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探寻科技成果转化“密码”——记安徽三宝棉纺投资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马晓飞

躬身探寻科技成果转化“密码”——记安徽三宝棉纺投资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马晓飞
2024年05月13日 11:55 中安在线

转自:中安在线

5月8日,马晓飞(右)和同事在实验室商讨新材料研究成果。李季 摄5月8日,马晓飞(右)和同事在实验室商讨新材料研究成果。李季 摄

结实的身板,黝黑的脸庞,素朴的气质,马晓飞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难与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等联系在一起。但这位淮北汉子,在从事纺织行业的20多年中,以执着专注、百折不挠的“精气神”,不仅实现了自身成长蝶变,也推动了他所在的安徽三宝棉纺投资有限公司成为功能纺织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的“福地”。

不断学习

——从“技术小白”到专利“等身”

5月8日,在位于阜阳界首高新区的安徽三宝棉纺投资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普通的纤维通过智能化“U”型生产线,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变成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

“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具有轻质保暖、湿态保暖、柔软舒适、可水洗可干洗等优点,在完全浸湿的条件下仍能保持98%保暖率,且洗涤后回弹性好、不缩水、保暖率不降低。”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马晓飞说。

在车间的产品展示区,快热、轻质高保暖的极寒热力绒,阻燃隔热无熔滴的阻燃安全防护绒,干燥条件下高效防静电的抗静电安全防护绒,拒水透气的温煦拒水绒……一个个高科技新材料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为使这些“科气”十足的纺织新材料从一线城市的高校实验室,落脚皖北接上“地气”实现量产,马晓飞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马晓飞清楚地记得,2001年刚入职时,公司还只是一家仅成立两年多的传统棉纺织企业,以棉纱、缝口线为主要业务。虽然大学接触过纺织专业知识,但毕竟没有参与过实践,从“门外汉”变身一线技工,刚开始有些不知所措。跟着师傅学习,才慢慢上手,一步步成为技术骨干,参与产品研发生产。

2006年,公司向家纺生产方面转型,那时马晓飞的研发工作主要涉及床上用品面料的研发及生产技改、生产线节能降耗等。由马晓飞主持研发的玉米纤维混纺布一经推出,就为企业打开了新市场。“新产品的成功让大家认识到,纺织要与时代同步,只有不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6年底,公司开始与东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作为公司的技术研发部主任,马晓飞主动承担起与高校研发项目的对接工作。“起初,专家讲的纺织新材料概念,我听都没听过。”马晓飞告诉记者,虽然懵懂,但是他明白这些代表着纺织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能够迎头赶上,马晓飞充分利用各种时间学习。在他的办公室柜子里,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本笔记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各个产品的工艺、路径、难点、国内外进展……

“不管是前期的生产一线技改、专利申请还是后来的技术成果转化,遇到不懂的,就要想办法弄懂。研发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既然选定了目标,就要一往无前,不甘失败,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功夫不负有心人,马晓飞在功能纺织材料技术成果转化中,边干边学,执着于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5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3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2项,主持编写企业标准13项,发表论文8篇,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安徽省专利金奖、优秀奖,纺织行业军民两用技术优秀创新成果奖等奖项,并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人才等荣誉。

成果转化

——助力企业长成“小巨人”

2017年3月,三宝公司与东华大学俞建勇院士成功对接,设立院士工作站,开启了公司由生产制造传统家纺向生产功能性纺织新材料的转型发展之路。

2019年,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研发生产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马晓飞着手新产品研发。“这是俞建勇院士团队研发的新型纺织材料,该项目由院士工作站提供技术支持,公司进行技术成果转化。大家前后做了近一年时间,试验失败了几百次。”马晓飞说。

实验室里已经研发成功的材料,在生产时为何仍困难重重?马晓飞解释:“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完成一个小的样品制作,证明技术路径可行,这是‘从0到1’。从生产端来说,是将技术简单化、工艺流程化,同时确保大批量生产产品的质量稳定,还要考虑节约成本。所以,需要对技术工艺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方便、快捷、稳定地实现量产,这是‘从1到100’。”

那段时间,马晓飞的主要精力始终瞄准成果转化环节,常常奔波于生产线和实验室之间。“车间的温度、湿度,纤维的材质、配比,加工时的温度、时长……任何一个因素差之毫厘,都可能使产品最终的性能天差地别。”马晓飞说,“我们根据理论原理和过往经验,不断尝试调整。其间,围绕如何确保保暖絮片均匀度、蓬松度等达到指标要求,进行反复试验,失败了再重来,循环往复,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三宝公司成了业界“明星”。马晓飞参与研发生产的新型化学纤维及功能纺织材料——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作为北京冬奥会防寒服的填充物,为运动员、教练员和保障人员带去了更多温暖。据悉,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我国功能性纺织新材料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尝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甜头,马晓飞开始致力于联合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逐渐在公司建立了“两站一院一所一室一基地两联盟+九中心”的研发体系。掌握了科技成果转化“密码”,三宝公司一路高歌,目前已拥有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阻燃纤维高保暖絮片等7条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先进生产线,成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

匠心传承

——提升团队技能和凝聚力

说起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的成绩,马晓飞更多谈到的是公司团队的力量。

“和院士工作站的专家团队相比,我们公司组建的团队学历不算高,但大家的工作热情非常高。在进行成果转化过程中,比如项目需要进行技术资料整理,不得不熬夜加班,大家也要把事情做好,都没有任何抱怨,这就是一种凝聚力的表现。”马晓飞说。

说起马晓飞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的示范作用,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荣小瑛深有感触:“产品开发过程中,马主任亲力亲为,带着研发部人员从理论数据论证、过程工序论证、技术路线论证直到打样实验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在生产车间、实验室和一线生产人员并肩作战。小试阶段是最熬人的,从原材料、辅料的性能对比筛选到投入生产后各项指标和样品的检测,马主任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出方案和方向。一个新产品从打样到最后成功往往要经历很长时间,经常磨得人心力交瘁,马主任一直给我们打气,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染带动了团队的每一个人。”

“马主任是领导也是我的师父,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他孜孜不倦的指导下,我从一名挡车工转变为絮片实验员。”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刘圆圆充满感激之情。转变岗位后,刘圆圆通过学习、考试,已经成为一名高级工,熟练掌握了岗位所需的技能。“我一直记得师父说的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认真做,只有一丝不苟,方能做出精品。”刘圆圆告诉记者,虽然过去两年多时间,但每每想到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穿的保暖服里填充的仿鹅绒保暖絮片也有自己的一份付出,她就油然而生出一份职业荣誉感。

“产品最终是在一线职工手中生产出来的,一名员工只有充分掌握了生产技能,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保证质量、提高产量、降低废品率,从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开发的效率。”马晓飞说。近年来,马晓飞在发挥技艺传承、技能推广、带徒传技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累计带徒168人,其中,培养带徒名师1名、技师1名、高级工63人。马晓飞技能大师工作室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马晓飞 纺织 三宝 安徽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