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犯罪率下降之谜

2013年07月24日 15:18  新浪财经 微博
图为最新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图为最新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导读:最新一期《经济学人》7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犯罪率下降之谜》。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抢劫盗窃这样传统的犯罪在西方国家的发生率越来越低,而新型犯罪却方兴未艾,在打击犯罪问题上,各国应该与时俱进。

  富裕国家的犯罪率正在快速下降,为了更进一步,各国政府应更重视预防而不是惩罚。

  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保守派学者 约翰-迪路莱宣称美国将出现新一代的“超级恶棍”,这些孩子无视生命,对未来不抱希望,他们将把美国人的生活搅得永无宁日。有很多人持有同样的观点,一些专家认为犯罪率必将上升,守法公民不得不龟缩在封闭的、配有保安巡逻的社区里惶惶不可终日。政治家和警察局长们束手无策,除了恐吓和玩弄数据外,他们无能为力。

  后来迪路莱公开认错,显然悲观主义者是错的。美国的犯罪浪潮正在退却,那里的城市变得前所未有的安全,而其他发达国家也一样。从日本到爱沙尼亚,财产和人身安全比70年代提高了数倍,出乎意料的是,经济衰退也没有打断这种下降趋势。尽管美国人对特雷凡-马丁枪击事件忧心忡忡,但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年轻人的谋杀犯罪率创了30年来的新低。

  有些犯罪形式甚至已经消失。去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武装抢劫银行、建房基金会或是邮局的案件只有69起,而90年代时每年平均有500起。1990年纽约有147000辆车被盗,而去年还不到10000辆。在荷兰和瑞士,街头毒贩和妓女被赶出城市中心,那里的瘾君子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男性,他们通常只酗酒并住在国家设立的临时住所中。在立陶宛和波兰,90年代还从事拐卖人口和贩毒的黑帮团伙如今开始从事一些不那么暴力的营生,例如诈骗。

  人们长期信奉的社会理论被抛弃了。保守派坚称传统核心家庭的减少和多元族群的增加将不可阻挡的引发犯罪浪潮,然而他们是错误的。尽管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单亲家庭长大,从小沉溺在电子游戏之中,但是他们的表现远远好于前几代。左派人士认为如果不能消除不平等,犯罪就无法被杜绝,现在看来他们真是太蠢了。

  犯罪率的下降不能归因于单个因素,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方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而犯罪的大多是年轻人。近几十年来,刑侦能力大大提高了,特别是在纽约和伦敦这样的大城市,警察现在可以利用电脑对犯罪进行分析,在曼哈顿的一些地方,这些技术使得抢劫率下降了95%以上,风极一时的霹雳可卡因和海洛因都消声觅迹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安保措施的提升。汽车防盗系统杜绝了偷车现象,防弹玻璃、警卫和做标记的现钞让抢劫无法实施。警报器和DNA数据库增大了盗贼落网的几率。同时由于电子设备过于廉价,使得盗窃的回报率大打折扣。即便是最小的店铺也安放了监控录像和报警器,一些犯罪风险非常高,这对降低犯罪率至关重要,几乎每一个针对罪犯的调查都显示,惧怕被逮捕是抑制犯罪最主要的原因。

  很多保守人士可能会认为漏掉了更重要的原因:欧美国家20年来制订了更加严厉的刑罚。如今,每100名美国人就一人蹲在监狱里。这看上去确实有效,毕竟坐牢的年轻人无法偷你的汽车,但是如果严厉的刑罚真的有效的话,那么荷兰和德国的犯罪率就不该下降,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服刑人数减少了。自1999年以来,纽约的服刑人数下降了四分之一,然而犯罪率下降的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很多城市。

  严厉的惩罚,特别是针对特定犯罪的长期强制性判决,往往会适得其反。美国的囚犯里有很多老年人,他们在服刑期间过的很舒服,而那些无暴力倾向的吸毒者在狱中还能接受更好的治疗。加利福尼亚州是强制性判决的急先锋,在那里五分之一以上的犯人超过50岁。为了让他们呆在监狱里,每年纳税人要支付47000美元,几乎等同于对斯坦福大学的投入。由于监狱只强调惩罚而不是改造,剩余的犯罪问题主要是累犯。例如在英格兰和威尔士,2007年以来首次犯罪的人数下降了44%,而犯罪超过15次的人数却显著上升。

  政治家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美国国会制定的新的强制性判决一直在下降,甚至在共和党控制的南部,像里克-佩里和鲍比-金达尔这样的州长也开始采纳对吸毒者实行治疗而不是监禁的政策,在英国的服刑人数已经停止增加。然而政府可以给出狱的人以及吸毒者提供更多的帮助(现在英国给出狱者提供46英镑的资助)。在荷兰和瑞士,由于采取治疗而不是惩罚措施,重度吸毒者正在减少,而美国的瘾君子除了一些建议,能得到的帮助少得可怜。

  在紧缩的年代,警务工作应该也必须更有针对性。既然警察不用再冲去追捕偷车贼和抢劫犯,他们就该把精力放在预防犯罪上。“前瞻警务”,就是通过数据来防止犯罪,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很多国家都可以像英国和荷兰那样使用平民作为“社区协警”在街道上巡逻,这样警察就能腾出手来处理犯罪问题。

  受过良好训练的警察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新型犯罪上,传统犯罪手段不包括金融犯罪,比如信用卡欺诈和逃税漏税。因为这些犯罪很少被准确记录,因此不是犯罪率下降的原因。和强奸、谋杀不同,这样的犯罪不会引发公众的恐慌。然而我们必须清楚,警务人员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同时,犯罪份子也同样在适应。(鹿城/编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正部级官员办公室禁超54平米
  • 体育国足战韩国郑智或踢中卫 巴萨宣布新主帅
  • 娱乐李天一律师法院调查案中案被指误导舆论
  • 财经财政部专家:房产税改革一举多得势在必行
  • 科技苹果公司第三财季净利同比降22%
  • 博客李天一律师:曝光卖淫敲诈“案中案”
  • 读书李敖揭内幕:国民党"军中乐园"的营妓
  • 教育过半网友忘记中学知识 数物化排前三
  • 官建益:A股渐渐没有散户的生存空间
  • 江濡山:李克强饥饿疗法是无奈选择
  • 井底望天:克强经济学的误区
  • 李光斗:中国式竞争可以休矣
  • 杨涛:互联网金融挑战大财富管理时代
  • 李玲:必须直面医药体制扭曲顽疾
  • 苏鑫:底特律破产会在中国重演吗
  • 安邦智库:中国经济底线的意义
  • 管清友:李克强的经济策
  • 罗天昊:中国必须实现城乡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