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会 > 正文
 

斯蒂芬-罗奇:中国经济7.5%的发展速度就足够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22:59 新浪财经

  

斯蒂芬-罗奇:中国经济7.5%的发展速度就足够了

图为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于4月21日-2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以下为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专题会议 : 重新考量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上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发表演讲主要观点: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

    现在是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刻,我们对此感到很鼓舞。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遇到问题的话,需要非常谨慎考量这些挑战。

  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考量中国所面临的挑战,重新考量中国的因素包括以下这些。

  现在中国发展过于集中在投资和出口领域,中国应当关注消费领域,从商品市场来说,这也会对于全球经济有很深的影响。中国现在越来越多地面临贸易摩擦,现在中国和美国、欧盟之间,都有这样的担忧。

  在投资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年,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大概增长了45%,今年可能更高,3月年均增长度达到33%。这是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得出的,中国会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因此将带来消费紧缩。在过去的四年中,工业产出增长了16%,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工人安全的问题,对商品市场也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在一些主要的原材料市场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去年中国使用了占世界8%的原油、20%的铝、 30%到35%的世界钢产品和铁矿砂、以及45%的水泥消耗量。

    在从海口到博鳌的路上,你可以感觉到,中国现在是一种商品消耗密集型增长的模式,我认为这是不能持久的,这也使得商品的价格增长,带来成本制约。每年中国需求也在增加,油价等进一步上升,带来很大的压力。过去25年来,中国在储蓄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国家积累了很多储蓄,投入了投资领域。我们再来看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美国人消费得多,中国人消费得太少了。假如能够改变这种情况对于双方都是好事,

十一五计划很多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在接下来三五年里我很有信心看到实质的成果。

  在过去几十年里,盖洛普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的消费习惯进行调查,从每户家庭拥有的彩电数量,洗衣机

冰箱等数据来看。中国人民越来越多地拥有一些高精尖产品,持续下去的话,中国会成为很大的消费者,因此要鼓励中国消费者的消费。

  但是显然,我们也面临一个挑战,就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费用的鲜明对比,我们要为农村居民提高收入和消费。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居民并未积累足够的收入来满足他们的生活。表明中国居民越来越觉得他们的储蓄量是不够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储蓄量,居民的不满意度使得我们要鼓励中国居民消费更加困难。

  消费困难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企改革,过去国企的工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由国家提供保障。但是在1997年,6000万工人下岗失业。

  现在的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完全的网络,提供社会福利和保障,因为中国居民需要预防性的储蓄,以保证他们不会处于艰难境地。

    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低的。因此要发展中国的消费经济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中国要达到日本的水平需要一段时间,更不用说欧洲和美国,我也不希望中国居民的消费忽然增大,这不会在很短时间里发生。

  现在政府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中美消费者之间进行一个对比,这两个全球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在消费习惯上和储蓄习惯上很大不同。中国储蓄还在不断增加,这也就是美国和中国之间为何有这么大的贸易赤字,我们不应当批评中国,而应当看看自己的储蓄率是怎么样的,美国和中国之间进行双边贸易讨论的时候,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尽管中国工人的工资有很大增长,现在也只达到美国工人工资的3%。在工资增长的同时,中国工人的劳动率也在增加。一方面我们增加了工人的工资,一方面劳动效率也提高了。

  我今天谈的主要内容是要重新考量中国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应当看到整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中国和印度,经济模式是不同的,中国是制造业为主,印度是以服务业为主的模式,印度的制造业比较少,发展也比较缓慢。但是这两种发展模式都对

能源有很高需求,中国在过去几年里有很多储蓄并且把储蓄投入到建设中,同印度比,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还是很大的。中国的基础设施也比印度要好。从海口机场到博鳌的公路非常好,我觉得印度没有一条公路达到这样的水准,印度是我看到公路最差的国家了。

  但是印度也有很好的地方。印度有20到30家全球知名的公司,但是中国没有这样的公司。印度的资本市场、银行、法制都非常健全,这些都是中国非常期望实现,但是仍然落在后面的。

    同样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和印度面临的挑战,中国是制造业为主,印度是服务业为主,似乎应当在两者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当然,在中国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谈到了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这和我谈到的鼓励中国公民消费的想法是一致的。

  人力资源对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和中国,都是很大的挑战。这种挑战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美国是科技人才方面的领先者,欧洲和日本排第二和第三,但现在他们的领先优势已经不再,现在中国和印度的大学理工毕业生数量已经超过美国。美国应当做什么?我们现在做的只是买房子和中国借钱维持我们的消费习惯,对美国并非好事。

  最后我有几点结论:中国在过去27年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这种增长模式过度关注出口和投资,发展模式已经达到极限,中国要把经济增长的侧重点转向消费。

    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谈到,这种转型进行的话,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会减缓到7.5%左右,但我觉得这样没关系,中国不需要一年增长9%,要维持中国的改革和开放,7.5%的发展速度就够了,中国的下岗人数在逐年减少,十一五规划侧重服务业也令人鼓舞。不仅仅侧重于经济数量的增长,更侧重经济质量、环境、安全生产。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选择,这是中国必须要面临的一个挑战,也是中国必须要面临的一个平衡,我希望中国能够重新对这些挑战进行平衡和重新考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