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推动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核集团策划开展“三中全会一线行”系列采访报道,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心感受核工业在改革春风下的悄然变化,见证一个个改革举措如何在基层一线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这里,我们将分享那些关于梦想、创新与奋斗的故事,与您一同探索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更多可能。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作为中核集团旗下唯一拥有建筑业“双特双甲”(两个特级资质、两个甲级资质)资质企业,是享誉全球的核电建造龙头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部署后,中核华兴不断绘就发展蓝图,赓续改革基因,创新激发活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中核华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系统观念,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公司通过构建“集团化管控、平台化运作、专业化支撑”的组织战略,充分发挥融资、开发平台对战略的支撑作用,通过重组、新设、调整,多措并举,系统构建形成差异化发展、业务协同、优势互补的“五大事业部+五大区域分公司+七大专业化公司”组织发展模式。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明年则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探索符合公司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中核华兴蹄疾步稳。中核华兴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博表示:“‘十四五’期间,公司始终坚持围绕工程建设主营业务,以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为核心,工程规划设计为引领,工业与民用工程为重点;拓展产业运营业务,实施资本运作和投融资管理。以新材料、先进设备及工机具的研发与推广应用,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工地、BIM技术、模块化施工技术、自动焊技术、自动检测监测技术等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擦亮‘全球核电建造领跑者’品牌,力争发展成为‘建筑业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者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科技创新“时不我待”
鉴于企业研发投入的规模、强度与效能将直接影响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目前,中核华兴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制定的《“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在核电工程和民用工程两大业务板块,明确了10个研究方向,63项重点研究任务,当前在研公司级科研项目60余项。“十四五”以来,公司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成果转化累计超5000万元。就在今年4月9日,《三代核电预应力锚固系统及配套装备国产化研究》科技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5月9日,国内首个采用无粘结预应力体系的核岛安全壳——田湾核电7号机组核岛安全壳预应力工程圆满完工。这标志着公司核电预应力施工技术水平再次跃上新台阶……中核华兴创新驱动的步伐不断提速。
作为一家拥有40年不间断的核电工程建设经验的公司,中核华兴核电工程建造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但当前正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建筑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趋势更加明显。本着“进步慢了就是落后”的精神,中核华兴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公司“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智慧建造专项规划和数字化转型推进方案,以“建筑业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者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发展目标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高标准创建研发平台,持续打造“强核心、大协作”科研创新体系,创建拥有“4+6”(“国家级+集团级+省级+市级”4大自主研发平台+6大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实现“1+3”(1家中核华兴本级+3家全资子公司)集群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模式。
当前,中核华兴以核电工程事业部研发平台为牵引,进行总体的规划部署。开发应用先进技术,承担公司A类科研项目22项,B类项目28项,承担的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面向智能焊接的激光跟踪控制系统国产化”进展顺利,《华龙后续机型研发》605专题通过验收。模块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应用。
“就在今年,中核华兴成立了创新与智慧建造中心。它的定位是围绕未来核电建造特定场景,围绕假设未来找不到工人这个极限问题,哪些工作可以由机器替代。公司科信部原来侧重于消化现有技术,而创新与智慧建造中心则更强调前瞻性。特别是随着公司产业链不断拓展,中心将针对海上风电、核电冷却塔等新业务领域开展前瞻性预研,提前进行技术储备。这也意味着公司诸多科技研发领域将从0开始,但我们的科研队伍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投入新的领域,为加快迈入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中核华兴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宋代勇信心满满。
“模块化、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是公司科技创新的总策略。”中核华兴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赵云介绍。其中,模块化建造是目前世界上核电厂建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秉承“应模尽模”的建造理念,中核华兴从“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台山项目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模块化建造技术,目前已应用了钢板混凝土模块、钢衬里模块、不锈钢水池模块、钢结构模块、钢筋笼模块及预制混凝土模块六大类。截至目前,模块化建造技术已在田湾、陆丰、三澳、廉江等核电项目进行了大量应用。其中,三澳项目已经在反应堆厂房采用堆坑底板、SG隔间的模块化设计,在核岛周边厂房规模化应用叠合楼板、预制风道、预制楼梯等模块化技术,助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花开深耕处,根深叶常青。一方面中核华兴的核电施工技术引领行业发展。以核电模块化建造技术、激光智能跟踪高效MAG自动焊技术为代表的多项核电施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造多个“首次应用”纪录。另一方面,公司工业与民用工程领域施工技术持续突破。以超高超重拱形钢索塔提滑组合安装关键技术、低温环境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代表的工业与民用工程施工技术,多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造多个“国内首创”纪录。同时,公司通过深耕细分领域施工技术,助推公司品牌影响力扩大。
周博指出:“当前,公司依然存在着科技创新体制与市场结合度不足、市场需求与成果转化不匹配、成果转化评价与激励机制匮乏等制约成果转化效率的问题。未来,我们要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多主体协同并进的体制机制,强化平台支撑和专业服务,打通机制‘中梗阻’,贯通科技创新链,打通打造新质生产力‘最后一公里’。”
高科技发展靠的是人才
11月6日,中核华兴发布了《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云龙山英才计划”),明确了“四大”专项人才培养工程;同月8日,中核华兴与东南大学共建的“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揭牌,该工作站将成为推进核电建造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这些都是中核华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校企战略合作、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重要举措。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而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在其中发挥着支撑性作用。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核电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中核华兴核电项目的整体业务量、工程量将大幅上涨,2024-2026年是核电工程施工高峰期,劳动力高峰期人数预计将达到56000人,核电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
“中核华兴在核电市场欲实现高质量发展终究还得靠高素质的人才。根据规划,公司人才培养长期目标中就包括探索核电高质量发展中劳动力资源短缺、人员结构不合理、技能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的解决措施,紧贴核电建设实际,打造一支人员稳定、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核电产业工人队伍。” 中核华兴副总经理,核电工程事业部总经理、党委书记陈明国介绍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核华兴继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公司通过建立健全以技能评价标准为导向、覆盖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灵活采用课程学习、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相结合方式实施人才培养。目前,中核华兴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1名,“全国技术能手”4名,“核工业技术能手”24名,集团公司科技带头人1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2名。
“未来,公司将对技能水平高、有培养提升潜力的三大工种核心骨干人员进行工匠培养。”赵云强调:“通过开展标准化培训和基础理论课程,同时针对不同工种的特点,进行专业化的实操训练。定期组织技能考核与竞赛激励,构建从理论到实践、传统到创新、考核到激励的全方位培养体系。我们力争用3-5年时间,在三大工种中各培育出1-2名具备高技能水平、富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工匠。”同时,中核华兴通过规范班组长选拔评定标准和要求,有计划地选拔优秀产业工人担任班组长岗位,周期性开展班组长培训,打通“班组骨干—班组长—工长”以及“核心产业工人—自有工人”的双通道,形成“现有班组长+后备班组长+骨干员工”的培养梯队管理模式。
为健全完善公司骨干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形成专业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骨干人才队伍,中核华兴通过持续推进“核星计划”,大力实施青年精神素质提升工程,分专业分层次建立三支队伍专业人才库。赵云指出:“建立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实践磨炼平台,将年轻干部放在‘田野’、沉入‘一线’,通过‘压担子’‘交任务’‘搭平台’,为更多年轻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复杂环境和关键任务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提升业务素养与专业能力。”
打造“特色工程管理机制”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而技术创新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必然促进管理和制度等层面的创新,进而为持续增强创新能力提供有利环境。对此,宋代勇指出:“外部环境的变化、新技术进步以及新业务扩展迫使我们在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以适应市场带来的压力。为保障核电项目批量化高质量建设需求,中核华兴统筹规划,开展项目统一管理系列改革创新,将精益理念融入核电产业链,系统总结‘华龙一号’和AP系列堆型经验,加强同类堆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反馈,不断推进‘六大控制七个零’实现综合创优,不断刷新浇筑核岛第一罐混凝土(FCD)至穹顶吊装工期、预应力、钢衬里等专项工程各类创优纪录,持续推动实现‘一个项目比一个项目好,一台机组更比一台机组好’的建设目标。”
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统一模板、标准答案,必须立足实际、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在这种思想引领下,中核华兴正着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核电工程管理机制。“首先,中核华兴创新应用了核电大项目一体化管理。”周博指出。为形成人人主动追求“走在前、做示范”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核电大项目管理的综合优势,始终遵循“一体运作、有机融合、开放透明、高效协同”的基本原则。为扩展核电产业链全链条全场址一体化能力,中核华兴匹配了1个核电工程事业部,4个专业化公司,协同开展核电工程业务。核电事业部定位宏观战略调控、聚焦微观节点指导、融合创效,立足全产业链发展。按照“三统一”要求,组织机构要统一,质保大纲要统一,施工组织设计要统一,持续深入推动核电项目统一管理,共同构建和维护好核电产业利益共同体。
此外,为解决当前核电工程施工过程质量信息不完整、不精准、数据滞后、采集效率低,以及质量数据碎片化、僵化难利用的问题,中核华兴正在建设工程施工全要素、全流程的质量信息可信记录及质量追踪管理平台。平台深度融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核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为提升项目施工全流程质量管理控制能力,提高施工质量验收效率提供技术支撑。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原型设计,实现人员证件防造假验证、质量计划在线管理、动态高风险清单在线管理等核心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基层班组作为项目管理的最小单元,做好核电基层班组长队伍建设,对进一步提升核电项目管理水平尤其重要。为推动实现“一个项目比一个项目好、一台机组更比一台机组好”的建设目标,中核华兴正在通过党建聚力、科技创新、管理优化等,不断推进班组建设提质增效。公司通过出台并实施系列班组标准化制度、班组长核心能力评估标准、班组工效提升实施方案等,推进“安全型、质量型、管理型、学习型、创新型、效益型”基层班组打造。目前,核电现场班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效果明显,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平均达到98%以上,安全隐患发生率同比下降15.19%,重点隐患发生率同比下降13.7%,核电钢筋工效较前期提升约20%。
奋力擘画展宏图,乘势而上创新绩。当前,中核华兴在核电工程负挖、场平、施工图设计、工程建造、维修、退役全价值链,拥有绝对领先优势的质量、成本、进度的管控能力,是国内首家具有核电工程一体化服务能力企业。同时,公司正以核岛建造为优势,逐步拓展常规岛、核外围、智慧营地、核应用等领域。未来,中核华兴将聚焦“华龙”后续机型、CAP系列机型、高温堆施工技术、冷却塔施工技术、智能化施工装备研发应用,助力新堆型新业务开发,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周博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因此,中核华兴将坚持系统性、整体性推进,聚焦产业基础,畅通管理、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使要素、制度、环境等相互协同,更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使其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