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报
温泉旅游资源丰富的浙江是不少游客出游的优选目的地,拥有省内唯一一口自涌式天然氡温泉的泰顺县,也格外受欢迎。
因守护氡温泉而设立的泰顺县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去年盘了盘“家底”,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并编制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实现方案。前不久,保护区传来好消息,项目成果通过专家评审,成为浙江27个自然保护区(含国家级和省级)中首个系统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自然保护区。首份GEP核算报告显示,泰顺县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3.11亿元。
那么,这笔生态账是怎么算的?它将如何助力生态资源加快向生态产品转化?又能为浙江持续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哪些经验?
保护区“家底”几何?
用经济视角算清生态账
泰顺县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泰顺县东南部雅阳镇、彭溪镇境内,承天村会甲溪(又名火热溪)峡谷中,是以地质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拥有“浙江省5A天然温泉”“国家级浴用医疗矿泉水”等金字招牌的泰顺承天氡泉,是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
好泉出自好生态。这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家底”究竟如何,一直缺乏可量化的指标和数据。
2023年8月,保护区依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和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的技术团队,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通过持续半年的系统研究和实地调查,有了初步估值——3.11亿元。
“我们以经济的视角来算生态账。”核算技术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邓劲松解释道:“通俗地说,就是通过科学核算的数字,告诉人们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钱。”
邓劲松介绍,此次编制了供给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清单,结合农业产品、林业产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水环境净化、生态文旅等13项指标和各部门相关数据,开展功能量评估和价值量核算,最终得出保护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3.11亿元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数字,而是赋予保护区一个年度价值标签。”
这笔3.11亿元的生态“家底”,在“护泉人”看来,是一张肯定的成绩单,说明“干得还不赖”。
身为保护区管理处自然保护科科长,唐裕每周都要巡山,巡查森林火灾、山坡塌方等安全隐患,清点更新应急物资,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这条护泉路,他一走就是24年。
冬天泡温泉的人多,却并不是“护泉人”最忙碌的时候。“最怕暴雨、台风这种恶劣天气。”43岁的雷大富已专职守护氡泉20多年。除了日常巡护外,每年汛期,泉眼池附近易淤积石头泥沙,他和同伴需要及时对泉眼池进行清理修复。即使抽走大部分温泉水,泉眼池内温度仍超60℃,仿若桑拿房,干不了多久就得出来喘口气,天再冷,汗水也止不住地冒。
把保护区当家的雷大富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只要氡泉完好,所有的付出都不算什么。”在附近福梅村长大的他,对氡泉有着别样的感情,儿时在会甲溪畔嬉戏,是他无法忘怀的记忆。
设立至今,这个保护区已建立起定期巡查机制、定点巡护机制和全员巡防机制,保护区范围涉及的11个属地村落也都有自发组成的巡护队伍。社区共管、生态共保的意识深入民心。
“让更多的‘绿水青山’守护者,成为‘金山银山’的受益者。”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陈祥磊表示,有了生态账本,推动保护地生态资源向生态产品市场化变现、拓宽地方共富路径,都有了更明确的途径。
增值放大生态产品价值,
除了“泡汤”还要解锁新玩法
据核算,保护区3.11亿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中,以农林畜牧渔为主的供给产品价值量为0.1亿元,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调节服务价值量为2.83亿元,生态旅游与休闲等文化服务价值量为0.18亿元,占比分别为3.25%、90.83%和5.92%。
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属性,决定了各类生态产品具有不同的价值实现路径。
核算报告显示,保护区拥有良好的生态底子,但目前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依赖于供给产品入市销售和文化旅游开发等方式,两者占比不足总生态价值的10%。
资源禀赋,是发展底气;当下的不足,意味着还有提升空间。
“春节前,我们完成了村里公共停车场的改建,可以停200多辆车,比之前翻了一倍,大大方便游客自驾出行。”浙江省人大代表、雅阳镇和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季永机说。从早年村集体经济账户空空,到2023年突破200万元,他对村里今年的发展信心满满:“5月还要新建一个游客服务中心。”
信心,源自脚下这片土地的变化。
雅阳镇是泰顺县域的次中心,也是保护区建设发展的主要依托城镇。近年来,当地立足特有的氡泉核心生态资源,创成省级特色小镇——泰顺氡泉小镇,成功招引落地百亿元项目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和十余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塔头底温泉古村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产值连年保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长。
“GEP核算突出氡泉生态资源的价值,更关键的是做好后半篇的发展文章。”在雅阳镇党委书记上官龙辉看来,除了品牌赋能农业发展,还要不断提升附加值,并创新旅游产品、提供更丰富的文旅体验,才能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辅相成,
持续拓宽转化通道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邓劲松认为,推动生态产品进行价值转化,为公众谋得经济红利,能激励社会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
据介绍,保护区所涉属地乡镇的11个村落现有户籍人口逾1.4万,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或外出务工。保护区内各村发展不均衡,部分村对招引具有带动力的项目需求迫切。
除了给予保护区所涉村落生态补偿外,当地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持续探索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建设、产业引导等,让更多居民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提升保护自然的积极性。
以雅阳镇为例,当地在保护区范围外落地茶产业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发展茶食品,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年产值可达亿元以上,能有效提升保护区内茶农的亩均效益。已签约落地的亿联·泰上香农业产业项目,将助力黄辣椒种植从现有的千余亩扩大至万亩规模,带动种植户增产增收。近年来,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和周边温泉酒店、民宿,累计为当地居民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
2023年年底,同样位于保护区内的彭溪镇玉塔村,上榜第三批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镇(村)名单。当地也积极谋划结合生态资源和玉塔茶厂,开展以茶叶生产过程和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活动。
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探索。其中,开展GEP核算就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期待保护区GEP核算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能为浙江深化自然保护地与周边镇村融合发展提供‘泰顺经验’。”邓劲松表示。相信未来,更多绿水青山会得到“有价”的衡量,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