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找矿突破成果亮眼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矿产实现大幅增储,铁矿新增资源量超4亿吨、金新增约140吨、锂新增约70万吨、钼新增约5万吨、锡新增约6万吨、晶质石墨新增约1700万吨、萤石新增近800万吨。同时,优势矿产保有资源量较上一年又有提升,煤炭新增资源量约18亿吨、铅新增约50万吨、锌新增约40万吨、银新增约2800吨。”10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张颖达在该厅召开的“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实现新一轮找矿突破”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找矿突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其中,煤炭、稀土、普通萤石、锆、铌5类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钼、晶质石墨、锡、钽、铟、锗6类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二。2021年~2024年,内蒙古财政共投入18.6亿元,聚焦铜、金、钼、稀土、铌、钽、钨、萤石等战略性矿产及银、铅、锌等自治区优势矿产,围绕能源资源基地、重点调查区和重点勘查区等重点区域,部署地质勘查项目352个,持续强化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提高区域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程度。
呼伦贝尔华能伊敏露天矿。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财政出资地质勘查项目成果显著,新发现矿产地26处,为拓宽探矿权出让区块来源提供了有力保障。张颖达告诉记者,“政府主导,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的机制正在引领自治区的矿业市场持续升温,社会资金参与地质勘查的投入逐年上升。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总体投入位居全国首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社会投入非油气地质勘查资金达9.85亿元,是2021年的近2倍。
矿业权人积极开展对矿山深边部的勘查工作,全力实现增储上产。“十四五”以来,内蒙古新增大中型非煤战略性矿产地42处。其中,铁矿新增大型矿产地1处、中型矿产地5处;金新增大型矿产地2处、中型矿产地6处;锂矿新增大型矿产地3处;钽新增大型矿产地1处;锡新增大型矿产地1处;晶质石墨新增大型矿产地2处、中型矿产地1处;萤石新增大型矿产地5处、中型矿产地14处。赤峰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成果频出,内蒙古找矿突破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喜人态势。
找矿人员在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实施岩心钻探。
公益先行推动矿业市场持续升温
丰硕的成果,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地质找矿工作的高度重视。
“找矿是国之大计,内蒙古是我国的‘矿藏粮仓’,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更好维护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2023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深入包头市部分县区,就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和稀土产业发展开展调研时表示。
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的矿,关键在于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大规模投入地质勘查。为此,自治区政府从政策制定和公益性地质工作双向发力,吸引社会投资进入矿产勘查领域。
内蒙古地勘公司技术人员在找矿现场。
“我们对已完成财政出资地质勘查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提交的254个区块建议进行了核查。结果显示,符合出让条件区块有57个,包括铜、金、铁、钼、铌、银、铅、锌、晶质石墨等多个矿种,总面积超1500平方千米。”张颖达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区已市场化出让矿业权138宗,矿业权出让收益总额超500亿元,九成以上的出让收益源于公益性地质勘查成果;2024年以来,全区完成61宗矿业权市场化出让,总成交价近190亿元。
“目前,自治区正积极推进160宗矿业权的市场化出让,包括探矿权108宗、采矿权52宗,全面引导、带动社会投资进入矿业市场,推动自治区更快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张颖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全力推进找矿成果转化为经济动能
随着社会资本对矿产勘查开发热度的提升,内蒙古的矿业经济也逐渐回暖。
赤峰市是我国唯一被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地级市,地跨大兴安岭和华北地台北缘两大金属成矿带,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点区域。就在今年,赤峰市在锂、锡、钼找矿方面均有振奋人心的成果。
最新的突破来自翁牛特旗青石洞子西矿区的钼矿勘查,探获钼金属量高达13万吨,并共伴生银、金、锌、铅、铜等多种金属矿产。矿业权所有者庚金矿业公司负责人对此十分兴奋,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争取在未来五年内将该矿区打造成为规模化的有色金属开发利用资源基地。
赤峰市翁牛特旗青石洞子钼矿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为赤峰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赤峰市委、市政府正全面统筹政策、科技、基础地质调查、矿业权投放等要素,积极推进找矿工作,保障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稳步增长,并以资源优势为基础发展矿业经济,力争到2025年矿业产值达2000亿元,打造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赤峰市副市长赵财胜说。
在内蒙古许多地方,一个个与能源矿产资源相关的大项目和产业集群,都在随着找矿突破“活起来”“火起来”。
锡林郭勒也是战略性矿产资源富集区,已探明战略性矿种24种,其中锗资源保有量占世界储量的38%,铬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去年以来,锡林郭勒盟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依托资源、政策、环境等组合优势,按照“绿电本地消纳、资源就地转化”的思路,锚定行业龙头、领军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动一批装备制造、新材料、先进优质载能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锡林郭勒盟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著。
资源供给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内蒙古,繁荣的矿业经济正为新的找矿突破注入强劲动力。“目前,锡林郭勒正结合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深度勘查,年底有望在锂、萤石、钼、金等矿种取得突破。”锡林郭勒盟自然资源局局长马卫国介绍。
当前,内蒙古厅正在基于勘探开发方面的显著成效,着力推动矿业权的市场化出让,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十四五”期间,内蒙古稳步推进煤炭、稀土等16处能源资源基地建设、70处国家规划矿区建设,已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中石化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荣盛绿色一体、久泰年产50万吨乙二醇等重点煤化工项目取得总储量40.6亿吨、年产1600万吨原煤保障,逐步解决国能、宝丰、汇能等自治区重点煤化工项目用煤需求。同时,全面推动煤炭边角资源市场化出让,实现资源连片开发,提升单井产能;开展战略性矿种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提高已有矿山资源利用率。
绿色矿业助力美丽内蒙古建设
10月29日,内蒙古厅发布《关于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的通知》,其中涵盖了对矿产勘查开发的“绿色约束”。
横亘在祖国北部的内蒙古,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基地,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矿产勘查开发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色是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永远不变的底色。”内蒙古厅副厅长郭心语坚定地表示。
首先,坚持规划引领,严格矿业权准入核查。内蒙古厅完成了自治区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调整工作,严格执行林业草原、饮用水水源地、文物、交通设施等产业政策和“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城镇开发边界、资源利用上线”等硬性规定,强化差别化管控,将各类勘查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其次,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实施绿色勘查。今年7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的通知》。为了进一步落实绿色勘查的要求,内蒙古厅基于近5年的探索实践和经验积累,组织编制并发布了地方标准《绿色勘查技术规程》,提出在地质勘查全过程中,针对森林、草原等不同景观区,分类运用科学、高效、环保的勘查方法、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手段,减少或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对受扰动的环境进行恢复,推动实现地质勘查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互利共赢。
目前,内蒙古财政出资地质勘查项目已全面执行《绿色勘查技术规程》,内蒙古厅正在逐步向全区地质勘查行业推广绿色勘查技术规范,推动矿产勘查工作深度融入内蒙古绿色发展实践体系,与美丽内蒙古建设协调发展。
此外,坚持科技支撑,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绿色矿山建设是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内蒙古是矿业大区,绿色矿山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高质量发展,是一项事关内蒙古发展战略全局的大事。”今年7月,内蒙古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大勇在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强调。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建、社会监督,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全过程。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绿色矿山344家,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47家,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立足长远,久久为功。内蒙古自治区将进一步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继续着力将规模、市场、技术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传统矿业转型升级,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