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时至年末,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备受关注的目标。
在CMF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刘晓光表示,今年经济增速可能会增长4.9%,完成5%左右的增长目标,明年增速的基准预测是4.8%。
“当前,‘稳’和‘进’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主基调。一方面稳的基础更坚实,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显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另一方面,‘进’的动能在增强,高技术产业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大幅领先整体水平。越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行业发展越是向好,筑底回稳、景气回升,这些为中国宏观经济保持韧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表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也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虽然有起伏,但是总体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前三季度经济增长4.8%,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
“总体来说,在本轮政策调整的有利支撑下,2024年中国经济将会首先实现触底企稳,2025年有望完成筑底回升。”刘晓光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经济增长仍存压力
在刘晓光看来,当前,中国经济仍存在一定矛盾。比如,工业生产相比去年强劲回升,但是服务业相对疲软。其中,房地产业跌幅4%,建筑业、金融业的增速有所回落。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和投资均面临挑战。消费方面,前三季度增长了3.3%,较去年增速回落了3.9个百分点;投资方面,前三季度增长3.4%,二者均低于GDP增速。今年,外需的回暖是维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重要因素。
“前三季度,我们能看到中国经济的国民经济循环格局呈现出来的是消费弱于投资,投资弱于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弱于GDP,GDP弱于工业生产,工业生产弱于出口,从这种特征上来讲,我们宏观调控改善短期经济形势是非常紧迫的一个任务。”刘晓光对本报记者表示。
王一鸣也表示,从主要指标来看,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5.8%,高于GDP,这主要得益于出口的拉动,从外贸出口可以看出,以人民币计价,前10个月出口增长6.2%,这明显高于GDP。这也意味着,随着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美国新一届政府采取加征关税的举措,我国的出口有可能会放缓,会倒过来影响工业生产。
不过,刘晓光同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新旧动能、新旧产业、新旧模式转换的关键期、过渡期,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短期下行压力也是合理的、符合规律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3%,二季度同比增长4.7%,三季度同比增长4.6%,呈下降趋势。但是从环比来看,三季度增长0.9%,已经连续9个季度保持正增长。
“下阶段,我们要激活和促进社会大规模研发和制造业部门的先进生产设备投资,这对于未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非常关键的。不能因为短期的这些压力就丧失了对于长期发展动力的支持。”刘晓光表示。
一系列政策保驾护航
事实上,针对今年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宏观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及时、密集地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举措。
9月24日,央行、证监会金融部门率先推出的增长政策,包括降低利率,降低准备金率、降低首付,以及创新股票市场融资工具,直接带来了股票市场率先大幅的反弹;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定调,提出要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推出一系列的政策;10月12日,财政部推出了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10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司法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推出了一揽子的助企帮扶增量政策;10月17日,住建部推出了房地产的增量政策;11月8日,财政部推出了一揽子的化债方案;11月1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住建部联合推出了房地产的税收新政;11月21日,商务部发出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一些相关政策举措。
“这一段时间以来,政策的密集度之高、力度之大是近几年所少有的。”刘晓光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不仅政策出台得很密集,涉及的部门很多,同时,政策定位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各类专项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政策组合协同性大幅提高,发挥放大效应;很多政策工具进行了重大的创新突破。这也意味着本轮政策调整的逻辑发生了一些核心转变。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扩内需与摆脱低物价困境成为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
“扩内需的关键依然在稳定信心和预期,同时,稳定预期和信心对于稳定金融价格,稳定资产负债表要求很高。我们短期扩需求、中期资产负债表的稳定与修复,中长期产权的保护都是稳信心和稳预期的关键要素,不能偏废。对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新定位要全面对于市场主体的获得性、有感性有一定的力度。本轮政策调整的预期和改变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需要快、准、狠。”刘元春表示。
“总体来看,2025年宏观调控依然面临艰巨的任务,要保持这种战略定力,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关键在于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要以大力度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来推动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王一鸣表示。
展望未来,刘晓光表示,2025年的中国经济短期而言仍受到宏观政策的力度、房地产市场的节奏和特朗普关税冲击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在乐观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能够快速地止跌回稳,改革举措也能带来新的动力,2024年增长将达到5%,2025年增长将达到5.2%。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