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明瑰宝 弘扬中华文化”主题 新时代大讲堂在辽宁锦州成功举办

“探寻文明瑰宝 弘扬中华文化”主题 新时代大讲堂在辽宁锦州成功举办
2024年06月09日 17:08 中国日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外讲好辽宁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着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6月9日,中国日报社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在辽宁锦州成功主办“探寻文明瑰宝 弘扬中华文化”主题新时代大讲堂。

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锦州市委书记刘克武发表致辞。设计家、敦煌艺术家常沙娜和钢琴家郎朗发来视频寄语。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五位专家学者发表精彩演讲。

中国日报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朱宝霞,辽宁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任长海,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才,锦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心宇等政学研媒界人士约200人出席活动。

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致辞。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致辞。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

刘慧晏指出,辽宁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拥有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与激荡人心的红色文化、激人奋进的工业文化一起,形成了交相辉映的多彩篇章。当前,辽宁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局面。辽宁在“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引领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体旅全面协调发展,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欢迎海内外朋友到辽宁观光旅游,体验独具特色的文明之旅。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致辞。中国日报记者冯永斌摄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致辞。中国日报记者冯永斌摄

曲莹璞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在辽宁锦州举办文化主题新时代大讲堂,具有特殊意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要依托中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展示好中国式现代化的锦绣华章,其中,可以通过辽宁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展实践等对外阐释和展示好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绘织更加锦绣的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锦州市委书记刘克武致辞。中国日报记者冯永斌摄锦州市委书记刘克武致辞。中国日报记者冯永斌摄

刘克武表示,锦州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是一片英雄红色热土。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锦州考察,赞誉“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具有独特文化气质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传承保护中华文化瑰宝,保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是我们必须扛稳扛牢的政治责任,更是拥抱世界、连通山海、赓续情谊的桥梁纽带。希望同各方深化友谊、加强合作,共同担当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把锦州打造成为文明瑰宝、中华文化的展示窗口。

常沙娜说,文化遗产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和集体记忆,愿大家一起努力,薪火相传,守护文明之光。郎朗说,希望大家能通过新时代大讲堂活动,了解辽宁省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华文明瑰宝,感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丰琳发表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丰琳发表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丰琳(Marcella Festa)表示,考古学在加深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跨越文化鸿沟以及教育未来一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古学还有能力揭示有关历史和文化的刻板印象或误解,扮演着“挑战和重塑叙事”的角色。例如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工作就揭示了中原以外的丰富文明,证明了亚洲不同地区之间的密切关系。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会有更多考古方面的突破性发现。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发表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发表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指出,中华文明本质上是多元一体的文明,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星斗一样璀璨,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多种不同的文明体系,在发展蔓延的过程中碰撞、汇合和交融,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化与民族融合的大熔炉。辽宁文化折射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连续性,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创新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倡导共生并进、保合太和的和平性,是闪耀着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绝佳范例。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蒂夫·布朗发表视频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蒂夫·布朗发表视频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蒂夫·布朗(Steve Brown)表示,中澳两国人民的交往和文化的交融由来已久,早在1897年,被命名为“龙”的舞龙从中国远渡重洋来到澳大利亚小镇巴拉瑞特,这条已经127岁的“龙”,见证了旅澳中国人的数量从当时的3万余人,增长到现在超过60万人。每个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以及每天发生在每个家庭里的故事、每个家庭的文化传承,对现代社会都意义重大。“不管在中国,还是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地方,只有珍视过去的文明瑰宝,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不断传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钟栎娜发表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钟栎娜发表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钟栎娜表示,辽宁是东北与中原的锁钥之处,是沟通东北亚与内陆欧亚乃至西方世界的锁钥,也是东北亚欧亚大陆与太平洋板块的陆海锁钥,还是游牧区和农耕区交汇的地方。厚重的文化来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决定了辽宁在无数次中国“起飞”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到访辽宁可以让海内外朋友看到更丰富立体的中国形象,让文明更好地交流互鉴。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日报文化频道资深记者聂子瑞发表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日报文化频道资深记者聂子瑞发表演讲。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日报文化频道资深记者聂子瑞(Erik Nilsson)表示,文化不仅仅是文物或习俗,它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集合,是集体智慧。他阐述了技术发展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并指出,虽然通过社交媒体、虚拟现实、数字档案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多种方式,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但“面对面的交流、手拉手、眼神交流,总是有着无法被任何一串数字完全取代的价值。这种亲密接触的价值都无法被任何数量的‘1’和‘0’完全取代。”

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和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向演讲嘉宾赠送纪念品。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慧晏和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向演讲嘉宾赠送纪念品。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

俄罗斯留学生飒纱(Aleksandra Antonenko)、匈牙利留学生李天宇(Bence Lengyel)、白俄罗斯留学生许倩(HryshayevaKatsiaryna、印度尼西亚留学生伍思满(Clara Puspita Kusuma)和中国日报文化频道主持人胡哲、美籍记者伍淡然DylanAustin Walker)等青年代表开展对话,为推动民心相通、交流互鉴贡献青春力量。

中外青年嘉宾对话。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中外青年嘉宾对话。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

本次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锦州市委、锦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此前,国内外嘉宾还走进辽宁的“一宫三陵”、五女山山城、九门口水上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地,以及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医巫闾山、奉国寺等地参观交流。

中国日报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朱宝霞、辽宁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任长海向参加青年对话的嘉宾赠送中国日报“大美中国”系列版面合集等文创产品。

“新时代大讲堂”由中国日报社于2018年初创办,利用自身国际化、全媒体、多语种、多平台优势,创新叙事方式,打造新时代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新平台,此前已在北京、天津、澳门、浙江杭州和嘉兴、甘肃兰州、辽宁朝阳等城市以及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南非约翰内斯堡等地成功举办29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