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莹) 近日,香港消委会和农夫山泉就其天然饮用水中溴酸盐含量的检测结果发生了分歧,原因是7月15日,香港消委会在《选择》月刊中对市面上常见的30款瓶装水样本进⾏了测试,其中在消毒剂残余及副产品测试中,发现百岁山及农夫山泉的溴酸盐含量达到3微克/升,该数字达到了欧盟对用于经臭氧处理的天然矿泉水和泉水的溴酸盐最大限值。在文章中香港消委会还提醒消费者,摄入⼤量溴酸盐可引致恶⼼、腹痛、呕吐及腹泻,严重情况甚或影响肾脏及神经系统。
香港消委会文章发出后,立即引起市场关注,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对农夫山泉“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宣传提出了质疑,企业也立马对这一测试结论提出了异议,7月16日,农夫山泉回应并指出香港消委会所发表的文章存在三大错误:即适用标准类别错误、标准判定错误、评价语言不专业有故意误导性,并要求香港消委会道歉。
其中,在适用标准类别错误方面,农夫山泉认为被检测的农夫山泉产品为饮用天然水产品,测试结果表格中该产品的成分也明确标注“天然水(深层湖水)”。但香港消委会在评价时,却将其放在“天然矿泉水”序列与不同类产品比较,并适用了欧盟“天然矿泉水”标准。
而在标准判定错误方面,农夫山泉认为其饮用水作为生产和销售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地区的产品,应以所属区域的法规为优先适用标准。而香港消委会却将中国香港地区销售的产品套用欧盟标准,因此得出的结论极不科学也极不严谨。
在农夫山泉发出律师函后,7月18日,香港消委会发布澄清声明,就这次测试因样本归类出现落差而引起的误会,进行道歉。并在澄清中对适用标准类别不当一事进行了解释说明:称与“农夫山泉”的代表会面和作深入交流后,了解到农夫山泉的有关产品既不是“天然矿泉水”,亦非“纯净水”,而是“饮用天然水”,就此,将该样本改列为一独立类别“饮用天然水”,并重新评分。
随着香港消委会的道歉,当事双方达成和解,这一争议事件也基本落下帷幕,但很多消费者却更困惑了:本次事件中提到的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为何不是矿泉水?它跟天然矿泉水,甚至自来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以矿物质的含量来判断水的类别?瓶装水中为什么会出现溴酸盐?这种物质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危害?……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食品安全网记者对重庆市度善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道洪做了采访,郑道洪在饮用水领域有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他从饮用水不同品类的区别、行业标准、摄入溴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角度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以下为采访内容:
中国食品安全网:饮用水一般有哪些分类?以什么标准划分的?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郑道洪:饮用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执行标准一般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天然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饮用纯净水,执行标准一般为《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3-1998)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为生产用源水,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纯净水口感较好,几乎不含矿物质。
饮用天然水,执行标准一般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是以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除有限的处理(例如过滤、臭氧或者等同的处理)外不加改变,既去除了原水中极少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又保留了原水中的营养成分和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中国食品安全网:关于这次瓶装水检测闹乌龙的原因,香港消委会在澄清公告里解释说,是由于30款瓶装水样本中,有29款清楚标示为哪一类的水,而只有农夫山泉的标示为“饮用天然水”,鉴于成分列表上标注了4种与天然矿泉水相近的矿物质含量,职员就将农夫山泉归入“天然矿泉水”一类。那么在瓶装水包装的标注上,国家有统一的分类标注要求吗?还是包装上的标注企业可自行决定?
郑道洪:有。国家有统一的分类标注要求。对于包装饮用水,国家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包装标注的内容、格式、位置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必须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标注,以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和品质特征。同时,企业也可以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品牌特色和营销策略,在包装上添加一些辅助性的信息或图案。
中国食品安全网:本次事件中提到的“饮用天然水”究竟是一种什么水?
郑道洪:饮用天然水是指不以医疗为目的,含有一定矿物盐和某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等其他成分,符合饮用标准,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它属于包装饮用水的一种,但与其他包装饮用水(如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在来源、处理方式和成分上有所不同。饮用天然水在经过最小限度的处理后,去除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和矿物质,是符合人体营养生理功能需求的“健康水”。
中国食品安全网:很多消费者都很想知道,天然矿泉水和饮用天然水既然都标有“天然”二字,那么,饮用天然水与天然矿泉水,以及自来水有什么区别?
郑道洪: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的水。这些水在地下深处经过长时间的自然过滤和矿化作用,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钾、钙、锶、镁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同时,其水质和成分相对稳定,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饮用天然水,指以自然界中的水为水源,经过最小限度的处理(如过滤、臭氧消毒等)后直接灌装的水。这些水源可以来自井水、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山等自然水体,通过臭氧消毒处理的水容易产生有害物质溴酸盐。
自来水,则是以地表水为水源,经过多道处理工艺(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后,通过公共供水系统输送到用户家中的水。为了确保水质安全,自来水中通常会加入一定量的消毒剂(如氯气),这可能会导致水中含有微量的余氯,不能直接饮用。
中国食品安全网:目前国内饮水行业通常用的消毒方式是什么?跟国际上的标准一致吗?
郑道洪:目前国内饮水行业通常采用的消毒方式包括氯化消毒、臭氧消毒等。其中,氯化消毒因其成本低廉、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而臭氧消毒则因其能够减少有害副产物的生成而逐渐受到重视。这些消毒方式在国际上也被广泛采用,但欧盟目前要求天然矿泉水消毒必须采用非臭氧的消毒方法,如物理超滤法、紫外线除菌等方法,非臭氧的消毒方法对水质的要求更高。
中国食品安全网:溴酸盐是一种什么物质?饮用水里含溴酸盐,原因是水里天然带的还是在水的加工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怎么避免瓶装水中含溴酸盐?
郑道洪: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公认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水中本身不含有溴酸盐,是矿泉水以及山泉水等多种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所产生的副产物。在食品和饮品中,溴酸盐的含量被严格限制,因为长期摄入过量的溴酸盐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非臭氧的消毒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溴酸盐的问题,如物理超滤法、紫外线除菌等方法。但是使用非臭氧杀菌技术对水源的要求非常高,能使用紫外线消毒技术的水企,说明其水质优良。紫外线消毒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消毒方式,能够杀灭所有已知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霉菌等,且不会产生任何消毒副产物。
中国食品安全网:有人说,依照世卫组织的研究结果,一般来说溴酸盐摄入240mg/kg,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毒性影响。按照农夫山泉此次检测结果3微克/升,要达到这个标准,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需要一次性喝60 x 240 x 1000 ÷ 3 = 480万升水(正常人每天喝2升水),才会引发不可逆的伤害,这个说法准确吗。
郑道洪:这个说法在数值计算上是基于一个假设的,即溴酸盐的毒性影响完全由摄入量决定,且该影响是线性的,这在实际中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中国食品安全网:在本次事件中,虽然香港消委会在适用标准类别和标准判定方面有失误,但从最终的测试结果来看,农夫山泉的产品仍然是合格的,但这次事件为什么最终演变成了一次公共事件?
郑道洪:农夫山泉之所以这么愤怒,主要是因为此次事件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的恐慌和误解,对农夫山泉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任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到其销售和市场份额。
香港消协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香港消协有责任确保其所发布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因此,在发现错误后,香港消协及时发布了澄清公告,并对因此引起的误会表示了歉意。
编辑:李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