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新一期《经济学人》于8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过时的能源》。全世界对石油的需求将接近峰值,此后会不断下降,这对石油巨头而言也许是噩耗,但对其他所有人来说都是好消息。
石油时代降临只是近代的事情,尽管6000年前在中东就有人用它来做船体的防水材料,但直到1985年宾夕法尼亚州喷出第一股石油后,真正意义上的开采才算开始,第一桶原油的价格是18美元(相当于今天的450美元左右)。由于过度捕捞造成鲸油短缺,人们开始利用石油生产煤油,并作为人工照明的主要原料。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物质要么太不稳定要么油烟过大,所以都不适合用于照明,因此这些液体被燃烧或者倒掉。然而不久后内燃机得到了大力发展,废弃的汽油和柴油很快被派上了用场。
伴随着汽车、飞机以及轮船交通的不断增长,除70年代和80年代的个别年份外,石油的需求一直稳步上升。五分之三的石油被消耗在油箱里,而由于数亿中国人和印度人变得更加富有,他们都迫不及待的希望拥有一辆汽车。各大石油公司、国际能源署以及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都预测对石油的需求将继续增长。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估算石油产量将从现在的每天890万桶上升到2030年的每天1040万桶。
然而本刊认为他们是错的,石油产量已接近顶峰。这里我们要说的不是“石油峰值”——这个几年前被一些理论家广泛讨论的名词,这些人认为石油供给将不再增长,最后开始下降,奇怪的是,现在他们都默不作声。我们认为下降的是需求,而不是供给。在富裕国家,石油供给已经达到了顶峰:2005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即便考虑到北京和德里新增加的汽车,两项革命性的技术也会抑制世界对石油的需求。
第一项革命是刚刚逝世的德克萨斯人引领的,乔治-米切尔利用水力压裂发从页岩层获取了丰富的“非传统”天然气,同时加上新发现的传统天然气,全世界天然气的储备可供人类使用的时间从50年增加到了200年。在美国,米切尔的技术正源源不断的从地下提取天然气,卡车、大客车以及运输货车开始大量使用液化和压缩天然气,天然气还可以取代石油被应用在轮船、电站、化工厂以及民用和工业供暖系统,到2020年天然气每天可以替代数百万桶石油。
另一项革命是汽车技术的进步。引擎技术和汽车设计水平的快速提升已经影响到了石油的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内燃机效能的提高,汽油和柴油引擎变得越来越省油,与此同时制造汽车的材料变得更轻更结实。而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利用天然气和氢电池做燃料汽车的保有量也越来越多,这同样影响了对石油的需求。花旗银行分析师测算,如果卡车和汽车的燃料使用效率每年平均能提升2.5%,就可以有效的限制石油的需求,他们预测未来几年石油的日产量不会超过最高时的920万桶。一家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工程师理查德也给出了类似的结论。
当然大石油公司以及国际能源署并不同意,他们指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均汽车拥有量和人均里程数达到美国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距离。
但是根据发达国家过去的经验推断不断发展的亚洲的未来非常愚蠢。在欧洲和美国,通过实行更严厉的燃料使用效率标准,各种环保政策已经大大降低了对能源的需求,而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实行了类似的政策,最近中国就推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节能措施。该国决定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试图通过政策调整将交通系统直接升级到混合动力阶段,这样一来石油需求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有两个抵消因素可能会增加石油的需求。首先,控制世界石油出口11%并拥有最大石油储备量的沙特阿拉伯不会束手就擒,该国可能会降低油价从而增加需求。然而此后他们可能会控制产量提高价格,这样需求会进一步下降。第二,如果需求下降拉低油价,那么人们可能会重新选择耗油高的汽车,就像90年代汽油便宜时候那样,但是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使得未来这么做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石油需求稳定将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环境可能会得到改善,燃烧天然气的汽车比汽油动力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少。
公司的排名也会变化。现在埃克森美孚正和苹果公司角逐世界最大的上市公司,然而埃克森和其他石油巨头实际比看上去更不堪一击。调查公司伯恩斯坦估算,因为环保人士在技术上(政治上)苛刻的要求,还因为一些石油要从北极地区开采,现在一桶石油的成本达到了100美元。大石油公司也许可以变身大天然气公司,但这并不一定可以盈利。
石油需求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地缘政治。石油巩固了普金的执政地位,如果主要的财政来源受损,势必会影响克里姆林宫的影响力。沙特王室必须依赖高油价平衡其预算,通过支付高额的社会福利来安抚走上街头的焦躁不安的年轻人。他们巨额的财政储备能暂时填补缺口,但是如果石油收入减少,花钱摆平反对派将越来越难,而发生暴乱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另外如果美国通过开采页岩气达到能源自给自足,那么它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纵容阿拉伯盟友。石油兴起的时候引发了很多的冲突,而当它衰落的时候同样业会引发很多冲突,可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欢迎改变。(鹿城/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