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七,即七夕,民间称“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
在古代,每至是日,女子在院子里陈设瓜果,拜织女星,祈请她赐以灵巧的针指。至于看牵牛织女渡河,以及他们的爱情传说,倒在其次,有意无意为之。
小时候,我乡下已不过七夕,仅记得老婆婆说:暮晚时分,坐在桂树下梳头,头发就会乌黑丰盈。再就是在月亮下,以丝线穿针,一次穿过便是乞得了巧。
撰文 | 三书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古诗十九首》其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最早歌咏牵牛织女的,是《诗经·小雅·大东》,但仅作两颗星而已,并未牵涉任何故事。至西汉的《淮南子》,始称织女为神女。牵牛织女的爱情传说,明确记载可以追溯到汉末。曹丕的《燕歌行》辞曰:“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植亦称牵牛织女为夫妇。
《古诗十九首》作者匿名,根据十九首诗的内容和写法,大致可以推断是东汉末年的作品。这首“迢迢牵牛星”是一首情诗,吟咏离别相思,笔触轻淡,淡得高华,使人在遐想中低回不已。离别之苦,不是苦到啼哭,而是苦到欲哭无泪。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仰望夜空,见银河两侧两颗明亮的星。南侧是天鹰座的主星,即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北侧是天琴座的主星,即织女星。河汉女便是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起始两句,两处落笔,互文见义,迢迢、皎皎同状牛女。
但是紧接着,牵牛被抛到一边,单写织女,如此则首句的“迢迢牵牛星”不止互文,实乃诗人的巧妙安排:欲写织女的思念,先以“迢迢”将牵牛推远。从第三句起,句句是织女,看她纤纤抬素手,听她札扎弄机杼,“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两句便有许多情致,千载之下,宛然如见她的面影,依稀如闻她的叹息。梭子在织布机上动作的札札声,给人以愁绪烦乱之感。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章,指经纬纹理,不成章,即织不成整幅的布帛。若说此处用典,那便是《诗经·小雅·大东》,这首诗写宗周和东边诸侯,借用很多星星作比喻,比如:“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另有启明、长庚、毕、箕、斗,显然诗人对星宿十分熟悉,信手拈来。不成报章,在《诗经》里,是调侃织女星名不符实,语出诙谐,在此却是织女情思无奈。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末四句明晰痛快,振起全篇,似从《诗经·河广》脱胎而来:“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风人之致,尽见于此。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样的句子,是说距离近,还是说距离远呢?真正的距离,从来都不是以道里计。银河清浅,涉水可过,相去能有多远呢。即便相去万余里,也有个定数,总是可以逾越的。然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因为不得语,所以一水又不啻万里。
有一个词叫“咫尺之遥”,本义形容近,亦兼指远,既近又远,既远又近。近在眼前的遥远,才是真的遥远,遥不可及。
什么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二十亿光年,而是你就坐在我对面,我却无法触及你。或者说是芝诺悖论中的乌龟,它爬得再慢,只要在运动中,你就永远也追不上它。
两情若是久长时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咏七夕的诗词很多,皆以聚少离多为恨,高才如李清照,亦未能免俗。她在《行香子·七夕》词中曰:“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当然,她是借题发挥,写她自己的离愁。
秦少游七夕词,上片亦写佳会。“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也有苦,也有哀,但是即刻洒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时快语,所言极是,天上人间,境界立判。
时已立秋,金风玉露,既切合岁序,又字字高华。人生在世,百年亦何短,寸阴亦何长。相逢不在长短,如果是两颗星的遇见,那么瞬间即是千年,一次相遇,便胜却人间无数。此是会心之语,只可与智者道,难为俗人言。
词的下片写别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才相会忽又别离,欢愉亦成了草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话真是壮阔,一转念,当下解脱。
少游此词一出,惊世骇俗。天下人喜聚不喜散,他却作破格之谈,且又谈得高妙,既称其情,又得其理。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金句”使人读了,如醍醐灌顶,几乎要大彻大悟。
两情若是久长时,注意“若是”,这是条件句,是个假设。世间人多的是贪嗔爱痴,两情往往难以长久,所以才要朝朝暮暮,厮守缠缚,所以才不得自在,反不如一别两宽。
河汉清且浅,未必是泪水,原来也可以是欢喜。
恐是仙家好别离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古题如何写出新意?只有如秦观的破格,即反其意而出之。这不是写法上的技巧,而是看事情的视角,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打破惯性思维,摆脱惯性语言。语言的不平庸,在于人的不平庸。
同看牵牛织女渡河,天下人都为他们着急,李义山却看出另一番意思。“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首句语出惊人,牛女渡河,本为相会,他偏说仙家喜欢别离,所以故作迟迟,迢递以成佳期。不过他的话留有余地,用了疑辞“恐是”。
缘何致疑?三四句申言之。“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银河之畔,碧海青天,向来可堪相会,何必非要在金风玉露时?疑而不解,仍归于恐是。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夜渐深,义山大约有了睡意,等了许久,牛女却仍隔河相望,微云迟迟不渡。最后他想到民俗,即妇人女子在庭院陈设瓜果,向织女乞巧,以蜘蛛网于瓜上者为验。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鹊桥会与乞巧,彼此似不相干,应来自不同的神话和民间传说,义山在此戏谑织女怎么不去酬谢乌鹊搭桥,而忙着与蜘蛛以巧丝呢。
人间乞巧,干卿何事,而故为稽留,不管情人久候?可见一年一度的佳期,实乃仙家本意,正因稀少,故成其为佳期。秦观的“又岂在朝朝暮暮”,已翻出新意,义山此诗更翻新出奇。
全诗八句,超忽跌宕,气势过人,层层逼问,命意高远。诗题辛未,即唐宣宗大中五年(851),特别题记写作时间,想必有所寄慨。是年李义山在徐州刺史卢弘止幕府,才投靠不久,卢弘止死于任所,他走投无路,只得离开。
李商隐一生活在夹缝中,既未能尽忠于恩人令狐父子,又未能在李党幕府施展才能。李德裕死后,牛党掌权,令狐绹出任礼部尚书。离开徐州后,李商隐回京向令狐绹求情,遭到冷遇,经过再三陈情,五六月间,令狐绹给了他一个补太学博士的职位,他这才略为安定,心里仍似喜似忧。《辛未七夕》这首诗,背后自有当时的处境,“岂能无意酬乌鹊”,显然是对令狐绹的剖白。
不能说李商隐是个受害者,他做的每个决定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知道他在选择什么,包括做王茂元的幕府,做卢弘止的幕府,包括辜负柳枝。每个人都如此,每个人都选择了对自己更有益的人和事,即使他认为那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但还是觉得这样选择对自己更好。
爱情不是个选择,爱情属于发生学。然而一旦发生了,人总还是要做个选择,选择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其实也很简单,要么直面,要么逃走。以上三首诗咏牵牛织女,呈现爱情的三种境界:“迢迢牵牛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又岂在朝朝暮暮”,天上一日,人间千年;“恐是仙家好别离”,若遇仙缘,不为情牵。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三书;编辑:张进;校对:赵琳。封面图为Daniel Ablitt画作,有裁剪。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文末含《新京报·书评周刊》2023合订本广告。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