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荔枝道: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哪儿来?又如何来?

解密荔枝道:杨贵妃吃的荔枝从哪儿来?又如何来?
2023年11月13日 15:17 封面新闻

拨开云雾见真容 寻觅“传奇”荔枝道

“加急,快快闪开!”天宝年间的某一天,随着响亮的马蹄声,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匹加鞭快马,伴随着滚滚烟尘而来。不过他传递的可能并不是十万火急的战报,而是杨贵妃爱吃的新鲜荔枝。唐代天宝年间,荔枝被列为给朝廷进贡的贡果。从产地摘下,荔枝被装进竹筒保鲜,交给驿使,途经驿站,换人换马不换物,以接力型“特快专递”送往长安。这个1000多年前的历史场景,成为后世书写、发挥想象的对象。

《新唐书·杨贵妃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喜欢吃新鲜荔枝的喜好,特地安置飞骑驿使快速运输,路途千里也能保证荔枝不变味抵达京城长安。正是史书上这段文献记载,成为之后一条蜀道被命名的来源。原名为洋巴道的这段川陕蜀道,在后世被命名“荔枝道”,传播影响深远。

“驿传荔枝”成为叙事惯性范式

容易遮蔽对荔枝道完整认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千里驰贡,博美人欢颜,成了后人评判唐玄宗荒弛朝政经常提及的一个罪证。安史之乱之后,诗人杜牧从长安城远望骊山,感慨万千,写下那首千古留名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句经典,千古流传,同时其中的批评气息,清晰可闻。诗圣杜甫也曾在诗中为疲于奔命运送荔枝的马匹给予同情,“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驿传荔枝”,与周幽王、褒妣的“烽火戏诸侯”一样,成为历代文人讽喻的一个主题。

由于唐玄宗与杨贵妃传奇故事广为流传,以至于后世在评判荔枝道时,容易将之与唐代命运转折点联系在一起。作为一条跟杨贵妃吃荔枝联系上的蜀道,荔枝道在散发传奇色彩的同时,也容易带来一些认知的偏差。比如简单认为荔枝道就是专门为给杨贵妃贡献荔枝而开辟等。

对此,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教授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提醒说,由于“驿传荔枝”已经成为批评、讽喻唐玄宗昏庸的强大惯性叙事范式,所以要理解荔枝道,需要避免一些望文生义、想当然的误会或者理解偏差。

荔枝古道示意图(重庆市涪陵区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周烽提供)荔枝古道示意图(重庆市涪陵区地方志研究室主任周烽提供)

事实上,在荔枝贡京之前,这条古蜀道早已存在。作为古代先民南北迁徙的一条通道,是秦、巴、楚文化交融的一个载体。在三国时代,它作为间道存在。到了唐代天宝年间,这条道因荔枝贡京而繁盛。之后,随着国家政治中心东移,它的作用相比唐代有所下降,但依然在之后漫长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南北交通作用。

从关中越大巴山到四川盆地的诸多蜀道中,荔枝道所联系通达的一端,指向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峡江地区,在蜀道系统中颇为独特。

荔枝道、米仓道(在达州境内)走向及沿线文化遗存(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提供)

但由于经过路段相对偏僻、历史记载有限等种种原因,笼罩在荔枝道上有诸多迷雾,久久未能拨开。比如作为贡果的荔枝产自哪里?起点在哪?在为唐代京都贡献荔枝之外,它还发挥着哪些的现实功用?从荔枝道这条路上,可以看到唐朝拥有怎样完善而高效的交通体系?作为秦蜀古道的一部分,荔枝古道在连接西北丝路与西南丝路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荔枝道现在还有哪些道路本体遗迹存在,状况如何,等等问题,成为现代人探索荔枝古道的重要内容。

“驿传荔枝”之前

这条蜀道曾闪烁三国的刀光剑影

蜀道,从狭义角度准确说是秦蜀古道。秦蜀古道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和南段的路线虽然有连续性,但各有其名。北接子午道的荔枝道与金牛道、米仓道都属于秦蜀古道的南段。

看到“荔枝道”这个名字,有一个误解容易产生:似乎这条道在开通之时就叫荔枝道。其实不然。“荔枝道”这个显眼的名字,要比这条路本身晚不少时间。从南宋王象之开始,才开始称这条路“荔枝之路”,即后来学者所称的“荔枝道”。

马渡关石林景区内陈设的荔枝古道示意图(翻拍)马渡关石林景区内陈设的荔枝古道示意图(翻拍)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波和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周航在其联合撰写的论文《“荔枝道”研究三题》(该论文为西南大学马强教授主持的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蜀道文献整理与研究”研究成果)中,专门就“荔枝道”这一称谓是如何产生的,“荔枝道”的确切指代对象是什么,它是否专为贡杨贵妃鲜荔而开辟的驿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由于荔枝道的命名跟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有关,所以一些人可能会产生一个误解印象是,从涪州到长安的这条路是专门为杨贵妃吃荔枝,而完全从零开始修建的。

在重庆涪陵区百胜镇丛林乡与长寿区交界处寻觅到的古道遗存

《“荔枝道”研究三题》中特别强调,“荔枝道”成为驿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专为杨妃贡荔而开,它和当时国力的强大,进而广设驿站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联系,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变更,都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古代道路的开辟,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文献中常言的开通往往是指拓宽和进一步修缮,“荔枝道”亦是如此,它并非杨妃贡鲜荔而专门开辟的道路,而是将既有的道路加以修缮、增设驿站,成了贡荔的驿路。

也就是说,在被增设驿站、驿官、驿吏,方便皇家“特快专递”之前,这条路线就已经存在,而不是唐朝时从零开始开辟、修建出来的。它的前身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间道。这条古道从万源经镇巴至西乡,是古蜀道中比较艰险的一条。也正因此,这条道在战争时期被使用较多。

在重庆涪陵区百胜镇丛林乡与长寿区交界处寻觅古道遗存

有记载称,诸葛亮入蜀后曾屯兵万源,据险防御曹兵。刘备取汉中时,也有“大兵发葭萌,照烈由广元、宁羌,正道入,张恒侯从定远、西乡间道而进”的记载。

还有学者发现,文献中较早提及此道的是《晋书》,据该书卷一《宣帝纪》载:魏太和四年(230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开道,水陆并进,溯沔而上”。司马懿的陆军从安康溯汉水到西乡,走的就是子午道南段,由西乡南下,则是取洋巴道入开县、万县、朐月忍。由此可见,三国初年这条道路就已存在了。

飞传荔枝的背后

是大唐繁盛交通线和发达驿传制度

开元、天宝时期,是唐代最繁荣的时段。其时国家强盛,疆域辽阔,四方晏然。如此庞大的国家系统要有效地运转起来,交通通讯系统必须高度发达。

在万源鹰背寻找荔枝道遗存

北师大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研究中心副主任宁欣教授在《从唐诗走进历史》(新星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中《一骑红尘:唐朝的交通运输管理》章节中写到,唐帝国拥有以都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陆路交通线,由大运河、黄河和长江等水系勾织成的纵横交错的水路交通网络,以及高效的水陆驿站体系,它们保障和维护着庞大帝国的高效运输系统运行。而且唐朝成网络体系的交通线,有着严格的驿传制度做保证。唐朝继承隋制,官道的使用和管理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据《唐六典》记载,当时是由兵部下属的驾部来掌管驿传。唐朝全国设有水驿二百六十所,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陆相兼驿八十六所。

宁欣教授还提到,官道上设传驿以通使令,主要功用是为了使中央的政令可以迅速准确地到达地方,地方的信息也可以快速反馈到中央。但也有像唐玄宗这样的“君主或者权贵利用快捷的交通网络满足私欲。”但同时她也点出,“从四川把新鲜的荔枝送到长安,需要经过秦蜀古道,一路崇山峻岭,艰险无比,但仍然能保证送到京师的荔枝还是新鲜的,实可见唐朝交通网络体系的效率之高。”

在万源鹰背寻找荔枝道遗存

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关于“蜀道”的专访时就特别提到,唐代天宝年间的荔枝道上的驿站是不是专门为运荔枝而设,“就我个人的看法,按照唐代的交通标准,就算没有杨贵妃吃荔枝的需求,也会在官道上设驿站的。”

葛剑雄还提醒,关于这件事的细节,对于正史史料上没有直接说的,或者说的有限的,我们不能随意下判断。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说法,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后人推测的说法。“古人认为,为杨贵妃吃荔枝专门开一条驿道这种事情,作为唐朝的皇帝,唐玄宗就算做过,也很难公开。如果从荔枝道这件事上,去说明唐玄宗政治上昏庸,甚至将之往祸国殃民方面说,也是不大成立的。因为天宝年间的唐玄宗在政治上面还是有所作为的。而且他犯的重大错误也不是因为杨贵妃,而是在处理安禄山这个问题上。”

荔枝道的历史作用远大于“驿传荔枝”

葛剑雄提到,从专业历史研究角度,不应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纠结这条路是不是专门为了给杨贵妃送荔枝而设立的道。“一条路的开辟和形成,有非常大的客观性。古人的地理知识有限,一开始开通的道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某条路线选的位置不好,不太便利,或者被突发的自然灾害冲垮了,那么就会改道。有一些道是古人为了打仗临时开通的,等到战争过去,和平年代的人们就会看这条道是不是合适日常使用,如果合适,那就保留,如果不合适,也就自然废弃了。荔枝古道的线路,在秦汉时代就有了,到唐朝基本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马渡关镇境内的古道遗存

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缢死在马嵬坡,驿传荔枝这这种场景也随之消散在历史中。但一段道路的价值,要远大于某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唐宋以后,随着封建王朝政治中心的移动,荔枝道作为国家一级驿道的功能减弱,但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唐朝以后,历代王朝都将荔枝道作为通蜀的主要交通要道。

李勇先教授也提到,“在唐代,杨贵妃不可能一年四季都要吃荔枝,荔枝道上也不可能常年就是只送荔枝。而且,天宝年间为杨贵妃送荔枝的时间也就那么一小段时间。比起为贵妃献荔枝的短暂时间,荔枝道在大部分时间内还是起到公共利益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有更广阔长远的客观眼光,看到荔枝道更多更大的作用在于区域之间经济往来、民间群众交流。比如说,尤其是川东这一带产茶,很多茶叶需要通过这条路向外输送。在很长时间内,荔枝道是川东与汉中地区茶盐贸易主要的区域交通道路。”

在万源鹰背寻找荔枝道遗存

明清时,荔枝古道成为川陕客商来往的重要道路再度兴盛。商贾多由此道入川,川陕交界处,荔枝道沿线贸易集市兴盛一时,如盐场坝、渔渡坝等街市,其名一直沿用至今。《三省边防记》称之为“川陕要道”。

四川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宋元明清直至现今,老百姓一直在利用这条古道,享受古道带来的便利,带动了整个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州现今还保留着风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到了现代社会,荔枝道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上世纪30年代,汉渝公路基本沿袭了荔枝道的路线。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对蜀道进行了大规模拓展建设。1958年修建的210国道西(安)万(源)公路,大多路段均沿着荔枝道线路建设。2004年初,改道的达成(渝)高速路全线贯通后,取其捷径横贯秦巴山区。荔枝古道作为交通主线的功能渐渐失去,但如今它以丰富的文化遗产形式,向现代人传达来自历史的讯息,发挥其宝贵的精神价值。

解密荔枝道:

杨贵妃所食荔枝,到底从何处来?

《新唐书·礼乐志》载:“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长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香》。”

天宝年间从“南方”进贡到京都长安的新鲜荔枝,这个“南方”具体是指哪里?杨贵妃所嗜吃的荔枝,产地是何处?这些疑问,都曾让历代研究者操碎了心。由于唐代官方文献对此没有明确详细的记载,留下的空白引发唐宋乃至后世诸多猜测和判断。尤其是唐宋文献记载不一致,引发的讨论甚多,乃至成为考察荔枝道会涉及一项绕不开的研究内容。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有专门章节论述“天宝荔枝道”

国学名家钱穆的得意门生、历史学家严耕望(1916-1996)所著的唐代交通史著作《唐代交通图考》是业内公认的“20世纪中国交通史研究的典范之作”。这部作品的第四卷“山剑滇黔区”中专门有一章是“天宝荔枝道”。在该章节一开篇,严耕望就根据史料分析起唐代贡果荔枝的产地问题。他首先就提到自己发现唐与宋的文献中观点不一致,“杨贵妃嗜荔枝,欲及新鲜而尝,故特置急驿自南方驰贡。其驿贡之地,有岭南与涪州两说。就余所见史料,唐人多云自岭南,北宋中叶以后多云自涪州。”

根据唐代相关文献中记载,杨贵妃所吃荔枝是从岭南进贡。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病桔》诗中写道:“忆昔南海使,奔腾进荔枝。”稍晚于杜甫的唐代文学家李肇所著《唐国史补》中也说:“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每岁飞驰以进。”

重庆涪陵江南滨江公园“荔圃春风”牌坊

但是,宋代文献则大多记载杨贵妃所吃的荔枝是出自巴蜀。比如北宋大书法家蔡襄曾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荔枝农学专著《荔枝谱》中写道:“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荔支叹》诗里自注也说,“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支,自子午谷路进入。”这两位大名家都说天宝年间进贡的荔枝来自涪州。宋代蔡君谟在《荔枝谱》中也说:“唐天宝,妃子尤爱嗜涪州(荔枝),岁命驿致,时之词人多称咏。”由南宋中期王象之编纂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卷174《涪州》引《洋川志》云:“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这不光说是贡果荔枝来自巴蜀涪陵,连路线图都描绘出来了。

在重庆涪陵区“荔枝园”原址附近滨江公园内“驿传荔枝”艺术雕塑

按理说,关于唐代的事,唐代文献更可靠一些。但同样是唐代人,诗人白居易曾在《荔枝图序》中写到唐代荔枝采摘后随着日期的变化,成为后世学者判断杨贵妃所吃的贡果荔枝来自巴蜀的一个判断依据,“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参考唐人白居易的说法,严耕望认为宋人的观点更合理,“白居易说荔枝采摘三日而色、香、味俱变,审度当时交通条件,由岭南发驿至京师,绝不可能保持新鲜,故若欲及新鲜享尝,则由涪州飞驿,较为合理。” 严耕望还提到,“且杨贵妃幼长于蜀,所尝当为蜀产,亦增加驿自涪州之可能性。况在唐世,涪州所产之品质绝不逊于岭南耶!”

经过综合考量后的严耕望认为,“涪州既为天宝贡荔枝之主要产地,其由涪州驿运荔枝至长安之路线,越巴山山脉,至天宝间之洋州治所西乡县,又东北取子午谷路越大秦岭。入子午谷,约六百三十里至长安。”优秀的学者总是严谨的,他也提到,岭南同时进贡荔枝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然杨妃宠贵甚久,驿贡荔枝,时间先后,可能不只一地,先贡自涪州,后慕南海荔枝之美名,更贡自岭南,然不能新鲜驿到,仍以涪州为经常贡地,或同时并贡,皆非不可能者。”

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新版本

严耕望在《唐代交通图考》中的论证,得到广泛认可,在学界被引用较多。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按照唐代的气候条件,全国产荔枝的地方是比较多的,“作为给朝廷的贡果,应该是品种比较好的,而且到长安的交通比较方便的,更利于保鲜的。那么,在唐朝从巴蜀向长安贡荔枝,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判断杨贵妃所嗜吃荔枝产地时,很多人提到她本人跟巴蜀之间的紧密关系。这就涉及杨贵妃的籍贯、出生地、生长地问题,那是又一个“不确定”,被讨论甚多。当代历史地理学者、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在其关于蜀道的相关文章中论述此时指出,“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杨贵妃的父亲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蜀州是今天的崇州。一种说法是杨贵妃在蜀中生活了十年,父亲去世才离开,由于她喜欢吃蜀中的荔枝,所以才有特别爱好。这以唐人李肇《唐国史补》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

解密荔枝道:

唐代快速运送鲜荔枝具体路线如何走?

唐天宝年间,荔枝道进入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在开元盛世这一中国历史的辉煌乐章中奏响了一段高强音。关于荔枝道的具体途径线路,一直是学界和民间关注的焦点。

明代《蜀中广记》对荔枝道有一个基本路线的记载:涪州(妃子园)—垫江—梁平—四川大竹—达州—宣汉马渡关—平昌岩口乡—达州万源—巴中通江—再入达州万源—陕西镇巴县—陕西西乡县子午镇,进入子午道到达长安。

由此可见,唐代从巴蜀到长安运送荔枝的整个路线由南北两段构成:南段由涪州至子午镇,亦称“洋巴道”,又因穿越巴山,也叫“小巴间道”,这也是狭义上说的“荔枝道”。北段沿袭使用子午道路线,从西乡县子午镇到长安。

资深学者专家考察团实地踏访

摸清荔枝道走向

2007年,蜀道申遗准备工作开始。2012年10月,蜀道金牛道广元段成功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拉开了蜀道“申遗”工作大幕。2014年6月,荔枝道与米仓道一起被纳入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范围。荔枝道的相关考古调查成为蜀道申遗工作的重要部分。

自2015年起,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文博单位、高校,涉及遗产学、考古学、交通史、文学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多方面的资深专家团,对古蜀道荔枝道达州段的具体路线走向及其相关文化遗存开始进行详细考古调查。

考察荔枝道的专家团阵容强大。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专员、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杜晓帆,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李季,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子今,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杨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韦正,时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的考古专家高大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声波等人。

在考察过程中,专家们在众多河流、峡谷、悬崖边发现大量古道、古桥,这些作为道路本体,进一步证实了荔枝古道确实存在。此外,荔枝道沿途的唐代瓦片、摩崖石刻、古驿站遗址等历史遗存,尤其是达州境内的6处唐宋时期摩崖造像,可以连成一条线,则进一步印证了荔枝古道在达州境内的走向。

文化遗存和民间谚语一起

“诉说”往日的故事

判断荔枝路具体线路的依据是从多个方面综合考量。比如,在历史上摩崖多开凿于主要古道附近,因此摩崖造像分布区域是确定荔枝道基本走向的一个角度。

第二,根据牌坊和祠堂遗迹确定荔枝道走向。牌坊和祠堂,虽不是古道最直接的证据,但也从侧面间接佐证了荔枝道沿线的生活场景。如开江县普安镇姜吴氏节孝坊、达川区石桥镇列宁街石牌坊、石梯镇潘家祠堂三处为荔枝道重要文化遗存。

三是根据古道遗迹、界碑确定荔枝道走向。在万源鹰背乡瓦子坪村的竹筒沟古道旁,曾被当地人发现有一块刻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九月的石刻界碑,该碑也被认为是荔枝道过境万源的证据之一。该碑文上有天宝、贡果字样。

此外,当地口头民间传说、谚语也能在寻觅荔枝道具体走向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比如在达州万源鹰背,当地很多人都知晓这样几句话,“上了鸡公寨,荔枝在不在;进了竹筒沟,荔枝就要丢;过了化米梁,荔枝才稳当。”在达州宣汉马渡关则有“进了老林壕,荔枝要变少;过了老林沟,荔枝不被偷”等说法。

“2015年,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受达州万源市委托,组织邀请全国多位资深专家的那次考察之旅,收获甚丰。尤其是发现了唐朝天宝年间的多个摩崖造像,足见这条路线的繁华程度,为荔枝道的走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了集中记录、呈现考察成果,我们还出版过一本 《觅证荔枝道》,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2023年11月,当时担任考察团团长的高大伦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如今,唐代从巴蜀到长安快速运输荔枝驿道的总体身姿、具体走向,已被较为完整、详细地勾勒出来:涪陵—垫江—梁平—开江—大竹—达川区—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岩口乡、马鞍乡)一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秦河乡、玉带乡、魏家乡)一通江县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陕西镇巴县,共经过10多个县市,然后进入陕西西乡县子午道,到达西安。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喻言 肖洋 罗轩 摄影报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杨贵妃 唐代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
  • 11-17 思泰克 301568 --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10.5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