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以对全球复苏的悲观预测闻名。但30多次造访中国的经历,让他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始终保持乐观。多年深入观察,在他的眼中中国经济未来又有哪些隐忧?本期财经面对面独家对话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 [完整实录] [评论]
史蒂芬·罗奇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经济学学士和纽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9年罗奇加入摩根士丹利,1991年他成为投行部的首席经济学家,2007年他被任命为亚洲区主席。2010年卸任后他加入耶鲁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需要个人、家庭去更多的消费。如果政府不解决由不健全的社保体系所带来的问题,工资翻倍根本不会产生实际帮助。
中国政府有大量的盈余储蓄,有三万亿外汇储备,中国政府有这个能力为自己的社保体系机构提供更多资金。
房地产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庞大到成为中国经济的基石的地步,它占中国总固定投资的20%,占整个中国经济的10%。
政府每年要将15到20百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它必须要保证这些人口的就业,对中国而言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在服务业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影子银行大规模地存在于传统的银行机构之外,是刺激措施所带来的结果。在预估银行系统和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敞口时政府必须非常警觉。
所有这些指标都很好,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考察中国经济状况的唯一方式。衡量中国经济有很多指标,许多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是个大难题。
2004年3月身为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就利率问题公开致信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希望调高利率。
2004年史蒂芬·罗奇在《财富》杂志上发表题为《我们为什么要感谢中国》的文中称,中国填补了美国经济中、一个由华盛顿制造的大缺口。
在业内人士看来,罗奇更多是所在公司的“推销员”,而非经济学家。一位外资投行驻华高管甚至不无调侃地称:“他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技术花瓶’。”认为他过去接触过很多高层,在政府公关方面有较大优势。
罗奇表示,美联储试图通过著名的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这无异于正制造另一场金融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