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会议讲座 >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会 > 正文
 

分会5:印度和中国合作的力量实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19:03 新浪财经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于4月21日-2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以下为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分会5:印度和中国合作的力量实录:

  主持人(印度工商联合会秘书长阿米特·密特拉):印度有很多的可耕地,而中国的农产品很丰富,是否两者之间有合作。中国的领导人一直讲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收入差异,
印度软件业很发达,都是靠计算机完成,没有很多纸张的工作。中国的领导人跟我们说,他们很高兴向这个方向发展,来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的确双方有很多的经验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从人口的角度来说,2005年印度的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8%,而中国大约是48%,也就是说中国的老龄化发展的比印度快。

  不管怎么说,双方可以形成一种合力,我们都知道这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也是很重要的。西方国家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印度和中国是否能够共同努力,在知识产权方面做一些事情,这都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其它演讲人可能给大家深入的分析。首先有请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麦睿彬先生。

  麦睿彬:

    我一直在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和印度,用一句话来说,从我的角度或者从花旗银行的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因此我们相信今后世界的经济活动和中心都将会转移到地球的东部也就是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经济规模有很大的增长,很多观察家评论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现在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尽管印度和中国相比没有达到中国的程度,但是也在迎头赶上。如果这个势头能够继续下去的话,可能在几十年之后中印两国的GDP占世界的将达到50%,这是完全有理由的。到时候有40%的劳动力都在中国和印度,到2010年中国将再增加5600万人口,而印度将增加8300万人口。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口增加只有1300万,而欧洲将只有10万左右。因此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的中心向中国和印度转移,我们并不认为中国和印度之间是竞争,因为竞争当中一定只有一个获胜方,而在我看来中印两国都可以成为胜者,都可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个银行家,我可能主要关注的是这两个国家现行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高速增长的经济都需要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来向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的部门提供资金。我们看一下中印两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我也愿意就这些问题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印两国的金融部门都是发展非常快的,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印度在银行业和金融体系方面得分更高一些。大家知道中国一贯都是比较偏向于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相比更偏重国有企业,这些都是事实。但是我还是要给中国在金融改革势头方面打一个高分,过去几年来中国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中国和印度都很大程度上依靠信贷来推动经济发展,印度主要是靠政府负债推动经济发展,而中国靠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提供贷款。

    印度面临财务的赤字,两个国家都在缺乏足够的企业债券市场,整个亚洲也是这样的情况。一个良好运作的本地债券市场将能够给公司提供更好的融资方式,促进它们的发展,它们应该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无论是债券市场还是股票市场,都是很重要的。

  中国和印度都应该建立一个长期的政府主导的债券市场,它的价格应该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建立。

    中国公司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银行的贷款,这种银行的借贷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进行控制。我们现在看到中国公司50%的信贷都是通过银行的短期借贷获得的,另一个《远东经济评论》进行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获得65%的银行信贷,而他们的产出却只占整个企业界的25%。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债券市场,以使得这些贷款不仅仅是政治驱动的,而应当是完全为经济服务的,基于市场规则的。

    我们看到中国的银行体系充满了信心,有13个银行都开始吸引外国投资者,花旗集团也和上海股东进行了合作,我们认为这些新的私营银行都应该成为正确的途径,提供市场规则的贷款,而不是政策驱动的贷款。对印度来说,外资的引入还不够,很多银行是私营银行,而不是国有银行。我想花时间谈一下股本市场。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股票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印度的股票市场发展很成熟,而中国并不完善,尽管采取大胆的措施进行改革,我们看到目前有一些积极的进展。股票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在印度股票市场可以使公司能够很轻易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几乎每个晚上都在同印度的公司讨论如何借钱给他们,有时候晚上11点他们提出申请,第二天早上一点就把钱借给他们。

    另一方面,中国的公司有时候很难获得资金的审批,有时候花的时间也很长,融资有很多的困难,不像印度这样方便。印度的国有公司更容易获得资金,而在中国1500家上市企业当中只有20%被认作是私营企业,而在印度超过4800家上市企业当中的绝大多数属于私营企业。我们看到最近中国在股票市场上有一些灵活的措施,放宽了对QFII的限制。印度股票市场运作良好,使得资金进入最有竞争力的部门。中国的政策制订者采取非常有力的措施以符合世界的标准和规范。

  最后谈几点非金融领域合作的内容以及中印之间所面临的共同机遇,这两个国家都有世界知名的公司,许多公司成为全球知名的品牌,同时中印两国面临压力,首先是能源的问题,寻找新的市场,在价值链当中提升自己的地位。中国和印度有共同的特点,同样面临共同的挑战,中印贸易发展非常快。

    十年前中印贸易只有十亿美元,去年这个数字达到了每个月十亿美元,而之前只是每年十亿美元,中国已经是印度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IT产业、软件、硬件、钢铁、药品、研发等方面都有合作的潜力。我们还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希望到印度进行投资,印度的公司也在日益关注中国的市场。这种合作可以汇集世界一半的人口,也能够帮助公司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刚才谈到有关金融服务的问题,中印两国都在金融领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些都是积极的改进。同样在今后面临很多挑战,这也是其它国家同样面临的挑战。谢谢!

  主持人:麦睿彬先生做了非常重要的发言,里面有很多观点也非常同意。你刚才提到有争议,但是确实是有建设性的意见。下面有请来自非商业的一位代表,墨汉提先生,他是印度中国研究院的联席总裁,是伯克利的博士,同时也是巴基斯坦 印度人民论坛的副总裁。

  墨汉提:

    各位朋友,正如主席说到的,我所做的工作和前一位做的不一样。不管怎么样,我认为现在有一个新的形势,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印度在世界上也是越来越兴起的大国,而且我们看到它们的关系当中出现积极建设性的发展。正如贸易量不断增长,达到190亿美元,而且今年是印中友好年。但是这种合作方向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世界呢?这是我发言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比较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情况,谈到印中双边关系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应该看看这种关系对于整个地区和整个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应该说对于整个世界,这种双边关系在经济、安全、政治进程方面都有很多的影响,这种双边关系的不断发展实际上速度如此之快,我们更多关注双边关系,而没有更多关注对于地区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在05年,我们看到中国和印度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密。这两个不断发展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如何进一步加强它们的合作力量?它们的合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影响整个地区和整个世界?

  有一种可能,现在这种不平等、不公平的霸权主义和世界的经济政治秩序,还有现在难以持续的发展模式会影响两个国家的关系。两个国家都在努力为改变这种世界的状况而做出努力,现在各个国家特别是在中国谈到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要不断提高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在印度也是同样如此。这是我们想要得到的成果吗?

  另外一个可能性,在它们关系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印都曾经受到过帝国主义的侵略,它们是不是能够互相合作,制订本国的政策,来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首先看看亚洲的情况,温家宝总理访印之后,我们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中国在原则上已经被接受为南盟的观察员,可能在下次南盟开会的时候得到确认。

    印度也参加了东盟的峰会,而且也参加了有关的部长级会议,还有很多其它的多元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国、孟加拉、印度、缅甸,泛亚洲的倡议主要是在初级阶段。亚洲合作对话等等机制还只是处于创意阶段,未能达到机制化的阶段。同样在阿旺杜特曾经组织过一次正式的首脑会议,不管怎么样,亚洲并没有整个联合起来。在过去五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这方面做出很多的努力,世贸组织中印两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香港,曾经在当时的社会论坛当中我一个朋友提到,印度、巴西在农业方面几乎要达成一个协议了,但是欧盟、美国不愿意为农业补贴的问题做出让步。在中国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低调的,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和印度应该在世界贸易组织和其它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发挥一个更加巨大的作用,使之成为更加民主的论坛。现在谈到联合国的改革,中国是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但是现在整个议程受到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挟持,未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也发挥低调的作用。

  大家如果记得去年是万国宣言的五十周年,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发出倡议的五十周年,亚非拉国家的人民是不是更加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权利呢?他们是否意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要求建立新的历史局面,中印两国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建立民主公平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正如邓小平和甘地曾经说过的,中印两国应该共同建立这种新秩序。

  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你从不同的角度谈了中国和印度是否能够改变世界秩序,还是说只能维持现在的秩序。下面有请UPS亚太区总裁肯·托罗先生,他负责四十个国家的业务,包括UPS在这些国家设立的合作企业,而且他也在全球很多地区学习和工作过,还曾经在高校当中担任教学任务。请他为我们谈一下物流的问题,印中如何加强协同力的问题。

  肯·托罗: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大家已经讨论了很多宏观经济以及中印两国的相似点,我的关注点主要是在于UPS作为一个客户的角度来看中印之间的关系。

  UPS是一个物流公司,许多UPS的客户都是中小企业,UPS最近发表了第二份亚洲年度业务报告,其中对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搜集。尽管中国仍然是亚洲领先的竞争者,但是印度也在崛起,印度的中小企业对于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或者说是乐观。

    印度的中小企业业务的增长速度乐观程度比其它国家地区的中小企业要高,他们期待06年业务的增长有86%,中国是68%。71%的印度中小企业都准备扩大员工的队伍,中国的数据是64%。41%的印度中小企业认为他们比亚洲其它地区的中小企业都有竞争力。基于这些数据,我们有理由这样说,也就是印度正在成为一颗新星,增长的幅度和速度方面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印度不应该仅仅在服务领域成为亚洲的领先者,正像中国从印度IT业的发展学到很多经验。我认为印度也应该从中国学到一些东西,中国如何成功吸引了外资,并且通过吸引外资来创造就业机会。

  中国的外资对GDP的贡献率是最高的,比泰国和新加坡等国都高。中国外资对GDP的贡献率是53%,在印度需要吸引更多的外资,有一点要克服的就是不够充分的供应链。在印度物流成本比其它国家要高20%—30%。美国和欧洲甚至日本,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将非常有帮助。中国已经采取新的措施,最近有一个中美商会的调查表明,由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每年吸引了三百亿美元的外资,同时有很大的潜力来创造80万新的就业机会。

    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开放市场,中国从新兴蓬勃发展的物流业当中受益很多。同样中印两国面临同样的挑战,大家都清楚中印具有的能力和力量,同样也清楚他们共同的挑战。比如说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农民的贫困等等。同样两国面临环境污染的问题,这都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

    另外一个挑战两国的邮政改革,如果进行邮政改革将会对物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印度的政府正在努力修正98年的邮政法案,如果这个法案修正之后,它将会使得在印度所有小于500克的包裹,由印度国家控制的公司独家经营,同时对其它的快递公司要增收10%的服务费。如果这件事情发生的话,对于新兴的市场、新兴的经济都有不利的影响。

  我们从政府的干涉转向自由的市场、自由经济的市场,这也是长期持续经济发展的关键。在UPS看来,中印两国都能够提供很重大的机遇。这两个国家能够把世界经济更紧密团结在一起,带动全球商业的发展,在中国我们已经设立了44个办事处,覆盖了330个城市,在印度我们有一个UPS网络,还有自己的办公室、办事处、合作伙伴,还有一些独立的物流中心。由于这些机构的设置,我们可以为印度提供很好的服务。

  我们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中印两国是否成为崛起的世界力量呢?我们看到这两个国家的技术经验都在不断积累,弗里德曼曾经在一本书中说过,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中印两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当中的领先者,并且更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发展。而由于供应链的发展,将使得在中印两国国内很大的跨国公司,将为其它的公司提供很好的机遇。

  谢谢。

  主持人:非常有意思的发言,特别是谈到中小企业。中印之间相比,中国应该向印度学习如何吸引外资。下面有请中国贸促会会长助理、国际商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王锦珍先生发言。

  王锦珍:

    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讨论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印的经济合作。

    在过去几年当中对于中国、印度的关系有很多的讨论,比如经常说这个世纪是中国和印度的世纪,中印之间有很多的竞争,表明中国商界已经对于中印之间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关注,而且也推动了中印的经济发展,而且也提供了更多的商机。

    大家看到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总共有2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0%。可以说中印之间也有很多的区别,中国开放要比印度早,在过去25年当中中国取得很多的进展,比如说GDP增长达到了9.6%,成为世界经济的强国。从1982年的一千多亿GDP总量上涨到一万多亿,它的贸易量已经达到1.4万亿,在FDI当时刚开放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的。但是现在却已经超越了五千多亿美元,印度改革开放的年份是15年,它的GDP是年均6%的速度增长,去年大概是8%,未来继续增长大概是10% 。

  印度的GDP也发展很快,这个财年达到7750亿美元,正像刚才所说的,它的进出口是2200亿美元,这都有力推动了中印之间的合作,中印合作受益很多。两国都有各自的优势,中国开放要比印度要早,相对来说中国的市场将会进一步成熟,特别是在01年之后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有三千多个法规被修改或者被废除。我们对于企业的监管和企业的环境进行不断改善,中国的关税已经从35%降到9.9%。商业环境也在不断改善,而且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或投资。美国商会做了一个调查,80%的外国投资特别是美国的投资是盈利的,40%的盈余相当高。同时看到中国的经济基础设施也比十六十八年前好很多,98年之前高速公路很少,现在整个高速公路已经超过四千多公里。电信上过去在88年我们是非常落后的,现在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电讯和电话的设施,甚至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打国际长途。

  时间有限,我就不在这里详细描述进展。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很丰富,我们有13亿人民,中国人非常聪明,学东西很快,而且非常勤劳,中国优势很多。作为印度我也听到刚才几个同志提到他们的金融体系更加成熟,比如说在孟买有历时一百年的证券交易所,而且印度还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电脑的知识很好,而且他们说英语,与国际公司打交道的经验也非常丰富。我认为两个国家各自有优势,但是我们确实也有一些障碍妨碍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两国政府都在进行讨论,而且讨论也在顺利进行。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加以解决,这样能够为中印两国的商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二是缺乏了解,应该说在现在两国的交流还不多,去年有35万印度人到中国来,而去印度的中国人只有5万人。中印两国应该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中国对于印度的市场反应比较慢,我们也有一些投资,但是投资规模不大,只是几家公司投资,而且投资数目有限。中国现在的投资大概是刚刚超过四千万美元,而印度在中国的投资超过一亿美元。事实上两国之间还有很多的潜力,谈到贸易商品的多样化,过去多年来贸易的发展从20%到70%,我们必须要了解到贸易多样化的问题,因为很多的贸易增长都是来自于原材料从印度出口到中国,在未来是不能持续长久的,我们必须要找到更多的合作领域。如何在未来进一步发展?首先要进一步改善之间的合作,找出更多的合作领域,而且加大投资,同时发展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合作。

  谢谢。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SOHO中国联席总裁张欣。SOHO是一个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商,是张欣女士和她丈夫两个人共同运作的公司。

  张欣:

    事实上我对于这个话题还是仔细想了一下,中国对印度的了解非常少,我对印度的印象也是非常少的,因此我要谈一下我的看法很难。

    15年前当我还在剑桥读书的时候,我读的是经济学,教室里面一半以上的人都是从发展中国家来的,有印度人、非洲人、中国人、拉美人,在那里我们作为学生来学习工业国家有哪些经验可以传授给发展中国家。

  15年之后对于中国有很多的争论,究竟是否对于美国经济或者说美国的全球霸权是一种挑战。同样一种观点,中印是一种威胁,夺取了欧洲的就业机会。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唐菲特曼对他的孩子说,你赶快吃完你的东西,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儿童还在挨饿。今天他对他的女儿说,你赶快做完你的作业,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儿童都想要和你竞争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

    一百年前全球的劳力有150万,一百年后随着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增加,全球劳动力已经达到30亿,海外很多市场的就业也外包到中国和印度。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人不愿意制鞋造电脑,他们就到中国办厂,他们在中国开厂雇劳工可以降成本。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中心,美国和欧洲是消费中心,因此有供应和制造完全分割的两方面,这是事实。我看过唐菲特曼的书,受到很多启发,他说到在今天21世纪我们有了因特网和IT这样一个有利的工具,而产业的外包也一下子变成了现实。

  我们是北京的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以前认为房地产开发商不需要和别的地方的开发商进行合作,我们的市场在北京,不需要把目光投向北京之外。但事实上我们同世界各国的建筑师合作,很多来自亚洲的国家,有韩国人、日本人、荷兰人、英国人、美国人,我们也同一些酒店管理集团进行合作。

    昨天我们去了博鳌凯宾斯基饭店,凯宾斯基饭店是我们参与建设的。尽管我们绝大多数的客户都是中国人,但是去年我们有一个单笔最大的生意是意大利人,我们去年最大的一笔定单,难以想象一个意大利人成为我们公司最大的客户。我同美国的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了交谈,他同时管理两个基金,一个是中国的房地产基金,一个是印度的房地产基金,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

    一个是针对中国市场的,一个是针对印度市场的,在这两个国家都是投资商和运营商,现在就发现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确有合作的潜力,可以形成一种合力。我们究竟是竞争还是合作了?我想毫无疑问的是,合作可以使大家都受益。如果回顾一下中国的历史,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受到印度文化很深的影响,那就是佛教引入中国的时候。那段时间是中国最繁盛的时期,那就是唐朝盛世,因此我们需要和印度继续合作。

  谢谢。

  主持人:谢谢非常精彩的演讲。下面有请印度驻华使馆副馆长Vinay KWATRA。

  Vinay KWATRA:

    感谢主席,各位下午好!我想谈谈中印如何能够在此基础上继续往前前进,刚才我也谈到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和印度。可以说这种问题已经领略到在这个地区所发生重要的变化,我们也看到中印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在经济和社会以及政治进程上,在这个地区都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我们要把各自国内的发展运用到地区和国际的层面上,我想在地区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和印度都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国家,而且也会受到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比如说在地区的货物和人员的流动影响会受到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影响,而且他们也会越来越加强合作,对于地区和世界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印度是世界的文明古国,这样使得我们可以从自身的经验当中学习,同时也使得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过去两年当中,印度的GDP增长很快,在12年当中实际的增长率是6%。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并且非常稳定的民主国家,同时也有非常好的透明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我们的市场机制是成熟的,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这样能够达到最好的效率,同时我们的知识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非常关注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这两点实际是紧密联系的。

    全球竞争力对于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持续的发展和对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竞争力的提高又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关注于发展农业和其它商业的发展,我们也有很多的挑战。比如我们的基础设施还有待提高,我们需要不断发展像电信、交通、公路还有其它的基础设施,而且要减少物流成本的比例,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但是在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我们也看到很多的机遇。

    我们再看看中印两国的现实情况,中国和印度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不断提高政治的了解和信任,前总理访问中国的时候也签订了有关的文件,不断加强之间的经济联系,这对于我们的双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中印需要合作呢?什么是合作当中的互补领域呢?我认为原因就是世界上两个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而且经济规模很大,而且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它们的发展模式不同,但是发展的经济却有相似性。中国对外出口不断增长促进了发展,印度主要是国内的消费,尽管这样,在很多的领域这两个国家有很多的协同作用。比如说在农业还有主席提到的其它领域,我们需要更好驾驭两国之间的共同作用,同时还有一些领域我们有很强的相互性和互补性。

    我们认为竞争和合作要广泛来看,在一些领域我们有竞争,但是在一些领域我们有互补性,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些领域进行合作。这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应用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我们也应该在地区和国际的经济发展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两个国家的人口占世界的一半,所以两国之间进行合作和加强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在贸易和经济方面,两国经济不断成熟,两国致力于扩大和加强两国的商业和经济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这影响了很多机构上合作的框架,政府间的机制也在不断加强,解决贸易和投资的问题。政府、工商业都具有合作的机制。两国的双边贸易也在不断快速增长,2000年贸易量只有29亿美元,去年却达到187亿美元,现在每月15亿美元的贸易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蓝图,为未来的五年贸易发展有了一个蓝图,在网上都可以找得到。主要由学术界来做,但是提出我们两个国家应该在具体的方面,比如说在贸易、服务、其它合作方面怎么样进一步推动合作,在网上有这样一个蓝图。同时还要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中国公司要在印度投资,反过来也如此,要在贸易和工业联合会之间加强联系,正如刚才几位发言人提到这点的重要性。

  在21世纪的亚洲,印度和中国的地位是什么样的,我想了解一下亚洲的发展形势是非常重要的。亚洲现在体验着经济的一体化进程,随着经济格局不断变化,我们在其它会场也听到很多人都谈到这点。

    亚洲在经济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挑战,因为过去历史遗留问题,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是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机遇,要互相学习。为了进一步拓展我们和亚洲其它各国的联系,我们要从学习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经验出发,我们也与一些东南亚国家进行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我们之间的经济合作,而且在一些区域不断推进我们之间的经济合作。

    中国和印度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很快的国家,对于影响整个地区整个国家的发展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之间当然会进行合作,使他们的合作也成为现实。

    21世纪是否属于中国和印度,我想21世纪属于亚洲,中国、印度是亚洲主要的经济推动国家,我们应该了解这一点。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经济一体化也会不断增长,我对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我们在21世纪会看到一个更加有信心的印度,会促进亚洲的发展,而且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谢谢。

  主持人:同样是非常透彻的演讲,最后一个发言人谈到整个地区的经济现状以后,我们开始进行问答,大家可以提出任何感兴趣的问题。

  提问: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中国最近这几年进口印度铁矿越来越多,已经连续两年印度铁矿成为中国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国,中国企业一直意图与印度的工矿企业达成双方长期的互惠规范的合作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从印度铁矿的价格、品质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印度工商联合会能不能在这方面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促使印度的工矿企业和中国企业就两国的铁矿沙经营当中形成规范的价格机制,保证进口铁矿品质的稳定,以促使两国铁矿贸易的健康发展。

  阿米特·密特拉: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及时传递到演讲者的耳中,印度的商会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来推动中印之间的合作,进口铁矿石等等方面的问题。

    铁矿石的进口占中印贸易合作的65%,但这不是一个长期能够维持下去的合作方式。如果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就需要把它的合作领域更加多样化。印度现在是一个日益成长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商,还有一些精密化工。我们还有一些药品、生物技术、服务、IT、产业以及娱乐业、动画、电影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

    印度是娱乐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在我们看来我们应当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仅仅出口铁矿石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并不是可持续的方式。我们应该同中国继续努力,在今后的五年里使我们的贸易更加平衡,更加持续,也与国际标准相符合。

  Vinay KWATRA:我完全同意刚才主席所说的那些,我们要使双边合作更加多样化,铁矿石的问题,上个月中印两国商务部长会见讨论到这个问题,我们也谈到要扩大双边合作的内容。您谈到的是一种商业行为,是一些交易。很多铁矿石都是进口到香港和澳门,再转入到大陆。铁矿石的品质完全是一个商业行为,两个商务部长都同意要建立企业之间的直接合作,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合作,比如进行冶金方面的合作。

  阿米特·密特拉:我们很快有一个西安的企业代表团将会到印度去,在西安的代表团去的时候也提到这样的问题。

  提问:我来自印度,我们谈的是潜力和互补性。中国和印度将成为能源的主要使用者,大家都知道能源的供应是非常有限的。也许在能源方面双方可以进行合作,如果是的话,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合作?

  阿米特·密特拉:印度和中国在尼日利亚竞争非常激烈,在尼日利亚争夺一些能源的时候竞争非常激烈,最后中国获胜了。但是中国和印度是否在世界上直接竞争呢?不是中国得到矿田就是印度得到。在叙利亚中国也有一个合作伙伴,在叙利亚和中国建立一个合资公司,今后一个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中印两个能源消耗大国共同合作开发能源。在今后随着合作的发展,我们会成为能源利用的伙伴。

  Vinay KWATRA:当我们的官员访问中国的时候签署了政府间的谅解备忘录,同发改委的马凯主任签署的。我们能源的合作应该关注氢能源,事实上这个领域的合作一直在进展。比如在苏丹我们在过去的六到七年都有很好的合作,最近的例子在叙利亚中印之间的合作,的确我们在一些地方进行的竞争可能有一方获胜了,但是在其它地方也共同获得这些资源。我们需要增进相互的理解,如果在争夺商业合同之前能够双方先坐下来谈一下,了解一下对方的想法,可能就能够避免恶性竞争,而是共同开发资源。双方政府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内容,也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阿米特·密特拉:还有一个领域是生物领域,中国有很多的干燥地区,并不种任何农产品。印度开发的技术可以生产生物柴油,我们可以制造酒精能源。在巴西这种技术运用非常广泛,如果我们考虑在这方面进行合作,企业家之间进行生物领域的合作,这将会是具有长远好处的领域。

  麦睿彬:似乎在我们看来中国和印度都会成为能源的消费大国,的确世界上能源需求的增加很多都是来自中国和印度。但另外一个合作领域可能是节能,我们看看整个世界能源节约做得最好的是日本。日本的产出和能源的比是中国的十倍,也是美国的四倍。印度的能源产出比和中国的能源产出比是差不多的。在许多人看来,要获得能源的话一定要竞争。有时候中国和印度可以共同来竞标,同时也应该共同努力,进行能源节能的合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酒精燃料,同样包括太阳能等等。

  阿米特·密特拉:印度如果在节能方面做得很好的话,可以节约40%的能源。因此我们不需要再进口40%的能源,只要通过节能就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在生产最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竞争的情况,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国之间加深理解,加深交流,这种竞争的情况就会被缓解。他们可以共同开发国际市场,同时也可以共同努力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费。

    正像刚才几位代表谈到的,根据今年中国提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我们的GDP将会继续保持9%左右的增长率,也许更高,但是它的前提条件是原材料的消耗要减少20%左右。关于能源问题,我们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合作,同样也和印度在合作,我们已经在叙利亚和其它国家有合作的项目。也许我们可以共同开发一种非传统的新型能源,比如说太阳能、风能或者其它的生物能源等等。的确我们同印度有很多的合作,如果我们能够加深相互理解,就能够缓解竞争的局面。

  提问:中国的金融业发展非常迅猛,金融全球化也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的汇率利率改革正在向市场化迈进。请问麦睿彬,花旗银行有没有并购内地银行的计划?如果有并购内地银行的计划,还存在哪些制度性或者是法律上的障碍?如果并购成功的话,经营管理模式会发生哪些改变?对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会不会提出挑战?

  麦睿彬:我们不会就并购的计划发表任何意见,今天也不会跟大家谈任何具体的计划,也许明天会说,但今天不会说。你的问题是关于中国金融体系的改变,我们也的确研究了很久。花旗集团作为全球的金融集团,我们在一百多个国家都有业务,我们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非常有信心,觉得中国的金融改革步伐迈得很快,改革的方式也是非常明智的。银监会、证监会的措施也是非常有效的,还有央行的措施。

    我们认为中国的金融服务和五年前、十年前相比更加有效,也为银行提供更多的机遇。我们在中国现在有两千名员工,希望能够继续扩大员工的队伍,适应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同时我们也希望获得更多的客户。现在中国的客户有这么多的选择,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

    五年之前选择就没有这么多,包括信用卡、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等等。现在有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我们感到非常满意,花旗集团愿意继续积极参与到中国市场,通过各种方式为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的改善发挥积极的作用。

  王锦珍:他刚才没有说花旗银行在中国境内银行有所投资,根据中国的规定,我们欢迎在中国中资银行里面的外国投资者。你也可以看到有一些限制,但是外国投资不许超过25%,而且对于单独一家银行来说应该少于20%。你可以看到,中国的银行业发展是有自己的要求。对于中国的银行管理也应该有所改善,对于中国银行可以提供的金融产品也是有帮助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