做博雅正链的联盟链可以面向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实现联盟链的整体架构,和全球不同的创新之处就是把监管层作为联盟链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层次,能够实现真正把监管和业务融合起来。 我们所定义的Reg Language就是要把监管数字化和智能化。区块链的架构当中,我们看到Libra已经在往前推进,比如用到的Move语言可以支撑相应的特征,Reg Language更多的是支持监管科技。Move体现的最大不同就是基于资源优先,而资源不能被复制和移除,我们的Reg Language主要实现监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我们看到联盟链在金融领域融合创新的潜力还是巨大的。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财政部的扶贫资金大概有接近百亿,但我们的帐本往往到了最基层的县级财政就断掉了,至于这笔钱是不是给到贫困户手上,他们到底用钱做了什么就不清楚了。所以。我们往往靠事后的督导、监督、立案、查办、判刑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广西的时候就把帮扶联系人和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三个不同的维度延伸帐本,分布式地记帐,针对整个资金进行补充。 我们再来看公证对接金融业务,前期大家也很提倡,为的就是一旦出现异常能够很容易地把它们连接起来,上游对接银行,下游对接法院。目前,局部的区块链应用已经开展,整体上还有相应的距离。 此外还有更多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未来的应用潜力还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的备案制度,两期备案接近500家,特别是在第二期的时候,我们看到深圳市税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也作为政府机构参与到了备案当中。但我们还是要注意,区块链的服务还是刚刚起步,特别要注意的是中央网信办强调备案仅仅是对主体区块链信息服务相关情况的登记,不代表网信办对其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已备案的主体后续将接受网信办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这也进一步对我们如何规范地推进区块链的应用提出了很重要的管理方式。 早在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就有讲到区块链将重塑未来金融服务,我们看到有六个重要的发现和六个价值的所在。其中,对于监管效率的改进在报告当中给出的结论是,监管创新能够把事后变成按需即时,其主要的原理就是用分布式帐本实现监管者和受监管对象之间共享数据记录、打破组织壁垒,能够有潜力地、轻松地实现交易数据子集以实时的方式和监管者分享,并使得监管者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实现实时验证交易。这对我们的启发不仅仅是业务领域,社会、环保、政府政务方面都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区块链把监管创新从事后变成按需即时。 最后我想说,区块链的确在所有新技术发展当中更加注重的是重构生产关系,因此发挥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作用,变革激励调控机制和媒介,必将促进中国实现第五个现代化,也就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我们也非常期望下一个十年中国的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详情]

央行陈立吾:要建立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创新管理机制
央行陈立吾:要建立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创新管理机制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 陈立吾认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紧跟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些区块链应用成果。但金融业如何用好区块链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具体来看,一是节点规模、性能、容错性之间的难以平衡。二是链上链下信息一致性难以保证。三是技术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上述区块链应用的问题和瓶颈,陈立吾对如何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区块链技术跟踪研究;二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标准制定;三是引导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应用;四是加强区块链技术的行业协作。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陈立吾: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出席2019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人民银行科技司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金融业如何更加规范安全、高效运用区块链,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下面对此有几点想法和大家共同分享:区块链技术具有低成本构建互信、数据不可篡改、信息可追溯的优势,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金融业而言,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对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优化业务流程方面,金融机构基于区块链技术能够弥补金融行业和实体产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建立高效的价值传递机制,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综合运用,提高资金清算速度与利用率,有助于疏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促进数据共享方面,金融机构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明确数据所有权的基础上,构建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壁垒与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金融机构依托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征,可将层级化的管理变为片平化的管理,取消中间商,减少交易记录核对等方式,助力金融机构构建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模式,降低现有运营流程的复杂度和成本,实现开源节流。在建设可信体系方面,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产生技术定义的信用,实现信用的技术背书,弥补交易参与者之间的信用鸿沟。当然这里说的信用背书的技术和发展没有改变金融中介的本质,而是丰富了信用媒介和桥梁的表现形式,推动金融信用体系更加完善。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紧跟发展趋势,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一些区块链应用成果。金融业如何用好区块链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节点规模、性能、容错性之间的难以平衡。共识算法是区块链核心技术之一,目前主流的共识算法存在着节点规模、性能、容错性三者之间的难以平衡。共识算法在容错性和参与节点数量上有较大的优势,需要大量的函数计算,达成共识的周期较长,性能上有较大的提升,每秒交易量可达数千笔,容错性相对不高,节点数量超过一定规模后性能也有大幅下降。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区块链技术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链上链下信息一致性难以保证。区块链可以保障线上记录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不可篡改性,涉及线下团队实物交付时难以覆盖所有阶段,可能存在链上和链下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技术能够保证链上数据完整性和不可篡改,确保业务流程的公开、透明,但无法保证链下数据的真实性,是否与链上数据的一致性。 三是技术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网络安全方面,区块链技术采用点对点的网络结构,消息广播机制,节点可自由的进入和退出,易遭受路由欺骗、地址欺骗攻击。交易方面,采用分散化的模式,同一区块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不同的节点,不同节点的共识算法和版本难以保证一致,在达成共识过程中,易发生区块链分叉导致交易风险。交易安全方面,未采用加密措施,节点在区块中附加自定义数据,区块链中历史数据不可更改,包含的病毒和木马将会自动传播到全网进行恶意攻击。 针对上述区块链应用的问题和瓶颈,下面就如何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区块链技术跟踪研究。当前区块链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难点。金融业针对区块链应用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加大区块链研究与人才的培养,推动产学研用的协作研究。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共识算法存储机制、加密算法等区块链底层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技术安全水平和运行效率,推动区块链更好的满足金融领域的应用需求。 二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标准制定。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标准决定质量,用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金融机构要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与金融领域应用的实际需求,加强金融领域区块链应用的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规范作用,统筹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技术架构、跨链通讯、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性能评价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规范建设,以标准促发展,以安全保发展,切实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应用与有序发展。 三是引导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应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也可能引发新的风险。要探索建立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创新管理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重点从实施性、吞吐量、信息保护等角度分析应用场景。在区块链创新应用推广过程中,要建立风险防控和补偿机制,确保应用的可行性、合规性和安全性,在依法合规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区块链的技术应用,使其更好服务金融业务创新。 四是加强区块链技术的行业协作。区块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基于分布式的低成本建立节点间互信机制的技术。作为解决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互信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区块链金融应用离不开多个机构的配合与协作。因此,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纽带和协调作用,加强区块链金融应用、治理与行业协作,推动各方加强区块链技术与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的质量和水平。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当前金融科技蓬勃发展,金融业正处于以科技赋能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希望金融机构紧跟时代步伐,紧握发展机遇,切实规划好、管理好、应用好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共同推动金融行业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周晔:小微企业面临数字化的困境
周晔:小微企业面临数字化的困境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汇付天下董事长兼CEO周晔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汇付天下董事长兼CEO周晔 周晔指出,小微企业要做数字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自己来建,但这非常困难,因为需要IT人员,需要很长的实践周期。第二种借助很多大的平台,但是在过去几年当中,平台的收费越来越高。 因此,周晔认为小微企业面临数字化的困境:不和大平台合作,没有流量;和大平台合作,没有利润。不过周晔也直言,数字化一定要做。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周晔: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感谢中国互金协会的邀请。 今天出的题目特别好,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微企业,这是很长的话题。整个金融科技我们数下来有支付、贷款、财富管理,中小微企业需要的第一个服务和最常用的服务还是支付,因为它刚性、高频。第二个问题,支付还是个事吗?去年支付协会报出来的数字,中国银行帐户已经超过100亿户,银行卡超过76亿,支付账户和钱包超过46亿户,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田间地头,也渗透到所有的凡夫走卒。今天中小微企业的支付,怎么又突然出现了一个问题呢?今天的小微企业和几年前不一样了,它需要的是数字化服务,和以往银行卡收单、钱包支付、轻微的连接不太一样了。 当前中国的小微企业或多或少都参与了电商,如淘宝卖家、京东卖家等等,业务管理离不开社交,同时可能会依托大量的共享平台去服务客户,如美团、饿了吗等。客户和员工也基本在线上,还有上下游。一个中小微企业要的数字化是不言而喻的,所有的销售、采购、日常管理全部要在线上,而且是实时的,同时上下游、员工必须在任何时候保持协同、同步,所以即便是小微企业也难以逃掉数字化浪潮。 小微企业要做数字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自己来建,但这非常困难,因为需要IT人员,需要很长的实践周期。第二种借助很多大的平台,但是非常不幸,在过去几年当中,平台的收费越来越高。大致看了一下,无论你是点餐,还是到电商上面卖货,被收割掉的是所有销售额的20-30%,尤其是很多服务本地客户的小微企业,服务是他的,原本三公里之内的客户也是他的,但今天他需要交20-30%的引流费用给平台。 小微企业面临数字化的困境,如果不和大平台合作,没有流量,如果和大平台合作,没有利润,但数字化一定要做。我们在过去的2-3年之内,发现了这样的情况,SaaS成为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的普遍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SaaS我们合作了将近300家,有很多是做零售的,也有很多是做产业链的。产业链这里面有很多细分行业的平台,提供搜索、提供撮合,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工具,比如说HR的,或者是财务的、税收的,这些SaaS可能变成了一个小微企业迈向数字化的必然选择。大的电商、大的社交平台可能只是一个浅连接,可能只是一个轻接触,每一个行业资金流、信息流、人脉、商业模式都需要花5-10年的时间,慢慢遁出一个不同行业的SaaS。不像互联网上半场2C的模式,靠砸钱、补贴、品牌营销就可以迅速占领市场,它可能是靠钱砸不出来的领域,需要慢热型的行业,所以说SaaS可能会是一个小微企业的不二选择。 事情是不是到这里结束了?小微企业要数字化,有那么多现成的SaaS,听起来那么的完美。但SaaS本身并不那么完美,SaaS服务也面临一些困境,他们服务的是小微企业,提供的是一个行业的小的信息、搜索的平台,中国中小微企业以往没有为信息和软件服务的习惯,SaaS本身收不到太多的钱,SaaS的运作模式离不开一支遍布全国线下的铁军,所以渠道的成本非常高昂。 近两年来,和其他行业一样,SaaS通过VC和PE进行融资也遭遇了极大困难。比如,中关村金融科技这一年融了400多亿,从总量来讲可能是前几年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甚至更低。SaaS本身生存是有极大问题的。那么,我们的实践方式是什么?将SaaS和支付结合,使得SaaS从原来的信息和产品的服务商转化为交易的服务商。中国的小微企业还是愿意为交易付费的,你帮他做成了生意抽一点,你帮他引流了抽一点,你帮他复购了抽一点,帮他交叉营销做成了抽一点。所以看下来,SaaS和支付的结合,是天作之合,使得服务小微企业的数字化从原来的信息和产品的模式,可以转化为交易服务商的模式。 原来我们提供的收单产品、扫码支付产品以及简单的聚合支付产品,能够满足小微企业和SaaS的需要吗?肯定不能,所以产业互联网的支付会比2C的支付要复杂得多。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支付产品,而且是一个分类的支付解决方案,需要支付、需要分帐、需要代发,还需要帮助解决税务优化问题。这对支付公司下半场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跟刚才的很多嘉宾一样,我认为技术是提升支付本身的唯一选择。可能支付大部分必须把自己变成云上的SaaS服务商,都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存储、处理、算法能力的极大提升。所以说,新技术将推动整个国内的支付模式,从原来移动支付向分类的支付解决方案迈进。 支付同样可以在2B的业务当中,在小微企业里面,变成一个连接点。通过这样的连接,使得后面的贷款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及其他业务真正成为可能。我本人不太相信,一个小微企业直接在没有任何行为数据和高频交易的支撑下,可以去预测它的行为或者预测它的信用。我相信支付在未来的产业互联网当中,在这样一个小微群体里面仍然是连接点和桥梁。基于这些数据,基于这些连接,我们可以去极大的促进它的复购,以及交叉营销。谢谢大家![详情]

黎健: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具备三种能力
黎健: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具备三种能力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TCL集团副总裁黎健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TCL集团副总裁黎健 黎健认为,一家优秀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具备三种能力:产业智慧、科技创新和金融严谨。首先,一定要了解产业的关注点是什么,整个大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小到微观的核心系统供应链生态情况,应该都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这个产业以及产业链特点的金融产品出来。其次,科技创新对于供应链金融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把产业的场景和金融的场景融合,还有其它各种场景的融合。最后,关于金融严谨,黎健认为金融合规应该是重中之重,也是业务发展的前提,只有在有效的、合理的监管之下,金融科技公司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黎健: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代表TCL和各位分享我们在供应链金融科技创新上的实践和思考,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融入产业生态、链出小微希望”。 在TCL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对于一个产业集团和大公司来讲,有一个健康、高效的供应链生态是非常重要的,链条当中的每一个企业拥有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链条上各个供应商的融资情况。我们发现,不同在链条上的融资成本不尽相同,低的只有4%-6%,高的可以达到30%,还有些企业甚至支付30%的成本也无法获得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 我们一直认为,供应链条上的融资成本最终会转化为原材料成本,也就是转化在核心企业的身上,然后进一步传递到消费者的身上。同时,也一直在思考可以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做些什么,也做过一些探索尝试。比如,2015年就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供应链金融短期融资券。相关实践让我们获得了一些经验,并且触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还是应该更多地聚焦在以交易为背景的应收应付环节。 目前,在应收应付环节的融资中,银票的融资转换率达到60%,商业汇票转化率为30%,但是整个规模当中占比最大的应收帐款融资转化率只有7%。问题在哪里呢?金融机构不是不想做小微企业的融资,他们的意愿非常强,很多金融机构很早就成立了普惠部,并且把这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但推进的时候还是存在很大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传统金融难以解决信用机制的问题,信用传递的有效工具存在缺失。 进行归因分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能力与意愿主体的分离。出资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首先是运营效率、运营成本、风控的问题,还有就是资金的供给问题。资金供给对于银行来讲应该说不是一个问题,但各种关键能力并没有全部掌握在金融机构手上,其中有一部分掌握在核心企业手上。所以,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着力点方面,如果没有产业金融、没有产业参与,我们很难解决现在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关于如何破局,国家政策环境催生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无论是作为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以及产业都积极投身到怎样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尝试。 2015年6月17日,我们推出电子应收帐款确权凭证,承载的信息包括合同发票以及确权承诺。可以看到应用场景主要是核心企业开立给到供应商,供应商可以向下流转参融。我们在刚做这个平台的时候,由于当时的初创人多数都来自金融机构,所以我们始终把金融监管这根弦拉得很紧。第一张单开出之前我们已经明确了规则,就是“三个严禁”。一是严禁开立没有采购背景的金单,通过什么方式检验呢?我们去查ERP、去看应付余额,如果出现异常增长的话就有可能是在开立没有贸易背景的金单。二是严禁借机延长供应商帐期,我们会看报表周转期,如果以前的周转天数是60天,突然暴涨到120天的话肯定是有问题。三是严禁以任何形式滞留或者占用资金,平台全程不碰资金,这是底线。以上是初始的时候我们设定的规则,之后我们又顺应监管引导的政策方向进行了持续优化和完善。 这是我们在应收帐款环节创新供应链金融的尝试,这种模式的好处在哪里?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介绍,就是在这种创新模式下,核心企业或者大型企业优质的商业信用可以向上传递到供应链条的不同供应商和不同环节,让这些中小供应商也能够享受到融资条件跟大型企业类似的融资。 具体来说,供应商层面的好处简单来说就是三点:方便、快捷、成本低。对于金融机构的好处包括批量获客、风控、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这样的模式下,银行是可以实现普惠资金下沉到供应链条不同环节的精准扶持,也帮助银行或者大型金融机构成就普惠小微的社会责任和情怀。 最后我们再看对于核心企业的好处,对于核心企业来讲,这个链条上的资金成本降下来,最终肯定会反映为采购成本,更重要的是,资金活水进入供应链条的不同环节,实现精准扶持,对于整个供应链条的健康高效运营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我们来讲有及时的交付,质量得到保证和加快周转就是最有力的支持。 模式方面,我们认为最大的创新点还是用科技力量来优化风险的控制。大家知道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当中,对于中小微的扶持方面我们首先面临的是欺诈风险,通过应用OCR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验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检查合同发票等等信息提高效率,通过数据的交叉验证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也会应用到区块链的技术,数据验证之后实时上链,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不可篡改。 接下来和大家看一看应用成效,目前我们平台上注册的企业有1.5万家,融资规模448亿元,笔均融资规模62万元。除了TCL的尝试之外,我们从2015年开单,2016年和同业分享,就有接到很多大型企业集团上门和我们交流学习,我们也非常无私地把我们的经验进行分享,其中很多企业就说可不可以把你的平台应用到自己的上下游供应链当中?我们当然非常欢迎,后来我们也因此成立了一家公司向外输出服务。任何来到我们这里交流的大型企业,无论最终有没有选择我们,我们都会无私地把我们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因为只有有了更多的产业投入到供应链金融,主动跟金融机构合作才有可能真正更大范围地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 我们合作的核心企业还是以制造业为主,覆盖了电子、电气、设备、建筑和化工。 这是企业的构成,可以看到TCL这样的核心企业,包括前面讲到的电子电气设备行业企业,其中典型的特征就是98%是制造业,链接的上游企业当中有超过1.5万家,中间的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5%,这些中小企业当中大概有3/4是制造企业,这也是我们平台的一个行业特征。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普惠特色鲜明。金单融资期限只有73天,基本上和我们国家应付帐款的周转天数是一致的,笔均62万元,金额比较低,平台融资综合成本平均年化收益率6%,在市场上也算是一个合理的水平。图中可以看到我们的笔均金额是在逐步下降的,刚才说的62%是从开始到现在的笔均,2018年我们的笔均降到了54%。 从效能上来看,最小的融资期限是1天,最小的融资金额是100元,放管速度可以达到2分钟,7×24小时的系统服务,网站停留时间大概5分钟,还有一个数据就是从开始到现在,我们平台上的坏账率、不良率都是0%,没有出现过逾期。 最后谈一谈我们做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的一些感想,我们认为一家优秀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公司应该具备三种能力:产业智慧、科技创新和金融严谨。 我们做这样一项事业,一定要了解产业的关注点是什么,整个大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小到微观的核心系统供应链生态情况,我们应该都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这个产业以及产业链特点的金融产品出来。 大家可以看到科技创新对于供应链金融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把产业的场景和金融的场景融合,还有其它各种场景的融合,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新产品的推出也对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深入到毛细血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坚持两点:科技角度是因为需要而存在,因为我们的客户需要,所以我们才会有这个科技应用的要求。创新也是因为应用存在,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比较鼓励的是对成熟技术的创新应用,科技必须是经过验证的科技。 关于金融严谨,金融合规应该是重中之重,也是业务发展的前提,需要规范制约、拥抱监管,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坚持这一点。我们也多次呼吁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过程当中,监管力量应该尽早介入,尤其从开始到现在互金协会在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觉得在监管层面可以有多种力量一起参与。今天上午也有看到北京的金融监管李局长讲到现在正在做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试点以及监管沙盒的尝试,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印象,只有在有效的、合理的监管之下,金融科技公司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作为一家供应链金融公司,我们只有建好这三种能力,三力齐发,才能实现成就小微的愿望。[详情]

肖钢: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仍然不充分
肖钢: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仍然不充分

  原标题:肖钢:需防止大型公司恶意收集、滥用用户数据 作者:彭婧如 李金磊 17日,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需加强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防止大型公司恶意收集、存储、交易、滥用用户数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当前金融科技迅速发展,资本与科技紧密结合,更多的资本向新技术集中,我认为现在进入到‘金融资本+技术垄断’的新阶段。”肖钢表示,近年来,一些大型科技公司进入到金融服务领域,形成了大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就是所谓的BIGTECH,也有人称之为“数字帝国”。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产生总体上来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如说优化了金融服务的流程,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他同时也提醒道:“必须看到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混业经营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仍然不充分,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难以分辨营销手段背后的金融风险。三是头部公司可能形成行业事实上的垄断,主导行业的话语权,对数据隐私的保护也存在漏洞。四是可能存在技术安全的风险,缺乏应急管理机制。 “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欠缺,数据你可以用,但归属权是谁的,只能被哪个机构来使用是缺乏规范的。”肖钢指出,要防止大型公司恶意收集、存储、交易、滥用用户数据,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进一步落实投资者管理,做好风险揭示,妥善处理投资者的投诉。 他建议,完善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框架,从数据保护隐私明确数据归属权和私有权的管理,加强反垄断的监管,以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金融监管的适用性等。 “数字金融监管的问题,任务非常紧迫。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制定对数字金融的监管框架、理论、政策和原则。这一轮机会一定要抢抓住,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参与和主导国际上对数字金融监管的规则制定。”肖钢说。[详情]

封建强:平台化将成为保险科技赋能的重要形式
封建强:平台化将成为保险科技赋能的重要形式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人保金服副总裁封建强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人保金服副总裁封建强 封建强认为,数字化转型其实不只是技术问题,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合作是人类社会的出发点与终极问题,组织和市场是实现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体现。提高合作效率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重大的技术进步为提高合作效率创造了条件,社会就会发展出新的组织结构和合作模式取代旧的结构和模式,这个过程就是技术驱动的社会转型,是解构和重构的过程。源于技术,但是不止于技术,远远比技术要走的深走的远,技术驱动的组织变革、制度变革、文化变革、服务变革,既是数字化转型的内容和表现,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目的。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封建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在这里向大家报告一下自己的思考,我的发言稍稍偏离一下今天下午的主题,“保险科技的发展路径与未来”。 未来十年可能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十年,也可能是最糟糕的十年,这较少取决于技术,更多取决于我们的选择,面向未来,选择很重要。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是采取渐进式的转型方式,利用新技术逐渐改进产品和服务,还是采取激进的方式实行彻底的变革,开发完全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调查了4千多家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情况,56%的企业采用了渐进的模式,44%的企业采取了激进的模式。调查表明,这两种模式都有效,在数字智能方面得分较高的公司,财务业绩较好。但是这两种模式又都存在不足,面临不一样的风险。对于渐进变革的模式而言,继续的快速发展可能会颠覆他现在既有的模式,但是对于激进的变革者来讲,采用还没有经验证的激进模式存在一定的冒险。通常情况,企业只有在数字颠覆的威胁很大的时候,才会采用激进的模式。 我在想,能不能把渐进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与激进的数字化转型模式结合起来呢?让存量进行适应性调整,让增量以崭新的方式面向未来,既克服大步创新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的风险,又防止小步调整可能面临技术环境快速改变带来的颠覆性的风险。这是不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呢?我给大家报告一下,我对这个事情的初步的思考。 首先,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数字化转型其实不只是技术问题,它在本质上是一个解构与重构的过程。合作是人类社会的出发点与终极问题,组织和市场是实现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结构的重要体现。提高合作效率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重大的技术进步为提高合作效率创造了条件,社会就会发展出新的组织结构和合作模式取代旧的结构和模式,这个过程就是技术驱动的社会转型,是解构和重构的过程。源于技术,但是不止于技术,远远比技术要走的深走的远,技术驱动的组织变革、制度变革、文化变革、服务变革,既是数字化转型的内容和表现,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目的。 传统的信息理论,十年以前,你去查找国际上的文献,一般都认为,IT具有商业价值,企业的应用系统中,蕴含了商业战略。市场策略、运营的经验、业务的流程、专有的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以被外部化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信息技术部,每个公司都在做技术系统的开发,因为觉得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不可以被外部化。现在的情况变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自身也在被解构。原来基于社会的基础信息架构上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开发的信息系统,实际上现在这种方式在被解构,知识与技术正以更加开放、更多共享的方式进行融合。原来是在一个公司内部技术和知识进行融合,现在是全社会技术和知识在进行融合,单个企业的经验与技能正在被无数企业的经验和技能所取代,企业信息化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现在企业信息化变成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解构与重构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解开的东西越多,重构的结构和形式就越丰富。保险科技在保险业的解构和重构中将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对保险科技的演进要经历三个阶段,分离到平台到融合。传统的结构里面,有的保险公司有自己的基础设施,有机房有设备,有专门的技术部门和信息体系,保险科技和保险服务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保险科技的获能与赋能都局限在企业内部,保险科技要获得能量、获得知识、获得思想,获得制度的支持,都是局限在企业里面,以业务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管理制度规定了保险科技的发展路径。在传统企业里面,保险科技是成熟的,由业务来主导的。新科技为重构保险合作关系、提高保险效率创造了条件,推动保险科技和保险服务进行组织上的分离。现在已经看到,很多银行都成立了自己独立的科技公司,保险也在成立科技公司,开启了保险科技解构与重构,保险服务与保险业的新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分离阶段。保险科技和保险服务从逻辑上、从组织上开始分离。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企业来讲不亚于是一场革命,技术体系上进行适应性更新是比较容易的,对组织、文化、制度作出根本性的调整可能比较难。在临界创新、跨界竞争等多种外部压力的冲击下,转型的时间表在不断的缩紧,需要新的主体承担解构与重构的重任。传统主体要做适应性的技术变革,完成向新的组织体系、新的文化、新的制度转变,会有一定的难度,可能需要特别长的时间,但是我们现在所有的企业,不光是保险业都面临着临界竞争,都面临着跨界竞争,跟你相关的领域,不断的进行创新,这些新生的主体,给你转型的时间表是非常有限的。在面向未来重构技术体系与保险服务的同时,我们要重构组织体系、组织文化和企业的制度。我们看到保险服务和保险技术在进行组织上的分离。 第二个阶段是平台阶段。平台化会成为保险科技获能与赋能的重要形式。麻省理工学院从13年开始,每一年都有一个论坛,平台战略高峰论坛。今年的高峰论坛上有很多观点,第一,平台模式主导了商业世界,世界上5个最有价值的公司都是平台型企业。第二,未来20年无论是大众市场、还是高端奢侈品,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在不建立生态系统的情况下生存。第三,人工智能和微服务将由平台来推动,平台是开放与共享,开放与共享就是这个时代的发展主旋律。平台就是基于开放与共享的基础架构,体现开放和共享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平台主导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保险科技也需要集聚更多的力量来发展,服务更广泛的群体,平台化是必然的趋势。保险科技和保险服务分离了以后,保险科技公司必然会向平台方向走,要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来加盟,和它一起来打造保险科技体系,也要向更多的保险主体提供服务。但是,我想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艰难,我们现在看到的平台企业,大部分都只能够向企业提供边缘的服务,在传统的领域里,我想慢慢会把核心体系进行解构。 第三个阶段是融合。保险科技和保险服务进行分离以后,当保险科技平台建立起来,我相信科技会更多的对保险服务进行解构,所以保险科技平台将以开放共享的架构,基于SaaS的服务,集聚多方的力量,持续的解构保险服务。对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服务方式进行解构,变成一个微服务的科技体系,组装到平台上来,从而实现对保险运营体系的重构,完成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从组织结构开始,到最后实现对整个保险运营体系的全面解构,再组装到平台上,完成对整个保险服务流程体系的重构。从解构到重构的过程,一定是保险市场、保险格局进行深度调整的过程。我相信未来市场上会形成很多大的平台企业,但是肯定今天的格局会发生一些变化。 接下来简单报告一下我们的一些实践。人保金服成立于2016年10月,是人保集团全资子公司,唯一一家科技子公司,致力于发展保险科技体系。我们以构建智慧保险体系为目标,连接、数据、智慧为关键节点,通过科技促进服务、组织的解构重构,推进保险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生态”的融合。智能营销、智能理赔、智能服务、智能营销方面,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机器替代人工,电话营销;推进智能理赔,利用图象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力图实现自动理赔;构建了智慧服务体系,主要是在汽车领域;构建了智能风控体系,旗下有小贷公司;做了创投平台,保创空间。 总的来讲,当前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正在持续的、深刻的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保险科技也迎来了难得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坚持“保险+科技+生态”的概念,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连接、智慧、科技等关键节点的创新,构建保险行业新生态,努力解决保险行业面临的新痛点。我们期待和广大同仁一起,推动保险服务向智慧化转型。谢谢大家![详情]

工行钱斌: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工行钱斌: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钱斌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钱斌 钱斌认为,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赋能小微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推动金融服务的需求方与供给方共同受益。一方面,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的载体、渠道和技术,但没有改变其本质,所以商业银行仍应该围绕客群的特点,专注打造品牌、客户、信息方面的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重构了商业银行的模式、服务和产品,也提升了效率。从线下的网点、网上银行到直销银行,再到手机APP,从零售金融拓展到政务服务、公司金融、投资银行等各个领域,全面重构了银行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风险防控手段,为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全面的支撑。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钱斌:尊敬的陆书春秘书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非常荣幸参加本次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由“互联网+”到“智能+”的跨越新阶段,智慧智能成为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社会各界也广泛关注、热议普惠金融,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商银行的名字就带着“工”与“商”,所以工商银行是从工商信贷起家,我们始终会坚持与小微企业风雨同舟、携手共进。 下面,我简单地谈一谈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的一些思考和观点,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为什么要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刚才陆秘书长也有谈到“56789”的典型特征: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细胞,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和引擎。支持发展小微企业不仅是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的六稳要求,也是推动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大局和责任,也是我们的市场和机遇。 第二,小微企业需要哪些服务? 当前各方对于小微金融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融资层面,但实际上,根据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资金周转的特征,根据其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金融需求存在明显差异。需要短期和长期,需要信用与抵质押,需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多元化的融资支持,需要包括开户、结算、融资、投资等在内的全链条、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所以小微金融的发展既要勇于创新突破、善于运用各种新技术的手段去发展,又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服务,不盲目追波逐流。 第三,金融科技可以为小微金融带来哪些新动能?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赋能小微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推动金融服务的需求方与供给方共同受益。一方面,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的载体、渠道和技术,但没有改变其本质,所以商业银行仍应该围绕客群的特点,专注打造品牌、客户、信息方面的综合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重构了商业银行的模式、服务和产品,也提升了效率。从线下的网点、网上银行到直销银行,再到手机APP,从零售金融拓展到政务服务、公司金融、投资银行等各个领域,全面重构了银行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和风险防控手段,为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全面的支撑。 作为国内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者、先行者和推动者,工商银行始终坚持以技术变革引领发展,全面实现我们的EICBC3.0战略,我们组建了七大创新实验室,把金融科技最新成果应用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以数字化手段提供全产品的服务,以平台化的思维提供全链条的服务。 简单地向大家做几个汇报: 一是全力提升传统金融服务效率,以数字化手段提供全产品的服务。 融资服务方面,我们实现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基础,改造传统的信贷业务流程,基于客户的交易、资产、信用、行为等多维数据,构建客户筛选、额度测算以及风险测算的模型,实现客户从申请到资金提款的全流程线上化。我们重点打造了信用类的经营快贷、抵质押网贷通和数字供应链融资三大产品体系,通过金融科技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满足小微企业不同场景的融资需求。 帐户方面,我们搭建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打造便捷开户新模式,严格按照人民银行“两个不减、两个加强”的总体要求,推进取消企业银行帐户许可工作,缩短开户时间,我们推出了工银帐户通综合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综合化服务。 支付方面,我们在业界首创集帐户体系、支付工具、认证方式和辅助付款于一体的工银e企付产品、聚富通产品,提供支付、清算、理财、融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我们创新与网联等清算组织合作,围绕国家支持惠农政策,通过网联与农信业务实现农信社帐户的支付,将电商惠农延伸至村镇。 信息方面,创新推出咨询服务顾问产品融智e信,面对客户提供行业报告、专业信息、专家咨询等服务,为客户提供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和投融资的决策参考,我们在业界还率先推出了金融风险信息服务的产品,也就是我们的融安e信,建立了国内最大最权威的国家级金融信息平台,涵盖七大产品体系,近200个类别、30亿条风险数据,已经累计服务客户3万多户。 二是全力构建开放融合生态体系,以平台化思维提供“全链条服务”。 建设工商银行自己的手机银行小微企业版,结合小微的特征做好帐户通在移动金融的创新应用,聚焦小微企业提供开放式、无断点的远程在线智能服务体系。我们扩大县域及农村金融的覆盖,推广跨行免费小微e贷产品和服务,工商银行的手机银行企业用户2019年达到200万户,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0%,在国内企业移动金融服务市场形成一定的头雁效应。 构建API开放平台,将工商银行9大类1000多个产品服务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的分波输出,形成工商银行自己的金融乐高玩具,实现随时组装、随时拼接,由服务单一的对公客户纵深延伸至客户所处的产业生态,以平台经济的模式将金融服务触达小微企业,了解平台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和物流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地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为普惠金融小微业务奠定更加坚实的数据基础。 打造金融生态云服务平台,我们依托工商银行强大的科技力量,为小微企业提供即租即用的“行业+金融”的生态云服务方案,也就是传统所说的SaaS。生态云平台试运行的半年内,我们已经投产了15款SaaS产品,服务对公租户1.8万户,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提供通用的人力资源云、发票云等SaaS产品。 推进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的小微企业服务能力,通过搭建扶贫联盟、跨区域的产销对接、专业化的代运营帮扶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小微企业找伙伴、拓市场、树品牌。目前,整个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亿户,年交易额保持在1万亿以上,稳居银行电商之首。 最后再简单的谈一谈我对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服务的一些思考。 一是坚守普惠初心,提升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其实是一个普遍问题,也是全世界的难题,需要从根源上提升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我们建议政府机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商业银行等机构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加快数据资源的整合,采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商登记、税费缴纳、国际贸易、市场诚信等多维度的信息,建立互联共享的金融数据底层平台,形成能够支持金融审慎监管的基础设施,同时加快数据技术研发与应用,确保数据的隐私性和可靠性,确保全流程、全周期的安全性,实现小微企业数据可信,促进小微企业的信用增值。 二是牢记金融使命,提升金融科技的应用价值。 金融科技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关键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解决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的痛点和难点,针对放管服政策的关键环节降低服务门槛,增强金融普惠能力,提供公共的服务便利,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快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所以如何使商业银行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服务成本、监管成本达到预期,实事求是地说,目前仍然需要做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三是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小微金融的商业价值。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难就难在商业可持续,小微金融最大的成本其实是风险成本,核心是提高风险的管控能力。金融科技有利于控制产品的风险,提升风险的监测与处置能力,为金融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是金融科技如果不尊重商业规律,违背金融的基本原理,在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极有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所以要切实平衡好发展与风控的关系,在不断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把握发展规律,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风险防控体系,提供更多可量化、可信赖的风险监测手段。 总之,金融科技从来不是冷若冰霜,未来工商银行将会按照科技向善、数据平权的总体思维做客户身边的银行,更成为客户心中的银行,让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辅助小微、惠及民生,展现大行的情怀与担当。 谢谢大家![详情]

陆书春: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核心是风控
陆书春: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核心是风控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出席活动并演讲。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 陆书春认为,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基础在于数据,核心在于风控,重点在于供给端,本质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技术,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不仅仅是靠技术能够完全解决的。 在陆书春看来,在运用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要特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注重线上线下相融合;二是要注重加强数据治理;三是重视金融和科技合作的规范性;四是要注重小微企业金融能力建设。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陆书春:非常感谢郭总热情洋溢的介绍和主持,让我们从下午本来昏昏欲睡的状态变得精神倍增。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与大家共同探讨金融科技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这一重要的议题。 大家知道,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创业创新的活力源,在稳定增长、繁荣市场、促进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在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基本政策框架下,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差异化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多层次机构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化服务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型业务产品持续涌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不断得到缓解。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升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深入应用,金融科技显著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增强了风险防控能力,在支持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也探索出一些非常值得借鉴的案例。 金融机构通过线上活动以较低的成本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解决服务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基于网络平台的商业生态圈,形成信用积累、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金融科技生态闭环,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合规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内外部信息,助力金融服务半径延展,为无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解决首次贷款的问题。上午也有专家介绍到供应链金融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模式连通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系统,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这些实践表明,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基础在于数据,核心在于风控,重点在于供给端,本质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技术,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不仅仅是靠技术能够完全解决的。我们在运用金融科技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要特别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注重线上线下相融合。金融服务提供方做好服务规划综合布局,实现电子渠道与实体网点、自助设备等信息共享和服务整合十分关键。重视线上线下相融合,掌握小微企业“硬数据”和“软信息”,线上数据相互验证,进行更精确的客户画像,面对面交流沟通提升服务质量,让普惠金融服务更加接地气、有温度,实践证明效果更好。 二是要注重加强数据治理。金融科技发展,数据是关键,安全是保障。各方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防护措施,按照数据安全和治理相关制度规定,秉持最小够用、用户授权的原则采集、保护、管理、使用数据。同时从算力、算法等角度增强数据应用能力,挖掘更多信息价值,共享分析成果,释放数据潜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重视金融和科技合作的规范性。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的规范合作对于发挥协同效应、提升金融科技创新活力非常重要。在合作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时,金融与科技的合作应坚持审慎开放合作的原则,明确风险承担、服务安排、投诉处理等方面的责任边界,做好业务风险管理,及时开展信息披露,确保客户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四是要注重小微企业金融能力建设。在运用金融科技改进金融服务供给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加强需求端小微企业自身的能力建设,引导、帮助小微企业做好企业信用管理,提升持续经营能力。比如,加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力度,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建立完善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对接合适的咨询、财务、税务、人力、法律等配套服务;依托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和法律知识普及活动,引导小微企业聚焦发展主业,守法诚信经营,提升金融风险意识,合理使用金融服务,避免出现过度融资、盲目扩张等情况。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是金融业的使命和职责。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国家级行业自律组织,积极推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普惠民生。协会正在和计划开展的各项工作包括金融科技的研究、标准的制定、相关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最近启动的全球数字金融中心和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开展的金融APP安全管理等等工作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不断深入。 协会愿继续与在座各位一道,进一步探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共同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以上观点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详情]

Abayomi A.Alawode:数字技术在改善金融服务的供给
Abayomi A.Alawode:数字技术在改善金融服务的供给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世界银行集团首席金融专家Abayomi A.Alawode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金融专家Abayomi A.Alawode Abayomi A.Alawode认为,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正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创新和供给。在许多国家,贫困和农村地区,以及小微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问题,各国政府试图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拓展金融机构的实体网点,让他们更加接近潜在客户。比如说政府经常鼓励银行增加分支机构、增加网点数量,这样就能够通过增加分销渠道服务客户,但同时伴随着更高的成本,尤其是在发展机会有限的地区。金融科技的兴起完全颠覆了这种商业模式,尽管金融科技仍然保留了实体网点,但是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意味着近距离不再是提供金融服务所必需的。这极大的降低了金融机构和顾客之间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客户群体不断扩大成为可能。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Abayomi A.Alawode(王拥民):大家好,很高兴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我也很高兴代表世界银行发表主题演讲。 首先要感谢NIFA邀请我们来参加这一重要的活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主题。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正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创新和供给。在许多国家,贫困和农村地区,以及小微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问题,各国政府试图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拓展金融机构的实体网点,让他们更加接近潜在客户。比如说政府经常鼓励银行增加分支机构、增加网点数量,这样就能够通过增加分销渠道服务客户,但同时伴随着更高的成本,尤其是在发展机会有限的地区。金融科技的兴起完全颠覆了这种商业模式,尽管金融科技仍然保留了实体网点,但是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意味着近距离不再是提供金融服务所必需的。这极大的降低了金融机构和顾客之间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客户群体不断扩大成为可能。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将金融服务扩展到被排除在外的企业,使其更加便利的储蓄、投资和申请信贷。 我们已经看到数字普惠是由客户需求、金融机构创新和监管力量共同推动的。客户需求是主要驱动力,金融机构创新可以更加灵活的满足这些需求。此外,打造适当的监管环境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通过监管沙箱这种做法,允许进行必要的实验来测试金融创新。但我们不能忘记,仍然有数百万人可能由于地理位置、性别或者是其他因素,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去探索如何更好的利用数字技术来触达最后一公里的消费者。 金融科技改革意味着传统金融机构已经时日不多了吗?我并不认为是这种情况。我认为金融科技提供了两种机会,首先,传统的金融机构别无选择,只能接受金融改变,他们只能努力,跟的上消费者的数字需求,将数字技术融合进产品开发和分销过程,不同机构采用程度也不一样。其次,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机构可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通过合作达到双赢。从长远来看,所谓的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具有积极作用,但我们仍要关注风险、数据保护、隐私、洗钱、滥用消费者信息等问题。消费者保护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是非常严重的,包括盗窃和未经授权出售个人数据、欺诈、无牌金融科技公司非法贷款。作为世行,我们认为监管机构已经出台了比较适当的保护措施,但这些问题威胁到整个金融行业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各方有责任去防止。因此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其他类型的服务提供商必须通力合作,最大程度把金融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在座各位非常了解,防范风险和产品创新挑战较大,这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尤其是监管机构和政府方面。如果要将数字技术进一步整合到全球数字经济的DNA中,软性监管至关重要。这并不是宽松监管,金融监管机构要继续确保从业机构遵守监管要求,迅速采取行动处理不法行为。为了保持灵活监管、软性监管,金融机构需要更好的了解金融科技革命、金融科技产品、分销渠道等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世行非常重视知识传播和能力建设,我们认为这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世行正在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推进达成全球共识,帮助成员国提高能力,确定工作重点,做出明智的抉择,完成金融科技发展的目标。 NIFA在杭州启动了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致力于成为数字金融领域的全方位一体化支持中心。世行也非常愿意跟NIFA合作,我们现在正在针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政府监管机构,合作制定工作计划、知识产品培训、咨询技术援助。我们还计划利用数字金融中心的全球定位,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信息交流。在未来几年中,世行期待NIFA和NIFA的会员紧密合作,实现这一目标。 最后,我想简单谈谈今天下午两个主题论坛,讨论的主题将金融科技跟经济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都知道,金融是宝贵的,是经济的润滑剂。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促进区块链的应用,将金融科技纳入到主流经济活动中,期待在这些会议上,看到有成果的讨论。 谢谢NIFA邀请我,谢谢NIFA邀请世行参与。谢谢。[详情]

互金年报:互联网金融业态持续向规范健康方向迈进
互金年报:互联网金融业态持续向规范健康方向迈进

  原标题:互联网金融年报:互联网金融业态持续向规范健康方向迈进 作者:黄紫豪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日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显示,2018年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进一步下降,行业无序发展、生态恶化的局面有所改善,各业态持续向规范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 报告中提到,2018年,我国网络支付行业整体运行平稳、高效,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增速放缓,移动支付业务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移动支付对互联网支付的替代效应愈加明显。2018年,国内商业银行处理移动支付业务交易金额277.39万亿元,同比增长36.69%,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交易金额167.89万亿元,同比增长59.73%。 我国支付机构跨境支付交易笔数24.02亿笔,同比增长91.24%,交易金额4939.58亿元,同比增长54.87%,跨境支付业务在新的发展机遇下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在个体网络借贷方面,2018年,个体网络借贷平台数量和借贷余额规模呈下降趋势,整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行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律管理体系日益健全,行业监管政策效果显现。截至2018年末,全国运营平台1726家,同比下降51.64%,年末贷款余额8696.5亿元,同比下降27.96%。 互联网机构方面,2018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总体企稳回升;互联网银行继续稳步发展,代表性互联网银行在客群、定位、数据资源、发展路径上各有特色,且均致力于发展普惠金融;证券公司营业收入位于历史低点;互联网股权融资运营平台数量急剧下降,新增成功融资项目数和融资金额均明显下降。[详情]

蚂蚁金服黄浩:科技助力普惠的财富管理服务
蚂蚁金服黄浩:科技助力普惠的财富管理服务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蚂蚁金服集团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蚂蚁金服集团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黄浩 宝宝类产品有没有分流银行存款?有没有推高融资成本?对于这一问题,黄浩认为,过去的六年当中宝宝类产品的利率实际上是市场利率的跟随者而不是决定者,它们共同经历了随着余额宝规模的增长而市场利率下降的过程。 黄浩表示,中国的资管市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形成了一个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和刚性兑付为特征的市场,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未来我们共同的挑战是怎么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理财市场,而我们面对的年轻人和以前的特征是完全不同的。据黄浩介绍,蚂蚁金服平台上的理财用户的分布上,九五后、九零后加上八零后达到了90%。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黄浩:作为最后一位发言人,为了感谢大家的等待,我会跳着讲,主要是讲一讲财富管理,就从余额宝开始讲起。 余额宝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了,6个亿的用户。六年里余额宝到底经历了什么过程使它发展得这么大呢?我觉得就是三句话:第一,余额宝经历了中国金融深化的过程。任何一个国家,货币基金都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先锋,余额宝背后接的是持牌经营的货币基金。第二,余额宝经历了一个理财场景化的过程,就是把电商消费的场景和货币基金嫁接在一起。第三,余额宝经历了一个金融平台开放的过程。今天的余额宝背后不仅是天弘基金,还有24家中国领先的优秀基金公司,换句话说,很多资管行业在余额宝的平台下为6亿老百姓服务。 六年过去了,围绕余额宝的讨论和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息。很多人在问,宝宝类产品有没有分流银行存款?有没有推高融资成本?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觉得事实比猜测要更有说服力。 大家来看这张图,这是从2009年到2018年底的业务规模增长,最上面那根线不是余额宝,也不是货币基金,而是中国的储蓄存款,下面的那根橙色的线也不是余额宝,那是中国的银行理财,余额宝是最下面那根蓝色的线,上面的那根是中国的货币基金,绿色的线是中国的房贷。所以结论是,在过去的六年里,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理财发展的是中国蓬勃的传统金融机构理财市场和负债市场,这是在中国老百姓理财意识被唤醒之后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们来看图中下面的阴影部分,就是从左到右越来越高的部分,这是余额宝的规模,上面的阴影部分像一座山一样从左到右,那是中国的货币基金,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六年里中国还是经历了一个货币基金与自身相比较为快速的增长过程。很多人说货币基金作为一个利率市场化的工具会带来融资成本的上升,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第一个结论,这里有一根橙色的线从左到右,那是余额宝的收益率,六年里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所以伴随余额宝以及其他宝宝类产品规模的增长,余额宝自身的收益率逐步下降。 第二个结论是,这根橙色的线上面和下面紧挨着有一个通道,分别有一根虚线和它的趋势高度拟合,一根是中国Shibor七天利率,另一根是同业存单发行利率。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它们不仅是高度吻合,而且Shibor利率往往会比宝宝存款的利率大概高一个季度左右,涨了之后三个月余额宝就跟着涨,跌了以后三个月余额宝跟着跌。所以过去的六年当中宝宝类产品的利率实际上是市场利率的跟随者而不是决定者,它们共同经历了随着余额宝规模的增长而市场利率下降的过程。这里还有一根线,最上面的虚线是中国6个月到1年期的贷款利率,从6%左右的水平跌到4%多一点,这就是过去六年中国的金融科技和理财市场发展我们看到的社会市场利率和融资成本的变化状况。 这不是中国的孤立现象,这是美国居民非银行资产盈利的图,美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经历金融深化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这是1974年一直到2018年居民投资的比例,有意思的是最下面的灰色和往上一点的灰色分别是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产品,几十年的时间当中占比加起来从40%左右跌到了20%左右的水平,上面的那几个色块分别是货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计划、养老基金等等,这就是一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老百姓多元化的投资。 请大家注意,这里有一根实线,从左到右贯穿下来,那是美国贷款利率的平均水平,有波动,但拉到三四十年来看,它的趋势一目了然是往下走的。背后的结论很清晰,当一个市场的参与者越多,市场的产品越丰富,服务越深化,必然是金融市场的效率会更高,成本也会更低,而且是中国和美国以及放到很多国家来看都被证实的。 过去的几年,宝宝类的产品收益率比银行类存款和银行理财收益率略高的时候,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你们是不是推高了社会融资成本?现在宝宝类产品平均的收益率是2.3%-2.4%,已经明显低于银行理财的收益率3%-4%。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金融科技在助力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但这只是开始,因为这只是货币基金,中国的资管市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形成了一个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和刚性兑付为特征的市场,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未来我们共同的挑战是怎么建立一个更加健康的理财市场,而我们面对的年轻人和以前的特征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我们蚂蚁金服平台上的理财用户的分布,九五后、九零后加上八零后达到了90%,即使是九零后加上九五后也接近50%。这些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个三角形最下面的大众用户,他们投资的门槛很低,开始拿出来的金额并不多,但恰恰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他们要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理财观,但在以前,由于没有科技的助力是很难实现的,绝大多数都在三角形的上半部分,20%的人积聚了80%的财富,而他们几乎得到了100%的服务。 围绕三角形的下半部分应该做什么?我想这对所有行业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共同的课题。 蚂蚁金服认为应该由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共同合作,一起解决掉用户“不懂、不敢、没空”的问题,成为用户理财的陪伴者。最下面的两排浅蓝色的是蚂蚁金服在做的事情,再往上的三排略微深一点的蓝色是我们合作的金融机构在做的事情。术业有专攻,有的擅长资管,有的擅长用户的服务,我们各自把自己的长项拿出来,更好地服务好我们的用户。 我们平台上的金融机构绝大多数都是一个3-5人团队就可以服务超过100万的理财用户,这在过去是很难想像的,为什么呢?蚂蚁金服发挥自己的大数据和AI优势,我们有一系列平台级的产品帮助他们进行管理。比如我们有智能的素材,只要一到两个运营的同学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完成,中间的可以由运营师精准确认。我们一年时间内投放了3.5万份投资者教育内容,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中,蚂蚁金服被证监会批准成为中国的第三批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因为我们有这样一套平台。 理财也好、信贷也好、保险也好,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平台的合作相互融合、相互助力,将是大势所趋,一定有利于建立一个现代的、有效率的、丰富的、健康的金融体系。个人认为,这个体系的特征就是相互融合和金融科技,让我们共同拥抱这个时代,做时代的朋友。[详情]

朱光:金融科技要先解决风险问题 再解决效率问题
朱光:金融科技要先解决风险问题 再解决效率问题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度小满金融CEO朱光 朱光认为,金融科技要先解决风险问题,再解决效率问题。过去看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是高速增长的,同时聚集的风险也不少。现在国家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但也付出了很多代价,我们看到很多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都发展得不是特别好,有的甚至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这里最关键的原因就是P2P先解决效率问题,完成一个业务上的对接,解决的是交易成本的降低,但这种金融科技并不是先解决风险问题。其实中国市场是很大的,需求也很多,应该先用科技解决风险问题,效率问题反而不着急。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朱光:非常感谢大家,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和大会的题目是一致的,就是“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 首先做个小广告,度小满金融就是百度金融,2018年拆分。2015年百度转型成为人工智能公司,布局了几个赛道,比如小度音箱、自动驾驶以及金融。目前金融是离商业变现相对较近的一个产业,也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它的本质就是数据和数据处理,所以很容易应用人工智能的算力和算法。度小满的使命就是用科技为更多的人提供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人得到金融服务,我们主要是做科技方面的事情,所以还是希望和金融机构一起去做。 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现代企业金融体系,我们认为金融科技才是真正的引擎。度小满的金融科技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就分享四点: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金融实践为基础,以服务实体为目的,以开放共赢为路径,这是我们做金融科技和构架企业战略的四个基本核心。 金融科技要先解决风险问题,再解决效率问题。过去我们看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是高速增长的,同时聚集的风险也不少。现在国家进行了有效的处理,但也付出了很多代价,我们看到很多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都发展得不是特别好,有的甚至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这里最关键的原因就是P2P先解决效率问题,完成一个业务上的对接,解决的是交易成本的降低,但这种金融科技并不是先解决风险问题。其实中国市场是很大的,需求也很多,应该先用科技解决风险问题,效率问题反而不着急。我们金融科技的构架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从宏观的风险预警到信用风险管理,再到操作风险,通过不同的模块构架、不同的科技,把人工智能运用到这三个层面的风险上来,从而使得整个金融机构的风险降低。经济形势的下行对于传统金融界其实是有压力的,因为国家需要普惠,又要降低贷款利率和融资成本,同时坏账也有压力,未来一年空间会不如以前那么大,所以必须要把风险成本降下来,这样的话才能更好地往前走。 互联网小贷、保险、基金和消费金融,这些方面度小满都是持牌经营。在这个自主试验田当中不断打磨,科技在这里得到孵化,输出给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一起去努力。我们入选人民银行等六部委批复的三个金融科技试点,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云机器人的金融应用,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智能风控平台的金融服务。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让金融科技得到更好的研发和应用,所以要以金融实践为基础把这些打磨好。 我们现在服务的客户当中小微企业主和兼职创业者大概有65%,涵盖餐饮、制造、建筑、IT领域,最终都是服务实体经济,我们的科技在构建时也应该以此为基础。现在有一些日常消费,比如买车和旅游,百度是一个搜索引擎,所以在搜索上做需求表达的时候我们知道用户的意图,然后推送一个金融服务,能够很便捷地完成交易,节约和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对用户的使用用途也有较好的把握。 我们以开放共赢为路径输出金融科技能力。比如我们和农行合作,帮助农行建立金融大脑,和中国工商银行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完成贷后催收服务,通过金科服务帮助招商、光大等银行控制信用卡风险,这些都是以开放共赢为路径。很多机构都在和我们密切合作,我们还是希望共同努力,让金融科技能够成为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新引擎。[详情]

腾讯江阳:金融科技助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腾讯江阳:金融科技助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腾讯集团副总裁江阳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腾讯集团副总裁江阳 江阳认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是共赢的解决方案,对供应商、政府、核心企业都有益处。对供应商来说,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盘活了应收账款、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政府来说,获得全链路的风控监管手段,批量、高效的服务中小微企业,真正助力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核心企业遇到的管理问题也得到解决,实现穿透式产业链管理,获得产业链全景信息,降低产业链采购成本,实现低成本金融科技。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江阳:尊敬的各位领导,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金融科技助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分为四方面,分别是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供应链金融价值及作用、腾讯在金融科技助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案例以及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中,不论是金融机构、小微企业,核心企业都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金融机构获客难、获客成本高、操作效率低,对中小微企业风控手段有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资金诉求短小频急,难以满足;核心企业则存在管理难、资源能力有限、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有问题就有商机,在供应链金融这块,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助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政府也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2017年初,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扩大融资渠道推广供应链金融,5月2日人民银行工信部等五个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10月13日国务院又提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计划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 供应链金融发展是共赢的解决方案,对供应商、政府、核心企业都有益处。对供应商来说,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痛点,盘活了应收账款、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政府来说,获得全链路的风控监管手段,批量、高效的服务中小微企业,真正助力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核心企业遇到的管理问题也得到解决,实现穿透式产业链管理,获得产业链全景信息,降低产业链采购成本,实现低成本金融科技。 作为腾讯,我们也利用科技金融的能力助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从2010年腾讯开始实施开放战略,我们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逐渐形成了开放生态,特别是在腾讯内部,去年9月宣布了公司第三次架构调整和战略升级。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我们一方面要扎根消费互联网,另一方面要拥抱产业互联网。在金融科技方面,腾讯已经构建起支付基础平台、理财业务平台及其他金融类应用等多个业务板块。腾讯金融科技也正逐步从服务C端向服务B端和G端发力,除了零售支付创新应用外,腾讯也在持续打造和提升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全方位的金融科技能力。我们也面向企业用户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支付清算、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供应链金融也、是腾讯金融科技发力产业互联网的最佳切入点,也是我们扎根于产业、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实践方向。 基于供应链金融以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需求、金融机构操作效率提升的需求,腾讯打造了国内首个“供应链金融+区块链+ABS”开放式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即微企链,实现了应收账款融资的模式创新,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供应链金融市场各环节参与者的诸多痛点。通过区块链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点,实现应收账款债权的拆分、流转与变现。自从2017年8月推出市场,微企链在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高核心企业的运营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举一个我们为创维集团做的案例。这几年创维集团内部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创维集团商业信用的变现来更好支撑整个产业链体系上的上游各级供应商,对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基于创维的诉求以及根据腾讯的金融科技能力,腾讯依托区块链财富通支付为底层技术,结合资产整理平台打造了创维专属定制化的微企链平台,推动创维各渠道合作伙伴上链,包括供应商、小贷公司、券商、保理公司,创维集团各产业板块,在平台上对应收账款进行确权,形成数字债权凭证,供应商根据需求选择流转融资或者持有到期,借助该平台实现创维供应商结算电子化、线上化、可视化,并实现创维集团的商业信用沿用供应链条传至多级,建立供应链管理全景视图。截止今年6月底,创维集团上链旗下核心板块7家,流转至创维产业三级小微企业,深圳、广州、宜春、南京、内蒙到基地,上链的资产达到4.37亿元,每周的资产增速也达到了18%,我们还为创维集团整个产业链条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做了很大贡献。 腾讯的微企链平台覆盖近百家核心企业,40家银行及金融机构,累计获批额度超过3千亿,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800亿,覆盖了基础建设等多个行业,截止今年11月,微企链为超过2.7万家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流转至三级供应商,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短小频急这个诉求,创造了社会经济效益。我也为腾讯做个广告。 最后,谈谈我们的思考和建议,在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上,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建议。首先,要立足实际,扎实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型研究。二是优势互补,着力促进产业主体协同合作。三是开放共享,在行业应用层推进融合发展。未来,腾讯会与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密切配合,与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继续秉承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理念,严守安全合规底线,致力于通过金融科技能力提升,助力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持续融合的各类细分生态中,在服务中小商户、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等普惠金融场景中,进一步发挥自身价值,作出有益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黄宝新:金融服务将在科技赋能下发展为开放金融生态
黄宝新:金融服务将在科技赋能下发展为开放金融生态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黄宝新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黄宝新 黄宝新认为,金融科技4.0时代已经到来。目前正处于一个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4.0阶段。这是科技真正发力的阶段,它的发展趋势有三点。 第一,技术逐步成熟,实现万物互联。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将深度发展,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加速应用。这将深刻改变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形态,并在很大程度上重构金融业务的模式。 第二,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久前,央行正式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等等。这是我国第一次将金融科技提到战略部署的高度,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也是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随着规划的出台,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定位明确,未来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机构将更紧密地合作。 第三,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无界服务。未来金融服务将在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下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金融生态,围绕用户新需求的觉醒,通过技术手段针对已有业务流程的变革推动业务创新,特别是在生活场景当中嵌入金融服务,实现自动化和精细化的转型,实现从单位服务到无界服务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黄宝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中午好!听了以上几位领导和专家的演讲,深受启发。借此机会,围绕这次论坛的主题,结合平安的实践,谈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早在2008年平安就开始探索金融+科技,当时科技更多地聚焦在后台对前台的支撑,关注于提升业务效率、控制风险以及促进成本下降。过去十年,平安的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成效显著,全方位赋能银行、保险、资产管理核心金融业务。作为一家金融机构,平安获得了科技部批准的建设普惠金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的平台。平安集团科技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达到2万多项,位居金融机构的前列。 放眼整个市场,金融科技4.0时代已经到来。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4.0阶段。这是科技真正发力的阶段,它的发展趋势有三点: 第一,技术逐步成熟,实现万物互联。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将深度发展,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加速应用。这将深刻改变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形态,并在很大程度上重构金融业务的模式。 第二,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 不久前,央行正式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等等。这是我国第一次将金融科技提到战略部署的高度,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也是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随着规划的出台,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定位明确,未来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机构将更紧密地合作。 第三,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无界服务。 未来金融服务将在金融科技的赋能作用下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金融生态,围绕用户新需求的觉醒,通过技术手段针对已有业务流程的变革推动业务创新,特别是在生活场景当中嵌入金融服务,实现自动化和精细化的转型,实现从单位服务到无界服务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其次,我想谈的是金融行业以及监管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回顾过去的几年,我国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规范化运作。随着资产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趋于稳定,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打破刚性兑付等新规则出台,金融行业面临着多层次的竞争和客户升级的挑战。比如粗放式与精细化管理模式不同所带来的差异化竞争,传统化运营与数字化运营带来的运营效率竞争。面对这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竞争与挑战,金融机构意识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对新技术、新模式持开放态度,并逐渐与互联网科技企业相继开展合作。 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金融市场的规模与日俱增,但传统金融所具备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依旧存在,特别是具有互联信息技术专业壁垒的科技金融场景更增加了风险的隐蔽性,对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服务监管需求、提高监管效率、增强合规力量,这也是今天我要谈的第三点,就是科技赋能金融监管。 在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到了加强金融审慎监管力度将是金融科技赋能监管的重点方向,我认为,监管机构应深入了解金融科技的环境,建立统一的监管平台,同时努力加强金融监管科技的应用,实现全面数据化监管。结合平安这几年的科技应用实践,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随着监管科技得到更多的关注,将会成为金融科技新应用的爆发点,技术对监管科技的帮助也将从单纯的技术辅助最终走向智能监管,主要有三个要点: 第一,数据智能在监管科技中的应用不断强化。 今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提速,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中逐渐积累了大量的内外部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监管数据报送、分析、共享等工作需要的信息系统,实现流程控制的程序化,提高监管数据架构的自动化程度。金融科技在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监管数据报送质量和报送效率的同时也同样提高了监管机构数据管理的时效性、深入性和系统性。 第二,区块链技术成为监管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拥有穿透性、可追溯性和信息不可篡改等特征,这使得区块链作为现有监管的辅助工具,可作为建立信任机制的基础。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移动支付、证券、保险、票据、数据等确权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 第三,监管科技走向金融监管的全链条应用。 未来,监管科技将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全环节当中得以应用,不仅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较为成熟的技术发展,5G时代的来临更能够让监管科技的风险成本、监管效率都得到显著改善。我们相信,金融科技将能够全方位地助力监管机构提高风险识别并自动化预警及防控,提升监管效率。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详情]

邮储银行邵智宝:金融与科技深化合作是大势所趋
邮储银行邵智宝:金融与科技深化合作是大势所趋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副行长邵智宝 在邵智宝看来,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银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力小微金融,互联网业依托先进的科技同样在普惠金融领域作出了大量的积极的探索。同时,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也进一步加强。银行和互联网业持续加强合作,用数字技术助推普惠金融模式的转型。 邵智宝表示,面对未来,金融与科技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依然是大势所趋。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上,邮储银行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愿与各家科技企业深化合作,持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邵智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2019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值此盛会举办之际,我愿意与各位一起探讨金融科技如何赋能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发展。 当前,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银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力小微金融,互联网业依托先进的科技同样在普惠金融领域作出了大量的积极的探索。同时,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也进一步加强。银行和互联网业持续加强合作,用数字技术助推普惠金融模式的转型。其中,邮储银行依托深度下沉的网络优势和广泛触达用户的优势,勇当普惠金融的先行者,截止9约末,涉农贷款余额1.26万亿,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6千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超过150万户。总体来看,中国的普惠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基层走访中我们发现,小微企业、农户、创新创业人群及城乡低收入者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呼声仍不绝于耳,依然面对成本高、利润少、风控难度大的三重阻力,纯线上的普惠金融产品,面对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个性化需求仍然难以有效匹配,技术的两面性也可能使普惠金融在数字化发展中衍生出市场乱象。未来,云、大等新技术将以何种路径引领普惠金融发展,是探讨普惠金融的核心所在。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点心得和邮储银行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实践。12年砥砺前行中,我行发挥自身零售的禀赋,数字普惠金融领域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科技赋能营销、产品、运营、防控四大体系,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的迭变。 一是科技赋能营销体系,打造线上+线下的营销网络。营销是银行业的开始。10年前我们拿着传单去扫街,5年前我们对着一个客户营销多种产品,现在我们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前台推送和精准的营销。我行依托手机银行等线上服务渠道和4万多个线下金融服务网点,构建了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通过线上打标签实施监测客户的行为轨迹、线下对系统结果进行精准对接,建立起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综合营销模式。同时,我们积极拓展引流途径,从场景切入营销,延伸服务的触角。 二是科技赋能产品体系,健全普惠产品的架构。传统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客群分布零散、信息高度不对称、需要动员基层机构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且难以快速见效。如今,借助数据化、模型化、标准化的技术手段,我行大力布局线上普惠服务,升级普惠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贷款、收单、支付、代发工资等全金融服务,并持续推进产品组件化创新和产品要素灵活组合。我们已推出小微易贷、极速贷等线上小微产品,实现自主审评、自主审批、自主放款,积极推出与互联网业等合作,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促进了金融的输出。 三是科技赋能运营体系,推动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如何将金融解决方案更便捷、高效的提供给遍布城乡的客户,是过去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在新时代中,金融科技成为破局的关键手段。邮储银行打造出决策智能化、管理集约化、作业标准化的模式,实现小微信贷业务的标准化集中作业,依靠评级模型和策略支持,自动决策、甄别不良客户,减少风险的损失;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将金融服务送到客户身边,实现零距离营销与服务;运用线上合同电子签名、电子地图、人脸识别等功能,推进移动展业,全流程无纸化作业。 四是科技赋能风控体系,布局数据驱动的全流程风控。风险高、风控难是传统普惠金融难以逾越的痛点,数字技术变革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我行在推动发展金融科技始终把审慎监管放在首位。在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中,也积极推动金融监管要求的落地,双方共同将风控理念和风控技术融合到每一个环节。 面对未来,金融与科技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依然是大势所趋。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上,我们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愿与各家科技企业深化合作,持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一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让服务更有温度。线上金融服务已触手可达,但人工服务更有温度。我们基于线下网点和客户资源优势,在最近发布手机银行5.0中,尝试把人工服务搬到线上,与智能服务相结合,标准业务通过IT和AI、个性业务人工对接,为客户提供更专业、贴心的服务。未来,我们希望与合作伙伴建设更多外部场景,将金融科技的新成果与我们的线下服务有机结合,更好造福居民。 二是深化科技应用,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新兴技术的升级和应用,让信息采集、风险防控、用户洞察等变得更有效和精准,突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地域限制,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让风险定价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普惠金融规模化将成为现实。未来,我行依托创新实验室将不断加大对新技术的跟踪、研究力度,并把每年营业收入3%投入到信息科技领域,实现科技驱动发展。在这方面,我们也欢迎合作。 三是打造开放银行,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理念与普惠金融广泛、包容一脉相承。我行正在打造邮储“邮生活”泛生活平台,建设中国农村地区最大的开放缴费平台,与B端、C端、G端伙伴共享生态体系,让金融服务融入社会生活、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客户需求可在第一时间、第一触点获得满足。 四是强化风险防控,保障金融科技稳健发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深化科技赋能、推动产品创新中应始终严守合规底线,既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创新,也要关注金融科技带的潜在风险与挑战。当前,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始在风险审核中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对此既秉持开放的姿态,也坚守金融的基本原则,将必要的人工判断与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相结合,而不是完全代替。在推进科技在风控领域的应用时,我们将坚持审慎原则,不因采用线上模式而降低风险管理标准,全力保障金融科技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同仁,普惠事业任重道远,邮储银行愿同在座的各机构、各组织、各企业一道科技赋能金融,合作共建生态圈,齐心攻克难题,携手描绘未来,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详情]

李涛:金融科技需要应用场景的支撑
李涛:金融科技需要应用场景的支撑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委员、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李涛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委员、常委、管委会副主任李涛 李涛认为,金融科技需要应用场景的支撑。天津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两大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超过800亿元,年财政收入突破700亿元,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到95%以上。区内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链条完整,聚集了大量的产业数字化资源,对于信息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有巨大的需求。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李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场行业盛会,与大家交流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和地方监管经验。在此,我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各位嘉宾对天津开发区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天津开发区在创新金融领域的一些实践与探索分享几点体会: 首先,金融科技这一新兴产业需要创新的文化土壤去培育。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泰达)成立于1984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十九年在全国开发区建设当中排名第一。因改革而生,伴开放而兴,可以说天津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成功缩影。 三十五年前,泰达在一片盐碱荒滩起步,198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开发区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二十年前,泰达以摩托罗拉传呼机、康师傅方便面而闻名全国。十年前,泰达以先进制造业领衔,三星、丰田、大众、PPG全球研发中心等一批世界领军企业落户,成为外资在华投资的主要聚集地。 今天,泰达正围绕重点产业前沿科技领域集中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现代金融悄然崛起。全国首家获批的金融租赁公司工银租赁目前管理资产规模超过2500亿元,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是我们团队从引入到持牌经营整个培育做大做强的一个案例,其中国区的业务占全球业务超过70%。此外,还有北方第一家民营银行精诚银行、全国第一家外资商业保理公司等一批金融创新业态在天津开发区率先落地。目前,天津的租赁、保理业务分别占到全国的80%和15%以上,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和监管的系统方案。 今年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强调,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的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够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够充分迸发。今天,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泰达文化的根和魂,深深嵌入每名泰达人的血脉和基因。 其次,金融科技需要应用场景的支撑。 天津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两大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已经超过800亿元,年财政收入突破700亿元,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到95%以上。区内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链条完整,聚集了大量的产业数字化资源,对于信息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有巨大的需求。 近几年,天津开发区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依托自贸区政策项下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借助泰达汽车产业基础,打造了涵盖整车制造、汽车金融、融资租赁、二手车租赁、汽车商业保理的全链条汽车金融服务。 第三,金融科技需要包容的发展环境。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是源自市场发展和技术迭代的内生需求,行业监管往往较之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以包容审慎的态度在维护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解决政府先行现行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与新兴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是天津开发区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截至今日,我们在引入研判机制后没有发生一例重大金融风险。 秉承改革开放先行的新兴产业培育指导思想,天津开发区在塑造便利化服务型政策制度环境、明晰激励导向、改进监管方式、提升监管科技运用水平、对新兴行业既给优惠也给机会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今年,天津市政府向天津开发区下放了625项市级审批权限,其中就包含了金融的审批和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事项,为天津开发区对标世界级的营商环境、先进标准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最后,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和与会的企业家、行业专家进行深入的沟通探讨,携手共筑创新发展之路,谢谢大家![详情]

央行王信:数字时代的货币竞争
央行王信:数字时代的货币竞争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王信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王信 王信认为,民间的数字货币很难解决信任的问题,因此无法得到广泛的使用。如果民间数字货币是通过一个算法产生,背后并没有一个中央的发行体,就是通过一个算法,谁来维护民间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其价值的来源是什么,这是大有疑问的。 除此之外,民间货币很难满足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大家知道为了维护经济发展的需要,货币的供应和供给应该需要有弹性的,应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灵活地进行调节,当出现危机的时候,民营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突然枯竭的情况下,一定要有中央银行这样一个统一的机构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民间的数字货币占据主要地位的话,民间货币很难发挥这样的作用,因此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需要。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王信:尊敬的李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也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我想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数字时代的货币竞争”。说起这个话题是因为现在民间数字货币不断涌现,尤其是今年6月份天秤币白皮书的出现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不管未来天秤币的走向和前途怎么样,各种各样民间加密数字货币还会继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在数字时代,数据和算法都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区域内发挥一定的货币职能,也就是交易手段、价值储藏、价值尺度等等,但要完全发挥货币的几种职能还需要观察。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所谓的加密数字货币进一步更多地发挥货币的职能,未来有没有可能对官方法定的货币造成冲击?这可能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货币史的发展来看,货币最早就是分散发行,也是民间机构发行,中央银行是很晚才出现的一种制度,实际上就是从分散到集中、从私人到官方的一个演变路径,那么在数字时代会不会出现逆转?民间货币是否会对法定货币造成冲击,甚至将来取而代之?这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个人观察。我个人认为,上述可能性应该是比较低的,未来数字时代的货币竞争依然是法定货币的竞争,但法定货币的竞争会带有更多的数字时代的特征。为什么说民间数字货币不可能取代法定货币?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理由: 货币不单单是某种支付的手段和价值的尺度,实际上带有很强的政治的色彩,也是主权和政权的象征,主权国家通常都要发行自己主权的货币,所以这种状态、这种情况不会因为数字时代的到来发生改变。 法定货币实际上是政府筹集资金、掌控资源和调控经济的基础手段之一,所以货币的发行权是至关重要的。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通过掌握货币发行权,一国政府就很容易筹集资金,实行宏观调控,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在危机的时候通过中央银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维护金融的稳定。 为什么过去可以有民间货币的发行?主要因为过去的经济是自发调节。随着普选和有组织公会的兴起,经济自发调节的代价就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就需要由政府部门和中央银行进行集中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货币的发行是中央银行进行调控的基础。大家可能记得Libra天秤币出现之后就有一个漫画,美元中间的图像不再是华盛顿,变成了扎克伯格。这意味着假如天秤币真的得到普遍使用的话,美联储的职能和权力可能都会受到相当的影响,所以这个漫画其实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这种需要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需求就变得更大,因为经济持续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的角色就更加重要,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很难设想如果民间的数字货币进一步削弱法定货币的地位,削弱货币政策调控的作用,实际上对经济发展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民间的数字货币很难解决信任的问题,因此无法得到广泛的使用。如果民间数字货币是通过一个算法产生,背后并没有一个中央的发行体,就是通过一个算法,谁来维护民间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其价值的来源是什么,这是大有疑问的。比如Facebook以及它的合作伙伴毕竟是民营机构,民营机构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当出现和公众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行为可能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公众对它信任程度的下降。这一次天秤币受到很多质疑,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一段时间Facebook因为滥用客户的数据,对客户的隐私保护并没有做得很好,对Facebook本身产生了质疑,因此对天秤币计划也是不利的,所以从信任的角度来讲民营机构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民间货币很难满足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大家知道为了维护经济发展的需要,货币的供应和供给应该需要有弹性的,应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灵活地进行调节,当出现危机的时候,民营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突然枯竭的情况下,一定要有中央银行这样一个统一的机构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民间的数字货币占据主要地位的话,民间货币很难发挥这样的作用,因此很难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未来即使是民间加密数字货币得到一定的发展,发挥一定程度的货币职能,也很难取代法定货币,这是我的基本判断。未来应该仍然是法定货币的竞争,但法定货币的竞争可能会有两种和数字形态相关的特征:一是通过数字的稳定币,如果有些法定的货币基于美元、欧元作为发行的准备来发行稳定的数字货币,实际上背后仍然是政府,信任的基础仍然是法定货币,就是说虽然是民间的机构,背后的信任基础仍然是国家和法定货币。二是官方的数字货币或者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之间直接竞争,大家知道人民银行正在研发法定数字货币,一些其他国家也在进一步加紧相关的工作,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在数字时代,货币的竞争基本上是法定货币的竞争,会带有更多数字化的色彩,非常值得进一步关注。 以上就是我的报告,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详情]

报告:P2P总体风险大幅下降 监管将保持趋严态势
报告:P2P总体风险大幅下降 监管将保持趋严态势

  作者:彭婧如 李金磊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7日电 12月17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报告指出,包括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等方面的存量风险得到化解,增量风险可管可控,总体风险大幅下降。未来监管政策将保持趋严态势。 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12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报告指出,2018年,个体网络借贷平台数量和借贷余额规模呈下降趋势,整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行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律管理体系日益健全,行业监管政策效果显现。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运营平台1726家,同比下降51.64%。年末货款余额8696.50亿元,同比降27.96%。 “然而整个行业风险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报告指出,个体网络借贷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大量机构面临退出或转型,二是机构服务普惠金融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出借人风险教育和适当性管理不足,四是行业恶意逃废债行为较为严重。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个体网络借贷的监管政策保持趋严态势,行业良性退出及转型加快,行业监管制度机制加快落地,金融科技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其中,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分类施策,重点围绕存量压降、风险出清,深入开展合规检查,督促机构边查边整、即查即改,稳妥有序化解相关风险,坚定持续推进行业风险出清。 报告认为,未来一定时期内,严监管政策的效果将更加明显,行业将严格落实规模压降等监管要求,行业机构总数、业务规模、涉及人数都将显著下降,行业风险有望进步缓释,这也将为专项整治营造更加平稳的外部环境,为后续监管试点和合规备案创造良好条件。 报告指出,P2P网贷机构的良性退出和转型发展将成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将有更多国有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并购优质资产,这将成为P2P网贷机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未来,金融科技的运用水平将成为衡量P2P网贷机构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完)[详情]

潘功胜: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
潘功胜: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

  原标题:潘功胜: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传染性、涉众性反而更强  实习记者:行家玮 12月17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指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一些业态创新跑偏,从业机构良莠不齐,行业生态不断恶化,风险持续积累扩大。 他强调,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扩大、暴露到持续至今的清理整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值得认真反思总结。 一是各方一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属性认识不到位。他指出,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金融科技也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要根据法律关系、业务实质做出判定,概念游移和科技外衣改变不了金融本质。 二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传染性、涉众性反而更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也更加突出。一方面,由于跨界、跨区域交叉混业特征、风险扩散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另一方面,接受服务的多维长尾客户风险识别能力不高、损失承受能力有限、潜在的社会危害更严重。 三是部分市场主体不尊重金融规律,激励扭曲。在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大背景下,真技术、假技术鱼龙混杂,一些市场主体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过于强调技术,缺乏对金融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很可能留下遍地狼藉。 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的下一步发展中,潘功胜强调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提供支持;第二,要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第三,要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第四,要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 潘功胜特别指出,应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支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信用信息共享等金融基础设施。[详情]

央行: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从严监管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
央行: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从严监管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

  原标题:央行: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从严监管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 记者:李金磊 彭婧如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7日电17日,央行官员在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要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 12月17日,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李金磊 摄 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 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因故未能到场,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代为致辞。 致辞指出,2010年前后,在新一轮信息科技浪潮的助推下,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几乎覆盖了金融业所有领域。但快速发展中,一些业态创新跑偏,从业机构良莠不齐,行业生态不断恶化,风险持续积累扩大。 据介绍,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牵头十七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开展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一是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风险得到管控。二是边整边改,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三是积累了丰富的新金融活动监管经验,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协作机制。 数据显示,在营网贷机构数量从整治之初的近万家下降到不到五百家,业务规模和涉众人数大幅减少,从业风险得到明显缓释。果断出手打击虚拟货币投机炒作,避免了一场大规模虚拟资产泡沫风险。坚决整治校园贷、现金贷、网络炒汇,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有效遏制了增量风险。 “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扩大、暴露到此后持续至今的清理整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教训非常深刻,值得认真反思总结。”致辞指出,一是各方一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属性认识不到位。二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传染性、涉众性反而更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也更加突出。三是部分市场主体不尊重金融规律,激励扭曲。 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 致辞指出,当前,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数字化、信息化大趋势下,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新业态、新模式仍会层出不穷,将继续给金融业带来深刻、深远的影响。下一步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发展中,要做好几个坚持和巩固、几个完善和发展: 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要从是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普惠性,对金融业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坚持金融为民,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术为外衣,脱实向虚,形成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 二是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落实功能监管,保持监管的公平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业务实质。只要业务实质相同,就要采取一致的政策取向和监管规则。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 三是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体系。 四是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适应科技多变、快变的特点,提升监管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运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对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完)[详情]

潘功胜:新金融活动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潘功胜:新金融活动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原标题:潘功胜:新金融活动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本网北京12月17日讯 记者张沛报道 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因故未能到场,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代为致辞。 潘功胜在致辞稿中指出,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金融科技也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下一步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发展中,要做好“两坚持”“两发展”: 第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要从是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普惠性,对金融业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坚持金融为民,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术为外衣,脱实向虚,形成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 第二,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落实功能监管,保持监管的公平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业务实质。只要业务实质相同,就要采取一致的政策取向和监管规则。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 第三,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完善、稳健、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信用信息共享等金融基础设施,优化我国金融运行效率。 第四,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适应科技多变、快变的特点,提升监管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运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对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详情]

李异:北京金融街已构建“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
李异:北京金融街已构建“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西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异出席活动并宣介北京市金融科技发展成果。 西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李异 据李异介绍,北京金融街有各类金融机构1800多家,资产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对标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模式,构建了“政府授权+跨界共治+专业运作+市场机制”的架构,形成“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全面提高了北京金融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水平,金融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李异: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西城区政府再次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4家单位联合举办2019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首先我代表西城区委区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去年的论坛上,西城区政府发布了金融科技新区建设方案、北京市金融科技专业服务示范区建设方案、支持金融科技新区建设的政策“金科十条”,为助力北京金融科技贡献了我们的智慧。我将西城区发展金融科技的成果做一个总结,并期待大家一起共同开创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 西城区发展金融科技有金融、科技、人才资源和地理位置四大优势,总结一年多的工作,充分发挥四大优势,全力推进金科新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在于以下4个方面: 第一,增添了发展金融科技的政策红利。 今年1月在国务院批复的《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在西城区建设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监管沙盒机制,金科新区成为首个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5月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易纲行长明确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大力支持金科新区建设。9月央行发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确立了发展金融科技的“四新”定位,标志着发展金融科技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12月5日央行宣布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支持在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监管工具,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金融、提质增效,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金科新区建设再获政策红利,这些都为我们推进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带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信心。 第二,巩固了金融资源优势地位。 金融街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聚集了国家的金融决策与监管机构。在这里,金融业是主导产业,有各类金融机构1800多家,资产规模超过100万亿元,这里具备建设扩大金融开放新高地的基础和条件,必将成为中国金融开放的重要窗口。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以来,多家国际顶尖金融机构在金融街进行战略布局,标志着北京金融街已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交汇之地和重要节点。对标伦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模式,我们构建了“政府授权+跨界共治+专业运作+市场机制”的架构,形成“四位一体”服务支持体系,全面提高了北京金融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水平,金融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三,提升了金融科技产业的影响力。 金科新区设立以来,大型金融机构总部企业、互联网领军企业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公司,投身到金科新区的建设中。一年来,以建信金服、爱保科技、中移金科、奇安信等为代表的47家金融科技企业入住金科新区,注册资本近700亿元。目前金科新区金融科技企业总数超过100家,年收入近千亿元,初步形成了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渠道、运营技术、第三方支持和安全保障的产业链。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金融科技应用示范项目遴选中,西城区19个项目通过评审,占北京市总项目的40%,区域金融科技产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四,拓展了金融科技产业空间承载力,释放了宝贵空间。 安信大厦年底投入运营,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提前实现了外立面亮相,首创新大都金融科技产业园、北矿金融科技大厦、北京金融科技中心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将陆续投入使用,国新基金广场规划调整方案得到了肯定。我们创新了工作思路,调查研究了区域低效楼宇现状,制定政策引导和区域内低效楼宇“腾龙换鸟”,转型服务金融科技和专业机构服务发展,大幅度提升金融科技产业承载力。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坚定落实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按照金科新区建设方案确定的任务,扎实推进金科新区建设,西城金融科技发展取得了一些新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一行两会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市金融监管局、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的密切合作,我代表西城区委区政府向给予金科新区建设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向包括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内的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金科新区的建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前不久一家英国智库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第26期全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北京在全球十大金融科技中心中排名第一,可见北京金融科技发展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下一步西城区将多措并举,全力推动金科新区建设,为保持北京金融科技领先地位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将加快落实“金科十条”支持政策,从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十个方面,精准大力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我们重点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全流程降低成本,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底层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我们支持监管科技的发展,服务金融监管,支持应用场景示范,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搭建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际融合。我们加强人才引进,在住房、教育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精准暖心服务。我们将继续支持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工作,做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落地服务。还将按照国务院的批示,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将成方金融科技论坛打造成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盛会,为北京乃至全国金融科技发展作出示范,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坚信当中国最富裕的一街也就是金融街,遇到创新活力最强的一村也就是中关村,相互融合赋能,形成的一区金融科技新区将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引领全球金融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和风向标。我代表西城区委区政府热诚欢迎各位企业家积极投身金科新区建设,共创金融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详情]

王兆星:当前金融监管资源严重短缺 对科技投入不足
王兆星:当前金融监管资源严重短缺 对科技投入不足

  原标题:王兆星:当前金融监管资源严重短缺,对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周炎炎 12月17日,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出席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时表示,不应忘记金融的核心和关键是要确保安全,包括资金的安全、系统的安全,更包括信息数据的安全。应不断地提高监管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用最先进的金融科技对其进行武装。 对于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采用第三方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联盟的形式,王兆星指出,有些金融科技、金融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等等可能要外包给第三方,这是一个客观的要求,同时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开发、维护、运用可以外包,但风险管理的责任不能外包,要切实维护金融机构自身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安全。 但是,王兆星提到:“作为一个监管者,我深深地感到,近几年随着金融业持续发展和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入,金融监管体制、监管能力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甚至存在着急需加强的短板。” 王兆星所说的短板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监管资源严重短缺紧张,不管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是专家资源,都难以充分适应当前高度复杂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二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监管的盲点、真空和薄弱环节,在很多情况下,有关风险的识别是严重滞后的,更多的是以事后发现、事后惩戒为主,而前瞻性的有效风险预防、识别和预警还存在很多薄弱之处。我们掌握的信息还不全面、不充分、不准确、不及时、不对称、不共享,这些都大大地影响了对金融风险的全面穿透和全面监管,以及对金融风险有效的识别、发现和控制。 三是金融监管部门对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金融监管部门的科技水平还远远滞后于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运用水平。这些也给我们提出了紧迫的任务,就是监管者首先要更多地熟悉、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来提升我们的监管能力。 王兆星提到,在努力运用金融科技提升监管能力的同时也有另外一个方面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加强对金融科技风险的监管,“应该清醒地看到,它也会形成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除了传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之外,也会面对很多新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等。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必须监督被监管机构,切实建立科学的科技发展规划,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风险防控体系。”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地管控和监管,金融科技所形成的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同样也会引发甚至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监管者的首要使命和职责就是守住不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而对于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风险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识别、控制和处置,同样也会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王兆星说。 王兆星认为,对于金融机构在运用金融科技当中形成的风险,监管者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更加审慎,同时也具有包容性的监管规则、监管制度和监管标准,同时也要切实监督被监管对象,一定要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和对金融科技风险能够有效管控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运用金融科技可能产生的风险。[详情]

李礼辉:有必要建立数字金融创新的沙盒实验制度
李礼辉:有必要建立数字金融创新的沙盒实验制度

  记者:黄紫豪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出席活动时表示,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已经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等多个领域。他认为区块链底层技术尚未成熟,规模化可靠应用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目前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李礼辉认为,有必要建立数字金融创新的沙盒实验制度,积极探索数字金融业务监管的新模式、新规范。数字金融势必进一步强化金融全球化,在数字金融建设中,应该积极参与并努力争取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建立统一的数字金融国际监管标准。 与此同时,他表示,应当实施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他提到,应当掌握自主可控技术。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研究,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上,我国目前缺乏自主产权。大部分应用项目采用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适用性的调整开发,在并发用户数、吞吐量、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优化,适应业务的需求,实现身份验证、隐私保护、节点管理等功能。 他表示,应该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力争掌握数字技术的主导权,明确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政策对于数字企业研发和人才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中资+外资”,“大中+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关键领域,建立全球性的竞争优势。 此外,李礼辉还提到,应当加快标准化的建设和制度创新。应该抓紧完善关于区块链金融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和认证审核制度。在法律上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以及它的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以及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详情]

陈双:海淀区积极发展创新创业创投的发展模式
陈双:海淀区积极发展创新创业创投的发展模式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海淀区政府副区长陈双出席活动并宣介北京市金融科技发展成果。 海淀区政府副区长陈双 据陈双介绍,海淀区根据科技企业融资特点,构建了涵盖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在普惠金融方面,联合市银保监局发起设立了全国首家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企业续贷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努力打造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北京样板。二是积极发展创新创业创投的发展模式,集聚了800余家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形成了600亿元规模的海淀创新基金系,区域投融资规模均居全国首列。三是积极助推企业上市发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今年海淀6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3家,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拉卡拉、中科软两家金融科技企业。海淀区上市企业总数、科创板上市企业数均居全国地市级首位。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陈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此论坛。作为活动的主办方和东道主,我谨代表海淀区委区政府向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感谢大家对海淀的支持。 去年以来,为推动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以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即核心区,海淀区政产学研各个方面,特别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企业家们一直在努力、在探索,取得了累累硕果。据初步统计,目前海淀区拥有金融科技企业近350家,占全市30%,其中领军企业集聚态势更加突出。根据毕马威公司发布的2018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榜单,北京有13家企业上榜,其中海淀区企业占据6个席位。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一年多来,海淀区委区政府以“四者”定位自己,积极投身其中,努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第一,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努力搭建海淀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 好的政策可以形成好的导向,海淀区通过“1357战略”,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对标《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2020)》,起草了一个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三大计划、七项措施和九个任务,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在产业微生态上做文章,打造一批产业集聚、配套齐全的金融科技主题楼宇。今年4月推出全市首个金融科技主题楼宇,融汇科技大厦挂牌运营,陆续启动了中关村壹号、中坤大厦等楼宇建设和规划工作,力争到2021年形成30万平米的金融科技集聚空间。 三是把谋划空间布局作为发展金融科技的基本前提,规划了东南西北中5个集中承载区。包括重点在海淀南部西直门外地区抓好金融科技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文化风、金融气、科技范的金融科技街区,在东部五道口地区打造金融科技创新交流中心,在西部四季青地区建设金融科技产业园,在北部上地软件园北青路沿线建设金融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在中部中关村地区形成金融科技孵化中心。 四是在上一届互联网金融论坛上,我们集聚行业发展、空间聚集、企业成长、创新引领、资本支持、行业交流和环境优化七个方面,目前已支持海淀区企业14家,投入资金数千万元。 第二,作为资源的协调者,努力汇聚涵盖各类创新要素的磅礴力量。 众所周知,海淀区是全国科技创新的高地,区域创新资源高度密集。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占全国1/8,两院院士占全国1/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万家,占全市的45%,研发投入强度为9.8%,是全国的4.6倍。海淀区的第一大产业是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占到我区经济总量的32%,所以互联网金融应该在这个地区发生。海淀区的第二大产业是科技服务业,占我区经济总量的16%。我想这两大产业和金融融合发展是作用极大的。 我们根据科技企业融资特点,构建了涵盖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在普惠金融方面,联合市银保监局发起设立了全国首家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企业续贷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努力打造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北京样板。 二是积极发展创新创业创投的发展模式,集聚了800余家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形成了600亿元规模的海淀创新基金系,区域投融资规模均居全国首列。 三是积极助推企业上市发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今年海淀6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3家,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拉卡拉、中科软两家金融科技企业。海淀区上市企业总数、科创板上市企业数均居全国地市级首位。 正是由于这样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海淀区始终把资源盘活放在突出位置,先后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五道口金融学院、建设银行等主体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落地了五道口金融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建银科创孵化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今后我们将把优化提升党委政府组织能力、服务水平作为推动区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杠杆,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对接,推进优势叠加,合力破解难题,共同构建以创新合伙人为支撑的创新雨林生态,持续激发金融科技的主力军创新活力,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 第三,作为行业的推动者,努力促成协同参与、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海淀区政府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区委区政府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联合中国银行业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连通供需两端的金融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目前平台吸纳成员单位90余家,对接了3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合作交流。下一步我们将在融汇国际大厦启动运营金融科技会客厅,进一步推动行业交流的常态化、便利化。此外,海淀区政府积极打造不同类型的活动平台,供各主体展示交流,推出了“一展两赛多论坛”的品牌活动,营造了鼓励创新的市场氛围。 第四,作为属地的管理者,把牢创新有度、风险可控的发展底线。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部署要求,海淀区切实承担属地责任,打击各类以金融科技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的行为,大力发展网络安全、监管科技等业态,推动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提升金融风险防范的科技水平。 接下来,我们争取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努力筹备沙盒监管试点工作,以包容审慎、先行先试的体制机制,推动金融科技朝着助力金融创新、防范金融风险的方向行稳致远。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这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是推动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头脑风暴,也是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次积极探索,我相信将对海淀区推动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给予深刻的启迪和帮助。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海淀的发展。最后预祝本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详情]

李妍:北京共有46项金融科技试点项目通过审批
李妍:北京共有46项金融科技试点项目通过审批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妍出席活动并宣介北京市金融科技发展成果。 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妍 李妍表示,北京始终高度重视提升金融科技的监管效能,始终在做好风险防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前提下,为真正有价值的金融创新留有足够的观察期和试错空间,促进金融体系更好的迎接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人民银行已经批复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试点。探索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箱”,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赋予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据李妍介绍,北京市金融局积极组织相关机构参与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目前共有46项金融科技试点项目通过审批,下一步,在金融科技的监管导向上,北京也将继续保持持牌经营的原则,依法依规将开展金融科技纳入监管视野。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李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当前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金融科技日益成为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及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的金融管理中心,北京现在已经将规范有序发展金融科技纳入金融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对此市委市政府和殷勇副市长都有非常明确的部署和要求。借此机会,我报告一下北京金融科技的创新实践成果。 第一,积极响应深化金融改革的要求,金融科技监管效能稳步提升。 北京始终高度重视提升金融科技的监管效能,始终在做好风险防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前提下,为真正有价值的金融创新留有足够的观察期和试错空间,促进金融体系更好的迎接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人民银行已经批复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试点。探索包容审慎的中国版“监管沙箱”,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赋予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目前,北京市金融局积极组织相关机构参与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共有46项金融科技试点项目通过审批,位居十个试点省市之首,几乎涵盖了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涉及的全部重点领域。下一步,在金融科技的监管导向上,北京也将继续保持持牌经营的原则,依法依规将开展金融科技纳入监管视野。刚才潘行长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了,还要看业务实质,根据这条原则,我们履行好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的职责,加强与中央监管部门的协同,突出监管的一致性和穿透性。在监管手段上,我们也持续加强监管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强化金融科技活动合规约束。我们注意到,英格兰银行在今年10月开展了用机器人监管中小信贷机构的实践。北京也在积极探索使用大数据等监管科技手段,优化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其中,一个典型的实践探索是开发了一个冒烟指数并全面应用在监管实践中,从而提高对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能力。 第二,充分融合金融和科技的双重优势,金融科技的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目前金融资产的总量占全国的45%,具有完备的金融体系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在金融和科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叠加的优势,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北京市金融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区建立了金融机构的八一工程工作体系。八一工程就是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第一个发布了金融科技的专项发展规划,出台了一套涵盖市区两级的政策支持体系,全国首个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被写入了国务院批复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促成了人民银行主导的首个中央级的金融科技行业组织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在北京落地,还有全国第一家省级金融科技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也已经组建完成,同时还举办了北京金融科技论坛、互联网金融论坛等一系列的国际化的高端论坛,聚集了京东数科等一批顶尖的金融科技企业和行业的领军人才。北京在全球的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竞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英国的智库集团、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机构的高度认可,并在其关于金融科技的评估和排名之中均位于第一名。此外,北京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国务院连续2年组织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排名中名列第一。可以说,金融科技产业体系的硬核心和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我们有双重优势,为提升北京现代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北京市金融局牵头第一次评选金融创新激励项目,今年会评出十大项目,目前全部的评选已经结束。这次选出的金融创新的十大激励项目,总的目标就是要创新性好,科技型强,而且要充分体现首都特征,我们最近会公布名单,也请大家来关注。 第三,紧密结合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等真实需求,使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更好的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以来,北京都把发展普惠金融,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作为金融科技重要的应用场景。我们也实施了北京的畅融工程,为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信息互通和精准服务的高效平台,这是线上线下并行的工程,是通过线上和线下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常态化的运营机制。很多企业和很多金融机构都参与到了常态化的运营机制里来。我们今年已经举办了49场活动,服务金融机构1300多家次,对接企业2500多家,参加的总人数将近6000人。充分运用金融科技的手段,专门建立了北京市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这是殷市长讲到依托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充分整合政府的大数据资源,为企业精准画像、精准匹配,提供更多的无抵押信用贷款的服务。今年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10月份刚刚上线,已经接入金融机构91家,注册企业将近1千家,累计授信金额达到5亿元,放款金额是4.75亿元,同时联合市相关部门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刚才也看到,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专业有一个区块链研究工作组,下一步也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展金融科技应用场景的建设,为提高现代金融体系普惠性,提供可靠的金融支持。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发展金融科技,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离不开一行两会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离不开互联网金融协会等协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还有从业机构以及相关的利益群体,我们要形成合力,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继续一如既往支持北京金融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 最后,预祝今天的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详情]

翟立新:中关村将有效推动监管沙盒创新机制试点落地
翟立新:中关村将有效推动监管沙盒创新机制试点落地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出席活动并宣介北京市金融科技发展成果。 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 翟立新介绍,2018年中关村管委会会同金融监管局、市科委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2022)》。自金融科技规划等相关政策发布一年多来,中关村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重点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即核心区,支持海淀、西城、石景山、房山、通州等中关村分园,打造各具特色的金融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吸引培育了一批涵盖征信支付、智能金融、监管科技、保险科技和区块链等细分领域的金融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政策引导、政企联动,推动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翟立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借此机会,我向各位报告中关村金融科技发展的有关情况。 为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尤其是科创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在市领导的亲自推动下,中关村管委会会同金融监管局、市科委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2022)》,会同西城区政府、海淀区政府分别出台了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目的是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金融科技创新与服务中心,形成首都特色、全国辐射、国内示范、国际标准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 自金融科技规划等相关政策发布一年多来,中关村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重点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即核心区,支持海淀、西城、石景山、房山、通州等中关村分园,打造各具特色的金融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吸引培育了一批涵盖征信支付、智能金融、监管科技、保险科技和区块链等细分领域的金融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政策引导、政企联动,推动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科技活跃度高。北京是全国金融科技创新与投融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优势,以及金融街的总部金融机构优势,吸引聚集了大量的金融科技企业。截至目前,中关村金融科技企业近500家,产业规模约1100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中关村金融科技领域投资额约376亿元,占全国的41%,同比上升22%左右。 二是底层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领域,中关村金融科技企业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金融科技实验室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比如华控清交公司联合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密文计算系统,为打破数据壁垒、连接数据孤岛、建立数据确权机制奠定了技术基础。再比如知因智慧公司联合中科院开发的知识图谱底层平台技术,构建企业级的机器学习平台,在北京银行信贷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金融科技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支持中关村金融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全国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在我市首批获得批复的46个金融科技试点项目中,有京东数科、度小满等十余家中关村企业深度参与。同时中关村管委会还积极支持金融科技在金融机构应用中的场景示范,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促进金融科技业务落地。比如神州数码融信公司首次应用无切入的分布式事务控制机制,推动了分布式系统在大中型银行的落地应用。中科金财公司将先进计算、高端存储、神经科学等金融科技应用于区域智能银行的解决方案,有效推动银行智能架构优化,促进业务模式整合。 四是金融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中关村管委会会同海淀、西城等区域联合发起了全国首家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即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目前联盟已成功举办2019年中关村FinTech金融科技创新大赛、中关村金融科技三十强等活动,挖掘了一批金融科技的优质创业项目。同时我们发挥北京科创基金的引导作用,发起设立了金融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其中海淀考拉金融科技基金已经出资并设立运行,西城金融科技基金正在会同中互金投资基金加快推进科创基金的决策。 总体来看,目前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为了持续营造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深入落实金融科技规划,重点推进以下重点任务: 第一,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场景的应用示范。 以人民银行批复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技和人才的优势,以场景应用示范推动底层科技创新,不断创新推广金融科技新兴业务和模式,有效推动监管沙盒创新机制试点落地。 第二,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技术创新和标准研究创制。 以底层技术、系统性技术和平台性技术为重点,推进金融科技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标准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和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金融科技核心技术标准研究,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业务与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增强产业发展的引领力和话语权。 第三,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专业园区的建设。 推动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实验室、加速器等重大项目落地,积极引进法律、信用评价、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创业孵化等服务机构在金融科技相关功能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互动协同的金融发展格局。 第四,进一步优化金融科技的创新生态。 借鉴香港、新加坡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金融科技活动的经验,支持在中关村开展专业化、国际化的金融科技国际活动,组织开展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赛事,全面提升中关村金融科技的品牌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加强与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先进地区的合作,支持组建中关村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专项研究团队,研究建立金融科技人才的认证体系,培养集聚更多的金融科技优秀人才。 当前,金融科技产业方兴未艾,中关村愿意和各方共同努力,打造更加优质的金融科技营商环境,为金融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希望金融科技企业在中关村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详情]

肖钢:大型科技公司混业经营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肖钢:大型科技公司混业经营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原标题:肖钢: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混业经营,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顾月 12月17日,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论坛演讲中指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混业经营,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肖钢认为,目前更多的资本向新技术集中,我认为现在进入到“金融资本+技术垄断”的新阶段,我们必须看到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混业经营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型科技公司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各类金融服务,大量的用户广泛参与,容易积累形成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是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仍然不充分,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难以分辨营销手段背后的金融风险,也可能导致自身利益的受损,维权难度较大。 三是头部公司可能形成行业事实上的垄断,主导行业的话语权,对数据隐私的保护也存在漏洞。四是可能存在技术安全的风险,缺乏应急管理机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对此,他提出一是完善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框架;二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三是加强反垄断的监管;四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金融监管的适用性等四方面应对措施。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肖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天主要就加强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讲一点看法。 近年来,一些大型科技公司进入到金融服务领域,形成了大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就是所谓的BIGTECH,也有人称之为“数字帝国”,当然可能说的更大一点。所谓的“数字帝国”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壮大,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科技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接触到传统金融机构接触不到的客户数据,比如说购物的数据,搜索、浏览、记录的数据等等。这些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上也有显著的优势。加上长期、持续的产品开发与投入,大大提高了营销和风控的效率和能力。过去传统机构是很难企及的。 第二是他们拥有强大的客户群体和渠道能力,针对传统金融机构长期服务不到的领域,他们能结合日常生活场景来推广金融产品。此外,具有受众群体广泛、边际成本低和用户转化率高等特征,也提升了客户体验。 第三是金融监管的包容和适度,使得他们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有的是通过设立、控股或者并购获得了多种金融牌照或类金融牌照,有的没有获得金融牌照但实际在经营金融业务、打擦边球,有的模糊了金融业和非金融业的边界,甚至将非金融领域通行的一些做法,运用到金融领域,不少创新处在灰色地带。 当前金融科技迅速发展,资本与科技紧密结合,更多的资本向新技术集中,我认为现在进入到“金融资本+技术垄断”的新阶段。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产生总体上来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时间关系不展开,点点题,比如说优化了金融服务的流程,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另外,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拓宽了金融业务的适用性。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高度适用性和普惠性的金融体系,大型科技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第三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技术和服务的升级,大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服务和技术上升级。第四是推动了产业互联网的落地,大型科技金融机构帮助实现企业运营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从过去为B端客户仅仅提供数据服务到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改变了企业经营的模式,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也成为产业互联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混业经营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型科技公司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各类金融服务,大量的用户广泛参与,容易积累形成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是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仍然不充分,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难以分辨营销手段背后的金融风险,也可能导致自身利益的受损,维权难度较大。 三是头部公司可能形成行业事实上的垄断,主导行业的话语权,对数据隐私的保护也存在漏洞。四是可能存在技术安全的风险,缺乏应急管理机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迫在眉睫。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完善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框架,一方面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业务范围广、涉众群体大、外溢性强,应当参照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金融机构,或金融控股集团,采取宏观审慎的管理,对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信息披露等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要创新监管指标体系,不能照搬传统银行监管指标。一方面要加强对大而不能倒的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同时不能把传统的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的指标全部拿过来套到它身上。它充分利用科技改动了过去流动性状况。同时要针对创新业务出台新的监管规则,建立健全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防火墙,防止风险的交叉和传递。 二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出台相关规则,加强约束,从数据保护隐私明确数据归属权和私有权的管理。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欠缺,数据你可以用,但归属权是谁的,只能被哪个机构来使用是缺乏规范的。要防止大型公司恶意收集、存储、交易、滥用用户数据,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进一步落实投资者管理,做好风险揭示,妥善处理投资者的投诉。 三是加强反垄断的监管。鉴于大型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数据获取能力,向数据服务转型的牌照要严格管理,特别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要研究制定大型科技公司开放数据的原则,也就是说让中小科技公司也分享这些数据,鼓励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 四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金融监管的适用性。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开展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技术风险的评估和监管。特别是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数据风控模型,现在数据风控模型可解释性比较差,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监管部门一定要把它背后的逻辑,它的可解释性,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强监管。这是核心问题。 最后,讲到数字金融监管的问题,任务非常紧迫。前面几位领导都讲到,我们国家的数字金融发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制定对数字金融的监管框架、理论、政策和原则。很有趣的现象是BIS、世界银行、巴塞尔委员会等,他们的专家,他们的组织,也到中国来进行调研,知道中国发展比较快,但只是在中国做一些案例,拿到国际上制定相关数字金融监管规则。我们国家在这一轮不要落下了,过去巴塞尔协议大家都知道,1.0、2.0、3.0,我们也积极参与,但是规则是跟着人家走的。这一轮新的全球金融规则的制定,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定要争取主导,不仅仅是参与,应该是主导。这一轮机会一定要抢抓住,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来参与和主导国际上对数字金融监管的规则制定。 谢谢大家![详情]

朱勇:适应互联网金融特征的监管长效机制将加快形成
朱勇:适应互联网金融特征的监管长效机制将加快形成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朱勇出席活动并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朱勇 朱勇介绍,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显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成效显著,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持续下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态势日渐形成。其中,网络支付市场运行稳中有进,个体网络借贷风险持续出清,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企稳回升,互联网银行继续稳步发展,非公开互联网股权融资探索多元化业务。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法律制度、基础设施、行业治理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需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妥善应对。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朱勇:尊敬的顾部长、李会长、王主席、李行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在一行两会等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各界专家的支持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从业机构编著完成《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今天予以发布。 这已是协会连续第四年发布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全景式年度报告。《年报2019》通过梳理分析行业政策及相关统计数据,全面阐述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与现状,系统总结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从而为监管部门、从业机构和社会公众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提供数据支持和资料参考。同时,协会也同步启动了《年报2019》英文版翻译工作,以帮助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 《年报2019》显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成效显著,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持续下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态势日渐形成。其中,网络支付市场运行稳中有进,个体网络借贷风险持续出清,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企稳回升,互联网银行继续稳步发展,非公开互联网股权融资探索多元化业务。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法律制度、基础设施、行业治理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需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妥善应对。 展望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攻坚,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将持续收敛,适应互联网金融特征的监管长效机制将加快形成。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加速深化,运用金融科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成为金融业普遍共识。 最后,我代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向所有参与支持年报编写工作的机构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互联网金融年报2019》发布完毕,敬请各位关注指导。谢谢大家。[详情]

李礼辉:应抓紧完善区块链金融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
李礼辉:应抓紧完善区块链金融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李礼辉认为,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已经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等多个领域。谈及如何评价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他认为区块链底层技术尚未成熟,规模化可靠应用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目前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在李礼辉看来,有必要建立数字金融创新的沙盒实验制度,积极探索数字金融业务监管的新模式、新规范。在数字金融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努力争取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建立统一的数字金融国际监管标准。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李礼辉:尊敬的肖主席、李会长、王主席、顾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出席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掌握自主可控技术 加快数字技术标准化建设》。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总书记的讲话从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高度,指明了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关键路径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数字金融发展的战略方针。 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已经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等多个领域,如何评价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我的看法是区块链底层技术尚未成熟,规模化可靠应用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我们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在底层技术上,作为一种技术创新,区块链的数据库、点对点对等网络、密码学算法等基础组件的技术是相对成熟的,但是我们要把基础组件的技术集成在一起还需要满足新的要求。同时,区块链特有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新技术,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 发达国家关于数字金融的姿态和动向值得我们重视。美国特别关注数字金融市场的规范,美国的监管重点是规范数字金融市场,防范数字金融工具被用于非法领域。201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把ICO纳入监管,经过监管审批发行的coin属于证券,未经监管审批的ICO属于非法证券发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批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比特币期货交易。201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司金融部、投资管理部、市场交易部联合发布声明,加密数字货币的参与方涉及证券交易却不进行注册或者申请豁免就会面临这家机构的执法,这家机构对数字加密货币的管制策略是通过个案执法、非系统性来解释证券法,从而谨慎有序积极理清监管的原则和界限。德国、法国关注数字主权,2019年10月29日,德国、法国公布了由德法核心企业参与的“盖亚-X”,旨在为欧洲建立一个安全的可信赖的数据基础设施,德国经济部长说这个基础设施将有助于我们重获数字主权,能够为数字生态系统奠定基础。法国的经济与财政部长说,这个项目将包含数据存储、数据集中和数据分享。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最令我担心的是对公约和消费数据的处理,大部分是由美国的企业完成的,正在形成一种依赖关系。默克尔主张立足长远,尽可能多的从欧洲的角度进行数字化的整体布局。英国关注数字金融的创新实验,早在2015年就首创了沙盒监管的模式。在沙盒机制下,金融科技企业可以突破现有监管的约束,进行数字金融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营销方式的创新实验。 中国要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实施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推进数字金融创新。 一是掌握自主可控技术。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研究,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上,我国目前缺乏自主产权。大部分应用项目采用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适用性的调整开发,在并发用户数、吞吐量、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优化,适应业务的需求,实现身份验证、隐私保护、节点管理等功能。对国外开源程序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技术依赖风险,而且必须遵守开源平台注册地的司法管辖和法律的约束,这就潜藏地缘性政治风险。2019年11月,美日达成数据协定,这个协定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原则上禁止国家强迫企业公开原代码和算法。中国是个数据大国,也是个算力大国,但是我们是个算法弱国,我们好多原代码,基本的底层算法程序过多的依赖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以,应该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力争掌握数字技术的主导权,明确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政策对于数字企业研发和人才给予税费方面的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中资+外资”,“大中+小微”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掌握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关键领域,建立全球性的竞争优势。 二是加快标准化的建设和制度创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数字金融的标准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区块链金融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刚刚起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立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节点技术委员会,节点标准有11项,涉及术语、参考架构、隐私、个人信息保护、安全风险和漏洞等方面。国际电信联盟设立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相关问题库,涉及安全保障、安全威胁、安全框架等方面。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标准研制,围绕区块链在物联网的数据管理、数字资产管理、政府部门应用,以及加密货币等领域。我们应该抓紧完善关于区块链金融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和认证审核制度。在法律上我们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以及它的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以及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建立数字金融创新的沙盒实验制度,积极探索数字金融业务监管的新模式、新规范。我也特别认同肖主席提出的观点,数字金融势必进一步强化金融全球化。在数字金融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努力争取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建立统一的数字金融国际监管标准。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谢谢各位![详情]

王兆星:监管应建立更加有效的金融科技风险防控体系
王兆星:监管应建立更加有效的金融科技风险防控体系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 王兆星认为,监管者的主要职责和使命是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审慎、有效的规则、标准、制度,促进金融机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健康运行,更好地保护存款者、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好金融的生命线。基于此职责和使命,应不断地提高监管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用最先进的金融科技对其进行武装。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也非常感谢主持人。 今天,我想以一个已经不在一线工作的普通监管者的视角和感觉来谈一谈金融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迈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货币、金融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可能对金融领域、金融生态以及日常生活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传统的金融理念、金融实践、金融模式、金融业态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同时我也想在这里强调,不管形势如何变,都不应忘记金融的初心、使命、职责和生命线,努力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经济、更加安全、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不应忘记金融的本质和基石是建立在信用、信任和信心之上,如果离开了信用、信任和信心,那么金融及其相关功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不应忘记金融的核心和关键是要确保安全,包括资金的安全、系统的安全,更包括信息数据的安全。 监管者的主要职责和使命是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审慎、有效的规则、标准、制度,促进金融机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健康运行,更好地保护存款者、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好金融的生命线。基于此职责和使命,应不断地提高监管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用最先进的金融科技对其进行武装。 当前,金融业务、金融产品、金融交易已高度复杂,信息技术已高度发达,金融风险已高度交织。金融监管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就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甚至是原始的监管手段和监管工具,更不能靠原始的人海战术,而必须更积极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科技,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监管,包括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提高监管者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个监管者,我深深地感到,近几年随着金融业持续发展和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入,金融监管体制、监管能力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甚至存在着急需加强的短板。这些表现为几个方面: 我们的监管资源严重短缺紧张,不管是人力资源、财力资源还是专家资源,都难以充分适应当前高度复杂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 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监管的盲点、真空和薄弱环节,在很多情况下,有关风险的识别是严重滞后的,更多的是以事后发现、事后惩戒为主,而前瞻性的有效风险预防、识别和预警还存在很多薄弱之处。我们掌握的信息还不全面、不充分、不准确、不及时、不对称、不共享,这些都大大地影响了对金融风险的全面穿透和全面监管,以及对金融风险有效的识别、发现和控制。 我们应该看到,金融监管部门对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金融监管部门的科技水平还远远滞后于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运用水平。这些也给我们提出了紧迫的任务,就是监管者首先要更多地熟悉、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来提升我们的监管能力。 我们在努力运用金融科技提升监管能力的同时也有另外一个方面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加强对金融科技风险的监管。金融科技及信息技术给金融行业、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销售、风控模式都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发挥着重大而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它也会形成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除了传统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之外,也会面对很多新的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等。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必须监督被监管机构,切实建立科学的科技发展规划,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风险防控体系。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地管控和监管,金融科技所形成的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同样也会引发甚至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监管者的首要使命和职责就是守住不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而对于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风险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识别、控制和处置,同样也会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对于金融机构在运用金融科技当中形成的风险,监管者要建立一套更加科学、更加审慎,同时也具有包容性的监管规则、监管制度和监管标准,同时也要切实监督被监管对象,一定要建立适应金融科技发展和对金融科技风险能够有效管控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体系,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运用金融科技可能产生的风险。 在这里,也不排除一些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自身人才和资源的限制,会借助第三方和金融科技公司进行联合、联盟,有些金融科技、金融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等等可能要外包给第三方。这是一个客观的要求,同时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开发、维护、运用可以外包,但风险管理的责任不能外包,要切实维护金融机构自身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安全。 最后我要强调,金融科技的核心和关键还是大数据的积累和运用,金融科技的生命线也在于大数据的安全。未来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但在当今金融科技发展的形势下,大数据可能成为新的竞争热点和焦点,也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衍生和发展的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也要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大数据,使其更好地为金融科技发展服务,同时也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和金融消费者的安全。 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如何推动北京金融科技建设? 殷勇给出了六条措施
如何推动北京金融科技建设? 殷勇给出了六条措施

  原标题:如何推动北京金融科技建设?殷勇给出了六条措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2月17日,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在论坛致辞中表示,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不管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本质上都是金融的活动和属性,都必须要加强监管。 此外,对于优化体制机制、推动北京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殷勇给出了六项建议。 一是统筹好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示范区南北两个片区的建设,加快相关街区和楼宇的改造提升,持续为企业做好高水平的服务。 二是打造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平台,突出关键技术开发和创新应用示范,加强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共建共享。 三是依托全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推动政府数据规范有序开放共享,为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四是加强应用场景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形成政府、企业等各方合力,以应用场景创新带动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金融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良好环境。 五是系统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和创新监管两类试点工作,引导企业依法合规有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 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紧紧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努力为行业培养优质急需人才,建立金融科技人才跟踪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做好配套服务,为一心扎根北京发展、有才华有能力有贡献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全面的部署。我们本届论坛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聚焦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金融科技赋能服务小微金融企业,区块链等金融技术重点应用等问题,高度契合新金融和高科技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借这个机会,我介绍一下北京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情况。 刚才潘行长就金融和科技的关系以及前些年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的发展经验、教训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这里有两个方面我印象很深。 第一个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第二个方面,不管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本质上都是金融的活动和属性,都必须要加强监管。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的金融管理中心,我们不仅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资源禀赋方面优势突出,而且监管制度比较完善,生态体系比较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这些都为北京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创新环境。北京始终保持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竞争的前列,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 在政策规划方面,去年10月份,我们印发了《关于首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2)》,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发布金融科技发展政策规划的省区市。去年12月,北京两个金融科技的核心区,西城区和海淀区也分别印发了本区域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了覆盖金融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市区一体化政策体系,重点在7个方面为金融科技企业发展解决痛点和难点问题。一是为企业全流程降低成本;二是促进底层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强监管科技发展;五是支持前沿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示范;六是加强对人才、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七是强化国际交流和合作。我们根据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企业的需求,还在不断的对这些政策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完善、更新支持的政策,及时启动政策兑现,持续挖掘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科技项目。 在空间载体方面,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充分发挥西城区金融资源聚集和海淀区科技能力雄厚的融合优势,着力推进金融科技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的金融科技示范区。目前,示范区的核心楼宇改造提升工作全面提速,融汇国际大厦已经挂牌运营,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四达大厦、首创新大都金融科技产业园、北矿金融科技大厦、北京科技金融中心、中关村一号、中关村资本大厦等楼宇改造正在加快推进,示范区、核心区新入住的金融科技企业超过70家,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余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身份认证等各类型企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共建共融的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同时随着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等行业组织,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相继落户示范区,行业自律发展和专业服务能力也大幅提升。 在监管方面,逐步健全金融监管协调、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两个机制框架,完善监管规则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金融科技守正创新,积极组织金融科技企业参加人民银行等六部委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获得批复的应用试点项目46个,涉及金融机构和企业77家,数量位居十个试点省市之首,涉及金融、医疗、社保、养老、三农等各个领域。很多项目体现了普惠民生的金融科技发展理念,也代表了北京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在人民银行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北京率先在全国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共同监管等柔性管理方式,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合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监管工具,着力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和前瞻性。目前这些试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相信不久大家会看到更多的成果展现。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优化体制机制、推动北京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统筹好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示范区南北两个片区的建设,加快相关街区和楼宇的改造提升,持续为企业做好高水平的服务。 二是打造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平台,突出关键技术开发和创新应用示范,加强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共建共享。 三是依托全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推动政府数据规范有序开放共享,为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 四是加强应用场景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形成政府、企业等各方合力,以应用场景创新带动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金融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良好环境。 五是系统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和创新监管两类试点工作,引导企业依法合规有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 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紧紧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努力为行业培养优质急需人才,建立金融科技人才跟踪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做好配套服务,为一心扎根北京发展、有才华有能力有贡献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培养金融科技竞争新优势,是激发金融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战略部署。希望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企业抓住机遇,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产品创新,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同时要立足长远发展,依法合规经营,切实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也希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继续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建设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和引领优势。北京市将一如既往为大家做好支持和服务,与企业一起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 最后,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肖钢:加强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迫在眉睫
肖钢:加强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迫在眉睫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 肖钢认为加强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迫在眉睫。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完善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框架,一方面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业务范围广、涉众群体大、外溢性强,应当参照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金融机构,或金融控股集团,采取宏观审慎的管理,对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信息披露等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要创新监管指标体系,不能照搬传统银行监管指标。一方面要加强对大而不能倒的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同时不能把传统的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的指标全部拿过来套到它身上。它充分利用科技改动了过去流动性状况。同时要针对创新业务出台新的监管规则,建立健全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防火墙,防止风险的交叉和传递。 二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出台相关规则,加强约束,从数据保护隐私明确数据归属权和私有权的管理。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欠缺,数据你可以用,但归属权是谁的,只能被哪个机构来使用是缺乏规范的。要防止大型公司恶意收集、存储、交易、滥用用户数据,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进一步落实投资者管理,做好风险揭示,妥善处理投资者的投诉。 三是加强反垄断的监管。鉴于大型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数据获取能力,向数据服务转型的牌照要严格管理,特别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要研究制定大型科技公司开放数据的原则,也就是说让中小科技公司也分享这些数据,鼓励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 四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金融监管的适用性。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开展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技术风险的评估和监管。特别是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数据风控模型,现在数据风控模型可解释性比较差,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监管部门一定要把它背后的逻辑,它的可解释性,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强监管。这是核心问题。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肖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今天主要就加强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讲一点看法。 近年来,一些大型科技公司进入到金融服务领域,形成了大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就是所谓的BIGTECH,也有人称之为“数字帝国”,当然可能说的更大一点。所谓的“数字帝国”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壮大,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科技公司拥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接触到传统金融机构接触不到的客户数据,比如说购物的数据,搜索、浏览、记录的数据等等。这些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上也有显著的优势。加上长期、持续的产品开发与投入,大大提高了营销和风控的效率和能力。过去传统机构是很难企及的。第二是他们拥有强大的客户群体和渠道能力,针对传统金融机构长期服务不到的领域,他们能结合日常生活场景来推广金融产品。此外,具有受众群体广泛、边际成本低和用户转化率高等特征,也提升了客户体验。第三是金融监管的包容和适度,使得他们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他们有的是通过设立、控股或者并购获得了多种金融牌照或类金融牌照,有的没有获得金融牌照但实际在经营金融业务、打擦边球,有的模糊了金融业和非金融业的边界,甚至将非金融领域通行的一些做法,运用到金融领域,不少创新处在灰色地带。 当前金融科技迅速发展,资本与科技紧密结合,更多的资本向新技术集中,我认为现在进入到“金融资本+技术垄断”的新阶段。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产生总体上来讲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时间关系不展开,点点题,比如说优化了金融服务的流程,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另外,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拓宽了金融业务的适用性。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高度适用性和普惠性的金融体系,大型科技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第三促进了传统金融机构技术和服务的升级,大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服务和技术上升级。第四是推动了产业互联网的落地,大型科技金融机构帮助实现企业运营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从过去为B端客户仅仅提供数据服务到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改变了企业经营的模式,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也成为产业互联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混业经营可能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型科技公司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各类金融服务,大量的用户广泛参与,容易积累形成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保护仍然不充分,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难以分辨营销手段背后的金融风险,也可能导致自身利益的受损,维权难度较大。三是头部公司可能形成行业事实上的垄断,主导行业的话语权,对数据隐私的保护也存在漏洞。四是可能存在技术安全的风险,缺乏应急管理机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迫在眉睫。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完善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框架,一方面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业务范围广、涉众群体大、外溢性强,应当参照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金融机构,或金融控股集团,采取宏观审慎的管理,对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信息披露等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要创新监管指标体系,不能照搬传统银行监管指标。一方面要加强对大而不能倒的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同时不能把传统的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的指标全部拿过来套到它身上。它充分利用科技改动了过去流动性状况。同时要针对创新业务出台新的监管规则,建立健全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防火墙,防止风险的交叉和传递。 二是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出台相关规则,加强约束,从数据保护隐私明确数据归属权和私有权的管理。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欠缺,数据你可以用,但归属权是谁的,只能被哪个机构来使用是缺乏规范的。要防止大型公司恶意收集、存储、交易、滥用用户数据,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进一步落实投资者管理,做好风险揭示,妥善处理投资者的投诉。 三是加强反垄断的监管。鉴于大型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和数据获取能力,向数据服务转型的牌照要严格管理,特别要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要研究制定大型科技公司开放数据的原则,也就是说让中小科技公司也分享这些数据,鼓励竞争,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 四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努力提高金融监管的适用性。加强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开展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技术风险的评估和监管。特别是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一个很大的优势是数据风控模型,现在数据风控模型可解释性比较差,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监管部门一定要把它背后的逻辑,它的可解释性,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加强监管。这是核心问题。 最后,讲到数字金融监管的问题,任务非常紧迫。前面几位领导都讲到,我们国家的数字金融发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现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制定对数字金融的监管框架、理论、政策和原则。很有趣的现象是BIS、世界银行、巴塞尔委员会等,他们的专家,他们的组织,也到中国来进行调研,知道中国发展比较快,但只是在中国做一些案例,拿到国际上制定相关数字金融监管规则。我们国家在这一轮不要落下了,过去巴塞尔协议大家都知道,1.0、2.0、3.0,我们也积极参与,但是规则是跟着人家走的。这一轮新的全球金融规则的制定,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定要争取主导,不仅仅是参与,应该是主导。这一轮机会一定要抢抓住,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来参与和主导国际上对数字金融监管的规则制定。 谢谢大家![详情]

潘功胜:网络借贷等领域的监管框架基本确立
潘功胜:网络借贷等领域的监管框架基本确立

  原标题:潘功胜:网络借贷等领域的监管框架基本确立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12月17日,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致辞稿中表示,非银行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 潘功胜表示,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人民银行牵头十七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开展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经过各部门、各地四年来的努力,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一是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风险得到管控。在营网贷机构数量从整治之初的近万家下降到不到五百家,业务规模和涉众人数大幅减少,从业风险得到明显缓释。果断出手打击虚拟货币投机炒作,避免了一场大规模虚拟资产泡沫风险。坚决整治校园贷、现金贷、网络炒汇,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有效遏制了增量风险。 二是边整边改,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非银行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代币发行融资、无牌网络资管业务、互联网外汇按金交易明令禁止,划清了底线。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网联公司、百行征信成功运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建设的风险监测技术系统不断完善。 三是积累了丰富的新金融活动监管经验,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协作机制。在近四年的整治工作中,金融管理部门、宣传部门、网络电信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司法部门、自律组织等无缝衔接,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紧密协作、勇于担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新技术特点的金融监管思路和方法,包括坚持金融监管的一致性、穿透性、全覆盖性,抓住资金帐户监测和宣传营销管理的关键手段,以投资者适当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中心、行政管理、自律管理充分配合等,这些都是未来有效金融监管的宝贵财富。 下一步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发展中,潘功胜表示,要做好几个坚持和巩固、几个完善和发展。一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要从是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普惠性,对金融业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坚持金融为民,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术为外衣,脱实向虚,形成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 二是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落实功能监管,保持监管的公平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业务实质。只要业务实质相同,就要采取一致的政策取向和监管规则。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 三是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完善、稳健、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信用信息共享等金融基础设施,优化我国金融运行效率。 四是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适应科技多变、快变的特点,提升监管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运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对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详情]

潘功胜:互联网金融没改变金融风险属性 传染性更强
潘功胜:互联网金融没改变金融风险属性 传染性更强

  原标题:潘功胜:互联网金融没改变金融风险属性,传染性反而更强  新京报讯(记者 陈鹏)12月17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主办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因故未能到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代为致辞。潘功胜在致辞稿中提到,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传染性、涉众性反而更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也更加突出。 非银支付、网络借贷等领域监管框架基本确立 潘功胜回顾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和监管的历程。“2010年前后,在新一轮信息科技浪潮的助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几乎覆盖了金融业所有领域。其中非银行支付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对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效率、水平有着极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在推动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潜力和价值。”潘功胜也认为,快速发展中,一些业态创新跑偏,从业机构良莠不齐,行业生态不断恶化,风险持续积累扩大。 2016年以来,经过人民银行牵头十七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开展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潘功胜认为,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他在致辞稿中指出:一是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风险得到管控。在营网贷机构数量从整治之初的近万家下降到不到五百家,业务规模和涉众人数大幅减少,从业风险得到明显缓释。果断出手打击虚拟货币投机炒作,避免了一场大规模虚拟资产泡沫风险。坚决整治校园贷、现金贷、网络炒汇,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有效遏制了增量风险。 二是边整边改,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非银行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代币发行融资、无牌网络资管业务、互联网外汇按金交易明令禁止,划清了底线。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网联公司、百行征信成功运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建设的风险监测技术系统不断完善。三是积累了丰富的新金融活动监管经验,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协作机制。 应透过眼花缭乱的名词甄别业务活动实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扩大、暴露到此后持续至今的清理整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教训非常深刻,值得认真反思总结。”潘功胜提到三点内容,其一是“各方一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属性认识不到位”。他认为,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金融科技也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要根据法律关系、业务实质做出判定,概念游移和科技外衣改变不了金融本质,无论是FinTech还是TechFin,无论是ICO还是STO,都应透过眼花缭乱的名词甄别其业务活动的实质。 潘功胜还在致辞稿中指出,“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传染性、涉众性反而更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也更加突出。一方面,由于跨界、跨区域交叉混业特征、风险扩散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另一方面,接受服务的多维长尾客户风险识别能力不高、损失承受能力有限、潜在的社会危害更严重。” 此外,潘功胜强调,部分市场主体不尊重金融规律,激励扭曲。在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大背景下,真技术、假技术鱼龙混杂,一些市场主体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突出,技术应用未经审慎的论证和实验,过于强调技术,缺乏对金融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很可能留下遍地狼藉。 新京报记者 陈鹏  [详情]

李东荣:金融科技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驱动力量
李东荣:金融科技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驱动力量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 李东荣认为,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强现代金融体系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同时,也会使金融业务边界变得模糊、金融风险传导更加迅速、金融风险结构更趋复杂,从而给金融安全和金融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按照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监管科技,用科技武装金融监管,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的实时性、精准性和穿透性。同时,注重监管科技与监管制度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在改进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宏观审慎管理、功能监管、行为监管等领域制度建设,切实强化监管红线和底线的刚性约束力,防止出现“破窗效应”,为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应用监管科技奠定制度基础。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肖钢主席、殷勇副市长、顾朝曦副部长、王兆星副主席、李礼辉行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在一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国内外嘉宾和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家知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科技作为数字化时代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既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驱动力量。本次论坛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和判断。相信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深入交流,今天的论坛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围绕今天论坛主题,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谈几点思考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着力提升金融供给适应性。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发展金融科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同时也指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应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资源配置精准化、服务渠道全时化、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智能化等方面的优势,切实改进在先进制造、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民生建设、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短板,积极落实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等政策要求,有效增强金融供给对实体经济多层次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是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着力增强金融系统竞争力。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数字化时代全球金融创新和金融竞争的制高点。当前,中国金融科技在市场规模、应用创新等方面处于全球前列,但同时也面临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相对不足、核心技术特别是底层技术研发存在短板、领军型专家和复合型人才较为短缺、全链条专业配套服务有待加强等现实挑战。鉴于此,应加强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多层次资源投入,积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联合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金融应用基础研究,抓紧建设安全可控的金融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开源社区,建立完善产学研有机协同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认证体系,着力培育法律咨询、知识产权、风险投资、创业孵化等专业配套服务体系。同时,按照国家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部署安排,积极加强金融科技领域人才、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国际双向交流和资源对接。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加快建立一个有活力、更规范、可持续、国际化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体系,为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支撑。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优势,着力加强金融服务普惠性。国内外实践表明,发展金融科技的重点在普惠金融,难点也在普惠金融。近年来,我国在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比如,在传统征信数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运用税务、社保、交易、供应链等方面的替代性数据,打通小微客户首次获得贷款的“最先一公里”;依托智能移动终端以及近场通信、生物识别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便捷、随身的移动支付服务,打通基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重点应从扩面、增量向提质、降本转变,更加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倡导负责任创新、商业可持续等共识原则,更加注重普惠金融客户的金融素养和数字能力建设。 四是积极建设监管科技体系,着力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强现代金融体系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同时,也会使金融业务边界变得模糊、金融风险传导更加迅速、金融风险结构更趋复杂,从而给金融安全和金融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按照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监管科技,用科技武装金融监管,不断提升金融监管的实时性、精准性和穿透性。同时,注重监管科技与监管制度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在改进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宏观审慎管理、功能监管、行为监管等领域制度建设,切实强化监管红线和底线的刚性约束力,防止出现“破窗效应”,为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应用监管科技奠定制度基础。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科技在其中大有可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国家级行业自律组织,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工作。当前,协会正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有序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移动金融客户端软件备案管理等重点工作,期盼广大从业机构和金融消费者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促进中国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为推动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潘功胜:发展监管科技 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潘功胜:发展监管科技 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原标题:潘功胜: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2月17日,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因故未能到场,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代为致辞。 (图为邹澜代潘功胜致辞现场图) 潘功胜在致辞稿中指出,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人民银行牵头十七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开展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经过各部门、各地四年来的努力,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一是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风险得到管控。在营网贷机构数量从整治之初的近万家下降到不到五百家;二是边整边改,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三是积累了丰富的新金融活动监管经验,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协作机制。 下一步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发展中,需要要做好几个坚持和巩固、几个完善和发展: 第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术为外衣,脱实向虚,形成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 第二,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落实功能监管,保持监管的公平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业务实质。 第三,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组织体系。 第四,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对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 以下为现场发言全文: 尊敬的肖主席、殷市长、李会长、顾部长、王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金融科技是近年来金融行业的热门话题,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重点任务。本次论坛的主题“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极具现实意义,期待大家在这里分享见解、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借此机会,结合工作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2010年前后,在新一轮信息科技浪潮的助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几乎覆盖了金融业所有领域。其中非银行支付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对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效率、水平有着极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在推动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潜力和价值。但快速发展中,一些业态创新跑偏,从业机构良莠不齐,行业生态不断恶化,风险持续积累扩大。 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人民银行牵头十七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开展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经过各部门、各地四年来的努力,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一是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风险得到管控。在营网贷机构数量从整治之初的近万家下降到不到五百家,业务规模和涉众人数大幅减少,从业风险得到明显缓释。果断出手打击虚拟货币投机炒作,避免了一场大规模虚拟资产泡沫风险。坚决整治校园贷、现金贷、网络炒汇,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有效遏制了增量风险。 二是边整边改,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非银行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代币发行融资、无牌网络资管业务、互联网外汇按金交易明令禁止,划清了底线。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网联公司、百行征信成功运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建设的风险监测技术系统不断完善。 三是积累了丰富的新金融活动监管经验,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协作机制。在近四年的整治工作中,金融管理部门、宣传部门、网络电信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司法部门、自律组织等无缝衔接,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紧密协作、勇于担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新技术特点的金融监管思路和方法,包括坚持金融监管的一致性、穿透性、全覆盖性,抓住资金帐户监测和宣传营销管理的关键手段,以投资者适当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中心、行政管理、自律管理充分配合等,这些都是未来有效金融监管的宝贵财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扩大、暴露到此后持续至今的清理整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教训非常深刻,值得认真反思总结。 一是各方一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属性认识不到位。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金融科技也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要根据法律关系、业务实质做出判定,概念游移和科技外衣改变不了金融本质,无论是FinTech还是TechFin,无论ICO还是STO,都应透过眼花缭乱的名词甄别其业务活动的实质。 二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传染性、涉众性反而更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也更加突出。一方面,由于跨界、跨区域交叉混业特征、风险扩散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另一方面,接受服务的多维长尾客户风险识别能力不高、损失承受能力有限、潜在的社会危害更严重。 三是部分市场主体不尊重金融规律,激励扭曲。在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大背景下,真技术、假技术鱼龙混杂,一些市场主体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突出,技术应用未经审慎的论证和实验,过于强调技术,缺乏对金融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很可能留下遍地狼藉。 当前,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数字化、信息化大趋势下,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新业态、新模式仍会层出不穷,将继续给金融业带来深刻、深远的影响。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用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治理方针,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发展中,要做好几个坚持和巩固、几个完善和发展: 第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要从是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普惠性,对金融业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坚持金融为民,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术为外衣,脱实向虚,形成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 第二,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 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落实功能监管,保持监管的公平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业务实质。只要业务实质相同,就要采取一致的政策取向和监管规则。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 第三,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 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完善、稳健、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信用信息共享等金融基础设施,优化我国金融运行效率。 第四,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适应科技多变、快变的特点,提升监管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运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对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不断健全行业自律管理机制,推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政策宣传培训,在行业规范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东荣会长的带领下,继续发挥自律管理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支撑作用,继续践行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建设具有高度适用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北京市副市长殷勇:推动政府数据规范有序开放共享
北京市副市长殷勇:推动政府数据规范有序开放共享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 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 谈及北京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情况,殷勇表示,在监管方面,北京逐步健全金融监管协调、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两个机制框架,完善监管规则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金融科技守正创新,积极组织金融科技企业参加人民银行等六部委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获得批复的应用试点项目46个,涉及金融机构和企业77家,数量位居十个试点省市之首,涉及金融、医疗、社保、养老、三农等各个领域。 据殷勇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优化体制机制、推动北京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好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示范区南北两个片区的建设,加快相关街区和楼宇的改造提升,持续为企业做好高水平的服务。二是打造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平台,突出关键技术开发和创新应用示范,加强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共建共享。三是依托全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推动政府数据规范有序开放共享,为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四是加强应用场景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形成政府、企业等各方合力,以应用场景创新带动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金融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良好环境。五是系统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和创新监管两类试点工作,引导企业依法合规有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紧紧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努力为行业培养优质急需人才,建立金融科技人才跟踪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做好配套服务,为一心扎根北京发展、有才华有能力有贡献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殷勇:尊敬的李会长、肖主席、顾部长、王主席、李行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近年来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金融委和一行两会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支持下,持续推进首都金融业改革开放、稳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和嘉宾对北京金融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首都金融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全面的部署。我们本届论坛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聚焦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金融科技赋能服务小微金融企业,区块链等金融技术重点应用等问题,高度契合新金融和高科技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借这个机会,我介绍一下北京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情况。 刚才潘行长就金融和科技的关系以及前些年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的发展经验、教训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这里有两个方面我印象很深。第一个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第二个方面,不管是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本质上都是金融的活动和属性,都必须要加强监管。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的金融管理中心,我们不仅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资源禀赋方面优势突出,而且监管制度比较完善,生态体系比较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这些都为北京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创新环境。北京始终保持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竞争的前列,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 在政策规划方面,去年10月份,我们印发了《关于首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2022)》,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发布金融科技发展政策规划的省区市。去年12月,北京两个金融科技的核心区,西城区和海淀区也分别印发了本区域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了覆盖金融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市区一体化政策体系,重点在7个方面为金融科技企业发展解决痛点和难点问题。一是为企业全流程降低成本;二是促进底层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强监管科技发展;五是支持前沿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示范;六是加强对人才、住房、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七是强化国际交流和合作。我们根据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企业的需求,还在不断的对这些政策体系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完善、更新支持的政策,及时启动政策兑现,持续挖掘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科技项目。 在空间载体方面,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充分发挥西城区金融资源聚集和海淀区科技能力雄厚的融合优势,着力推进金融科技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的金融科技示范区。目前,示范区的核心楼宇改造提升工作全面提速,融汇国际大厦已经挂牌运营,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四达大厦、首创新大都金融科技产业园、北矿金融科技大厦、北京科技金融中心、中关村一号、中关村资本大厦等楼宇改造正在加快推进,示范区、核心区新入住的金融科技企业超过70家,企业总数已经达到450余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身份认证等各类型企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共建共融的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同时随着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等行业组织,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相继落户示范区,行业自律发展和专业服务能力也大幅提升。 在监管方面,逐步健全金融监管协调、金融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两个机制框架,完善监管规则体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金融科技守正创新,积极组织金融科技企业参加人民银行等六部委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获得批复的应用试点项目46个,涉及金融机构和企业77家,数量位居十个试点省市之首,涉及金融、医疗、社保、养老、三农等各个领域。很多项目体现了普惠民生的金融科技发展理念,也代表了北京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在人民银行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北京率先在全国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共同监管等柔性管理方式,引导持牌金融机构在合法合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监管工具,着力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和前瞻性。目前这些试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相信不久大家会看到更多的成果展现。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优化体制机制、推动北京金融科技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统筹好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示范区南北两个片区的建设,加快相关街区和楼宇的改造提升,持续为企业做好高水平的服务。二是打造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平台,突出关键技术开发和创新应用示范,加强行业标准制定,推动共建共享。三是依托全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推动政府数据规范有序开放共享,为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四是加强应用场景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形成政府、企业等各方合力,以应用场景创新带动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金融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良好环境。五是系统推进金融科技应用和创新监管两类试点工作,引导企业依法合规有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紧紧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努力为行业培养优质急需人才,建立金融科技人才跟踪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做好配套服务,为一心扎根北京发展、有才华有能力有贡献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培养金融科技竞争新优势,是激发金融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战略部署。希望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企业抓住机遇,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产品创新,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同时要立足长远发展,依法合规经营,切实强化行业自律和风险防范,也希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继续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建设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和引领优势。北京市将一如既往为大家做好支持和服务,与企业一起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 最后,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潘功胜: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
潘功胜: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

  新浪财经讯 12月17日消息,以“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于今日在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因故未能到场,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代为致辞。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代为致辞 潘功胜在致辞稿中指出,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发展中,要做好几个坚持和巩固、几个完善和发展。 第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要从是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普惠性,对金融业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坚持金融为民,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术为外衣,脱实向虚,形成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 第二,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落实功能监管,保持监管的公平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业务实质。只要业务实质相同,就要采取一致的政策取向和监管规则。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 第三,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完善、稳健、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信用信息共享等金融基础设施,优化我国金融运行效率。 第四,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适应科技多变、快变的特点,提升监管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运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对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 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肖主席、殷市长、李会长、顾部长、王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金融科技是近年来金融行业的热门话题,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重点任务。本次论坛的主题“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极具现实意义,期待大家在这里分享见解、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借此机会,结合工作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2010年前后,在新一轮信息科技浪潮的助推下,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几乎覆盖了金融业所有领域。其中非银行支付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对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效率、水平有着极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在推动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潜力和价值。但快速发展中,一些业态创新跑偏,从业机构良莠不齐,行业生态不断恶化,风险持续积累扩大。 2016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人民银行牵头十七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开展互联网风险专项整治,经过各部门、各地四年来的努力,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一是总体风险水平大幅下降、增量风险得到管控。在营网贷机构数量从整治之初的近万家下降到不到五百家,业务规模和涉众人数大幅减少,从业风险得到明显缓释。果断出手打击虚拟货币投机炒作,避免了一场大规模虚拟资产泡沫风险。坚决整治校园贷、现金贷、网络炒汇,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有效遏制了增量风险。 二是边整边改,监管制度逐步建立完善。非银行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代币发行融资、无牌网络资管业务、互联网外汇按金交易明令禁止,划清了底线。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网联公司、百行征信成功运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建设的风险监测技术系统不断完善。 三是积累了丰富的新金融活动监管经验,探索出了有效的监管协作机制。在近四年的整治工作中,金融管理部门、宣传部门、网络电信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司法部门、自律组织等无缝衔接,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紧密协作、勇于担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新技术特点的金融监管思路和方法,包括坚持金融监管的一致性、穿透性、全覆盖性,抓住资金帐户监测和宣传营销管理的关键手段,以投资者适当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中心、行政管理、自律管理充分配合等,这些都是未来有效金融监管的宝贵财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扩大、暴露到此后持续至今的清理整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教训非常深刻,值得认真反思总结。 一是各方一度对互联网金融的属性认识不到位。互联网金融仍然是金融,金融科技也是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要根据法律关系、业务实质做出判定,概念游移和科技外衣改变不了金融本质,无论是FinTech还是TechFin,无论ICO还是STO,都应透过眼花缭乱的名词甄别其业务活动的实质。 二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传染性、涉众性反而更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风险也更加突出。一方面,由于跨界、跨区域交叉混业特征、风险扩散速度更快,溢出效应更强。另一方面,接受服务的多维长尾客户风险识别能力不高、损失承受能力有限、潜在的社会危害更严重。 三是部分市场主体不尊重金融规律,激励扭曲。在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的大背景下,真技术、假技术鱼龙混杂,一些市场主体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突出,技术应用未经审慎的论证和实验,过于强调技术,缺乏对金融规律的尊重和敬畏,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很可能留下遍地狼藉。 当前,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方兴未艾,数字化、信息化大趋势下,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新业态、新模式仍会层出不穷,将继续给金融业带来深刻、深远的影响。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用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治理方针,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在技术驱动的新金融活动发展中,要做好几个坚持和巩固、几个完善和发展: 第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 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要从是否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普惠性,对金融业和宏观调控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坚持金融为民,鼓励运用科技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要防止以技术为外衣,脱实向虚,形成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空转。 第二,坚持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底线。 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落实功能监管,保持监管的公平性,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确定业务实质。只要业务实质相同,就要采取一致的政策取向和监管规则。保护无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利益,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面向公众的金融活动,不管是否以技术为名,都要从严监管。 第三,发展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为金融业提质增效。 支持各类机构在持牌经营的前提下,依托技术或场景优势,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务,丰富金融组织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接电商平台、供应链等各类实体场景,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大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式,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完善、稳健、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登记托管、信用信息共享等金融基础设施,优化我国金融运行效率。 第四,发展监管科技,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适应科技多变、快变的特点,提升监管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常态化线上金融风险预警监测机制,运用科技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信息平台建设,适应宏观监测和扩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形成对监管工作的有力支撑。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不断健全行业自律管理机制,推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政策宣传培训,在行业规范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东荣会长的带领下,继续发挥自律管理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支撑作用,继续践行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建设具有高度适用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论坛信息

论坛时间:2019年12月17日
论坛地点:北京
论坛主题:金融科技助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
主办单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

2018年回顾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