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新一期《经济学人》于5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经济学人》。金融危机过去五年后,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恢复了元气,不但收复了失地还抢占了欧洲银行的一些市场份额,然而为了让华尔街更安全,美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08年那几个让人疯狂的星期里,美国投资银行的高官们躲在纽约联储雄伟的大门后乱作一团,华尔街似乎在他们身边坍塌了。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国际集团(AIG)和花旗集团不得不接受援助,而“伤口”还在不断溃烂。时任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在自己的回忆录总写道:“接下来该轮到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了,如果它们倒下那么整个金融体系就完了。”
大西洋的另一端,欧洲政治家将这一切视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惩罚,德国总理默克尔指责她的华盛顿同行没有更严厉的监管银行和对冲基金。欧洲银行更把此次危机看成是绝佳的机会,它们终于可以掀翻长期统治国际金融体系的美国银行了。巴克莱银行像饿虎一样扑向雷曼兄弟的“残骸”,当时的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鲍勃-戴蒙德就说购买雷曼兄弟的美国业务是进军美国市场的天赐良机,德国巨头德意志银行也开始扩张并抢占美国对手的市场份额。美国金融企业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控制似乎戛然而止。
然而五年过去后,屈膝投降的是欧洲银行而起死回生的却是华尔街。瑞士两家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由于危机前扩张过快,现仍在不断剥离资产。短期内就跻身成为世界第十大投资银行的皇家苏格兰银行现在仍被英国政府保护。欧洲银行在投行市场上的份额自危机后下跌了五分之一,而这些损失的份额绝大部分被华尔街巨头们蚕食了。摩根大通、高盛和花旗集团三家就占了行业收入的三分之一。两家欧洲机构,巴克莱银行和德意志银行本打算从危机中获取的战利品中获利,但是却不得不面对来自国内外的严厉监管,这严重束缚了它们在全球的野心。尽管汇丰银行增加了一些投行市场的份额,但仍无法和华尔街巨头匹敌。
华尔街又一次在投行业大放异彩,然而现在这个行业和五年前其主导的投行业已完全不同。全球收入缩水三分之一,达1000亿美元。从业人员大幅减少,伦敦就削减了100000个岗位,薪酬水平也降低了。更高的资本准备和其他一些监管措施正侵蚀这个行业的利润,比如美国异常复杂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仍未制定完成)。危机前银行获取的高收益以及支付给雇员的巨额奖励也不太可能很快出现。
美国银行做的更好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忍受着痛苦,及时解决问题,美国政府要求银行快速减记坏账并增加资本。银行不愿执行这些规定,有些甚至根本无法执行,高盛就宣称不需要强加给他们的追加资本。然而最终结果是美国的大银行扭亏为盈,偿还了政府债务并提供美国经济所需要的贷款。这些成果最终促进了经济复苏,进而控制住了坏账规模。
反观欧洲银行,它们依然忙着缩减资产规模,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苟延馋喘。花旗集团一家就确认了1430亿美元的坏账损失,可没有一家欧洲银行减记的坏账超过300亿美元。德意志银行一直坚持自己不需要更多的净资产,然而最终这家银行不得不面对现实,现在正忙着筹集30亿欧元的资本。
欧洲监管者也对银行的衰退负有责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具体规定了银行支付奖金相对于基本工资的比例;二是他们试图强迫银行拥有更多的资本金,同时让银行更容易倒闭,例如将零售银行业务和批发银行业务分开。
第一条政策非常愚蠢。这将推升欧洲银行的固定成本同时降低在经济衰退时减少费用的灵活性。这也使得在美国和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欧洲银行同外国对手竞争的非常艰苦,因为其他银行可以根据员工的情况自由支付奖金。第二个政策是明智的。瑞士和英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正努力结束为大而不倒的银行提供隐性纳税人补贴的现状。爱尔兰经济的崩溃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足以让人们清楚政府被迫援助有损经济银行的后果是什么。
一些欧洲银行家认为欧洲也需要垄断性的投资银行。然而有一个善于打包出售美国次级贷款的国家级银行未必会让欧洲公司或纳税人受益。事实应该是美国纳税人和投资者担心少数几个华尔街公司对资本市场的超强统治力。未来对这些公司的援助是他们要承受的主要风险,而投资银行更充分的竞争将使他们受益,美国的IPO费用比世界其他地区要高(7%比4%),主要是因为那里的市场被几家大投资银行垄断。
新的国际规则要求大银行比小银行有更多的缓冲资金,因为如果它们倒闭将对经济造成更大的危害,华尔街巨头认为它们已经受到了新规则的惩罚。然而大到不倒所带来的规模效益和隐性收益完全可以弥补增加缓冲资金所付出的成本。增加对大银行收取资本附加费比复杂的《多德-弗兰克》法案更能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2008年那个恐怖的夏天过去五年后,美国的大银行又回来了,这是好事,但是为了让华尔街更安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鹿城/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